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学高年级学生行为抑制功能及其与体质量指数的关系

叶晓芳;肖启蓬;陈亚军;杨文翰;朱艳娜;金宇;静进

关键词:人体质量指数, 统计学, 学生, 行为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体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行为抑制功能及其与体质量指数的关系,为儿童超重肥胖发生机制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行为抑制的经典实验心理方法“停止信号任务(Stop Signal Task,SST)”范式及其变式,对体重超重小学四、五年级学生(超重组,23例)和正常体重儿童(对照组,40例)的行为抑制能力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在经典SST中,超重组中性图片任务的停止任务反应时(SSRT中性)(458.24 ms)及抑制失败率[P(r/s)中性](64.22%)均高于对照组的SSRT中性(382.07 ms)及P(r/s)中性(47.98%)(t值分别为2.799,3.714,P值均<0.05).在SST变式中,超重组在食物图片任务或物件图片任务中的SSRT(406.20 ms,352.36 ms)和食物图片任务的P(r/s) (65.57%)均高于对照组的SSRT(289.34 ms,286.86 ms)及食物图片任务P(r/s) (46.20%).超重组在食物图片任务的SSRT和P(r/s)均高于其在物件图片任务的SSRT和P(r/s) (P<0.05),对照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与SSRT中性、SSRT物件、SSRT食物、P(r/s)中性、P(r/s)物件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7,0.308,0.436,0.489,0.485,P值均<0.05).结论 超重儿童的行为抑制功能较正常体重儿童差,超重儿童面对食物刺激时行为抑制功能水平更低.行为抑制功能水平与BMI存在负相关.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正常体质量青少年静息能耗预测方程有效性研究

    目的 检验3种静息能量消耗预测方程对正常青少年静息能耗预测的有效性,为准确评价中国青少年静息能量消耗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间接测热法对40名11~15岁正常体质量青少年的静息能量消耗进行测量,并用Bland-Altman法检验Harris-Benedict (H-B)预测方程、FAO/WHO/UNU预测方程(10~18岁)和Schofield预测方程(10~18岁)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结果 3个预测方程的相对误差率,男生在29.4%~33.2%之间,女生在37.5% ~ 38.1%之间;男、女生3个预测方程的预测值均低于实测值(P值均<0.01).根据(实测值±10%)的临床可接受范围的标准,男性和女性静息能耗的临床可接受范围分别是(-220.3~220.3)kcal/d和(-209.7~ 209.7)kcal/d;3个预测方程与实测值残差的95%一致性界限均超出了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实测值与预测值残差男生为(630.5~701.5) kcal/d;女生为(747.8~757.0) kcal/d.结论 H-B、FAO/WHO/UNU和Schofield静息能耗预测方程均低估了正常体质量青少年的静息能量消耗,预测方程不能有效预测正常体质量青少年的静息能量消耗.建议应通过实测的方式进行静息能耗的评估.

    作者:周铁成;朱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重庆市中学生饮食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中学生的饮食行为情况,以便为制定适宜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重庆市6所中学初一至高三共1 291名中学生进行饮食行为调查.结果 中学生饮食行为百分制得分为(74.4±8.9)分.分别有72.3%,58.0%的初中生和高中生能坚持每天吃早餐;平均每天约45%的学生选择去西式快餐店、路边小摊等地就餐;米面、蔬菜、荤菜等日常食物的选择频率较低,每天食用的中学生比例均在80%以下;各种零食的选择频率较高,选择每周至少吃5~6次的学生比例均高达50%.结论 中学生饮食行为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尤其是高中生.有必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中学生纠正不良饮食行为.

    作者:宋泰霞;向泽鑫;田考聪;张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安阳市网络监测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2004年1月1日我国实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极大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监测的敏感性和报告的及时性,结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2]中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分级标准的明确规定,可以较真实地反映出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实际强度.近年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显示,学校传染病事件多发成了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河南省安阳市近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状况,为制订和调整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对安阳市网络监测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韩俊锋;孟巧玲;包红红;梁玉清;于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加强大气污染对儿童心肺功能影响的研究

    儿童青少年心肺功能主要包括肺功能、心血管功能和心肺耐力(大摄氧量),心肺功能与体质健康密切相关[1-2].其中心肺耐力综合反映儿童摄取、转运和利用氧的能力,与心脏泵血功能、肺通气换气功能、血液循环系统携带氧气以及肌肉等外周组织利用氧的能力相关,是儿童体质健康各组成部分的核心要素[2].

    作者:尹小俭;邓玉强;饶坤;胡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生态移民初中生文化融入与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生态移民初中生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的关系以及文化融入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为生态移民初中生教育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和文化融入问卷对宁夏贺兰443名生态移民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生态移民初中生移民认同得分(4.75±0.78)高于老家认同(37.4±0.82),学校喜欢得分(3.17±1.01)高于学校回避(2.72±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22,5.84,P值均<0.01);生态移民初中生学校喜欢与社会支持和移民认同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8,0.25,P值均<0.01),与老家认同呈负相关(r=-0.11,P<0.05);学校回避与社会支持和移民认同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3,-0.19,P值均<0.01),与老家认同呈正相关(r=0.21,P<0.01);移民认同和老家认同分别对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关系具有增强和减缓作用(β值分别为0.55,-0.41).结论 生态移民初中生文化融入和学校适应状况整体良好,文化融入对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作者:丁凤琴;景娟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专业学生生活满意度与述情障碍和人格特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护理专业学生生活满意度与述情障碍和人格特征的关系,为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生活评定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南京某高职护理专业2 086名学生进行施测.结果 不同年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总分、客观满意度、主观满意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563,5.167,2.838,P值均<0.01).护理专业学生主观满意度、客观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总分与述情障碍总分及情感识别障碍、情感描述障碍、外向性思维、精神质、神经质均呈负相关,与内外向呈正相关(P值均<0.01).多元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家庭月收入、情感识别障碍、外向性思维、内外向、精神质和神经质是护理专业学生生活满意度的预测因素(R2=0.098,F=23.543,P<0.01).结论 述情障碍和人格特征对生活满意度有较好的预测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提高个体的情感表达能力、帮助个体运用良好的应对策略、改善个体的认知模式、积极开展各项助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生活满意度.

    作者:赵月秋;张钰群;史献平;王琳;孙晓敏;孔丽萍;赵贞贞;崔永杰;袁勇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况及原因分析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况,为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河南省参加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46 408名9~18岁中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与生活方式问卷调查.结果 仅有16.4%的中小学生平均每天体育锻炼1h以上;体育锻炼>1h的男生(18.8%)高于女生(14.0%)(P<0.05);高中生(10.3%)低于小学生(22.3%)和初中生(15.3%)(P<0.05).有16.3%的学生称上体育课时“不出汗、很轻松”,上体育课时“出汗、比较累”和“大汗淋漓、很累”的男生比例(22.6%)高于女生(19.0%)(P<0.05).调查对象认为同学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首位原因是怕累、怕吃苦(58.8%).29.7%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很吃力,9.0%的学生平均每天视屏时间在2h以上,34.1%学生的父母在业余时间都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结论 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1h的报告率较低,其中高中生和女生更低.怕累怕吃苦、课业负担重、视屏时间长、学校和家庭缺乏体育锻炼氛围是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鲜;娄晓民;孙经;王瑞娟;郭蔚蔚;李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一起高校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2014年3月1日19:00左右,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某高校部分学生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确认是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事件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胡连鑫;胡菡琼;游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青海高海拔地区农村寄宿中小学生贫血状况

    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儿童的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儿童身体和智力发育,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下降等[1],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寄宿制学校学生属于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一些贫困地区寄宿制学校学生贫血患病率达30%~40%[2].为此,2013年笔者对青海省3 084名一至九年级寄宿制学生的贫血状况进行了监测,报道如下.

    作者:星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大学生人格问卷因素结构分析

    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普遍做法和重要内容[1-2].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是过去20 a中用于大学生心理普查工作中常见的心理量表[3-5].该量表具有涵盖的心理症状较多、信息量大、操作简单、筛选迅速等优点.然而,许多研究者发现UPI量表应用实践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作者:苏斌原;张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坐姿矫正器对矫正小学生读写姿势的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坐姿矫正器对改善小学生读写姿势的效果,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重庆市主城区2所小学的一~三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并随机分为重点干预组和普通干预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近视相关因素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前重点干预组读写时胸离桌沿得分为(2.68±0.75)分,读写时眼距书本距离得分(2.76±0.76)分,均小于普通干预组的(2.76±0.77,2.85±0.74)分,其中读写时眼距书本距离得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0,P<0.05);干预后重点干预组读写时胸离桌沿得分(2.87±0.76)和读写时眼距书本得分(2.97±0.78)均大于普通干预组的(2.81±0.78,2.89±0.79)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前后比较,重点干预组和普通干预组读写姿势2个条目得分均上升,且重点干预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18,-4.116,P值均<0.05).结论 使用坐姿矫正器更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姿势.

    作者:龙培培;何爱华;陈佳旭;王玉廷;窦义蓉;王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大学生冲动性人格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效应

    目的 探讨大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冲动性人格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压力性生活事件问卷、Barratt冲动量表(BIS)、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分层整群从郑州市、平顶山市4所高校抽取1 49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7.6%,男生(9.2%)高于女生(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64,P<0.01).大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冲动性人格与自杀意念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0.47,P值均<0.01).冲动性人格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β直接=0.21,β间接=0.20,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可以通过其冲动性人格影响自杀意念.对于冲动性较高的大学生可以从认知、行为等方面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作者:李永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圆锥角膜学生患者长期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圆锥角膜学生患者长期配戴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RGP)对角膜散光和角膜曲率的影响,进而探讨RG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确诊为圆锥角膜的学生患者46例(72只眼),在RGP验配过程中同时进行框架眼镜的验配,比较两种手段对圆锥角膜患者视力矫正的效果.在患者长期持续配戴RGP1 ~3 a后,观察其视力、散光度数和角膜曲率的变化,从而分析长期配戴RGP对圆锥角膜患者视力、散光度数和角膜曲率的影响.结果 配戴RGP矫正的患眼视力达到4.8以上的有68只,占94.44%;而利用框架眼镜矫正的患眼视力达到4.8以上的41只,占56.94%,RGP矫正视力效果优于框架眼镜(x2=27.517,P<0.05).初始配戴RGP,配戴RGP至少1 a后,矫正视力由(0.88±0.80)变为(0.92±0.1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P>0.05),RGP对圆锥角膜学生患者视力的矫正效果是稳定持久的.散光度数大于3.00 D的患者由配戴前的(-5.59±1.87)D降至(-4.95±2.83)D,RGP可以有效的降低圆锥角膜学生的散光度数(t=5.64,P<0.05).圆锥角膜学生持续配戴RGP1,2,3a后分别与初始配戴前比较,角膜前表面平曲率(MinK)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陡曲率(MaxK)均有所减小(P值均<0.05).结论 圆锥角膜患者长期配戴RGP可以获得理想、稳定的矫正视力,且效果优于框架眼镜;RGP能有效延缓或控制圆锥角膜的病情进展;配戴RGP患者长期随访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作者:张蕾;周艳峰;刘才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石家庄某中学一起聚集性结核病疫情调查

    结核病属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存在结核病传染源的情况下,群体环境更容易发生结核菌的传播.学生由于生长发育、学习压力以及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是结核病多发人群[1-2],近年来时有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报道[3-5].2011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河北省石家庄市某中学发生了一起结核病暴发疫情,累计报告病例43例.石家庄市疾控预防控制中心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人员赴该校及就诊医院进行调查,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6]和《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7]要求,对此次疫情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朱建良;何立新;郭付爱;李亚楠;郭默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温州市小学低年级学生用眼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研究分析

    目的 了解温州市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用眼卫生知识、态度、行为及三者间的关系,为有效开展眼保健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温州市3所小学一~三年级学生共1 528名,采用自编的结构问卷调查用眼卫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结果 温州市小学低年级学生用眼卫生知识总得分中位数为84.6分,对视力的正常值、户外活动的保护作用、配戴眼镜的必要性3个条目回答正确率较其他知识条目低,分别为37.4%,56.1%,40.6%.92.3%的学生对视力保健教育持正向态度,79.4%对参与保护视力活动持正向态度.用眼卫生相关行为中,学生容易出现趴在桌子上读写,报告率为46.0%.用眼卫生知识与用眼卫生相关态度及行为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27,0.115,P值均<0.01),用眼卫生相关态度与用眼卫生行为也呈正相关(r=0.287,P<0.01).女生较男生用眼卫生行为较好(Z=-5.468,P<0.01);随年级增高用眼卫生相关行为得分逐渐递减(H=34.229,P<0.01).结论 应建立系统化的眼保健教育课程,针对学生用眼知识的薄弱环节加强教育,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作者:李纯纯;卓东健;朱艳;章雪梅;陈洁;陈燕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广州市2008及2013年青少年吸烟和饮酒行为比较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青少年吸烟与饮酒行为发生率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比较分析2008年和2013年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资料的相关内容.结果 2013年广州市青少年尝试吸烟(22.44%)、过去30 d吸过烟(6.33%)、过去30 d吸烟>5支/d(1.21%)的行为发生率较2008年(依次为26.61%,9.56%,1.86%)均有所下降(x2值分别为56.79,88.52,17.04,P值均<0.05);2013年过去30 d饮酒、重度饮酒以及过去12个月有醉酒行为发生率分别为29.89%,11.25%以及15.40%,与2008年(依次为29.03%,11.17%,14.9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013年女生尝试饮酒和过去30 d饮酒行为发生率分别为62.74%和25.14%,明显高于2008年的54.89%和22.57%(x2值分别为82.93,12.01,P值均<0.05).2013年农村地区青少年尝试饮酒(67.16%)、重度饮酒(12.07%)以及醉酒(18.78%)行为发生率均明显高于2008年.2013年除尝试饮酒及过去30 d饮过酒行为发生率大学生(81.71%,42.66%)高外,其他各项吸烟及饮酒行为发生率均以职中生高.除大学生外,2013年初中生(53.71%)、高中生(73.38%)和职中生(75.30%)尝试饮酒发生率均高于2008年.与2008年相比,初中生重度饮酒(8.70%)及醉酒(10.67%)行为发生率,高中生过去30 d饮过酒(29.79%)及醉酒(15.66%)行为发生率均有所上升.结论 广州市青少年吸烟行为发生率有所下降,饮酒行为发生率无明显变化.需进一步加强对饮酒行为的控制,特别是针对农村地区和职业中学学生的干预.

    作者:刘伟;郭重山;林蓉;林琳;刘伟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小学生家庭专用课桌椅与中重度疑似近视的关联

    目的 探讨中小学生家庭专用课桌椅使用与中重度疑似近视的关联性,为创建良好的中小学生家庭读写环境和条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自编调查问卷对分层整群抽取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3所学校的2 670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家庭专用课桌椅使用与中重度疑似近视的关系.结果 在2 670名中小学生中,中重度疑似近视有723名(27.1%),使用家庭专用课桌椅的有1 231名(46.1%).不同性别、父母近视情况、父母学历以及家庭月收入的家庭专用课桌椅的使用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4.25,17.28,63.89,83.67,25.43,P值均<0.01).使用家庭课桌椅的中小学生疑似近视率低于未使用家庭专用课桌椅的(x2=16.20,P<0.01).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无家庭专用课桌椅的中小学生更容易患中重度疑似近视(OR=1.43,95%CI=1.20~ 1.70,P<0.01);调整学段、性别、民族、父母学历、家庭月收入、上学日和周末睡眠时间等变量后,无家庭专用桌椅仍为中小学生中重度疑似近视的危险因素(OR=1.37,95%CI=1.12~1.67,P<0.01).结论 家庭专用课桌椅使用与中小学生中重度疑似近视密切相关.家长应为中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读写环境和条件.

    作者:方云;伍晓艳;万宇辉;刘红丽;张杰铮;姜旋;华文娟;高国朋;金菊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学高年级留守儿童亲子依恋与养育状况关系分析

    目的 探索农村留守儿童亲子依恋与养育状况的关系,为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亲子依恋关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安徽省蚌埠地区和宿州地区分层随机整群抽取5所乡镇中心小学四~六年级学生,共调查1 026名学生,其中非留守儿童415名、留守儿童611名(包括母亲单方打工者27名、父亲单方打工者245名和父母均打工者339名).问卷内容包括养育状况与亲子依恋量表.结果 母亲依恋及其维度和父亲信赖维度得分均为父母均打工留守儿童低于非留守儿童(P值均<0.05),而父母单方打工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亲子依恋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父母均打工留守儿童养育状况与亲子依恋的关系分析显示,母亲联系频率、母亲探望频率、父亲探望频率、犯错误时父亲态度、看护人与儿童聊天的频率以及家庭经济状况与亲子依恋有关;其中看护人与儿童聊天的频率与父母依恋及其维度均呈正相关,而家庭经济状况仅与父亲亲近程度有关(P值均<0.05).结论 父母均打工农村留守儿童亲子依恋安全性较低.改善养育状况,如增加父母与儿童的联系探望频率等有助于促进安全亲子依恋关系的建立.

    作者:杜文军;刘馨宇;张建明;牛欣;付连国;姚荣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广西某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后营养状况评价

    为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1]提出,中央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专门安排食堂建设资金,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改善就餐条件进行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 d计算),并向国家试点地区适当倾斜,试点地区和学校要在营养食谱、原料供应、供餐模式、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为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积累经验.

    作者:黄晓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青少年健康素养研究现状与进展

    青少年健康素养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民的健康素养状况.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偏低,15~25岁年龄组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仅为8.41%[1].为了解青少年健康素养研究现状和进展,分析主要问题,本文对当前健康素养和青少年健康素养研究相关内容进行了综合阐述,以便为今后相关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程丽楠;李娟;崔文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