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学校突发传染病风险管理流程与建议

冯海成;晏金旭;武兴东;左斌;王倩;赵鲁炎

关键词:传染病, 降低风险行为, 组织和管理, 学生保健服务
摘要: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的度量、评估与应变的针对性策略,排好风险优先次序的过程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使其中有可能引致大损失的因素事件优先分析处理,而相对风险较低的事件则后置处理[1].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评估和分析,以及实施控制、减轻和转移风险的战略和具体的行动.本文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对学校突发传染病进行研究,从风险管理的一般流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措施的选择和风险措施的实施等)[2]对学校传染病进行风险管理的处理.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某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当今,大学生体能状况呈下降的趋势令人担忧,已引起诸多学者的高度关注[1].对健康的追求是人生的永恒和根本,但影响体质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自身的个人因素和学校因素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动态追踪的方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探讨大学生在校4a的体质健康变化特点以及体质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为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和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

    作者:杨洋;吴永慧;李幸堂;李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国内地医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系统评价

    目的 探讨医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为相关院校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收集200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有关医学生自杀意念的文章,检索关键词包括自杀或自杀意念(Suicide or Suicidal ideation)、影响因素(influence factors)、医学生或大学生(Medical students or College students).应用Stata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合并不同条件下的自杀意念报告率,并报告影响因素的合并OR(95% CI)值.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累计研究对象40 320人.Meta 分析发现,医学生总体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2.9%(95%CI=9.7%~16.1%),既往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7.7%(95%CI=12.6%~22.9%),1 a自杀意念报告率为7.9%(95% CI=4.8%~10.9%),1周自杀意念报告率为9.7%(95%CI=3.4%~16.0%).独生子女(OR=1.214,95% CI=1.042~1.415)、特殊家庭(OR=1.399,95% CI=1.187~ 1.650)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重点关注来自特殊家庭及独生子女医学生,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减少医学生的自杀意念.

    作者:臧谋红;王侠;王玉杰;黄晓磊;王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天津8~1O岁肥胖男童精细动作发展特点分析

    目的 了解8~10岁男性儿童精细动作能力随年龄增长的变化特点,为针对性改善肥胖儿童的运动能力和心理健康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天津市北辰区办学规模相当的2所普通小学的252名8~10岁男性儿童参加本研究,按照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组(126人,8,9,10岁各42人)和正常体重组(126人,8,9,10岁各42人).所有受试者均进行插入钢针和移动钢针测试以评定其精细动作能力.结果 正常体重组中,不同年龄段儿童移动钢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插钢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正常体重儿童的精细动作能力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在肥胖组中,不同年龄段肥胖儿童插钢针(P=0.574)和移钢针时间(P=0.5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年龄肥胖组与正常组比较,3个年龄段肥胖组儿童插入钢针时间和移动钢针时间均慢于正常体重组(P值均<0.05).结论 8~10岁正常体重儿童的精细动作发展表现为随年龄增长而提高,肥胖儿童的精细动作发展较慢,未表现随年龄增长的特点.和同龄正常体重儿童相比,肥胖儿童的精细动作能力全面落后.

    作者:曾祥钱;徐冬青;李庆雯;谭思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SPD)状况及其与周围生活环境因素的相关性,为制定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青岛市黄岛区4所幼儿园720名学龄前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儿童的生活环境情况,同时填写感觉统合量表.结果 儿童SPD发生率为36.9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每天居室累计开窗通风时间<1 h的儿童SPD的风险高于>4 h的儿童(OR=1.94,95%CI=1.05~3.57),报道窗玻璃湿气的儿童SPD发生风险升高(OR=1.94,95%CI=1.19~ 3.14),不注意手部卫生的儿童SPD的风险升高(OR=2.01,95% CI=1.16~ 3.47),经常有喘鸣儿童SPD风险高于健康儿童(OR=3.67,95%CI=1.66~8.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另外,分娩时父母的年龄及父母的养育方法均表现出了与SPD的关联性.结论 学龄前儿童生活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暴露、湿度及父母的教养方式均与感觉统合失调具有关联性.

    作者:贾晓;张倩;孙忠清;王德杰;谢萌;王炳玲;高汝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重庆市涪陵区中小学生麻疹腮腺炎风疹抗体水平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涪陵区中小学生麻疹、风疹、流腮免疫水平,为拟定相应疾病预防控制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重庆市涪陵区6~15岁中小学生2 179名,采集全血,采用酶联免疫法对麻疹、风疹、腮腺炎病毒IgG抗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共检测2 179人6 537份全血,其中麻疹抗体阳性1 968人,阳性率为90.32%;风疹抗体阳性1 908人,阳性率为87.56%;流腮抗体阳性1 904人,阳性率为87.38%.不同性别年龄组学生间麻疹、风疹、流腮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监测点间麻疹、风疹、流腮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820,122.268,61.840,P值均<0.05),均以西部地区的阳性率为低;城区风疹抗体阳性率(90.01%)高于乡镇(8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36,P=0.005).结论 重庆市涪陵区中小学校中小学生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抗体阳性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应进一步加强西部较偏远地区麻腮风三联疫苗的推广接种.

    作者:张仁平;杨德明;田应桥;曹勇;康晓丽;王小明;杨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新疆哈萨克族大学生健康素养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新疆哈萨克族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该群体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问卷”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新疆5所高校1 942名哈萨克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哈萨克族大学生具备基本健康素养人数比例,在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和健康信息关注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6.204,59.534,169.536,26.759,P值均<0.05);哈萨克族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的知晓率高(92.21%),其次为对健康的理解知晓率(88.47%);哈萨克族大学女生、医学专业学生和经常关注或偶尔关注健康信息的学生具备健康素养人数比例较男生、非医学专业学生和从未关注健康信息的学生高,大一年级学生高于大二学生(OR值为1.796,4.618,4.132,6.084,0.357,P值均<0.05).结论 新疆哈萨克族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高.应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工作.

    作者:武国保;毕存箭;祖母拉提·阿布都热依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我国中小学生营养现状及改善建议

    中小学时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获得合理的膳食营养不仅为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提供物质基础,也为一生健康提供保障,逐步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将使他们受益终身.近年来,世界各国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都有所提高,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4年11月联合召开的第2届国际营养大会指出,1992年以来全球饥饿发生率下降了21%,但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营养不足、微量营养素缺乏、超重肥胖在内的各种形式营养不良仍然是各国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作者:张倩;胡小琪;赵文华;丁钢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学校突发传染病风险管理流程与建议

    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的度量、评估与应变的针对性策略,排好风险优先次序的过程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使其中有可能引致大损失的因素事件优先分析处理,而相对风险较低的事件则后置处理[1].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评估和分析,以及实施控制、减轻和转移风险的战略和具体的行动.本文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对学校突发传染病进行研究,从风险管理的一般流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措施的选择和风险措施的实施等)[2]对学校传染病进行风险管理的处理.

    作者:冯海成;晏金旭;武兴东;左斌;王倩;赵鲁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静态肌肉强化训练对听障学生动态平衡能力影响效果分析

    目的 探索静态肌肉强化训练(Pilates)核心训练对听障学生动态平衡能力价值的影响,为提高听障学生平衡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以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60名听力55 dB以上的听障生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按照奇偶数分编成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实验组以Pilates训练,对照组以常规练习.测试方法采用动态星形平衡能力测试(BEBT).结果 实验组8个方向动态平衡能力训练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训练后左右脚动态平衡能力分别提高15.7%,13.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4%,0.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4,5.28,P值均<0.05),其中外、外后、内后方向提高幅度较大,分别为16.1%,23.7%,16.4%.与训练前相比,实验组左右脚动态平衡能力分别为(90.26±12.8)和(89.24±13.03),左右脚平衡差异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3,P=0.117);而对照组左右脚平衡能力虽有减小趋势,但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t=1.56,P<0.05).结论 Pilates核心训练能使听障学生动态平衡能力发生显著变化,左右脚平衡能力差异缩小,对发展听障学生平衡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阮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绍兴市2010-2014年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2010-2014年绍兴市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为制定学校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肺结核病例信息,对绍兴市学生肺结核流行病学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绍兴市结核病防治机构共报告学生肺结核病例574例,报告学生发病率为16.72/10万,占全人口总发病数的4.48%(574/12 825),其中涂阳189例.发病率、涂阳率均以大学生(49.10/10万,16.77/10万)高,各学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76.5,195.2,P值均<0.01).每年4月(97例)、11月(61例)为结核病发病高峰期,病人来源主要为因症就诊(44.60%)和转诊(43.38%),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误率为57.67%.结论 绍兴市学生肺结核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患者就诊延误较严重.高中和大学生应作为学生结核病防治重点人群,继续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

    作者:高华强;卢巧玲;牛文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环境支持策略对高职院校医学生锻炼行为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环境支持策略对高职院校医学生锻炼意向到行为转变的干预效果,为促进医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形成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宁波市某高职医学院校护理、助产、口腔、康复、检验等专业学生60名,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人,实验组采用同伴支持、动机访谈技术支持、信息支持等环境支持策略,进行为期3个月干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高职院校医学生体育锻炼行动期人数(28人)多于对照组(4人)(x2=38.57,P<0.01).干预后实验组身体运动量得分(32.10±24.33)高于干预前(19.00±13.96)(t=-2.56,P<0.05)和对照组(20.80±17.81)(t=2.05,P<0.05).干预后实验组体育锻炼行为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1).结论 环境支持策略能促使高职院校医学生从意向期向行为期转变.

    作者:常金兰;董燕艳;史佳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安徽4所高校学生胃肠疾病与行为生活方式的关系

    目的 了解高校学生胃肠疾病患病现状与行为生活方式的关系,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方便抽取的545名安徽省4所高校一~四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胃肠疾病患病率为19.1%,男生为14.7%,女生为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1,P=0.001);不同年级学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0,P>0.05).饭后上腹痛、消化不良、反酸嗳气、半夜饥饿痛等胃肠疾病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7.2%,28.3%,18.3%,33.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每周饮酸奶次数少、作息不规律、室友患病、家人患病是学生胃肠患病的重要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89,2.29,1.77,2.23,1.80,P值均<0.05).结论 高校学生胃肠患病率较高,且与行为、心理、家庭等因素有关,应积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作者:孙幸幸;周伟强;蔡广菊;洪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河南省中小学校医室现况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校医室的现状,为中小学校卫生政策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河南省全部18个地市所有设置校医室的中小学校共2 005所进行调查.结果 河南省中小学校医室的配置率为8.90%,校医室配置率低于10%的地区有9个;不同类别学校的校医室配置率低的为小学,配置率为4.67%;设立时间在5 a及以下的校医室占60.95%,校医室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持有率为23.29%.8项基本医疗设备配备齐全的学校校医室所占比例为32.71%.9.87%的校医室没有建立相关工作档案.结论 河南省中小学校校医室配置率较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持有率低,医疗设备配备不齐全.应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校医室的建设工作.

    作者:张彦勤;娄晓民;王鲜;郭蔚蔚;李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2012和2013年不同供餐模式学校能量营养素供应情况比较

    目的 评价和比较2012年和2013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不同供餐模式学生餐的营养素供应情况,为开展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称重记账法对2012年3 910所和2013年5 523所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食堂食物供应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a后,食堂供餐学校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钙、铁、锌均高于2012年(Z值分别为-4.059,-2.665,-6.051,-2.387,-2.660,-3.900,-3.888,P值均<0.05),企业供餐学校的蛋白质、钙和锌人均供应量均高于2012年(Z值分别为-2.797,-7.048,-6.013,P值均<0.01).采用多水平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发现,食堂供餐模式学校的人均膳食能量、维生素A、维生素C和铁供应量均高于企业供餐学校,分别高196.20 kcal,84.42 μg RE,29.17 mg和3.65 mg;但企业供餐模式学校的人均钙和锌供应量高于食堂供餐学校,分别高246.56 mg和2.72 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a后,学校的人均能量和营养素供应情况普遍提高,且存在供餐模式间的差异.各学校应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供餐模式和供餐食物.

    作者:张帆;张倩;潘慧;甘倩;李荔;胡小琪;马冠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闵行区中小学生血红蛋白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闵行区6~13岁在校学生血红蛋白水平变化特征,为制定在校学生贫血预防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3-2014年连续2a对闵行区6~13岁所有在校学生共71 743名进行血红蛋白测定,其中男生38 469名,女生33 274名.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完成所有资料分析.结果 男生2次血红蛋白均值分别为(132.4±11.3)(132.6±12.2) g/L,女生2次血红蛋白均值分别为(131.6±11.0)(131.4±11.8) g/L,男生2次血红蛋白均值均高于女生(P值均<0.01).贫血现患率为5.0%,发病率为5.8%,现患贫血中1a后81.3%恢复正常,人群持续贫血率为0.9%.女生贫血患病率高于男生(P<0.01);女生贫血发病风险是男生的1.20倍;持续贫血风险男女生整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贫血患病率和发病风险均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6岁组是发病及持续性贫血风险高的年龄组;女生6岁组,12岁组是贫血患病风险、发病风险及持续性贫血风险高的年龄组.现患贫血中轻度占81.1%,中度占18.8%,重度占0.1%;16.9%轻度贫血转化为持续贫血,26.6%中重度贫血转化为持续贫血;新发贫血中79.3%为轻度,20.6%为中度,0.1%为重度.男、女生轻度与中重度贫血中持续贫血率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中小学生开展连续性血红蛋白监测,并针对不同年龄开展健康教育,同时需重点关注持续性贫血学生并进行干预.

    作者:何丹丹;赵燕萍;方红;温晓飒;张鑫毅;郭琪;汤红梅;程华;郑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性心理的影响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性心理的影响,为进行积极有效的家庭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泸州市某高校1 144名大学生进行“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和“大学生性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总均分为(2.28±0.37)分,其中性认知得分的总均分为(2.47±0.35)分,性态度为(1.89±0.58)分.男生性心理总均分(2.31±0.39)高于女生(2.27±0.36)(t=1.753,P<0.05).父亲及母亲教养方式中,拒绝和过度保护维度与性认知、性态度的得分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情感温暖维度与性认知、性态度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性心理健康存在一定关系.建议通过家庭形式从小对子女进行性教育,培养正确的性价值观.

    作者:罗志敏;刘娅;程亚;何华蓥;张倩;孙贵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西双版纳州2014年傣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端,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气候高温、湿润多雨属热带季风气候.2014年年末常住人口115.7万,其中汉族、傣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约各占1/3,在校中小学生14.88万人.本研究分析2014年西双版纳州傣族7~18岁学生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儿童群体的营养健康状况提供参考.

    作者:周鑫;康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凉山彝族和汉族中学生毒品接触及其认知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四川凉山地区彝族、汉族中学生毒品接触情况和毒品问题认知现状,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校园禁毒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凉山州部分县市的彝族、汉族中学生1 742名,其中彝族924名,汉族818名,对其采用自拟问卷调查,了解其对毒品知识的认知情况.结果 彝族中学生吸食毒品的比例为3.25%(30/924),汉族中学生为0.98%(8/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66,P<0.05);吸毒的学生以初中生为主(27/38).2个民族中学生对传统毒品的正确认识率为87%~95%,对新型毒品的正确认识率为35%~5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学生对毒品危害知晓率为80%~95%,但彝族学生在吸毒的身心损伤认识略高于汉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7,P<0.05);中学生对吸毒传播的肝炎、梅毒等疾病的知晓率为55%~ 70%,但汉族学生略高于彝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x2值分别为8.99,15.87,P值均<0.05).在大部分毒品认知及吸毒危害性的认识上,初中生知晓率均低于同民族的高中生(P值均<0.05).结论 凉山地区中学生新型毒品的知识教育需要加强,特别是初中生.中学生毒品相关问题的认知度可能受该地区彝、汉族文化和毒品泛滥特征影响.

    作者:杨丽;木尔扯尔;哈马日呷;陈筱莉;袁斌;马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膳食因素对维吾尔族中学生体质量指数的影响

    目的 了解维吾尔族中学生膳食因素对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开展营养健康干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随机选取乌鲁木齐、喀什各2所中学,每所中学在初一至高三年级各随机整群抽取2个教学班级,共调查48个班级,班级内全体1 682名维吾尔族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男生超重率为19.79%,女生为12.75%;男生肥胖率为10.76%,女生为7.67 %.维吾尔族男女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106,P<0.01);维吾尔族中学生在14和15岁年龄段男生、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348,6.423,P值均<0.05).经常加餐的维吾尔族中学生超重、肥胖比例均高于不经常加餐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35,P<0.01).维吾尔族中学生蛋类、肉禽类、谷物类摄入量与超重肥胖检出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2,0.412,0.395,P值均<0.05),维吾尔族中学生水果、蔬菜的摄入量与超重肥胖检出率呈现负相关(r值分别为-0.058,-0.065,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加餐、能量、脂肪、肉禽类是维吾尔族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蔬菜摄入是其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1.752,2.045,1.082,1.599,0.713,P值均<0.05).结论 维吾尔族中学生膳食行为和摄入食物种类对BMI均有影响,应进一步改善维吾尔族中学生膳食结构.

    作者:李红霞;金晓龙;李小东;杨耀荣;周卫;张凤;米热古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2013年度学校卫生相关工作现状

    目的 了解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2013年学校供水、学生饮水和洗手以及驱虫药服用情况,为改善农村学生健康状况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从699个试点县中选取50个县作为重点监测县,每个县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托餐3种供餐模式中每种供餐模式选择2~3所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中,每个年级抽取1~2个班,达到40名学生左右,男、女生基本各半,采用“学校调查表”和“学生调查表”分别收集学校供水、学生饮水和洗手以及驱虫药服用情况.结果 共调查15 763所学校和29 317名学生,其中为学生提供白开水的学校占58.5%,中部地区(62.7%)高于西部地区(56.1%),初中(66.1%)高于小学(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P值均<0.01);有17.8%学校的学生直接饮用自来水.每次饭前便后均洗手的学生占37.7%,小学生(40.5%)高于初中生(32.9%),中部地区学生(39.6%)略高于西部地区学生(3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P值均<0.01).有13.6%的学校过去1a内给学生发放过驱虫药.结论 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各种健康相关的卫生辅助设施建设和辅助措施的实施,进一步改善农村学生健康状况提供基础.

    作者:徐培培;李荔;潘慧;杨媞媞;甘倩;曹薇;张倩;胡小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