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幸幸;周伟强;蔡广菊;洪倩
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的度量、评估与应变的针对性策略,排好风险优先次序的过程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使其中有可能引致大损失的因素事件优先分析处理,而相对风险较低的事件则后置处理[1].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评估和分析,以及实施控制、减轻和转移风险的战略和具体的行动.本文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对学校突发传染病进行研究,从风险管理的一般流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措施的选择和风险措施的实施等)[2]对学校传染病进行风险管理的处理.
作者:冯海成;晏金旭;武兴东;左斌;王倩;赵鲁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2013年学生的食物摄人情况,为进一步改善我国农村地区学生营养状况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按照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从50个重点监测县中,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托餐等3种供餐模式抽取小学、初中各2所,再从中抽取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每个年级抽取1~2个班,每个年级学生40名左右,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收集学生主要食物的摄人情况.共调查学生29 317名,其中小学生16 730名(57.1%),初中生12 587名(42.9%).结果 学生每周Sd及以上吃肉类、蛋类、奶类、豆类的分别仅占17.8%,14.1%,17.0%,5.6%,新鲜蔬菜的摄入以每天2种为主(36.8%).初中生和小学生的肉类、蛋类、奶类的摄入频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中生豆类的摄入频次低于小学生(Z=5.09,P<0.01),新鲜蔬菜的频次高于小学生(Z=-3.65,P<0.01).结论 我国贫困农村学生膳食结构有待改善.要加强对学生的营养膳食指导,提高优质蛋白的摄入是增加新鲜蔬菜的种类和数量.
作者:王婷婷;张倩;潘慧;甘倩;李荔;杨媞媞;邢青斌;胡小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武汉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现状,为政府制订相关部门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对武汉市17个辖区及其下属的区县、乡镇、农村登记在册共911所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武汉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存在地域级别差异,80.6%的市区级托幼机构取得了合格证,而区县、乡镇和农村托幼机构取得合格证比例分别为45.3%,58.3%和51.7%.各项指标随市级、区县级、乡级、村级有逐渐降低趋势.市区园所除个别卫生保健指标未达标外,其余各项指标普遍良好;区县园所存在保健医配备不合要求的问题,有医学学历的卫生保健人员占44%;乡、村级园所主要存在卫生基础设施欠缺、消毒措施不合理等问题,其中农村园所问题较为明显,21.8%的农村园所专用水龙头不达标,5.0%的园所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结论 武汉市市区托幼机构总体卫生保健工作较为良好,对乡镇与农村托幼机构要加大投资和监管力度.
作者:张艳;杨少萍;吴静;彭安娜;张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2010-2014年绍兴市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为制定学校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肺结核病例信息,对绍兴市学生肺结核流行病学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绍兴市结核病防治机构共报告学生肺结核病例574例,报告学生发病率为16.72/10万,占全人口总发病数的4.48%(574/12 825),其中涂阳189例.发病率、涂阳率均以大学生(49.10/10万,16.77/10万)高,各学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76.5,195.2,P值均<0.01).每年4月(97例)、11月(61例)为结核病发病高峰期,病人来源主要为因症就诊(44.60%)和转诊(43.38%),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误率为57.67%.结论 绍兴市学生肺结核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患者就诊延误较严重.高中和大学生应作为学生结核病防治重点人群,继续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
作者:高华强;卢巧玲;牛文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8~10岁男性儿童精细动作能力随年龄增长的变化特点,为针对性改善肥胖儿童的运动能力和心理健康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天津市北辰区办学规模相当的2所普通小学的252名8~10岁男性儿童参加本研究,按照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组(126人,8,9,10岁各42人)和正常体重组(126人,8,9,10岁各42人).所有受试者均进行插入钢针和移动钢针测试以评定其精细动作能力.结果 正常体重组中,不同年龄段儿童移动钢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插钢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正常体重儿童的精细动作能力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在肥胖组中,不同年龄段肥胖儿童插钢针(P=0.574)和移钢针时间(P=0.5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年龄肥胖组与正常组比较,3个年龄段肥胖组儿童插入钢针时间和移动钢针时间均慢于正常体重组(P值均<0.05).结论 8~10岁正常体重儿童的精细动作发展表现为随年龄增长而提高,肥胖儿童的精细动作发展较慢,未表现随年龄增长的特点.和同龄正常体重儿童相比,肥胖儿童的精细动作能力全面落后.
作者:曾祥钱;徐冬青;李庆雯;谭思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2005-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情况及动态变化,为制定学生近视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2010和2014年安徽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分析近10 a安徽省7~18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情况及动态变化.结果 2005,2010和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45.8%,57.4%和63.2%,重度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24.6%,30.9%和37.5%,重度视力不良所占视力不良的比重分别为53.8%,53.8%,59.3%,视力不良和重度视力不良检出率城市学生高于乡村学生,女生高于男生.2005-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的增长速度表现为乡男>城男>乡女>城女,10~12岁学生重度视力不良构成比增幅高.结论 安徽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和重度视力不良检出率城乡、男女差异逐步缩小,青春早期增幅迅猛.应积极采取措施遏制视力不良的发展.
作者:徐增辉;孙丽;万宇辉;伍晓艳;许韶君;陶芳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云南省少数民族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敏感期特点,为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动态分析(年增长率+0.5s)的方法,分别对每个年龄段的身体素质如50 m、立定跳远、仰卧起坐、斜身引体、引体向上、握力、50 m×8往返跑、1 000 m/800 m和坐位体前屈等指标进行研究,探讨云南省白族、傣族、哈尼族、傈僳族、纳西族和佤族6个少数民族7~18岁年龄段学生身体素质敏感期变化趋势.结果 身体素质在自然增长过程中初中年龄段(13 ~15岁)增长量大,学生身体素质除13~18岁女生的耐力素质(傣族、佤族、纳西族和傈僳族)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负增长外,其他均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且大部分呈现波浪式增长的趋势;身体素质各项指标的敏感期86%以上处于男生7~8岁和11~15岁,女生7~12和15~16岁的年龄阶段,且敏感年龄分布既有分散,也有连续的特点;女生仅柔韧素质超过男生,且敏感年龄早于男生.结论 少数民族学生各项身体素质训练的佳年龄阶段和性别、年龄、民族差异等规律特征,可为各地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学校的教学课程设置、运动训练、器材等提供参考.
作者:邓淑珍;常利涛;黄达峰;吕慧;安维维;韦蝶心;李华海;代丽梅;谭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某农林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变迁状况,为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高等农林院校2010-2014年44 699名新生采用症状自评量(SCL-90)进行测评.结果 2010-2014年新生的SCL-90总分、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该校近5a的新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t=-198.959-73.973,P值均<0.01);每年的咨询人数中新生所占百分比呈现上升趋势,但经2013年后有所下降;人际关系、家庭问题和成长困惑是历年新生咨询求助的主要类型,恋爱问题和职业发展方面的问题也是新生求助的重点;新生中男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生(P<0.01).结论 该校新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好,变迁状况总体较为平稳,但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新生心理健康问题差异程度和心理问题求助率逐渐增加.构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十分必要.
作者:詹丽玉;练勤;王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卫生保健工作是学校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卫生保健工作开展的好坏,工作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1].学校保健教师是卫生保健工作的主力军,他们既是组织者、策划者,又是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具体执行者[2].保健老师对学校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学校日常卫生保健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不仅关系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还关系着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3-4].本文通过调查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小学卫生保健工作开展情况,了解保健教师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及需求,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潜在影响因素,为今后提升宝安区中小学校的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张矗;常树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涪陵区中小学生麻疹、风疹、流腮免疫水平,为拟定相应疾病预防控制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重庆市涪陵区6~15岁中小学生2 179名,采集全血,采用酶联免疫法对麻疹、风疹、腮腺炎病毒IgG抗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共检测2 179人6 537份全血,其中麻疹抗体阳性1 968人,阳性率为90.32%;风疹抗体阳性1 908人,阳性率为87.56%;流腮抗体阳性1 904人,阳性率为87.38%.不同性别年龄组学生间麻疹、风疹、流腮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监测点间麻疹、风疹、流腮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820,122.268,61.840,P值均<0.05),均以西部地区的阳性率为低;城区风疹抗体阳性率(90.01%)高于乡镇(8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36,P=0.005).结论 重庆市涪陵区中小学校中小学生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抗体阳性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应进一步加强西部较偏远地区麻腮风三联疫苗的推广接种.
作者:张仁平;杨德明;田应桥;曹勇;康晓丽;王小明;杨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1a后试点学校的膳食供应改善情况,为制定和修正学生营养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记账法,对全国2012年3 910所和2013年5 523所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食物供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实施1a后,学生粮谷、鸡蛋、豆制品和牛奶的供应情况均有改善(Z值分别为-3.94,-6.80,-8.26,-4.45,P值均<0.01),但蔬菜、禽畜肉和植物油的供应量与干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19,1.28,-0.65,P值均>0.05);膳食能量、蛋白质、维生素A、钙、铁和锌的供应情况也有显著改善(Z值分别为-3.84,-3.86,-5.26,-5.83,-2.77,-6.66,P值均<0.01),而维生素C供应量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3,P>0.05).结论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后,试点学校学生膳食供应情况有显著改善,但与参考量比较仍处于偏低水平.
作者:胡小琪;张帆;潘慧;甘倩;李荔;张倩;马冠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医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为相关院校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收集200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有关医学生自杀意念的文章,检索关键词包括自杀或自杀意念(Suicide or Suicidal ideation)、影响因素(influence factors)、医学生或大学生(Medical students or College students).应用Stata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合并不同条件下的自杀意念报告率,并报告影响因素的合并OR(95% CI)值.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累计研究对象40 320人.Meta 分析发现,医学生总体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2.9%(95%CI=9.7%~16.1%),既往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7.7%(95%CI=12.6%~22.9%),1 a自杀意念报告率为7.9%(95% CI=4.8%~10.9%),1周自杀意念报告率为9.7%(95%CI=3.4%~16.0%).独生子女(OR=1.214,95% CI=1.042~1.415)、特殊家庭(OR=1.399,95% CI=1.187~ 1.650)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重点关注来自特殊家庭及独生子女医学生,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减少医学生的自杀意念.
作者:臧谋红;王侠;王玉杰;黄晓磊;王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新疆哈萨克族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该群体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问卷”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新疆5所高校1 942名哈萨克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哈萨克族大学生具备基本健康素养人数比例,在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和健康信息关注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6.204,59.534,169.536,26.759,P值均<0.05);哈萨克族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的知晓率高(92.21%),其次为对健康的理解知晓率(88.47%);哈萨克族大学女生、医学专业学生和经常关注或偶尔关注健康信息的学生具备健康素养人数比例较男生、非医学专业学生和从未关注健康信息的学生高,大一年级学生高于大二学生(OR值为1.796,4.618,4.132,6.084,0.357,P值均<0.05).结论 新疆哈萨克族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高.应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工作.
作者:武国保;毕存箭;祖母拉提·阿布都热依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校医室的现状,为中小学校卫生政策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河南省全部18个地市所有设置校医室的中小学校共2 005所进行调查.结果 河南省中小学校医室的配置率为8.90%,校医室配置率低于10%的地区有9个;不同类别学校的校医室配置率低的为小学,配置率为4.67%;设立时间在5 a及以下的校医室占60.95%,校医室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持有率为23.29%.8项基本医疗设备配备齐全的学校校医室所占比例为32.71%.9.87%的校医室没有建立相关工作档案.结论 河南省中小学校校医室配置率较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持有率低,医疗设备配备不齐全.应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校医室的建设工作.
作者:张彦勤;娄晓民;王鲜;郭蔚蔚;李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性心理的影响,为进行积极有效的家庭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泸州市某高校1 144名大学生进行“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和“大学生性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总均分为(2.28±0.37)分,其中性认知得分的总均分为(2.47±0.35)分,性态度为(1.89±0.58)分.男生性心理总均分(2.31±0.39)高于女生(2.27±0.36)(t=1.753,P<0.05).父亲及母亲教养方式中,拒绝和过度保护维度与性认知、性态度的得分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情感温暖维度与性认知、性态度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性心理健康存在一定关系.建议通过家庭形式从小对子女进行性教育,培养正确的性价值观.
作者:罗志敏;刘娅;程亚;何华蓥;张倩;孙贵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高校学生胃肠疾病患病现状与行为生活方式的关系,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方便抽取的545名安徽省4所高校一~四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胃肠疾病患病率为19.1%,男生为14.7%,女生为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1,P=0.001);不同年级学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0,P>0.05).饭后上腹痛、消化不良、反酸嗳气、半夜饥饿痛等胃肠疾病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7.2%,28.3%,18.3%,33.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每周饮酸奶次数少、作息不规律、室友患病、家人患病是学生胃肠患病的重要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89,2.29,1.77,2.23,1.80,P值均<0.05).结论 高校学生胃肠患病率较高,且与行为、心理、家庭等因素有关,应积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作者:孙幸幸;周伟强;蔡广菊;洪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陕西西藏内地班藏族高中生的身体发育状况,为促进内地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积累资料.方法 2014年9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陕西省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的15~ 18岁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共纳入藏族学生400名,汉族学生887名,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克托莱指数,对藏族和汉族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在高中阶段,陕西藏族学生基本进入青春发育后期,发育开始减慢,男生发育指标全面超过女生,身高和体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陕西汉族比较,陕西藏族男生在16岁年龄段的3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62,-2.860,-2.451,P值均<0.05),17岁年龄组的身高和体重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04,-2.393,P值均<0.05);各年龄段女生藏、汉族之间的3项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平原环境、饮食条件和体育运动等因素促进陕西藏族高中学生的生长发育,陕西藏族女生的发育水平达到平原学生的水平.建议藏族儿童青少年在发育期全面摄取各种营养素,加强体育锻炼,以促进生长发育.
作者:杨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2014年与2010年羌族中学生体质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改善羌族学生体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及2014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3~18岁羌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运用x2检验分析不同时期生活方式的差异,运用主成分综合评分法计算调查对象的综合评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分别对羌族中学男、女生体质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结果 2014年与2010年相比,每天参加课间操和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超过1h的学生比例均增高(x2值分别为133.176,81.200,P值均<0.01),而做作业时间<1 h的学生比例减少(x2=27.026,P<0.01),愿意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减少(x2=4.036,P=0.04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男生体质综合评分的因素为年份、年龄、体育运动的时间、参加长跑锻炼的意愿和作业时间(B值分别为0.47,0.41,0.15,0.08,-0.12,P值均<0.05),而影响女生体质综合评分的因素为时期、年龄、喜欢体育课、上体育课的感觉和挤占或不上体育课(B值分别为0.38,0.03,0.07,0.10,-0.06,P值均<0.05).结论 合理、规范设置学校体育锻炼,保证学生每天足够的锻炼时间,对提高中学生体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杜梦然;张伟;金晓明;陈赤卫;赵健;梁鹏艳;张建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合肥市学校和托幼机构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流腮”)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对合肥市学校和托幼机构流腮疫情的流行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合肥市学校和托幼机构2007-2014年合肥市共报告流腮13 938例,其中11 781例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占所有病例的84.52%,年报告平均发病率为37.08/10万;学校流腮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年龄组以小学生为主,占到总病例的占学校总发病人数的55.54%;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学校,共发生274起暴发疫情,涉及到271所学校,病例数为2 258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小学生是流腮防控的重点人群;借助入学、入托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提高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水平;对于流腮暴发疫情,争取尽早应急接种疫苗.
作者:刘振武;曾臻;靳玉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2013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营养改善措施,为更好地推广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699个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国家试点县均为常规监测县,从中分片抽取50个县(每个试点省1~3个县)作为重点监测县;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每个县分别从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混合供餐等3种供餐模式抽取20%~30%的小学和初中作为监测学校.采用“县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学校调查表”收集县和学校的基本信息、补助金额、经费使用方式以及执行“营养改善计划”过程中存的困难等.结果 2013年“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供餐模式以学校食堂供餐(45.1%)和企业供餐(48.8%)为主,学校食堂供餐多采用“免费提供一顿饭”的方式(68.5%),企业供餐多采用“课间加餐”(99.9%)的方式.食品安全(70.6%)和学校食堂建设(68.5%)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各监测县面临的主要问题.除“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外,有12.1%的监测学校开展了地方营养改善,主要形式为“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87.7%).绪论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主要为“免费供餐”或“课间加餐”;试点县面临存在食品安全、食堂建设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对试点县科学合理供餐指导.
作者:张倩;王婷婷;甘倩;杨媞媞;邢青斌;潘慧;胡小琪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