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陆平;罗喜教;李希斌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2~6岁)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后HBV S基因氨基酸的变异情况,为防控OBI的发生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乌鲁木齐4所幼儿园,对在园的学龄前儿童采用ELISA进行HBsAg,anti-HBs,HBeAg,anti-HBe和anti-HBc 5项检测,对259例HBsAg阴性的血清用Promega公司生产的试剂盒进行HBV-DNA产物提取,运用PCR方法扩增HBV-DNA S基因片段,对扩增阳性的序列进行测定;采用分子遗传学软件MEGA5.0对测得的序列进行具体氨基酸分析.结果 259份学龄前儿童血样共发现21份HBV DNA阳性标本,均测序成功.其中1例由于存在氨基酸的插入,没有检出具体的基因型.其余20例样本均表现为C基因型,血清型均为adrq+亚型.S基因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后分别发生I110L,S123T,T124S,T126I,T131N,F134Y和P142H突变.结论 HBsAg阴性学生血液中存在一定数量的HBV隐匿性感染,S基因存在氨基酸突变,需重视隐匿性的HBV感染以及其发生和发展.
作者:王晓存;杨燕;杨梅;王立杰;吴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小学生膳食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改善小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以等比例概率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15所小学1 60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干预形式为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后进行干预的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相关营养知识总知晓率从68.07%上升到8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000.00,P<0.01).经过调整之后,除关于素食的正确观点干预前后无统计学意义(Z=-0.08,P=0.940),其他13项调查内容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知晓率均为干预后高于干预前.经过调整混杂因素后,营养知识总知晓率干预后(81.39%)高于干预前(66.46%)(Z=-35.92,P<0.01).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的干预手段对小学生膳食营养知识的提高是有效的.但是部分知识的干预效果相对较差,是今后健康教育的重点干预方向.
作者:梁健平;陈静仪;林嘉玲;姚振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合肥市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现状,为采取防控措施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整群分层抽样方法,2014-2015年6-10月在合肥市范围内抽取339所中小学校,每所学校随机选择不同楼层、朝向的6间教室进行监测.结果 339所学校教室教学环境监测总体合格率不高,尤其是课桌椅与身高符合率分别为21.69%和19.76%,教室人均面积合格率为42.09%,教室照度均匀度合格率为54.59%.经x2检验,中学和小学教室人均面积,教室照明、课桌椅符合情况,黑板反射情况等监测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合肥市各类学校的教学环境卫生现状不佳.应加大投入,按照国家卫生标准改进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益于身心发育的学习环境.
作者:石艳;管恒燕;张明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天津学生生活作息现状,为制订学生体质与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天津地区资料,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天津市8 278名9~22岁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睡眠时间、在校体育锻炼时间、家庭作业时间、看电视时间、周末安排等.结果 达到“中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要求”中睡眠时间要求的城、乡小学生比例分别为3.34%和3.22%,初中生分别为7.04%和8.67%,高中生分别为5.87%和6.59%.城市高中生每日平均睡眠时间短,为(6.59±0.87)h.各学段学生在校锻炼时间超过1h者所占比例分别为小学38.4%,初中28.8%,高中17.2%,大学13.8%.城市高中生和大学生平均锻炼时间短.小学生家庭作业平均时间短,为(0.96±0.63)h;城市高中生长,达(2.59±0.91)h.乡村小学生看电视时间长,为(0.99±0.87)h,城市高中生短,为(0.30±0.53)h.周末首选学习的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大学生分别占70.2%,84.5%,86.0%,54.6%,首选户外活动的分别为19.1%,9.7%,8.2%,23.1%.结论 学生作息主要问题是睡眠时间短、体育锻炼、课余户外活动不足.建议加强健康教育,尤其是对农村学生,应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改变生活方式,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作者:黄泽浩;刘盛鑫;席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中小学生犬猫抓咬伤防护知识、信念、危险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犬猫伤害预防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深圳市中心及边缘城区的7所中小学校学生4 967名,进行犬猫抓咬伤害预防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关于犬类相关行为知识和狂犬病知识掌握情况总均分为(9.78±3.56)分,预防该类伤害的认知信念较好(68.81±3.56)分,但危险行为发生的频率较高(26.70±7.85)分;对知信行评分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与年龄、性格、学习成绩、对小动物感兴趣程度及喂养宠物情况等6种个人因素,以及父母职业与文化程度、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及居住环境等家庭因素有关(P值均<0.05).发生过犬猫抓咬伤的儿童与从未发生过该类伤害的儿童相比,知信行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儿童在了解和接触犬猫等动物前,应掌握行为习惯相关知识及正确的相处方式.家长应重视对孩子生活环境的营造,并积极树立儿童犬猫抓咬伤害防范意识.
作者:陈盈;谭亚飞;程福源;高杨;周丽;李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西安市7~9岁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项目开展的质量状况,为促进儿童口腔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2011年4月-2015年11月西安市窝沟封闭项目检查督导的3 344名学生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1年西安市第1次检查窝沟封闭剂涂膜保留率和完全率低,分别为69.7%和56.9%,其后逐年呈增长趋势,2015年达到87.7%和81.3%.窝沟封闭完全率在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口腔诊所分别为81.0%,64.2%,76.8%和70.8%(Z=162.052,P<0.01);各区(县)完好率为55.4%~ 92.9% (x2=410.07,P<0.01).第2次检查窝沟封闭完好率(85.7%)优于第1次检查的(72.9%)(Z=-48.71,P<0.01).结论 西安市儿童窝沟封闭干预质量需要提高,应加强培训和分类指导,严格质量督导和医疗机构退出机制,促进项目质量进一步提升.
作者:李骏;黄莹;王蕾;王燕波;张松杰;高建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学生肺结核患者疫情传播及播散的促发因素,为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首发病例及疫情前期处理进行回顾调查,并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探讨疫情扩大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现肺结核44例,2014年发病28例,其中与2013年首发病例同班的占57.14%,同宿舍的占28.57%;44例肺结核病例中,共有25例来自同一班级,该班级的学生患肺结核风险是来自其他班级学生的60.31倍(x2=638.00,P<0.05);首发病例延误诊断、密切接触者缺乏后续监测和随访、年级分班及学生居住环境恶劣是疫情扩散的影响因素.结论 及早发现和控制传染源,合理确定开展结核菌素试验的时间和次数,加强针对密切接触者的后续监测,改善学生居住环境,是预防学校结核病疫情聚集性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美花;曹艳民;王晓婷;张明玉;杨一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攻击性、抑郁和焦虑与大学生自杀未遂行为的关系,为高校开展相应心理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问卷、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修订版、贝克抑郁和贝克焦虑量表,对山东省内12所高校991名在校本科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自杀未遂行为报告率为2.93%(29/991).独生子女或单亲家庭的大学生更倾向于产生自杀行为(P值均<0.05).有自杀未遂行为组在攻击性(Z=-3.132,P=0.002)、贝克抑郁(t=-2.987,P=0.003)、贝克焦虑(Z=-4.720,P=0.000)等得分上与无自杀未遂行为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单亲(OR=8.494,95% CI=2.709~26.634)、指向自我的攻击性(OR=1.050,95%CI=1.025~ 1.074)和贝克焦虑(OR=1.038,95%CI=2.709~26.634)是自杀未遂行为的危险因素,言语攻击性(OR=0.967,95%CI=0.940~ 0.995)是保护因素.结论 身体攻击性、指向自我的攻击性、贝克抑郁和贝克焦虑等水平高的大学生是自杀未遂的危险人群.
作者:葛瑞钦;郑德伟;张增国;孙宏伟;陈新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小学生视屏行为时间和中高等强度活动与超重与肥胖之间的关联,为防控小学生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某城区12所小学三~五年级1 17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通过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将研究对象划分为超重与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问卷调查学生视屏行为和中高等强度活动,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视屏行为时间和中高等强度活动时间以及两者不同组合对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的影响.结果 每天视屏时间不超过2h组和超过2h组的超重肥胖率分别为8.4%和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68,P<0.01).每天中高等强度活动达到1h组和未达到1h组的超重肥胖率均为10.1% (P=0.988).将视屏行为时间和中高等强度活动时间组合后分为4组,4组的超重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18,P<0.01),其中平均每天视屏行为时间超过2h且中高等强度活动未达到1h组高(2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天视屏行为时间超过2h和每天中高等强度活动时间未达到1h对超重与肥胖的交互项无统计学意义(P=0.582),两者的OR值分别为2.45,1.27.将学生视屏行为时间和中高等强度活动时间进行组合后,以每天视屏时间不超过2h且中高等强度活动达到1h作为参照组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同时存在每天视屏行为时间超过2h且中高等强度活动时间未达到1h时,对于超重与肥胖的OR值达到2.94(P=0.005).结论 三~五年级小学生视屏行为时间和中高等强度活动时间独立、联合作用于学生超重肥胖.在今后对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的预防与控制中,除关注中高等强度活动时间外,对于视屏行为同样需要合理的控制.
作者:程兰;李钦;高爱钰;韦冬梅;吴丽晶;王香生;王海俊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2010年和2014年广州市中小学生龋齿状况,为中小学生的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广州市2010和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点校,分层随机整群抽取7,9,12,14及17岁组3 989名汉族学生组成研究样本,由口腔医生专人、专项采用“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细则”中的龋齿检查方法进行检查.结果 2010和2014年中小学生乳牙患龋率分别为33.10%,28.19%,龋充填率分别为16.70%,18.26%;恒牙患龋率分别为18.13%,10.11%,龋充填率分别为50.92%,68.91%.城市学生乳牙患龋率分别为21.0%,15.0%,龋充填率分别为43.2%,33.5%;恒牙患龋率分别为14.00%,7.01%,龋充填率分别为63.80%和74.0%.乡村学生乳牙患龋率分别为45.2%,41.3%,龋充填率分别为8.0%,13.0%;恒牙患龋率分别为22.24%,13.21%,龋充填率分别为43.42%和66.45%.男生乳牙患龋率分别为33.70%,27.71%,龋充填率分别为15.66%,19.09%;恒牙患龋率分别为16.00%,5.21%,龋充填率分别为50.94%和65.38%.女生乳牙患龋率分别为32.60%,28.67%,龋充填率分别为17.80%,17.45%;恒牙患龋率分别为20,28%,15.02%,龋充填率分别为50.91%和70.30%.男生乳牙的龋齿充填率,女生乳牙的患龋率和龋齿充填率2010年和2014年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他指标年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010年和2014年学生乳牙龋均分别为1.20,1.22,恒牙龋均分别为0.38,0.23,城市学生乳牙龋均分别为0.6,0.63,恒牙龋均分别为0.28,0.15;乡村学生乳牙龋均分别为1.80,1.82,恒牙龋均分别为0.48,0.31.男生乳牙龋均分别为1.27,1.21,恒牙龋均分别为0.32,0.12;女生乳牙龋均分别为1.10,1.24,恒牙龋均分别为0.44,0.33.2014年城乡学生与2010年比较乳牙龋均和女生乳牙龋均呈上升趋势,其他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2014年学生患龋率与2010年相比有所下降,龋充填率增加;乡村学生乳牙患龋率较高,龋充填率低,是防治的重点.
作者:刘菊华;杨杰文;麦锦城;郭仰峰;曾素娟;陈玉霞;蔡伟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宁海县托幼机构消毒工作质量及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消毒工作薄弱环节和提高消毒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抽检方法,对托幼机构的物体表面、幼儿和保教人员手、室内空气、餐(饮)具的消毒效果进行检测.结果 2009-2015年期间共监测托幼机构83家次,采集各种样品1 408份,合格率为83.52%.各年度合格率依次为77.55%,85.94%,75.73%,82.54%,87.22%,75.00%,8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75,P<0.05).物体表面、幼儿和保教人员手、室内空气、餐(饮)具合格率分别为88.87%,59.45%,88.96%,9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5.97,P<0.05).大、中、小型规模托幼机构样品合格率分别为87.47%,81.58%,8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1,P<0.05).省一级、二级、三级、准办园托幼机构样品合格率分别为88.15%,83.28%,84.88%,7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3,P<0.05).城乡间、是否公立托幼机构样品合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需加强准办园和中小型托幼机构的消毒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对幼儿和保教人员手消毒情况进行专项整改.
作者:芦丽嫦;胡艳敏;张峰;葛宝湘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1985-2014年云南省纳西族儿童青少年的生长长期变化,为促进其体质与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85,1995,2005和2014年4次云南省7~18岁纳西族学生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和身高大增长年龄(MIA)等资料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近30年来,7~18岁纳西族男、女生身高平均增加5.7 cm和4.7 cm,体重平均增加6.4 kg和5.8 kg,MIA提前2.56岁和0.06岁,18岁男、女生成年身高平均增加3.4 cm和2.6 cm.2005-2014年纳西族男、女生BMI平均增加0.6 kg/m2和0.4 kg/m2.纳西族成年身高性差从1985年的12.8 cm增大至2014年的13.6 cm.结论 云南省纳西族儿童青少年出现生长长期趋势,应加强重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其健康成长.
作者:黄鑫;常利涛;黄达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团体沙盘游戏与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专科生学业效能感的干预效果,为寻找更有效的医学生精神卫生干预途径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从湖南省某医学专科学校中筛选出总分低于69分或分量表低于36分的48名学生,随机均分成团体沙盘游戏组、认知行为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7周的心理干预,分别于干预1周、1个月后,再次使用该量表评估心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干预前,沙盘游戏组、认知行为组及对照组在学习能力自我效能、学习行为自我效能及总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38,0.233,0.324,P值均>0.05).干预1周、1个月后,沙盘游戏组与认知行为组除干预1个月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得分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值均>0.05),学业自我效能感其余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团体沙盘游戏疗法对医学专科生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持久性优于认知行为疗法.
作者:唐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2013-2015年张家港市幼儿园儿童患龋状况变化及应用氟离子透入预防龋齿的效果,为制定适宜的口腔预防保健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3年4月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张家港市13所幼儿园的小班1 743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同时采用每年2次的氟离子透入防龋措施,连续追踪3年,计算乳牙患龋率、龋均、龋齿充填率及新龋发生率.结果 2013-2015年患龋人数分别为877,1 083,1 178人;患龋率分别为50.3%,62.1%和67.6%;龋均分别为(2.05±3.03)(3.06±3.78)和(3.45±3.89);龋齿充填率分别为3.22%,6.38%和9.23%.3年间患龋率、龋均、龋齿充填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F值分别为113.211,71.533,103.577,P值均<0.05).2014和2015年的新龋发生率分别为11.82%和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802,P<0.05).结论 张家港市儿童乳牙患龋状况随年龄增长而急剧上升的趋势有缓解迹象,氟离子透入能预防乳牙龋齿的发生;但龋齿充填率仍较低,需加强乳牙龋的防治工作.
作者:陈玲;张忠良;邓红岩;秦锐;陈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社会生活产生了诸多变化,肥胖人数日益增多,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亦逐年增高[1].近20年来,7~18岁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增加了0.6 kg/m2,腰围增加了1 cm,超重肥胖率从8.1%上升到18.0%,腹型肥胖率从15.3%上升到28.9%[2].肥胖已成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儿童青少年突出的营养问题[3-4].肥胖严重影响了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肥胖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尿病的检出率高于体重正常的儿童青少年,且随着超重的程度增加,检出率亦呈上升趋势[5-6].此外,儿童青少年时期肥胖也是成年人罹患高血压、高血脂、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危险因素[7].
作者:林可;亓德云;付泽建;江艳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安徽省中小学生睡眠时间随年龄变化特征,为探讨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关联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以安徽省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7 974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问卷调查获得睡眠状况.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睡眠时间与BMI-Z分(Z-BMI)的关联性.结果 中小学生睡眠时间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9~11岁、12~ 14岁、15~18岁学生中每天睡眠时间超过8h的比例分别为73%,34.6%,3.3%.9~11岁、12~ 14岁、15~18岁学生中睡眠时间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比例分别为3.3%,8.4%,3.3%,各年龄组睡眠时间充足率女生均低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218,3.876,22.702,P值均<0.05).15~18岁组男女生睡眠时间与Z-BMI呈负关联(β3=-0.070,P<0.05),且两者关联在男生中存在剂量反应关系.12~ 14岁组女生,随睡眠时间增加Z-BMI降低(β=0.073,P<0.05);分组分析显示,与睡眠时间小于7h组相比,睡眠≥8h组Z-BMI降低(β=-0.229,P<0.05).结论 睡眠时间不足在安徽省中小学生中十分普遍,睡眠时间不足可能增加Z-BMI增高的风险.
作者:王博;万宇辉;孟秀红;张辉;徐亮;陶瑞文;王雅斐;左阿珠;许韶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天津市7~22岁学生疑似近视现状及流行特征,为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提供线索.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天津市7~22岁汉族学生9 606名进行视力检查,应用串镜筛查疑似近视学生.结果 天津市7~22岁学生疑似近视检出率为70.8%,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的疑似近视检出率分别为71.6%,75.6%,63.9%,71.9%,城市女生检出率高.天津市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大学的疑似近视检出率分别为33.2%,62.9%,83.3%,87.2%,85.9%.9~13岁学生疑似近视检出率急剧上升,城市学生和乡村女生自13岁、乡村男生自15岁开始,各年龄组人群中超过3/4的人视力不能达到5.0.结论 天津学生疑似近视检出率较高,近视发生有低龄化趋势.不仅要预防近视的发生,更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已经近视学生的视力进一步恶化.
作者:崔建峰;刘盛鑫;戴炜;李晓霞;席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宁夏2014年中小学生肥胖超重流行特征,为该地区制定有效的预防儿童肥胖与超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2014年宁夏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方案选择了7~17岁11 371名回、汉族儿童,利用中国肥胖工作组制定的BMI标准选择肥胖与超重儿童,分析性别、年龄、民族、城乡、地区超重肥胖率.结果 2014年宁夏7~17岁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0.4%,5.2%;城男、乡男、城女、乡女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6.1%,9.2%,8.8%,7.2%,肥胖检出率分别为8.8%,5.2%,4.6%,2.4%.10~12岁组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2%和6.4%,为各年龄段中高;经济发展水平好和中等地区儿童的超重与肥胖率分别为10.9%,6.4%和10.8%,6.4%,高于经济发展差地区的8.8%,3.5%(x2=30.14,P<0.01).回族学生超重检出率为10.5%,肥胖检出率为4.8%;汉族学生超重检出率为10.4%,肥胖检出率为5.5%,回、汉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3,P>0.05).结论 宁夏地区中小学生肥胖超重率表现出年龄、城乡、性别、地区的分布差异,需及时采取干预控制措施.
作者:牛晓丽;张勇;赵寿桃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宁夏“西海固”地区是我国贫困的地区之一,其行政范围包括原州区、西吉县、同心县、彭阳县、泾源县、隆德县、海原县7个县.该地区属于黄土高原干旱区,显著的自然气候特征是春迟、夏短、秋早、冬长[1].为了解该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状况,笔者于2014年9月对该集中连片贫困地区6~16岁学生进行调查,为做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袁秀娟;王秀琴;舒学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2014年天津市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学生超重肥胖防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天津市7~22岁学生9 607名,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问卷调查采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学生调查问卷”.采用中国肥胖工作组制定的标准筛查超重、肥胖,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2014年天津市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16.3%和14.9%.男生超重检出率(19.2%)高于女生(13.5%)(x2=56.836,P<0.01),城区学生(18.0%)高于乡村(14.6%)(x2=20.121,P<0.01);男生肥胖检出率(19.8%)高于女生(9.9%) (x2=186.000,P<0.01),城区学生(16.4%)高于乡村(13.3%)(x2=18.096,P<0.01).城区学生、男生、每天吃鸡蛋、体育课出汗且感觉累、不愿意参加长跑锻炼、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1h是学生发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天津市7~22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形势严峻,日常饮食、运动态度与行为、看电视时间较长等生活方式是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石锦鸿;职心乐;席薇;孙凯丽;张欣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