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侠;陈晶琦;冯亚男;李景壹
由于留学生身处不同文化、生活、学习环境,身心必受其影响[1-6].质性研究(qualitative study)又称定性研究,能获得研究对象深层次想法、信念、感受和价值观等,收集研究对象的态度、行为及心理等信息,对定量研究结果做出深入解释,两种方法相辅相成,互为补充[7-8].本研究通过定性定量方法,了解海外留学生在中国这一新环境中的压力现状,从文化、生活和学习等方面探索其压力来源和影响因素,为学校留学生教育与管理提供依据.
作者:王铁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普遍做法和重要内容[1-2].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是过去20 a中用于大学生心理普查工作中常见的心理量表[3-5].该量表具有涵盖的心理症状较多、信息量大、操作简单、筛选迅速等优点.然而,许多研究者发现UPI量表应用实践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作者:苏斌原;张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有利于医学院女生月经健康的易行有效的健康干预方法,为高校开展女大学生健康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方式对随机选取的600名女医学生进行月经疾病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及大学生的特点制定干预方案,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对其中298名学生(以宿舍为单位随机抽取)进行健康干预,其余的302人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比较干预前后2组人员健康状况、健康行为形成及保健意识等方面的差别,探讨干预方法的效果及可行性.结果 医学院女生痛经(67.16%)及月经失调(47.83%)发病率较高,健康行为形成率(49.33%)较低,月经疾病就医率(27.22%)及保健知识知晓率(51.66%)较低;通过健康干预上述健康状况、健康行为及保健意识具有明显改善(P<0.05);同学们对干预方式的认可度较高(99.3%).结论 干预方法可明显提高女大学生月经健康方面的保健意识,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从而改善月经健康,可行性好,值得推广.
作者:罗伟;李雪;王琳琳;薛雅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结核病属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存在结核病传染源的情况下,群体环境更容易发生结核菌的传播.学生由于生长发育、学习压力以及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是结核病多发人群[1-2],近年来时有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报道[3-5].2011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河北省石家庄市某中学发生了一起结核病暴发疫情,累计报告病例43例.石家庄市疾控预防控制中心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人员赴该校及就诊医院进行调查,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6]和《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7]要求,对此次疫情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朱建良;何立新;郭付爱;李亚楠;郭默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体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行为抑制功能及其与体质量指数的关系,为儿童超重肥胖发生机制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行为抑制的经典实验心理方法“停止信号任务(Stop Signal Task,SST)”范式及其变式,对体重超重小学四、五年级学生(超重组,23例)和正常体重儿童(对照组,40例)的行为抑制能力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在经典SST中,超重组中性图片任务的停止任务反应时(SSRT中性)(458.24 ms)及抑制失败率[P(r/s)中性](64.22%)均高于对照组的SSRT中性(382.07 ms)及P(r/s)中性(47.98%)(t值分别为2.799,3.714,P值均<0.05).在SST变式中,超重组在食物图片任务或物件图片任务中的SSRT(406.20 ms,352.36 ms)和食物图片任务的P(r/s) (65.57%)均高于对照组的SSRT(289.34 ms,286.86 ms)及食物图片任务P(r/s) (46.20%).超重组在食物图片任务的SSRT和P(r/s)均高于其在物件图片任务的SSRT和P(r/s) (P<0.05),对照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与SSRT中性、SSRT物件、SSRT食物、P(r/s)中性、P(r/s)物件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7,0.308,0.436,0.489,0.485,P值均<0.05).结论 超重儿童的行为抑制功能较正常体重儿童差,超重儿童面对食物刺激时行为抑制功能水平更低.行为抑制功能水平与BMI存在负相关.
作者:叶晓芳;肖启蓬;陈亚军;杨文翰;朱艳娜;金宇;静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小学生含氟牙膏使用及其对小学生使用含氟牙膏的影响,为制定口腔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二阶段抽样方法,在深圳市龙华新区4个街道选择34所小学,将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母亲做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3 120名小学生母亲的含氟牙膏使用率为39.52%,小学生含氟牙膏使用率为28.43%.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小学生含氟牙膏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使用含氟牙膏(OR=32.46,95%CI=22.15~43.78)、母亲听说过含氟牙膏(OR=5.11,95%CI=2.39~ 8.24)、母亲了解含氟牙膏益处(OR=2.93,95%CI=1.42~5.23)、母亲督促孩子刷牙(OR=1.79,95%CI=1.18~ 2.25)、母亲购买含氟牙膏(OR值分别为3.74,3.59,95%CI=2.12~4.94,2.08~ 4.61)及母亲定期带孩子看牙医(OR值分别为2.46,2.08,95%CI分别为1.37~3.75,1.23~3.14)均可以促使孩子使用含氟牙膏.结论 小学生母亲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对小学生含氟牙膏使用有影响,对小学生母亲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促进儿童使用含氟牙膏的有效措施.
作者:常树丽;张矗;杨寅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对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3-2013年学龄前儿童气管异物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为预防小儿气管异物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3-2013年气管异物患者资料,采用病案分析研究方法,分析不同年份、年龄以及城乡学龄前儿童气管异物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样本1 118例,其中男童734例(65.65%),女童384例(34.35%),男童发生气管异物的例数高于女童(x2=109.57,P<0.01);城市学龄前儿童190例(17.05%),县乡928例(82.95%) (x2=487.16,P<0.01).气管异物主要发生在3岁及以下儿童(914例,81.76%),高于3岁以上儿童(x2=768.12,P<0.01).异物种类主要为瓜子(55.73%)和花生(27.86%).自2007年以来,蚌埠市学龄前儿童气管异物发生呈逐年下降趋势(x2=145.78,P<0.01).结论 蚌埠市学龄前儿童气管异物发生情况呈逐年下降趋势,男童、3岁以下儿童和农村儿童是避免气管异物发生所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作者:张小磊;王辅之;王文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况,为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河南省参加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46 408名9~18岁中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与生活方式问卷调查.结果 仅有16.4%的中小学生平均每天体育锻炼1h以上;体育锻炼>1h的男生(18.8%)高于女生(14.0%)(P<0.05);高中生(10.3%)低于小学生(22.3%)和初中生(15.3%)(P<0.05).有16.3%的学生称上体育课时“不出汗、很轻松”,上体育课时“出汗、比较累”和“大汗淋漓、很累”的男生比例(22.6%)高于女生(19.0%)(P<0.05).调查对象认为同学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首位原因是怕累、怕吃苦(58.8%).29.7%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很吃力,9.0%的学生平均每天视屏时间在2h以上,34.1%学生的父母在业余时间都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结论 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1h的报告率较低,其中高中生和女生更低.怕累怕吃苦、课业负担重、视屏时间长、学校和家庭缺乏体育锻炼氛围是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鲜;娄晓民;孙经;王瑞娟;郭蔚蔚;李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广州高校学生乳与乳制品摄入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膳食指导及营养宣教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3所高校在校学生共1 006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乳及其制品摄入量及相关影响因素,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的乳与乳制品摄入量范围为0~810.5 g,中位数为71.4g;达到膳食宝塔建议量300 g的大学生仅占6.2%.女生的摄入量高于男生(x2=10.150,P=0.001),城市>城镇>农村(x2=34.233,P=0.000),膳食费越高摄入量越高(x2=73.687,P=0.000),对乳品安全关注度越高摄入量越高(x2=39.561,P=0.000).摄入量相关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模型的变量有生源地、膳食费、安全关注度、膳食宝塔建议量知晓情况(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乳与乳制品的摄入量普遍不足.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宣教,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以保证钙的摄入.
作者:黄斌;叶蔚云;罗翠美;梁健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儿童青少年心肺功能主要包括肺功能、心血管功能和心肺耐力(大摄氧量),心肺功能与体质健康密切相关[1-2].其中心肺耐力综合反映儿童摄取、转运和利用氧的能力,与心脏泵血功能、肺通气换气功能、血液循环系统携带氧气以及肌肉等外周组织利用氧的能力相关,是儿童体质健康各组成部分的核心要素[2].
作者:尹小俭;邓玉强;饶坤;胡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现况,为促进儿童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分层抽样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调查317所托幼机构.结果 卫生保健评价合格报告率为53.2%.保健室配备率为100%,保健医生配备率为100%,园医与儿童配比为1∶214,炊事员与儿童配比为1∶91,保育员与儿童配比为1∶31.315所提供膳食且均有《餐饮服务许可证》及提供食谱,99.0%进行膳食营养计算,99.4%有食物留样.在园儿童与工作人员年体检率为100%,卫生保健制度齐全检出率为93.1%,保健表格资料齐全检出率为89.3%;87.0%托幼机构硬件设施、设备、安全措施等配置率达标,94.6%达到个人卫生要求.卫生间配置达标率低,其中低的是水龙头达标率28.4%.结论 深圳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整体水平较好,但中心区与周边区水平不均衡,与国家要求有一定的差距,需进一步加强托幼机构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硬件配备,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作者:邱双燕;刘一心;雷雨;李海飞;黄桂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湖北省2010-2013年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特征及原因,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 收集湖北省2010-2013年发生的10起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资料,并对疫情相关学校进行结核病风险隐患排查,分析疫情特点及与风险隐患的关联.结果 10起疫情中,高中8起、初中及大学各1起,主要以毕业体检发现为主,占70.0%;报告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30例,报告发病率为389.1/10万,涂阳患者占9.2%,涂阴患者占90.8%;10起疫情中有6起未发现涂阳患者,有6起有既往病例处置不当,有9起出现有症状患者就诊延误;13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无症状患者92例,占70.8%,与2010年的4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42,P<0.05).风险隐患排查学校平均合格率为50.6%,低于和不低于50%合格率学校的平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628.7/10万和167.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1,P<0.05).结论 学校结核病防治机制不健全,制度不落实,既往病例处置不当,传染源发现与治疗不及时,无症状患者的隐性传播,密切接触者不及时筛查等是造成聚集性疫情的主要原因.
作者:周丽平;侯双翼;刘勋;赵丁源;张玉;杨成凤;李爱国;彭延;皮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3~6岁儿童忽视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忽视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宜昌市夷陵区抽取4所幼儿园1 939名3~6岁的儿童,应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评价量表”进行评价,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受忽视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儿童总忽视率为52.21%,总体忽视度为(46.58±9.06).不同性别和年龄儿童的总忽视率和总忽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龄儿童在医疗忽视方面的忽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004,P<0.01),6岁低(8.72%),4岁高(18.84%).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儿童忽视有关联的因素有亲子关系、母亲周末是否与孩子一起玩耍、儿童犯错误时父母的态度、儿童遇到困难时父母的态度、儿童与同伴相处的情况.结论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儿童忽视率相对较高,应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重视.
作者:罗妮娜;孔丽华;王佳;蔡小露;肖同楚;屈克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2004年1月1日我国实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极大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监测的敏感性和报告的及时性,结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2]中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分级标准的明确规定,可以较真实地反映出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实际强度.近年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显示,学校传染病事件多发成了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河南省安阳市近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状况,为制订和调整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对安阳市网络监测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韩俊锋;孟巧玲;包红红;梁玉清;于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2014年3月1日19:00左右,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某高校部分学生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确认是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事件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胡连鑫;胡菡琼;游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比较心理困扰未求助组和主动求助组在心理求助行为“阶段—决策模型”中的差异,分析阻碍医学生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原因,为使医学生能够进行心理求助行为提供有效措施.方法 用方便整群取样的方法选取某医学院的731名学生,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以及自编的医学生心理求助行为调查表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筛出存在心理问题但不愿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15名作为未求助组,另选取该校主动前往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心理求助学生作为求助组,并分为轻症求助组57名和重症求助组51名.结果 在心理问题的知觉阶段,未求助组生理失调影响心理状态的选择率(48.89%)与轻症求助组(2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89,P=0.013).在自助性评估阶段,未求助组(40.00%)与轻症求助组(21.64%)在心情不好时采取回避的选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58,P<0.01).在他助性评估阶段,关于何种情况应进行心理咨询,未求助组(13.33%)比轻症求助组(61.40%)更少的选择“想要探索和完善自己”(x2=10.984,P<0.01);另外,相对于2个求助组,未求助组更多的选择希望心理咨询师提供“托付和拯救”(x2轻=10.777×x2重=4.086,P值均<0.05),更多的选择“不了解心理咨询,不明白如何启步”(x2轻=33.805,x2重=8.656,P值均<0.01).结论 心理求助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有困扰但未求助者与主动求助者相比更倾向于被动、回避、抱有侥幸态度的应对方式,表现出更多与他人的隔离、对他人评判的担忧和介意,以及对心理咨询的不了解和不切实际的期待.
作者:张丝艳;徐震雷;官锐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圆锥角膜学生患者长期配戴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RGP)对角膜散光和角膜曲率的影响,进而探讨RG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确诊为圆锥角膜的学生患者46例(72只眼),在RGP验配过程中同时进行框架眼镜的验配,比较两种手段对圆锥角膜患者视力矫正的效果.在患者长期持续配戴RGP1 ~3 a后,观察其视力、散光度数和角膜曲率的变化,从而分析长期配戴RGP对圆锥角膜患者视力、散光度数和角膜曲率的影响.结果 配戴RGP矫正的患眼视力达到4.8以上的有68只,占94.44%;而利用框架眼镜矫正的患眼视力达到4.8以上的41只,占56.94%,RGP矫正视力效果优于框架眼镜(x2=27.517,P<0.05).初始配戴RGP,配戴RGP至少1 a后,矫正视力由(0.88±0.80)变为(0.92±0.1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P>0.05),RGP对圆锥角膜学生患者视力的矫正效果是稳定持久的.散光度数大于3.00 D的患者由配戴前的(-5.59±1.87)D降至(-4.95±2.83)D,RGP可以有效的降低圆锥角膜学生的散光度数(t=5.64,P<0.05).圆锥角膜学生持续配戴RGP1,2,3a后分别与初始配戴前比较,角膜前表面平曲率(MinK)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陡曲率(MaxK)均有所减小(P值均<0.05).结论 圆锥角膜患者长期配戴RGP可以获得理想、稳定的矫正视力,且效果优于框架眼镜;RGP能有效延缓或控制圆锥角膜的病情进展;配戴RGP患者长期随访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作者:张蕾;周艳峰;刘才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儿童青少年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未来的健康素质,也是国家人才战略强国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得到明显改善,多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及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居高不下、超重肥胖检出率大幅上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发、体质健康不达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社会情绪能力差等.
作者:马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中学生的饮食行为情况,以便为制定适宜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重庆市6所中学初一至高三共1 291名中学生进行饮食行为调查.结果 中学生饮食行为百分制得分为(74.4±8.9)分.分别有72.3%,58.0%的初中生和高中生能坚持每天吃早餐;平均每天约45%的学生选择去西式快餐店、路边小摊等地就餐;米面、蔬菜、荤菜等日常食物的选择频率较低,每天食用的中学生比例均在80%以下;各种零食的选择频率较高,选择每周至少吃5~6次的学生比例均高达50%.结论 中学生饮食行为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尤其是高中生.有必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中学生纠正不良饮食行为.
作者:宋泰霞;向泽鑫;田考聪;张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初中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的实证效度,为问卷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儿童抑郁症状障碍自评量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对绍兴市2所初中的3 19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t检验x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指标间的关联性.结果 绍兴市初中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焦虑、学校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04,0.481,-0.468(P值均<0.01).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评分和阳性检出率均表现为应激水平高风险组高于低风险组,而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分和检出率则是相反(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风险应激性生活事件是中学生抑郁、焦虑和学校生活不满意的危险因素,OR值(OR值95%CI)分别为3.258(2.738~ 3.876),5.352(4.400~6.511),3.414(2.851~4.088).结论 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具有良好的实证效度,可作为评价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有效工具.
作者:邢超;陶芳标;屠春雨;方益荣;傅利军;李明;马岩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