学术投稿

郑州市2010与2014年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变化分析

孙永庆;孙春婷

关键词:身体素质, 生长和发育, 学生
摘要:目的 比较2014年与2010年郑州市7~18岁汉族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分析其身体素质动态变化趋势,为郑州市制定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发展规划、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2014年和2010年全国体质调研郑州市中小学生数据,选取速度素质、力量素质、爆发力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与2010年相比,7 ~18岁男生握力、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仅有1~2个年龄组有所提高,其余年龄组均下降.7~12岁(小学阶段)男生速度、耐力、力量水平均有所提高,13 ~18岁(初、高中阶段)男生速度、耐力、力量均有所下降.7~18岁女生各年龄组仰卧起坐水平均有所提高,握力均有所下降,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水平大多年龄组均下降.7~12岁(小学阶段)50 m跑及800 m跑水平各年龄组均有所升高,13~18岁(初、高中阶段)部分年龄组有所下降.结论 2014年郑州市中小学生部分素质指标较2010年升降趋势有明显学段分化现象,但大部分素质指标依然呈现整体下滑趋势,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依然严峻.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广州市5~17岁儿童视力不良筛查与屈光检查结果比较

    目的 了解广州市5 ~17岁儿童近视流行的客观状况,为评价标准对数视力表筛查视力不良的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并经家长知情同意,对广州市6 580名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进行远视力表筛查,对其中视力<5.0的3 712名学生进行散瞳验光检查.结果 散瞳前儿童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6.5%,视力不良的轻度、中度和重度构成比分别为14.9%,27.7%和57.4%;散瞳后的近视检出率为34.6%,远低于散瞳前的视力不良检出率(x2=633.549,P<0.01).近视的轻度、中度和高度的构成比分别为65.6%,31.0%和3.4%;低年龄组视力不良学生主要以远视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演变为以近视居多,而屈光正常属功能性近视的比例为11.4%.结论 5~17岁儿童近视患病率符合传统的年龄规律,远视力表筛查结果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学生近视流行的真实状况,应修订现行的学生视力筛查方法和标准.

    作者:麦锦城;曾阳发;郭仰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重庆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其饮食行为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其与饮食行为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式抽取重庆市主城区中小学生共8 390名,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和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重庆市中小学生超重检出率为11.8%,男生(15.0%)明显高于女生(8.5%),小学生(13.4%)高于中学生(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5.556,23.864,P值均<0.01);肥胖检出率为7.5%,男生(9.5%)明显高于女生(5.3%),小学生(10.4%)明显高于中学生(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4.314,123.539,P值均<0.01).学生在家吃饭用碗大小与成人的一样大(OR=0.781,95% CI=0.635~0.961)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吃饭速度快(OR=1.46,95% CI=1.254~1.700)为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重庆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问题形势严峻.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与饮食行为因素有关,学校应开展营养膳食教育,提倡健康饮食行为和科学减肥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作者:王翎懿;王宏;田尧;管佩钰;袁保诚;郭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恋爱大学生情感倦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恋爱中大学生群体的情感倦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增强大学生恋爱心理咨询及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方法 采用情感倦怠量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恋爱效能感量表对方便抽取的哈尔滨、沈阳、杭州等地8所高校的438名正在恋爱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恋爱次数大学生的情感倦怠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P<0.05),恋爱次数在4次及以上的大学生低于恋爱次数1~3次的大学生;不同恋爱持续时间大学生的情感倦怠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5,P<0.05),恋爱2~3a的大学生情感倦怠得分高;安全型依恋大学生的情感倦怠水平低于其他3种依恋类型(F=15.94,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恋爱效能中的“乐观坚定”“自卑怀疑”“矛盾化解”维度,依恋的“焦虑”维度均能显著预测情感倦怠,共同解释39.1%的变异量.结论 依恋类型、恋爱效能、恋爱次数、恋爱持续时间是影响大学生情感倦怠的重要因素;恋爱低自我评价是情感倦怠的核心评估维度.

    作者:童辉杰;黄成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大连市中山区2013年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 分析大连市城市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开展学生营养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大连市中山区7~12岁小学生进行普查,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营养状况.结果 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6.48%,由7岁组的4.62%上升到12岁组的7.19%,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02,P<0.01);男生(7.40%)高于女生(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8,P<0.01);均衡生源小学(7.25%)>外来学生为主小学(6.49%)>本地学生为主小学(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83,P<0.01).小学生肥胖率为19.09%,由7岁组的11.62%上升到12岁组的23.90%,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49,P<0.01);男生(24.47%)高于女生(1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02,P<0.01);本地学生为主小学(20.56%)>均衡生源小学(18.08%)>外来学生为主小学(1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5,P<0.01).结论 大连市城市小学生同时存在营养不良和肥胖问题,高年龄组小学生、男生是干预重点;均衡生源小学是营养不良的干预重点,本地生源为主小学是肥胖的干预重点.

    作者:王凡;李和平;王智勇;宋淑梅;郑晓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上海市长宁区小学三~五年级学生智能移动设备使用现况

    目的 了解三~五年级小学生智能移动设备的使用现况,为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长宁区2所小学1 025名三~五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智能移动设备使用情况.结果 三~五年级小学生智能移动设备使用率为87.71%.设备类型以平板计算机(79.42%)和智能手机(55.28%)为主,使用场所以家里为主(94.66%),平均使用年限为(2.60±0.05)a.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使用时间以0.5h以内为主(66.30%),周六、周日以0.5~2h为主(63.74%),休息间隔以不定时经常小休(42.16%)和1h以内休息1次为主(37.82%).使用目的以查阅资料和玩游戏为主,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户籍学生使用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3.482,34.805,26.851,P值均<0.01).使用安排方式以与家长灵活协商或固定时间内使用为主,不同年级、不同家庭结构学生使用安排方式不同(x2值分别为26.065,29.085,P值均<0.01).智能移动设备成瘾倾向率为3.71%,男生高于女生(x2 =5.914,P=0.015).结论 小学三~五年级学生智能移动设备使用相当普遍,应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重视.

    作者:李玉华;胡嘉;夏庆华;姜玉;周鹏;钮春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我国学校健康管理现状与对策

    当前,儿童青少年的不良生活方式日益泛化,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发病时间提前,因此,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寻找一条早期预防路径,成了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学校健康管理对于深化细化学校卫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勇;朱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定性研究

    目的 了解不同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核心健康教育需求,为探索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及形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个人深入访谈和小组访谈的方法,访谈对象包括教育卫生行政人员、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共18名,访谈内容主要为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和量表呈现形式的建议等.结果 访谈对象一致建议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可主要用于评价小学健康教育的效果,应以《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主要依据,从心理健康、健康生活方式等核心点和功能性素养、交互性素养、媒介素养、批判性素养4个素养的内涵角度加以扩展.对于低年级小学生,应采用易于接受和实施的图画、讲故事等形式;高年级小学生采用文字形式即可.加强与班主任老师的合作,可以了解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便于实施调查.结论 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既应考虑到国家标准要求,又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健康需求和认知水平出发.

    作者:曲爽笑;王书梅;曹志娟;郭家宁;孙晔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成都市乡镇中小学周边包装零食食品安全现状

    目的 了解成都市乡镇中小学校周边包装零食食品安全现状,为相关部门对学校周边包装零食食品进行有效监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市温江区、龙泉、大邑县3个地区的乡镇中小学校周边114户包装零食食品店进行访查;随机抽取180名中小学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对当地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进行访谈.结果 114户零食店有效许可证的持证率为64.91%,存在“三无”或过期食品的占83.33%,采购食品未索证的达91.23%.中小学生认为周边小卖部达标的占10.56%,购买零食率为55.56%,认为小零食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占63.89%,认为一定会引起疾病的占15.00%.中小学生购买零食时会确认生产日期与保质期的占51.11%,会确认QS占19.44%,会看配料表的占47.22%,认同家长老师对其食品安全教育的占60.56%与71.67%.访谈结果显示,执法人员对学校周边包装零食查出问题后处罚力度不够,且执法人员少有接到有关问题食品的举报电话.结论 学校周边包装食品安全存在隐患,监管人员监管和处罚力度不够.需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并改变其行为模式,同时提高监管和处罚力度.

    作者:王琼;任泽娟;黎志敏;肖丹;张俊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校学生肌电生物反馈指标与人格心理健康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校学生生物反馈指标与人格特征、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更好提升生物反馈训练效果积累资料.方法 对招募的重庆科技学院76名大学生和研究生志愿者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测试和人格及心理健康调查.结果 肌电生物反馈(EMG)平均值与EPQ中的N因子,SCL-90中的敌对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r=0.236~0.300,P值均<0.05),EMG标准差与EPQ中的P因子、N因子,SCL-90中的总分、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7 ~0.325,P值均<0.05),与EPQ中的E因子呈负相关(r=-0.252,P<0.05).EPQ中的N因子对EMG平均值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 =0.300,P<0.01),SCL-90中的恐怖因子和EPQ中的P因子对EMG标准差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分别为0.293,0.271,P值均<0.01).EMG标准差的高分组在EPQ中的P分、N分和SCL-90量表中除了强迫因子以外的其他所有因子和总分上均高于低分组(t=2.105 ~2.988,P<0.05).结论 肌电平均值与标准差同诸多心理健康指标和人格特征关系密切,肌电标准差比肌电平均值更能判断个体由SCL-90测评出来的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

    作者:蒋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北京市职业高中生自杀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职业高中生自杀行为特征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社区以及家庭采取干预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2年4-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职业高中31所,共5 385名学生参与调查.研究因素包括学生人口统计学特征、故意伤害行为、情绪反应和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行动,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自杀的关系.结果 女生自杀意念(12.8%)、自杀计划(8.8%)及自杀行为报告率(4.8%)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多次自杀行为报告率男生(2.9%)高于女生(2.0%)(x2=4.02,P<0.05);年级越高的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行动报告率越低(x2值分别为21.18,9.25,11.75,P值均<0.05).单亲家庭、隔代家庭、重组家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核心家庭学生(P值均<0.01).家庭人均月收入0~199元和≥5000元的学生自杀4项指标均较高,而人均月收入2000~2 999元的学生自杀4项指标的报告率均低(分别为8.0%,5.7%,1.6%和0).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一、母亲文化程度高、学习成绩差、家庭人均月收入过高或过低、单亲、重组及隔代家庭、被经常故意伤害、参与打架、常感到孤独及失眠是自杀行为及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 青少年自杀与家庭类型、家庭人均月收入、学习成绩、故意伤害行为等因素密切相关,学校和家庭应该联合对学生自杀的影响因素进行干预,及时识别危险状况的发生,建立预防机制.

    作者:张艺阳;段佳丽;吕若然;宋逸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生活满意度对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学业倦怠关系的调节作用

    目的 探讨生活满意度在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学业倦怠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大学生学业倦怠量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天津地区3所高校整群抽取的54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女生生活满意度水平高于男生,学业倦怠水平低于男生;城市大学生心理资本和生活满意度水平高于农村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乐观、希望与学业倦怠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9,-0.40,-0.50,P值均<0.01),韧性与学业倦怠呈正相关(r=0.11,P<0.01);生活满意度各维度与心理资本均呈正相关,与学业倦怠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回归分析表明,友谊满意度、家庭满意度、自由满意度和环境满意度与心理资本的交互项对学业倦怠均有负向预测性(β值分别为-1.250,-1.581,-1.458,-0.949,P值均<0.05).结论 生活满意度对心理资本和学业倦怠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有助于缓解学业倦怠.

    作者:安蓉;仉朝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广州医学生埃博拉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野生动物传播并在人群中流行的一种严重致命的急性传染病[1].2014年3月西非暴发埃博拉疫情,波及非洲、欧洲及北美洲,死亡数达10 587人,是自1976年首次发生以来的严重埃博拉疫情[1-4].广州是非洲人口多的亚洲城市,且人口流动性大,使其存在发生输入性疫情的风险[5].埃博拉通过密切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而感染人类,随后通过人际间传播加以蔓延[1].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埃博拉病人的过程中易受到感染[6-8],因此医学生应掌握埃博拉知识以保护自身及公众安全.本研究于2014年12月-2015年1月对广州医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其埃博拉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埃博拉教育活动提供科学建议.

    作者:肖扬;简敏婷;李晓宁;许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安徽省2010-2014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

    目的 分析2010-2014年安徽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安徽省2010-2014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安徽省共报告340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波及289 548人,发病10 192例,死亡1人.全省16个市的76个县区均有报告,马鞍山市、宣城市、黄山市是报告事件数较多的地区.以传染病类事件为主(91.76%,312/340),发生高峰期为3-6月和11-12月.结论 安徽省近年来发生在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较平稳,以传染病类事件为主,应加强学校各类传染病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同时加强健康教育与宣传,以减少中毒类事件的发生.

    作者:邓舒;刘永孝;赵玉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青少年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生物遗传学及环境因素研究进展

    人格是一种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的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人格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具有可塑性[1].而人格障碍是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2],人格障碍的患者不但自身的生理以及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社会的适应性下降,而且也增加了他人以及社会的负担.青少年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具有生物学遗传的特性,并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密不可分[3].所以从生物遗传学方面及环境方面进行反社会人格障碍研究对减少青少年犯罪、降低社会危害具有很大的意义.

    作者:胡霞;水晶晶;张芸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某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对睡眠障碍的影响

    手机依赖是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1].手机依赖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响尤其明显.近年来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手机依赖率为15% ~ 30%[2-5],大学生手机依赖将会对其学习、生活及身体健康等方面产生影响.

    作者:廖颖;杨璐;吴长娇;柴晶鑫;梅松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某大学在校生参与救援培训活动认知情况分析

    精神救援(mental health first aid,MHFA)是指当发生与精神健康相关的突发事件而又无法及时获得专业治疗时,由非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向相关个体提供及时帮助的计划.精神救援项目源自澳洲,由墨尔本大学精神科学系研究中心的资深精神健康研究与教育专家Jorm等于2001年创建.

    作者:王定玺;罗稀;伊敏;李小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一起农村学校水源污染致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分析

    2014年6月19-20日,兴国县某小学学生出现群体性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兴国县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得到报告后,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患者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经市、县专家组共同研究,确认此起疫情为一起生活饮用水(自备井水)被污染导致的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现将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林玉冬;方绪璇;钟让佳;黎功胜;郭福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宿舍人际关系及幸福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宿舍人际关系及幸福感的影响,为大学生改善宿舍人际关系、增加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人际交往问卷、宿舍人际关系问卷、总体幸福感量表问卷,对分层抽取的某大学1 215名本科生进行集体测试.结果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中的人际关系建立能力、适度拒绝能力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路径系数分别为-0.02,0.07,P值均>0.05);冲突控制能力、情感支持能力及自我表露能力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路径系数分别为0.29,0.47,-0.18,P值均<0.05).人际交往能力中的自我表露能力、冲突控制能力通过宿舍人际关系间接影响幸福感(路径系数分别为-0.15,0.31,P值均<0.05);人际关系建立能力、适度拒绝能力直接影响幸福感(路径系数分别为0.35,0.16,P值均<0.05);情感支持能力对幸福感的影响,完全通过宿舍人际关系的中介效应起作用(路径系数为0.45,P<0.05).宿舍人际关系显著影响幸福感(路径系数为0.44,P<0.05).结论 部分人际交往能力对宿舍人际关系产生显著影响.人际交往能力既可以直接影响幸福感,又可以间接影响幸福感.

    作者:杨雪花;陈万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饮食行为,探讨改善ASD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方法,为指导ASD儿童的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 病例组为来自青岛某医院和某孤独症康复训练学校的2~6岁ASD儿童128例,对照组为青岛市数家幼儿园正常儿童133名,采用自编的儿童饮食行为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儿童的10种饮食行为与10类食物的选择情况.结果 病例组每位ASD儿童出现饮食行为问题的总数是(5.9±1.9)个,高于对照组每位儿童的(4.7±2.4)个(Z=-4.068,P<0.05);ASD儿童进餐时离开饭桌的发生率为93.0%,需喂食的发生率为88.3%,吐食物的发生率为71.1%,扔食物的发生率为47.7%,尖叫的发生率为36.7%,而对照组儿童分别为73.7%,71.4%,58.6%,23.3%和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食物选择方面,病例组ASD儿童拒绝食用杂粮、豆类和鱼虾贝类的报告率均超过了30%,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不足20%);病例组儿童食用水果的报告率为89.8%,而对照组儿童均食用水果,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ASD儿童普遍存在多种饮食行为问题,建议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行矫正.

    作者:赵永生;匡桂芳;韩秀霞;马爱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四川省2013-2014年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状况

    目的 了解四川省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状况,为行政部门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3-2014年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四川省7座城市,28所学校的140间教室,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进行卫生检测和评价.结果 教室人均面积总合格率为26.4%(37/140);无教室课桌椅分配符合率≥80%;教室黑板均无破损,黑板尺寸合格率为92.1% (129/140),黑板反射比总合格率为82.9%(116/140);教室采光系数合格率为62.1%(87/140);后墙反射比合格率为16.4%(23/140);教室课桌面照度合格率为41.4% (58/140);教室微小气候合格率为80.7%(113/140);噪声合格率为20.7%(29/140).结论 四川省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状况存在教室拥挤、课桌椅高度与学生身高不符、教室采光照明差等问题.

    作者:刘睿聪;曾婕;程炼;张丽;张遵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