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丽楠;李娟;崔文香
由于留学生身处不同文化、生活、学习环境,身心必受其影响[1-6].质性研究(qualitative study)又称定性研究,能获得研究对象深层次想法、信念、感受和价值观等,收集研究对象的态度、行为及心理等信息,对定量研究结果做出深入解释,两种方法相辅相成,互为补充[7-8].本研究通过定性定量方法,了解海外留学生在中国这一新环境中的压力现状,从文化、生活和学习等方面探索其压力来源和影响因素,为学校留学生教育与管理提供依据.
作者:王铁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2012-2014年北京市西城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密切接触者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4年北京市西城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例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信息及病原学检测结果,结合托幼机构消毒隔离效果监测进行分析.结果 485例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中手足口病毒核酸检测总阳性率为15.05%,其中以6月份阳性率高(31.11%);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比例为1.4∶1;阳性标本中CoxA16、EV71、肠道病毒未分型构成比分别为24.66%,20.55%,54.79%.儿童和老师手卫生不合格(OR=5.438)、物体表面消毒效果不合格(OR=4.253)均为肠道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密切接触者肠道病毒感染率较高.需加强手足口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和宣传教育,普及正确洗手方法,切实落实消毒隔离措施,以减少续发病例和手足口病的暴发和流行.
作者:孙景異;崔海洋;曲倩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况,为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河南省参加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46 408名9~18岁中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与生活方式问卷调查.结果 仅有16.4%的中小学生平均每天体育锻炼1h以上;体育锻炼>1h的男生(18.8%)高于女生(14.0%)(P<0.05);高中生(10.3%)低于小学生(22.3%)和初中生(15.3%)(P<0.05).有16.3%的学生称上体育课时“不出汗、很轻松”,上体育课时“出汗、比较累”和“大汗淋漓、很累”的男生比例(22.6%)高于女生(19.0%)(P<0.05).调查对象认为同学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首位原因是怕累、怕吃苦(58.8%).29.7%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很吃力,9.0%的学生平均每天视屏时间在2h以上,34.1%学生的父母在业余时间都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结论 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1h的报告率较低,其中高中生和女生更低.怕累怕吃苦、课业负担重、视屏时间长、学校和家庭缺乏体育锻炼氛围是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鲜;娄晓民;孙经;王瑞娟;郭蔚蔚;李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职业高中生离家出走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社会及家庭采取干预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31所职业高中共5 44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社会人口学资料和故意伤害行为、情绪反应、离家出走意念及行为等.结果 女生离家出走意念报告率为36.1%,高于男生的27.9%,但曾经离家出走行为报告率则为9.3%,低于男生的13.8%(x2值分别为42.22,27.46,P值均<0.01);高一学生离家出走意念及曾经离家出走行为报告率分别为35.4%和14.1%,均高于高二和高三学生(x2值分别为28.47,37.69,P值均<0.01);核心家庭学生离家出走意念及曾经离家出走报告率为31.0%和9.2%,明显低于隔代家庭及重组家庭学生(x2值分别为38.75,158.09,P值均<0.01).离家出走行为报告率具有随家庭人均月收入增高而降低的倾向(x2=27.08,P<0.01).学习成绩差、过去30 d里被同学欺侮过、感到安全没保障、参与打架2次及以上以及常感到孤独、担心失眠等不良情绪反应的学生离家出走意念及行为报告率均高于无此行为或相应体验的学生(P值均<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生、低年级、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学习成绩差、隔代家庭、被同学欺侮过、参与打架2次及以上、常感到孤独及失眠等为离家出走行为及意念的可能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 高职学生离家出走行为现象严重,学校应针对离家出走的原因开展有效干预.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能力,可能为减少离家出走行为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乌斯琴图亚;宋逸;段佳丽;吕若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小学生含氟牙膏使用及其对小学生使用含氟牙膏的影响,为制定口腔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二阶段抽样方法,在深圳市龙华新区4个街道选择34所小学,将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母亲做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3 120名小学生母亲的含氟牙膏使用率为39.52%,小学生含氟牙膏使用率为28.43%.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小学生含氟牙膏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使用含氟牙膏(OR=32.46,95%CI=22.15~43.78)、母亲听说过含氟牙膏(OR=5.11,95%CI=2.39~ 8.24)、母亲了解含氟牙膏益处(OR=2.93,95%CI=1.42~5.23)、母亲督促孩子刷牙(OR=1.79,95%CI=1.18~ 2.25)、母亲购买含氟牙膏(OR值分别为3.74,3.59,95%CI=2.12~4.94,2.08~ 4.61)及母亲定期带孩子看牙医(OR值分别为2.46,2.08,95%CI分别为1.37~3.75,1.23~3.14)均可以促使孩子使用含氟牙膏.结论 小学生母亲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对小学生含氟牙膏使用有影响,对小学生母亲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促进儿童使用含氟牙膏的有效措施.
作者:常树丽;张矗;杨寅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圆锥角膜学生患者长期配戴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RGP)对角膜散光和角膜曲率的影响,进而探讨RG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确诊为圆锥角膜的学生患者46例(72只眼),在RGP验配过程中同时进行框架眼镜的验配,比较两种手段对圆锥角膜患者视力矫正的效果.在患者长期持续配戴RGP1 ~3 a后,观察其视力、散光度数和角膜曲率的变化,从而分析长期配戴RGP对圆锥角膜患者视力、散光度数和角膜曲率的影响.结果 配戴RGP矫正的患眼视力达到4.8以上的有68只,占94.44%;而利用框架眼镜矫正的患眼视力达到4.8以上的41只,占56.94%,RGP矫正视力效果优于框架眼镜(x2=27.517,P<0.05).初始配戴RGP,配戴RGP至少1 a后,矫正视力由(0.88±0.80)变为(0.92±0.1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P>0.05),RGP对圆锥角膜学生患者视力的矫正效果是稳定持久的.散光度数大于3.00 D的患者由配戴前的(-5.59±1.87)D降至(-4.95±2.83)D,RGP可以有效的降低圆锥角膜学生的散光度数(t=5.64,P<0.05).圆锥角膜学生持续配戴RGP1,2,3a后分别与初始配戴前比较,角膜前表面平曲率(MinK)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陡曲率(MaxK)均有所减小(P值均<0.05).结论 圆锥角膜患者长期配戴RGP可以获得理想、稳定的矫正视力,且效果优于框架眼镜;RGP能有效延缓或控制圆锥角膜的病情进展;配戴RGP患者长期随访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作者:张蕾;周艳峰;刘才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现况,为促进儿童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分层抽样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调查317所托幼机构.结果 卫生保健评价合格报告率为53.2%.保健室配备率为100%,保健医生配备率为100%,园医与儿童配比为1∶214,炊事员与儿童配比为1∶91,保育员与儿童配比为1∶31.315所提供膳食且均有《餐饮服务许可证》及提供食谱,99.0%进行膳食营养计算,99.4%有食物留样.在园儿童与工作人员年体检率为100%,卫生保健制度齐全检出率为93.1%,保健表格资料齐全检出率为89.3%;87.0%托幼机构硬件设施、设备、安全措施等配置率达标,94.6%达到个人卫生要求.卫生间配置达标率低,其中低的是水龙头达标率28.4%.结论 深圳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整体水平较好,但中心区与周边区水平不均衡,与国家要求有一定的差距,需进一步加强托幼机构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硬件配备,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作者:邱双燕;刘一心;雷雨;李海飞;黄桂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初中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的实证效度,为问卷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儿童抑郁症状障碍自评量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对绍兴市2所初中的3 19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t检验x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指标间的关联性.结果 绍兴市初中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焦虑、学校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04,0.481,-0.468(P值均<0.01).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评分和阳性检出率均表现为应激水平高风险组高于低风险组,而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分和检出率则是相反(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风险应激性生活事件是中学生抑郁、焦虑和学校生活不满意的危险因素,OR值(OR值95%CI)分别为3.258(2.738~ 3.876),5.352(4.400~6.511),3.414(2.851~4.088).结论 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具有良好的实证效度,可作为评价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有效工具.
作者:邢超;陶芳标;屠春雨;方益荣;傅利军;李明;马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普遍做法和重要内容[1-2].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是过去20 a中用于大学生心理普查工作中常见的心理量表[3-5].该量表具有涵盖的心理症状较多、信息量大、操作简单、筛选迅速等优点.然而,许多研究者发现UPI量表应用实践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作者:苏斌原;张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小学生家庭专用课桌椅使用与中重度疑似近视的关联性,为创建良好的中小学生家庭读写环境和条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自编调查问卷对分层整群抽取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3所学校的2 670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家庭专用课桌椅使用与中重度疑似近视的关系.结果 在2 670名中小学生中,中重度疑似近视有723名(27.1%),使用家庭专用课桌椅的有1 231名(46.1%).不同性别、父母近视情况、父母学历以及家庭月收入的家庭专用课桌椅的使用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4.25,17.28,63.89,83.67,25.43,P值均<0.01).使用家庭课桌椅的中小学生疑似近视率低于未使用家庭专用课桌椅的(x2=16.20,P<0.01).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无家庭专用课桌椅的中小学生更容易患中重度疑似近视(OR=1.43,95%CI=1.20~ 1.70,P<0.01);调整学段、性别、民族、父母学历、家庭月收入、上学日和周末睡眠时间等变量后,无家庭专用桌椅仍为中小学生中重度疑似近视的危险因素(OR=1.37,95%CI=1.12~1.67,P<0.01).结论 家庭专用课桌椅使用与中小学生中重度疑似近视密切相关.家长应为中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读写环境和条件.
作者:方云;伍晓艳;万宇辉;刘红丽;张杰铮;姜旋;华文娟;高国朋;金菊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蛲虫病是儿童常见的寄生虫病,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等集体机构的儿童感染率常较高[1].患儿常表现为烦躁不安、食欲减退、夜间磨牙、消瘦,年龄较小的幼儿更有夜间睡眠不安宁、反复哭吵的现象[2].蛲虫病易反复感染,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掌握蛲虫病的流行状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非常必要[3].为掌握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幼儿园儿童蛲虫的感染情况,宁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寄生虫病防控人员于2009年4月-2013年10月对宁海县各乡镇(街道)的公办幼儿园和部分民办幼儿园入园儿童开展蛲虫感染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斌;俞谊江;顾敏霞;郑静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普陀区水痘聚集性疫情中突破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控制水痘疫情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8-2012年上海市普陀区学校及幼托机构中水痘聚集性疫情及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 457人,其中原发病例871例(53.2%),突破病例586例(35.8%);2008-2012年突破病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6.0%,27.8%,38.8%,47.9%及53.8%.水痘突破病例出现发热及疱疹症状的比例均低于原发病例(x2值分别为62.014,39.681,P值均<0.01).突破病例主要集中于水痘疫苗接种后4~8a,其中接种后第4年突破病例比例高(16.9%);接种后0~2a,3~5a,6~8a,9a及以上发生水痘突破病例出现发热症状的比例分别为18.8%,19.0%,26.5%及41.1%,出现疱疹症状的比例分别为53.1%,70.3%,80.7%和82.2%.结论 2008-2012年普陀区水痘聚集性疫情中突破病例比例呈上升趋势,突破病例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疫苗接种时间有相关性.建议尽快开展水痘疫苗两针法免疫.
作者:邵晓丹;蒋丽丽;彭臻;陈佳婧;杨志强;应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检验3种静息能量消耗预测方程对正常青少年静息能耗预测的有效性,为准确评价中国青少年静息能量消耗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间接测热法对40名11~15岁正常体质量青少年的静息能量消耗进行测量,并用Bland-Altman法检验Harris-Benedict (H-B)预测方程、FAO/WHO/UNU预测方程(10~18岁)和Schofield预测方程(10~18岁)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结果 3个预测方程的相对误差率,男生在29.4%~33.2%之间,女生在37.5% ~ 38.1%之间;男、女生3个预测方程的预测值均低于实测值(P值均<0.01).根据(实测值±10%)的临床可接受范围的标准,男性和女性静息能耗的临床可接受范围分别是(-220.3~220.3)kcal/d和(-209.7~ 209.7)kcal/d;3个预测方程与实测值残差的95%一致性界限均超出了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实测值与预测值残差男生为(630.5~701.5) kcal/d;女生为(747.8~757.0) kcal/d.结论 H-B、FAO/WHO/UNU和Schofield静息能耗预测方程均低估了正常体质量青少年的静息能量消耗,预测方程不能有效预测正常体质量青少年的静息能量消耗.建议应通过实测的方式进行静息能耗的评估.
作者:周铁成;朱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对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3-2013年学龄前儿童气管异物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为预防小儿气管异物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3-2013年气管异物患者资料,采用病案分析研究方法,分析不同年份、年龄以及城乡学龄前儿童气管异物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样本1 118例,其中男童734例(65.65%),女童384例(34.35%),男童发生气管异物的例数高于女童(x2=109.57,P<0.01);城市学龄前儿童190例(17.05%),县乡928例(82.95%) (x2=487.16,P<0.01).气管异物主要发生在3岁及以下儿童(914例,81.76%),高于3岁以上儿童(x2=768.12,P<0.01).异物种类主要为瓜子(55.73%)和花生(27.86%).自2007年以来,蚌埠市学龄前儿童气管异物发生呈逐年下降趋势(x2=145.78,P<0.01).结论 蚌埠市学龄前儿童气管异物发生情况呈逐年下降趋势,男童、3岁以下儿童和农村儿童是避免气管异物发生所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作者:张小磊;王辅之;王文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哈尔滨市空气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为帮助人们认识空气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危害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哈尔滨市大气污染水平不同的2个地区的1 038名小学生进行了健康问卷调查,收集哈尔滨市2004-2010年空气质量监测资料,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2个研究区居住年限超过3a的5~13岁866名小学生2010年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儿童呼吸系统总疾病,以及哮喘、慢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肺炎、过敏性鼻炎的标化发生率为污染区高于对照区(x2值分别为58.90,4.33,7.50,7.50,26.14,7.43,P值均<0.05).2个研究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危险性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污染区高于对照区,污染区呼吸系统总疾病发生危险性是对照区的1.109倍,小学生6种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危险性表现为污染区是对照区的1.024~1.569倍.结论 大气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危害.
作者:李泓冰;朱琳;崔国权;杨超;李韶梅;刘晓波;吕松;袁慧;李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东北某城市小学生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小学生行为问题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东北某城市2所小学的一~六年级1 140名小学生的家长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采用困难与长处量表调查小学生行为问题.结果 1 140名小学生困难总分异常检出率为7.8%,男生为8.3%,女生为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57,P=0.550).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关系问题和社会行为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7.2%,6.1%,15.9%,30.5%,11.5%.L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亲职教育方式过度反应、敌意、较少家人和朋友的支持、父母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均为小学生困难总分异常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56,1.107,2.167,5.173,P值均<0.05).结论 小学生中行为问题突出,应重视在家庭、学校、社区综合开展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活动.
作者:赵晓侠;陈晶琦;冯亚男;李景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比较心理困扰未求助组和主动求助组在心理求助行为“阶段—决策模型”中的差异,分析阻碍医学生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原因,为使医学生能够进行心理求助行为提供有效措施.方法 用方便整群取样的方法选取某医学院的731名学生,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以及自编的医学生心理求助行为调查表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筛出存在心理问题但不愿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15名作为未求助组,另选取该校主动前往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心理求助学生作为求助组,并分为轻症求助组57名和重症求助组51名.结果 在心理问题的知觉阶段,未求助组生理失调影响心理状态的选择率(48.89%)与轻症求助组(2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89,P=0.013).在自助性评估阶段,未求助组(40.00%)与轻症求助组(21.64%)在心情不好时采取回避的选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58,P<0.01).在他助性评估阶段,关于何种情况应进行心理咨询,未求助组(13.33%)比轻症求助组(61.40%)更少的选择“想要探索和完善自己”(x2=10.984,P<0.01);另外,相对于2个求助组,未求助组更多的选择希望心理咨询师提供“托付和拯救”(x2轻=10.777×x2重=4.086,P值均<0.05),更多的选择“不了解心理咨询,不明白如何启步”(x2轻=33.805,x2重=8.656,P值均<0.01).结论 心理求助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有困扰但未求助者与主动求助者相比更倾向于被动、回避、抱有侥幸态度的应对方式,表现出更多与他人的隔离、对他人评判的担忧和介意,以及对心理咨询的不了解和不切实际的期待.
作者:张丝艳;徐震雷;官锐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净化水是指通过净水器的活性炭过滤、反渗透等工艺对市政自来水进行纯化处理,去除水中氯、有害重金属离子(铅、镉、砷、汞等)和消毒副产物等有机微污染物后生成的水[1].近年来净水器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小学安装净水器,为学生提供净化饮水.相对传统的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净化水在水质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但增多的处理环节也增加了二次污染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小学净化水卫生状况,探索查找存在问题,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笔者于2013年3-5月,对上海市某辖区内配备净水器的小学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并对净化水进行卫生学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小燕;史济峰;张晓丹;范忠飞;金星;徐成;张景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肥胖青少年身体锻炼行为阶段改变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肥胖青少年制定运动锻炼干预策略及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筛选盐城市11~18岁中小学生中肥胖青少年268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及所处的运动行为阶段,采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评估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结果 肥胖青少年前意向阶段占33.96%,意向阶段25.00%,准备阶段21.27%,行动阶段15.67%,维持阶段4.10%.生活质量总分及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生活环境各维度得分分别为(141.53±6.24)、(32.03±2.42)、(43.52±2.46)、(45.27±2.54)、(18.62±2.26)分.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生活质量生理、心理维度及总分在不同行为阶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5.408,134.542,113.163,P值均<0.05);秩和相关分析显示,生活质量生理、心理维度及生活质量总分与运动锻炼的阶段行为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3,0.654,0.704,P值均<0.05).结论 不同运动行为阶段肥胖青少年的生活质量总分及生理、心理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有规律的运动锻炼可明显改善肥胖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作者:顾娟;张学艳;周文君;吴欣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坐姿矫正器对改善小学生读写姿势的效果,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重庆市主城区2所小学的一~三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并随机分为重点干预组和普通干预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近视相关因素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前重点干预组读写时胸离桌沿得分为(2.68±0.75)分,读写时眼距书本距离得分(2.76±0.76)分,均小于普通干预组的(2.76±0.77,2.85±0.74)分,其中读写时眼距书本距离得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0,P<0.05);干预后重点干预组读写时胸离桌沿得分(2.87±0.76)和读写时眼距书本得分(2.97±0.78)均大于普通干预组的(2.81±0.78,2.89±0.79)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前后比较,重点干预组和普通干预组读写姿势2个条目得分均上升,且重点干预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18,-4.116,P值均<0.05).结论 使用坐姿矫正器更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姿势.
作者:龙培培;何爱华;陈佳旭;王玉廷;窦义蓉;王宏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