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疆塔城牧区与非牧区哈萨克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徐苗;邱如梅;艾尼瓦尔·阿布力孜;米热古丽

关键词:精神卫生, 对比研究, 学生, 少数民族
摘要:目的 了解新疆塔城地区牧区和非牧区哈萨克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差异,为该地区哈萨克族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塔城牧区和非牧区抽取各15所中学的共18 946名哈萨克族高中学生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塔城地区哈萨克族中学生心理状况表现良好的占54.06%,轻度心理问题的占39.49%,中度心理问题的占4.79%,重度心理问题的占1.66%;牧区与非牧区哈萨克族中学生心理状况在良好、轻度、中度、重度方面所占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牧区有心理问题的哈萨克族中学生比例为50.50%,非牧区为4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8.90,P<0.01);初一至高三年级中,牧区轻度、中度、重度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均高于非牧区;塔城牧区哈萨克族中学生的心理量表总均分为(2.05±0.54)分,非牧区为(1.91±0.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3,P<0.01);塔城牧区哈萨克族中学生的孤独感体验明显强于非牧区哈萨克族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59,P<0.05).结论 新疆塔城牧区哈萨克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非牧区相比相对较差,社会、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关注牧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淮安市中小学教室环境卫生监督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淮安市中小学校教室环境卫生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为确定下一步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淮安市8个县区的中小学校进行检查.对抽取学校教室的课桌椅、黑板、教室采光、教室照明4个项目的11个指标进行检查或检测.结果 共检查学校406所,每间教室至少设有2种高低型号的课桌椅学校数139所,合格率为34.24%,是影响学校教室环境卫生的大因素;窗地比符合要求的学校数256所、黑板照度合格学校数250所、课桌面照度合格的学校数257所,合格率分别为63.05%,61.58%,63.30%,是影响学校教室环境卫生的重要因素.城乡之间课桌椅、黑板、教室采光、教室照明4个检查项目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3.5,57.7,51.2,46.7,P值均<0.01).结论 集中整治每间教室至少设有2种高低型号的课桌椅合格率低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改进窗地比、黑板、课桌面照度合格率低的问题,是下一步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内容.

    作者:范习康;范东庆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成长性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干预效果

    目的 评价成长性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干预效果,为优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方法 运用成长性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对黑龙江省某高校30名大学生(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的主观幸福感干预,同时设置对照组(30人),处于自然的学习、生活状态,采用SPSS 19.0软件对2组干预前、后及3个月后追踪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成员在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的自我满意、家庭满意、消极情绪、积极情绪、精力、生活满意、社会性行为、人际关系8个维度的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t值分别为-6.15,-5.00,-5.81,-7.08,-6.62,-6.67,-6.08,-3.48,-8.01,P值均<0.01);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实验组成员的自我满意、家庭满意、消极情绪、积极情绪、精力、生活满意、社会性行为、人际关系8个维度的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41,-4.02,-5.93,-5.4,-5.72,-6.54,-4.10,-4.89,-6.86,P值均<0.01);实验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的3个月追踪测试数据显示,自我满意、家庭满意、消极情绪、积极情绪、精力、生活满意、社会性行为、人际关系8个维度的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t值分别为-3.87,-2.78,-5.11,-5.16,-4.51,-4.32,-2.34,-3.47,-5.71,P值均<0.05).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评价表的结果显示,实验组对团体心理辅导的6个评价项目上持“同意”及“非常同意”态度的比例分别为100%,97%,90%,100%,100%和97%.结论 成长性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显著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作者:高淑艳;郑宇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长治市五年级小学生及其家庭减盐健康教育认知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小学生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改变家庭食盐与键康知识和行为的作用,为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9-12月,对长治市市区28所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减盐健康教育,从每所学校五年级各随机选取1个班,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小学生进行4个月的学校减盐健康教育,并要求其将盐对健康影响的知识传递给家长,并督促家长的减盐行为.同时在于预组和对照组随机抽取10个家庭包括1名小学生和2名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前后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结果 在健康教育前只有1.79%的学生和12.30%的家长知道我国居民食盐推荐摄入量,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204,0.094,P值均>0.05);使用低钠盐的家长比例为2.4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18,P>0.05).经过学校的健康教育后,干预组学生和家长食盐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值均<0.01),低钠盐的使用率也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x2=39.298,P<0.01),但在外就餐情况健康教育前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28,P>0.05).结论 以学校为基础的减盐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及其家长的食盐知识知晓率,但饮食行为的改变仍需要持续健康教育的引导和巩固.

    作者:翟艳丽;冯向先;原建慧;段培芬;李志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学龄儿童膳食指南

    2016年5月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办正式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在2007年版本的基础上,由中国营养学会组织全国上百名营养学家,按照规范程序,经过问题分析,认真询证、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后完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共有6条核心推荐,适用于2岁以上的健康人群.《学龄儿童膳食指南》是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通过对学龄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的分析,对合理膳食、饮食行为与健康状况关系的询证,起草形成,又经过征求意见,几经修改成稿.

    作者:马冠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育运动行为状况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育运动行为状况,为更好地开展体育运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自编问卷为对河南省62所中小学2 356名学生和92名体育和生活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开展座谈会.结果 42.98%的中小学生运动前不进行热身,71.32%的中小学生运动时间结构不合理,65.00%的中小学生运动补液饮品选择不当,22.68%的中小学生运动没有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锻炼强度,61.23%的中小学生对放松整理活动认识不够.92名教师中,赞成中小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之前需进行热身运动的有73名.结论 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育运动卫生状况总体良好,但是存在问题仍然很多.应加强中小学生体育运动卫生知识宣传和教育,帮助中学生养成科学的体育运动卫生习惯.

    作者:杨德霖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性别角色冲突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与性别角色冲突的相关性,为改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河南省洛阳、安阳市l 51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完成人口资料问卷、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和性别角色冲突量表调查.结果 身体健康程度、学校所在地、独生与否、家庭居住地、家庭形态与家庭关系对中学生抑郁—焦虑—压力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性别角色冲突与抑郁—焦虑—压力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回归分析发现,性别角色冲突的4个因子对焦虑及抑郁—焦虑—压力总分均有正向预测作用(β焦虑=0.062~ 0.245,β总分=0.074~0.289,P值均<0.05);工作—家庭冲突、限制性情感、同性间限制性亲密行为3个因子对抑郁有预测作用(β=0.117~0.281,P值均<0.01);工作—家庭冲突、限制性情感、成功、权力和竞争3个因子对压力有正向预测作用(3=0.122~0.272,P值均<0.01).结论 改善中学生的性别角色冲突,有助于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作者:徐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减肥训练营青少年健康素养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健康素养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判断,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1].作为评价一个国家公众健康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我国卫计委已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作为“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的重点目标之一[2-5].

    作者:李春艳;杞金星;熊晓玲;张速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深圳市中小学生道路交通伤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中小学生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减少青少年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18所学校共4 871名学生进行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情况问卷调查,运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结果 近1年内中小学生交通伤害发生率为5.75%(280/4 871).小学生交通伤害发生率高(8.88%),其次为初中生(5.09%),高中生交通伤害发生率低(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学(初中与之比较:OR=0.534,95% CI=0.380 ~0.749;高中与之比较:OR=0.314,95%CI=0.213~0.464)、肥胖(OR=1.855,95%CI=1.225~2.809)、大家庭(OR=1.463,95%CI=1.103~ 1.941)、步行(OR=1.750,95%CI=1.116~2.746)、骑自行车上学(OR=3.636,95%CI=2.015 ~ 6.560)、违反交通规则次数多(OR=1.343,95%CI=1.167~ 1.546)、校内人车道不分开(OR=1.433,95%CI=1.110~ 1.850)学校学生更倾向于发生交通伤害,学校有专人维护校周交通秩序(OR=0.818,95%CI=0.698~0.958)、所乘校车无超载情况(OR=0.483,95%CI=0.330~0.706)是交通伤害的保护因素.结论 深圳市中小学生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情况不容忽视,多种因素影响交通伤害发生.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学生交通伤害的发生.

    作者:谌丁艳;熊华威;王赟;周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儿童青少年注意问题与焦虑/抑郁的双生子研究

    目的 了解儿童青少年双生子注意问题和焦虑/抑郁的遗传度,为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儿童青少年注意问题和焦虑/抑郁的影响程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用问卷,对从北京地区和山东地区招募的527对同性别6~18岁双生子进行调查,采用相关系数法计算注意问题和焦虑/抑郁的遗传度.结果 不同卵性双生子中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3,P>0.05).注意问题和焦虑/抑郁得分在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24,-0.593,P值均>0.05).儿童青少年注意问题遗传度为0.78,焦虑/抑郁遗传度为0.52.结论 遗传对儿童青少年注意问题有高等强度影响,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于儿童青少年焦虑与抑郁.

    作者:王上上;陈天娇;季成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常州市8岁儿童龋病流行状况

    龋齿是中国爱卫会、教育部、卫生部提出的需重点防治的六大学校常见病之一[1].8岁儿童正处于乳恒牙替换期,是牙列发育、牙颌系统快速增长和龋病高发的时期.了解8岁儿童患龋率、龋失补构成比、易患龋牙面、乳牙患龋与恒牙患龋相关性等状况,对科学开展学校龋齿防治工作,尤其对开展适龄儿童的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此,本研究于2014年6-11月对江苏省常州市8岁儿童进行了口腔健康检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惠斌;姚杏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5-2-1-1-0行为干预改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效果评价

    目的 探索“5-2-1-1-0”新型行为干预模式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效果,为儿童肥胖的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区10所中小学校796名肥胖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校和对照校各5所.干预校开展为期3个月的“5-2-1-1-0”行为日记和健康教育,同期开展1次家长健康讲座,并呼吁家长监督;对照校不改变日常安排.干预前后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静脉采血.使用协方差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校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和腰围身高比的下降值高于对照校,调整组间均数差分别为-0.22 kg/m2,-0.59 cm,-0.64 cm和-0.006(P值均<0.05).干预校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均多于对照校,调整组间均数差分别为-4.9 mmHg和-4.4 mmHg(P值均<0.01).干预校空腹血糖的上升少于对照校,调整组间均数差为-0.15 mmol/L(P<0.01).结论 “5-2-1-1-0”行为干预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及相关健康指标的改善效果较好.

    作者:邹志勇;李晓卉;庄丽丽;王烁;王海俊;马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社会支持在贫困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作用

    目的 探索贫困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心理健康量表,对从贵州省8所高校随机抽取的948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贫困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对心理健康均具有预测作用(β=-0.140,t=-3.714,P<0.01;β=0.305,t=7.352,P<0.01);加入社会支持变量后,父母养育方式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β=0.070,t=1.474,P=0.140;β=0.038,t=0.828,P=0.408),而对社会支持的正向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479,t=8.452,P<0.01;β=0.436,t=7.634,P<0.01).社会支持在贫困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模型中,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反向预测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β=-0.464,t=-7.245,P<0.01;β=-0.444,=-7.298,P<0.01).结论 社会支持在贫困大学生父母亲养育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均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作者:杨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纳西族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其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

    目的 了解纳西族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其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为更好地开展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对云南丽江市2 636名纳西族中小学生进行体质测查,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学生的体质水平,并分析纳西族中小学生体质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结果 7~18岁纳西族学生体质优秀率为3.1%,良好率为17.5%,及格率为65.6%,不及格率为13.9%.男、女生体质得分随学段升高均呈下降趋势(F值分别为28.133,11.727,P值均<0.01).男生(71.44±11.22)体质得分高于女生(70.48±1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8,P<0.05).不同年校运会次数、每周体育课节数、体育课喜好、长跑意愿和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学生体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090,13.328,4.289,10.236,4.421,P值均<0.01).结论 纳西族中小学生体质现状喜忧参半.建议纳西族学生体质促进应注重学段和性别差异,确保体育活动时间,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

    作者:何木叶;李昌庆;徐兴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染色体15q14和15q24基因多态性与汉族青少年高度近视的相关性

    目的 了解汉族青少年人群15q14,15q24基因多态性与高度近视的关联,为探究青少年近视发生机制并控制高度近视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探讨基因多态性与青少年高度近视发生的关联性.收集研究对象的抗凝静脉血样3 mL,提取基因组DNA,采用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对15q14区带上的rs524952,rs580839,rs634990,rs685352,rs7176510,以及15q24区带上rs28412916,rs4778879进行基因型分析.运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对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高度近视的关联性进行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SNP的各个遗传模型与高度近视发病的风险.结果 位于15q14区带上的rs580839,rs685352和rs7176510,以及15q24区带上rs28412916,rs4778879位点的三种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Bonferroni校正后,以0.007为检验水准,仅15q24区带上rs28412916,rs4778879位点的三种基因型在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经Bonferroni校正后,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位于15q14上的rs580839(显性模型:OR=1.38,95%CI-1.09~ 1.74),15q24上的rs28412916(纯合子模型:OR=0.52,95%CI=0.37~0.72;隐性模型:OR=0.58,95% CI=0.43 ~0.76),rs4778879(纯合子模型:OR=0.54,95%CI=0.39~ 0.75;隐性模型:OR=0.62,95%CI=0.47 ~ 0.82)能影响高度近视的发病风险(P值均<0.007).结论 染色体15q24区带上rs28412916,rs4778879与高度近视的发病关联性较强.

    作者:周丽;张艳炜;吴宇;谌丁艳;罗青山;王赟;熊华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医学生心理安全感与气质类型相关性

    目的 探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医学生心理安全感与其气质类型之间的相关性,为有效开展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右江民族医学院1 150名在校大学生,使用心理安全感量表和QIUS在校学生气质量表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 大学生心理安全感的人际安全感因子得分为(28.69±5.10)分,确定控制感因子得分为(27.04±5.57)分;4种气质类型中,粘液质型得分为(21.45±11.01)分,胆汁质型得分为(13.56±11.37)分,抑郁质型得分为(24.20±14.04)分,多血质型得分为(18.02±10.72)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安全感与气质类型的第1对和第2对典型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471,0.172,P值均<0.01),特征值的贡献率分别为82.0%和18.0%,第1对典型变量的相关性较强.在第1对典型变量中,心理安全感中的人际安全感因子(x1)、确定控制感因子(x2)和气质类型中胆汁质因子(y2)、抑郁质因子(y3)载荷大,标准化指标典型变量的线性组合为心理安全感典型变量V1=-0.987x1-0.816x2,气质类型典型变量Wt=0.109y1+0.454y2+0.887y3+0.012y4.结论 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医学生气质类型对心理安全感有影响,其中胆汁质、抑郁质的气质类型是主要相关因素.

    作者:漆光紫;陈施;何炫珏;李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学校归属感在学校氛围和留守儿童学业成绩间的中介作用

    学校氛围是指学校中被学生、教师等所感知或体验,并对其心理和行为产生持久稳定影响的学校人文环境特征[1].研究表明,良好的学校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习效率,提高学业成绩[2-4].然而,当前研究结论多基于对普通儿童青少年的调查[5],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管和教育,他们的学业成绩普遍较差[6-7,且低于非留守儿童[8].因此本研究拟考察学校氛围对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

    作者:魏昶;喻承甫;赵存会;王贞元;刘阳;王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广州市小学生合理营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广州市小学生合理营养知识现状及营养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和完善营养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州市15所小学1 608名高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为期8周的营养健康教育,并于干预前、后进行合理营养知识调查.结果 干预前广州市小学生对合理营养知识的整体知晓率为62.74%;女生高于男生,六年级高于五年级和四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803,6.956,P值均<0.05).营养健康教育干预后小学生对合理营养知识的整体知晓率上升到75.81%,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429,P<0.05).小学生对本次营养健康教育综合满意度满意情况为满意及以上的占85.64%.结论 广州市小学生对合理营养的认知和态度现状较差,营养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小学生的合理营养知识水平.

    作者:杨杰文;陈静仪;梁健平;姜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深圳市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学生网络成瘾防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以深圳市18所大中学校的4 822名学生为对象,调查网络成瘾情况.结果 过去7d内每天都上网的学生占92.10%,其中43.24%的学生每天上网超过4h,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占9.56%.网络成瘾率在不同性别及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少年学生打架(OR=1.578,95%CI=1.221~2.039)、自我伤害(OR=1.529,95%CI=1.144~2.042)、尝试吸烟(OR=1.384,95%CI=1.087~1.76)、遭受欺凌(OR=1.638,95%CI=1.248~2.148)、电子游戏成瘾(OR=3.732,95% CI=2.984~ 4.668)、赌博(OR=1.595,95%CI=1.264~2.012)等负性行为以及孤独(OR=1.856,95%CI=1.358~2.538)、因学习问题而感到不愉快(OR=1.856,95%CI=1.358~2.538)、因伤心欲绝而停止日常活动(OR=2.182,95%CI=1.693~2.812)等负性心理活动均会增加网络成瘾的风险.结论 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受到多种行为及心理因素影响,相关预防措施及教育宣传工作需及早开展.

    作者:黄泽鹏;吴宇;罗青山;周丽;李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江西省2011-2015年青年学生艾滋病监测结果

    目的 了解2011-2015年江西省青年学生人群艾滋病疫情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行为特征变化,为有针对性开展学生艾滋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5年江西省15 ~ 24岁艾滋病报告病例和青年学生哨点监测数据及25名HIV阳性学生深入访谈结果,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11-2015年江西省共报告226名15~ 24岁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男性占99.56%,同性传播占78.32%,近5年疫情报告年增长率为60.97%.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4.71%,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为(18.6±2.0)岁,首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6.48%,自愿检测HIV的比例为1.90%.结论 江西省15~24岁学生人群的HIV/AIDS报告数逐年上升,同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较低,主动检测意识不强.应在中学阶段加强性和艾滋病知识教育,大学阶段加强艾滋病警示教育.

    作者:杨晴;罗雅凌;廖清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兰州市中小学生龋患现状分析

    目的 分析兰州市2014年中小学生龋病的患病现状,为制定龋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4年兰州市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调研的数据资料,对兰州市城乡7,9,12,14岁4个年龄组1 411名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兰州市男、女生乳牙龋患率分别为57.83%和57.40%,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男、女生恒牙龋患率分别为39.03%和51.78%,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城、乡男生乳牙龋患率分别为53.27%,6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76,P<0.05);城、乡女生乳牙龋患率分别为55.70%,58.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32,P>0.05);城、乡男生恒牙龋患率分别为35.10%,4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8,P<0.05);城、乡女生恒牙龋患率分别为44.20%,5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97,P<0.05).结论 兰州市中小学生龋病防治任务艰巨,今后防龋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农村.

    作者:刘玮;王燕;苏俊海;王尔平;王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