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花;陈万明
目的 了解幼托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后儿童隐性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为疫情暴发后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厦门市报告的5起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资料,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总肠道病毒及EV71和CoxA16分型,采用二分类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儿童隐性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250名研究对象接受调查和采样,其中疫情组的隐性感染率为32.4%(45/136),高于对照组的14.0%(16/114)(x2=11.408,P=0.001).疫情组所在小小班、小班和中班的隐性感染率分别为44.2%,29.1%和17.2%,首例病例至停课的时间间隔<3 d、3~5d和>5 d的隐性感染率分别为16.7%,24.1%和4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趋势2值分别为6.558,6.952,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级越低,首例病例至停课的时间间隔越长,儿童隐性感染率越高.结论 幼托机构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发生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后,及时采取停课措施是必要的,且越早停课越好.
作者:颜玉炳;郑惠能;苏成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艾滋病同伴教育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1].作为一种经济、便捷的艾滋病预防教育培训方法,较之老师授课,同伴教育的效果更佳,更适合在高等学校开展[2].全国众多高校已将其引入并应用[3],由于各高校的校园氛围、学生特点有差异,艾滋病同伴教育在实践中的效果并不相同.中医院校的教学内容多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校园文化氛围传统、封闭.医学院校的学生学制长,学习任务重,心理问题较多[4],社交活动少,思想观念保守,同伴教育能否在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中医院校取得良好效果仍需实验.现评价某中医院校大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的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贾潇勇;赵骁;董震;顾子皓;王泽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恋爱中大学生群体的情感倦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增强大学生恋爱心理咨询及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方法 采用情感倦怠量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恋爱效能感量表对方便抽取的哈尔滨、沈阳、杭州等地8所高校的438名正在恋爱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恋爱次数大学生的情感倦怠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P<0.05),恋爱次数在4次及以上的大学生低于恋爱次数1~3次的大学生;不同恋爱持续时间大学生的情感倦怠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5,P<0.05),恋爱2~3a的大学生情感倦怠得分高;安全型依恋大学生的情感倦怠水平低于其他3种依恋类型(F=15.94,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恋爱效能中的“乐观坚定”“自卑怀疑”“矛盾化解”维度,依恋的“焦虑”维度均能显著预测情感倦怠,共同解释39.1%的变异量.结论 依恋类型、恋爱效能、恋爱次数、恋爱持续时间是影响大学生情感倦怠的重要因素;恋爱低自我评价是情感倦怠的核心评估维度.
作者:童辉杰;黄成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不同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核心健康教育需求,为探索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及形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个人深入访谈和小组访谈的方法,访谈对象包括教育卫生行政人员、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共18名,访谈内容主要为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和量表呈现形式的建议等.结果 访谈对象一致建议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可主要用于评价小学健康教育的效果,应以《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主要依据,从心理健康、健康生活方式等核心点和功能性素养、交互性素养、媒介素养、批判性素养4个素养的内涵角度加以扩展.对于低年级小学生,应采用易于接受和实施的图画、讲故事等形式;高年级小学生采用文字形式即可.加强与班主任老师的合作,可以了解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便于实施调查.结论 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既应考虑到国家标准要求,又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健康需求和认知水平出发.
作者:曲爽笑;王书梅;曹志娟;郭家宁;孙晔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野生动物传播并在人群中流行的一种严重致命的急性传染病[1].2014年3月西非暴发埃博拉疫情,波及非洲、欧洲及北美洲,死亡数达10 587人,是自1976年首次发生以来的严重埃博拉疫情[1-4].广州是非洲人口多的亚洲城市,且人口流动性大,使其存在发生输入性疫情的风险[5].埃博拉通过密切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而感染人类,随后通过人际间传播加以蔓延[1].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埃博拉病人的过程中易受到感染[6-8],因此医学生应掌握埃博拉知识以保护自身及公众安全.本研究于2014年12月-2015年1月对广州医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其埃博拉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埃博拉教育活动提供科学建议.
作者:肖扬;简敏婷;李晓宁;许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饮食行为,探讨改善ASD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方法,为指导ASD儿童的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 病例组为来自青岛某医院和某孤独症康复训练学校的2~6岁ASD儿童128例,对照组为青岛市数家幼儿园正常儿童133名,采用自编的儿童饮食行为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儿童的10种饮食行为与10类食物的选择情况.结果 病例组每位ASD儿童出现饮食行为问题的总数是(5.9±1.9)个,高于对照组每位儿童的(4.7±2.4)个(Z=-4.068,P<0.05);ASD儿童进餐时离开饭桌的发生率为93.0%,需喂食的发生率为88.3%,吐食物的发生率为71.1%,扔食物的发生率为47.7%,尖叫的发生率为36.7%,而对照组儿童分别为73.7%,71.4%,58.6%,23.3%和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食物选择方面,病例组ASD儿童拒绝食用杂粮、豆类和鱼虾贝类的报告率均超过了30%,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不足20%);病例组儿童食用水果的报告率为89.8%,而对照组儿童均食用水果,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ASD儿童普遍存在多种饮食行为问题,建议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行矫正.
作者:赵永生;匡桂芳;韩秀霞;马爱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超重、肥胖中学生的生活质量情况及其潜在影响因素,为学生超重肥胖的干预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9-10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深圳市光明新区抽取5所中学,共对45个班级2 540名学生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结果 正常体重学生生活质量评分平均值为(91.93±4.02)分,总分及自我、社会、环境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超重和肥胖学生(F值分别为33.94,28.33,31.78,36.62,P值均<0.05).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生、高中生及外地户籍是潜在的影响超重/肥胖中学生生活质量的因素(β值分别为12.27,7.89,4.26,P值均<0.05).结论 深圳光明新区超重和肥胖中学生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体重正常的中学生.应对重点人群开展心理咨询和疏导,帮助肥胖者参加集体活动,改变不良的行为模式,保证身体健康发展.
作者:管新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生活满意度在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学业倦怠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大学生学业倦怠量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天津地区3所高校整群抽取的54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女生生活满意度水平高于男生,学业倦怠水平低于男生;城市大学生心理资本和生活满意度水平高于农村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乐观、希望与学业倦怠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9,-0.40,-0.50,P值均<0.01),韧性与学业倦怠呈正相关(r=0.11,P<0.01);生活满意度各维度与心理资本均呈正相关,与学业倦怠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回归分析表明,友谊满意度、家庭满意度、自由满意度和环境满意度与心理资本的交互项对学业倦怠均有负向预测性(β值分别为-1.250,-1.581,-1.458,-0.949,P值均<0.05).结论 生活满意度对心理资本和学业倦怠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有助于缓解学业倦怠.
作者:安蓉;仉朝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其与饮食行为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式抽取重庆市主城区中小学生共8 390名,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和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重庆市中小学生超重检出率为11.8%,男生(15.0%)明显高于女生(8.5%),小学生(13.4%)高于中学生(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5.556,23.864,P值均<0.01);肥胖检出率为7.5%,男生(9.5%)明显高于女生(5.3%),小学生(10.4%)明显高于中学生(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4.314,123.539,P值均<0.01).学生在家吃饭用碗大小与成人的一样大(OR=0.781,95% CI=0.635~0.961)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吃饭速度快(OR=1.46,95% CI=1.254~1.700)为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重庆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问题形势严峻.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与饮食行为因素有关,学校应开展营养膳食教育,提倡健康饮食行为和科学减肥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作者:王翎懿;王宏;田尧;管佩钰;袁保诚;郭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攻击行为与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行为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宁夏部分地区2 89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症状自评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问卷调查.结果 男生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总分及身体攻击性、言语攻击性、敌意、指向自我的攻击性因子得分均高于女生(P值均<0.05),独生子女身体攻击性因子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愤怒、指向自我攻击性因子得分高于独生子女(P值均<0.05),农村大学生在敌意上得分高于城市大学生(P<0.01).高攻击组、中间攻击组及低攻击组中,任意2组之间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总分及各因子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与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SSS总分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客观支持与愤怒、敌意、指向自我攻击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敌对、偏执、支持利用度、主观支持、恐怖、人际关系敏感与攻击行为有关(F=11.762,P<0.01).结论 大学生攻击行为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可以通过提高社会支持系统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作者:哈丽娜;王灵灵;戴秀英;李秋丽;哈力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南通市流动儿童父母安全知识和教育行为现状,为提升其安全教育质量提供指导与帮助.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江苏省南通市8所小学1 664名儿童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1.1%的流动儿童父母认为自己的安全知识掌握情况“一般”,且对防触电、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交通安全、运动安全、玩具安全的掌握水平明显落后于非流动儿童父母(P值均<0.01);其知识获取途径较狭隘,以自身经验(54.7%)和周围生活(27.9%)为主;他们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频率少于非流动父母(P<0.01);其教育内容不均衡,对“防电”和“安全急救电话”的教育差于非流动儿童父母(P值均<0.01);65.9%的流动儿童父母更倾向于“直接告诉孩子不可以怎么样”的教育方法.结论 与非流动儿童父母相比,流动儿童父母的安全知识与教育行为存在一定的不足.应充实流动儿童父母的安全知识、提高其安全教育水平.
作者:王晓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评估重庆市窝沟封闭项目的干预效果,为有效预防儿童龋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干预组(2 321人)与对照组(2 025人)的12岁儿童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与口腔健康检查.口腔健康检查由经统一培训的牙科医生采用一次性CPI探针进行,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龋均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确刷牙率、龋患率、牙龈出血率与牙结石检出率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儿童正确刷牙率城市干预组(38.40%)略高于对照组(36.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4,P>0.05);而农村为干预组(12.76%)高于对照组(1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P<0.05).城市干预组第一恒牙龋患率(14.23%)、恒牙龋患率(21.35%)均高于对照组(10.27%,11.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农村儿童第一恒牙龋患率、恒牙龋患率均为对照组(37.69%,53.04%)高于干预组(22.08%,33.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城市干预组与对照组恒牙龋均分别为0.43与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9,P<0.01);农村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为0.83与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3,P<0.01).结论 儿童窝沟封闭项目对于预防龋病是有效的,但重点应关注农村儿童.
作者:丁贤彬;吕晓燕;毛德强;王金华;林居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中小学及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广州市部分中小学及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员132名,进行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43.9%的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处于及格水平,46.2%处于良好水平.知识、态度、行为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15,0.302,0.213,P值均<0.05),性别、年龄是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员食品安全知识总分的影响因素,女性得分高于男性(OR=0.165,95% CI=0.056 ~0.481),40岁以上年龄组得分高于20~30岁年龄组(OR=0.062,95% CI=0.011 ~0.354).结论 广州市中小学及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尚有待进一步改善.
作者:卢玲玲;黄琼;李世聪;陈静仪;付敏杰;陈建芳;梁骏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2014年与2010年郑州市7~18岁汉族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分析其身体素质动态变化趋势,为郑州市制定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发展规划、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2014年和2010年全国体质调研郑州市中小学生数据,选取速度素质、力量素质、爆发力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与2010年相比,7 ~18岁男生握力、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仅有1~2个年龄组有所提高,其余年龄组均下降.7~12岁(小学阶段)男生速度、耐力、力量水平均有所提高,13 ~18岁(初、高中阶段)男生速度、耐力、力量均有所下降.7~18岁女生各年龄组仰卧起坐水平均有所提高,握力均有所下降,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水平大多年龄组均下降.7~12岁(小学阶段)50 m跑及800 m跑水平各年龄组均有所升高,13~18岁(初、高中阶段)部分年龄组有所下降.结论 2014年郑州市中小学生部分素质指标较2010年升降趋势有明显学段分化现象,但大部分素质指标依然呈现整体下滑趋势,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依然严峻.
作者:孙永庆;孙春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5 ~17岁儿童近视流行的客观状况,为评价标准对数视力表筛查视力不良的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并经家长知情同意,对广州市6 580名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进行远视力表筛查,对其中视力<5.0的3 712名学生进行散瞳验光检查.结果 散瞳前儿童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6.5%,视力不良的轻度、中度和重度构成比分别为14.9%,27.7%和57.4%;散瞳后的近视检出率为34.6%,远低于散瞳前的视力不良检出率(x2=633.549,P<0.01).近视的轻度、中度和高度的构成比分别为65.6%,31.0%和3.4%;低年龄组视力不良学生主要以远视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演变为以近视居多,而屈光正常属功能性近视的比例为11.4%.结论 5~17岁儿童近视患病率符合传统的年龄规律,远视力表筛查结果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学生近视流行的真实状况,应修订现行的学生视力筛查方法和标准.
作者:麦锦城;曾阳发;郭仰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某医科大学学生对男男同性恋的态度,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医学生对同性恋认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结合自制的认知和态度量表,对天津医科大学在校1 010名医学生对男男同性恋态度进行调查.结果 经因子分析,认知量表包含对男男同性恋性质认知、性交往认知和生存认知3个维度,Cronbachα系数为0.805.态度量表包含1个维度,Cronbach α系数为0.833.分别构建了2个多元回归模型,模型1中R2=0.083,纳入性别(β'=0.135)、朋友中有无同性恋(β'=0.181)、性质认知(β'=0.686)和生存认知(β'=0.131)等变量后,模型2中R2=0.621,表明性别、朋友中有无同性恋、性质认知和生存认知是医学生对男男同性恋态度的影响因素,其中女性、朋友中有同性恋者、性质认知和生存认知得分高者对男男同性恋者的态度更加宽容.结论 医学生对男男同性恋的态度与性别、接触和认知密切相关,应有针对性加强健康教育.
作者:张冠;周宏宇;井奚月;陈佳庚;李长平;崔壮;马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校学生生物反馈指标与人格特征、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更好提升生物反馈训练效果积累资料.方法 对招募的重庆科技学院76名大学生和研究生志愿者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测试和人格及心理健康调查.结果 肌电生物反馈(EMG)平均值与EPQ中的N因子,SCL-90中的敌对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r=0.236~0.300,P值均<0.05),EMG标准差与EPQ中的P因子、N因子,SCL-90中的总分、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7 ~0.325,P值均<0.05),与EPQ中的E因子呈负相关(r=-0.252,P<0.05).EPQ中的N因子对EMG平均值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 =0.300,P<0.01),SCL-90中的恐怖因子和EPQ中的P因子对EMG标准差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分别为0.293,0.271,P值均<0.01).EMG标准差的高分组在EPQ中的P分、N分和SCL-90量表中除了强迫因子以外的其他所有因子和总分上均高于低分组(t=2.105 ~2.988,P<0.05).结论 肌电平均值与标准差同诸多心理健康指标和人格特征关系密切,肌电标准差比肌电平均值更能判断个体由SCL-90测评出来的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
作者:蒋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蚌埠市中学生手机使用依赖与伤害发生之间的关联,为制定干预学生伤害、手机成瘾发生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蚌埠市城区和农村中学中抽取学生5 116名.运用“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和伤害评定量表评价调查对象手机使用依赖和伤害发生情况.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学生手机使用依赖报告率为25.69%(1 112/4 328),不同性别、学段、户口所在地、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学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58,161.07,11.42,22.14,21.38,24.24,P值均<0.01).非自我伤害和自我伤害发生率分别为27.48%,43.32%,不同性别、学段、户口所在地、独生子女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性别为男性、户口所在地为农村、非独生子女是非自我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58,1.136,1.108,P值均<0.05),手机使用依赖、性别为男性、学段为高中、居住地为农村、非独生子女是自我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075,1.069,1.121,1.086,1.141,P值均<0.05).结论 中学生手机使用依赖和非自我伤害、自我伤害检出率均较高,手机使用依赖会增加中学生自我伤害的发生风险.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采取措施,减少青少年手机依赖和伤害的发生.
作者:汤建军;郝加虎;韩慧;万宇辉;李红影;顾璇;秦同;王苗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2010-2014年安徽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安徽省2010-2014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安徽省共报告340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波及289 548人,发病10 192例,死亡1人.全省16个市的76个县区均有报告,马鞍山市、宣城市、黄山市是报告事件数较多的地区.以传染病类事件为主(91.76%,312/340),发生高峰期为3-6月和11-12月.结论 安徽省近年来发生在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较平稳,以传染病类事件为主,应加强学校各类传染病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同时加强健康教育与宣传,以减少中毒类事件的发生.
作者:邓舒;刘永孝;赵玉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小学生自评体型与饮食运动行为现状,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市西城区4所小学1 370名学生,使用“西城区小学生饮食运动健康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同时测量身高和体重.结果 小学生自评体型和BMI体型评价肥胖率分别为6.8%,12.6%,一致率为6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029,P<0.05).对于个人体型感觉不好、苦恼、曾被人取笑、不愿与同学接触、自卑报告率均以肥胖学生高,分别为51.2%,50.6%,32.9%,8.0%,14.1%.缺乏体育锻炼、经常喝碳酸饮料、看电视吃零食、长时间做功课是肥胖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05,1.423,1.387,1.347,P值均<0.05).结论 肥胖学生存在不良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生活方式与小学生肥胖密切相关.
作者:高仙;卢立新;李鑫;马超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