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庆市中学生饮食行为调查

宋泰霞;向泽鑫;田考聪;张勇

关键词:饮食习惯, 行为,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重庆市中学生的饮食行为情况,以便为制定适宜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重庆市6所中学初一至高三共1 291名中学生进行饮食行为调查.结果 中学生饮食行为百分制得分为(74.4±8.9)分.分别有72.3%,58.0%的初中生和高中生能坚持每天吃早餐;平均每天约45%的学生选择去西式快餐店、路边小摊等地就餐;米面、蔬菜、荤菜等日常食物的选择频率较低,每天食用的中学生比例均在80%以下;各种零食的选择频率较高,选择每周至少吃5~6次的学生比例均高达50%.结论 中学生饮食行为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尤其是高中生.有必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中学生纠正不良饮食行为.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院女生月经疾病相关因素及健康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有利于医学院女生月经健康的易行有效的健康干预方法,为高校开展女大学生健康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方式对随机选取的600名女医学生进行月经疾病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及大学生的特点制定干预方案,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对其中298名学生(以宿舍为单位随机抽取)进行健康干预,其余的302人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比较干预前后2组人员健康状况、健康行为形成及保健意识等方面的差别,探讨干预方法的效果及可行性.结果 医学院女生痛经(67.16%)及月经失调(47.83%)发病率较高,健康行为形成率(49.33%)较低,月经疾病就医率(27.22%)及保健知识知晓率(51.66%)较低;通过健康干预上述健康状况、健康行为及保健意识具有明显改善(P<0.05);同学们对干预方式的认可度较高(99.3%).结论 干预方法可明显提高女大学生月经健康方面的保健意识,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从而改善月经健康,可行性好,值得推广.

    作者:罗伟;李雪;王琳琳;薛雅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广西某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后营养状况评价

    为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1]提出,中央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专门安排食堂建设资金,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改善就餐条件进行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 d计算),并向国家试点地区适当倾斜,试点地区和学校要在营养食谱、原料供应、供餐模式、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为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积累经验.

    作者:黄晓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合肥安庆两市2012-2014年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安徽省2012-2014年青年学生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艾滋病、梅毒、丙肝感染情况,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于2012-2014年抽取安徽省高校青年学生4 842名,进行问卷调查和艾滋病、丙肝及梅毒3项血清学检测.结果 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9.8%,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年份增长呈递减趋势(x2=10.352,P<0.01).有过性行为的比例为5.2%(241/4 637);首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比例为31.3%;在各类性伴中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比例和近1 a性行为中“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均较低,其中临时性伴和商业性伴中“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均不足30%.近1a接受过艾滋病检测的比例为3.2%(157/4 834).血清检测未发现HIV抗体阳性,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04%,HCV抗体阳性率为0.12%.结论 安徽省青年学生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整体水平不容乐观,仍有不安全性行为且预防艾滋病感染意识较薄弱.亟待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人群的艾滋病健康干预力度.

    作者:肖永康;程晓莉;苏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河南省部分农村地区6岁留守儿童及家长口腔健康知信行调查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农村6岁留守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和态度,为其口腔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河南省农村159名6岁留守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并以150名非留守儿童作为对照.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5岁儿童家长问卷,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由家长当场填答后收回.结果 8.8%的留守儿童经常睡前吃甜食;留守儿童每天进食至少1次的食品主要是甜点(56.0%)、糖果或巧克力(41.5%)、糖水(34.6%)、碳酸饮料(35.2%)、加糖果汁(35.2%);59.7%的留守儿童每天刷牙1次及以上;留守儿童含氟牙膏使用率为20.8%;5.7%的留守儿童家长每天帮助孩子刷牙;留守儿童1 a内就医比例为37.7%.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每日刷牙次数、家长帮助刷牙频率及1 a内就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845,8.668,P值均<0.05);饮食习惯、开始刷牙年龄、含氟牙膏使用率、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口腔健康态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河南省农村6岁留守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就医行为不容乐观,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缺乏,对儿童口腔健康不够重视,应抓好农村留守儿童及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吉雅丽;王志刚;孙经;何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生态移民初中生文化融入与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生态移民初中生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的关系以及文化融入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为生态移民初中生教育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和文化融入问卷对宁夏贺兰443名生态移民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生态移民初中生移民认同得分(4.75±0.78)高于老家认同(37.4±0.82),学校喜欢得分(3.17±1.01)高于学校回避(2.72±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22,5.84,P值均<0.01);生态移民初中生学校喜欢与社会支持和移民认同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8,0.25,P值均<0.01),与老家认同呈负相关(r=-0.11,P<0.05);学校回避与社会支持和移民认同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3,-0.19,P值均<0.01),与老家认同呈正相关(r=0.21,P<0.01);移民认同和老家认同分别对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关系具有增强和减缓作用(β值分别为0.55,-0.41).结论 生态移民初中生文化融入和学校适应状况整体良好,文化融入对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作者:丁凤琴;景娟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广州3所高校学生乳与乳制品摄入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高校学生乳与乳制品摄入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膳食指导及营养宣教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3所高校在校学生共1 006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乳及其制品摄入量及相关影响因素,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的乳与乳制品摄入量范围为0~810.5 g,中位数为71.4g;达到膳食宝塔建议量300 g的大学生仅占6.2%.女生的摄入量高于男生(x2=10.150,P=0.001),城市>城镇>农村(x2=34.233,P=0.000),膳食费越高摄入量越高(x2=73.687,P=0.000),对乳品安全关注度越高摄入量越高(x2=39.561,P=0.000).摄入量相关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模型的变量有生源地、膳食费、安全关注度、膳食宝塔建议量知晓情况(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乳与乳制品的摄入量普遍不足.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宣教,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以保证钙的摄入.

    作者:黄斌;叶蔚云;罗翠美;梁健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东北某城市小学生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东北某城市小学生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小学生行为问题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东北某城市2所小学的一~六年级1 140名小学生的家长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采用困难与长处量表调查小学生行为问题.结果 1 140名小学生困难总分异常检出率为7.8%,男生为8.3%,女生为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57,P=0.550).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关系问题和社会行为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7.2%,6.1%,15.9%,30.5%,11.5%.L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亲职教育方式过度反应、敌意、较少家人和朋友的支持、父母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均为小学生困难总分异常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56,1.107,2.167,5.173,P值均<0.05).结论 小学生中行为问题突出,应重视在家庭、学校、社区综合开展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活动.

    作者:赵晓侠;陈晶琦;冯亚男;李景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北京市职业高中学生离家出走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职业高中生离家出走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社会及家庭采取干预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31所职业高中共5 44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社会人口学资料和故意伤害行为、情绪反应、离家出走意念及行为等.结果 女生离家出走意念报告率为36.1%,高于男生的27.9%,但曾经离家出走行为报告率则为9.3%,低于男生的13.8%(x2值分别为42.22,27.46,P值均<0.01);高一学生离家出走意念及曾经离家出走行为报告率分别为35.4%和14.1%,均高于高二和高三学生(x2值分别为28.47,37.69,P值均<0.01);核心家庭学生离家出走意念及曾经离家出走报告率为31.0%和9.2%,明显低于隔代家庭及重组家庭学生(x2值分别为38.75,158.09,P值均<0.01).离家出走行为报告率具有随家庭人均月收入增高而降低的倾向(x2=27.08,P<0.01).学习成绩差、过去30 d里被同学欺侮过、感到安全没保障、参与打架2次及以上以及常感到孤独、担心失眠等不良情绪反应的学生离家出走意念及行为报告率均高于无此行为或相应体验的学生(P值均<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生、低年级、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学习成绩差、隔代家庭、被同学欺侮过、参与打架2次及以上、常感到孤独及失眠等为离家出走行为及意念的可能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 高职学生离家出走行为现象严重,学校应针对离家出走的原因开展有效干预.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能力,可能为减少离家出走行为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乌斯琴图亚;宋逸;段佳丽;吕若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父母性格特征和家庭环境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父母性格特征和家庭环境特点及其与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的关系,为预防由于父母性格问题导致的孤独症儿童养育环境不良因素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和成人版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79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和79例正常儿童的父母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ASD组儿童父亲掩饰程度、母亲内外向、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控制性得分均低于正常组(t值分别为-2.95,-2.33,-2.50,-3.15,-3.41,-3.15,-3.92,-3.42,P值均<0.05);病例组儿童家庭矛盾性、父亲神经质和母亲神经质得分高于正常组(t值分别为-2.50,2.29,2.23,P值均<0.05).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控制性、父亲掩饰程度、母亲内外向是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父母性格偏离,家庭环境不良,且与患儿发病有关.应重视父母的心理健康及家庭环境的调整.

    作者:马居飞;匡桂芳;曲烨;赵永生;马爱国;韩秀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上海市普陀区2008-2012年水痘突破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普陀区水痘聚集性疫情中突破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控制水痘疫情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8-2012年上海市普陀区学校及幼托机构中水痘聚集性疫情及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 457人,其中原发病例871例(53.2%),突破病例586例(35.8%);2008-2012年突破病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6.0%,27.8%,38.8%,47.9%及53.8%.水痘突破病例出现发热及疱疹症状的比例均低于原发病例(x2值分别为62.014,39.681,P值均<0.01).突破病例主要集中于水痘疫苗接种后4~8a,其中接种后第4年突破病例比例高(16.9%);接种后0~2a,3~5a,6~8a,9a及以上发生水痘突破病例出现发热症状的比例分别为18.8%,19.0%,26.5%及41.1%,出现疱疹症状的比例分别为53.1%,70.3%,80.7%和82.2%.结论 2008-2012年普陀区水痘聚集性疫情中突破病例比例呈上升趋势,突破病例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疫苗接种时间有相关性.建议尽快开展水痘疫苗两针法免疫.

    作者:邵晓丹;蒋丽丽;彭臻;陈佳婧;杨志强;应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初中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的实证效度研究

    目的 探究初中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的实证效度,为问卷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儿童抑郁症状障碍自评量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对绍兴市2所初中的3 19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t检验x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指标间的关联性.结果 绍兴市初中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焦虑、学校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04,0.481,-0.468(P值均<0.01).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评分和阳性检出率均表现为应激水平高风险组高于低风险组,而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分和检出率则是相反(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风险应激性生活事件是中学生抑郁、焦虑和学校生活不满意的危险因素,OR值(OR值95%CI)分别为3.258(2.738~ 3.876),5.352(4.400~6.511),3.414(2.851~4.088).结论 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具有良好的实证效度,可作为评价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有效工具.

    作者:邢超;陶芳标;屠春雨;方益荣;傅利军;李明;马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国儿童青少年主要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

    儿童青少年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未来的健康素质,也是国家人才战略强国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得到明显改善,多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及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居高不下、超重肥胖检出率大幅上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发、体质健康不达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社会情绪能力差等.

    作者:马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圆锥角膜学生患者长期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圆锥角膜学生患者长期配戴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RGP)对角膜散光和角膜曲率的影响,进而探讨RG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确诊为圆锥角膜的学生患者46例(72只眼),在RGP验配过程中同时进行框架眼镜的验配,比较两种手段对圆锥角膜患者视力矫正的效果.在患者长期持续配戴RGP1 ~3 a后,观察其视力、散光度数和角膜曲率的变化,从而分析长期配戴RGP对圆锥角膜患者视力、散光度数和角膜曲率的影响.结果 配戴RGP矫正的患眼视力达到4.8以上的有68只,占94.44%;而利用框架眼镜矫正的患眼视力达到4.8以上的41只,占56.94%,RGP矫正视力效果优于框架眼镜(x2=27.517,P<0.05).初始配戴RGP,配戴RGP至少1 a后,矫正视力由(0.88±0.80)变为(0.92±0.1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P>0.05),RGP对圆锥角膜学生患者视力的矫正效果是稳定持久的.散光度数大于3.00 D的患者由配戴前的(-5.59±1.87)D降至(-4.95±2.83)D,RGP可以有效的降低圆锥角膜学生的散光度数(t=5.64,P<0.05).圆锥角膜学生持续配戴RGP1,2,3a后分别与初始配戴前比较,角膜前表面平曲率(MinK)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陡曲率(MaxK)均有所减小(P值均<0.05).结论 圆锥角膜患者长期配戴RGP可以获得理想、稳定的矫正视力,且效果优于框架眼镜;RGP能有效延缓或控制圆锥角膜的病情进展;配戴RGP患者长期随访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作者:张蕾;周艳峰;刘才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重庆市中学生饮食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中学生的饮食行为情况,以便为制定适宜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重庆市6所中学初一至高三共1 291名中学生进行饮食行为调查.结果 中学生饮食行为百分制得分为(74.4±8.9)分.分别有72.3%,58.0%的初中生和高中生能坚持每天吃早餐;平均每天约45%的学生选择去西式快餐店、路边小摊等地就餐;米面、蔬菜、荤菜等日常食物的选择频率较低,每天食用的中学生比例均在80%以下;各种零食的选择频率较高,选择每周至少吃5~6次的学生比例均高达50%.结论 中学生饮食行为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尤其是高中生.有必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中学生纠正不良饮食行为.

    作者:宋泰霞;向泽鑫;田考聪;张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专业学生生活满意度与述情障碍和人格特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护理专业学生生活满意度与述情障碍和人格特征的关系,为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生活评定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南京某高职护理专业2 086名学生进行施测.结果 不同年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总分、客观满意度、主观满意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563,5.167,2.838,P值均<0.01).护理专业学生主观满意度、客观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总分与述情障碍总分及情感识别障碍、情感描述障碍、外向性思维、精神质、神经质均呈负相关,与内外向呈正相关(P值均<0.01).多元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家庭月收入、情感识别障碍、外向性思维、内外向、精神质和神经质是护理专业学生生活满意度的预测因素(R2=0.098,F=23.543,P<0.01).结论 述情障碍和人格特征对生活满意度有较好的预测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提高个体的情感表达能力、帮助个体运用良好的应对策略、改善个体的认知模式、积极开展各项助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生活满意度.

    作者:赵月秋;张钰群;史献平;王琳;孙晓敏;孔丽萍;赵贞贞;崔永杰;袁勇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湖北省2010-2013年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分析

    目的 分析湖北省2010-2013年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特征及原因,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 收集湖北省2010-2013年发生的10起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资料,并对疫情相关学校进行结核病风险隐患排查,分析疫情特点及与风险隐患的关联.结果 10起疫情中,高中8起、初中及大学各1起,主要以毕业体检发现为主,占70.0%;报告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30例,报告发病率为389.1/10万,涂阳患者占9.2%,涂阴患者占90.8%;10起疫情中有6起未发现涂阳患者,有6起有既往病例处置不当,有9起出现有症状患者就诊延误;13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无症状患者92例,占70.8%,与2010年的4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42,P<0.05).风险隐患排查学校平均合格率为50.6%,低于和不低于50%合格率学校的平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628.7/10万和167.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1,P<0.05).结论 学校结核病防治机制不健全,制度不落实,既往病例处置不当,传染源发现与治疗不及时,无症状患者的隐性传播,密切接触者不及时筛查等是造成聚集性疫情的主要原因.

    作者:周丽平;侯双翼;刘勋;赵丁源;张玉;杨成凤;李爱国;彭延;皮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学高年级留守儿童亲子依恋与养育状况关系分析

    目的 探索农村留守儿童亲子依恋与养育状况的关系,为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亲子依恋关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安徽省蚌埠地区和宿州地区分层随机整群抽取5所乡镇中心小学四~六年级学生,共调查1 026名学生,其中非留守儿童415名、留守儿童611名(包括母亲单方打工者27名、父亲单方打工者245名和父母均打工者339名).问卷内容包括养育状况与亲子依恋量表.结果 母亲依恋及其维度和父亲信赖维度得分均为父母均打工留守儿童低于非留守儿童(P值均<0.05),而父母单方打工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亲子依恋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父母均打工留守儿童养育状况与亲子依恋的关系分析显示,母亲联系频率、母亲探望频率、父亲探望频率、犯错误时父亲态度、看护人与儿童聊天的频率以及家庭经济状况与亲子依恋有关;其中看护人与儿童聊天的频率与父母依恋及其维度均呈正相关,而家庭经济状况仅与父亲亲近程度有关(P值均<0.05).结论 父母均打工农村留守儿童亲子依恋安全性较低.改善养育状况,如增加父母与儿童的联系探望频率等有助于促进安全亲子依恋关系的建立.

    作者:杜文军;刘馨宇;张建明;牛欣;付连国;姚荣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宁夏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体格发育关系

    目的 分析宁夏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体格发育的关系,为探讨防治视力不良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3年分层整群抽样调查宁夏银川市和吴忠市8~17岁中小学生9 784名,调查其视力状况、体格发育水平.结果 8~ 17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2.9%,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7.9%,女生为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208,P=0.000).16~17岁年龄组视力不良检出率高(84.1%),14~ 15岁年龄组次之(75.9%).视力正常组与视力不良组比较,10~15岁男生视力不良组身高高于视力正常组,10~13岁女生视力不良组身高高于视力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围均值12~15岁男、女学生视力不良组大于视力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15岁男、女学生BMI值视力不良组大于视力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中小学生体格发育速度较快,但视力不良的快速上升也不容忽视.应加强学校的近视防控工作.

    作者:吴婉君;赵芮;吴文军;田彦军;赵海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正常体质量青少年静息能耗预测方程有效性研究

    目的 检验3种静息能量消耗预测方程对正常青少年静息能耗预测的有效性,为准确评价中国青少年静息能量消耗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间接测热法对40名11~15岁正常体质量青少年的静息能量消耗进行测量,并用Bland-Altman法检验Harris-Benedict (H-B)预测方程、FAO/WHO/UNU预测方程(10~18岁)和Schofield预测方程(10~18岁)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结果 3个预测方程的相对误差率,男生在29.4%~33.2%之间,女生在37.5% ~ 38.1%之间;男、女生3个预测方程的预测值均低于实测值(P值均<0.01).根据(实测值±10%)的临床可接受范围的标准,男性和女性静息能耗的临床可接受范围分别是(-220.3~220.3)kcal/d和(-209.7~ 209.7)kcal/d;3个预测方程与实测值残差的95%一致性界限均超出了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实测值与预测值残差男生为(630.5~701.5) kcal/d;女生为(747.8~757.0) kcal/d.结论 H-B、FAO/WHO/UNU和Schofield静息能耗预测方程均低估了正常体质量青少年的静息能量消耗,预测方程不能有效预测正常体质量青少年的静息能量消耗.建议应通过实测的方式进行静息能耗的评估.

    作者:周铁成;朱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日韩3国高中生负性心理情绪比较

    目的 了解中、日、韩3国高中生负性情绪现状,为指导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借鉴依据.方法 通过运用2010年中、日、韩3国高中生调查数据,比较分析3国高中生的负性情绪.结果 在抑郁情绪方面,中国(2.14±0.81)和日本(2.21±0.96)高中生均高于韩国(1.93±0.72)高中生(P值均<0.05);3国男女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本和韩国高中生女生高于男生,而中国高中生则男生高于女生.焦虑情绪方面,中国(1.86±0.70)和日本(1.80±0.78)高中生高于韩国(1.54±0.63)高中生(P值均<0.05),且均表现为女生高于男生.敌意情绪方面,中国(1.72±0.74)和日本(1.79±0.82)高中生高于韩国(1.43±0.61)高中生(P值均<0.05).总负性情绪方面,中国(1.91±0.63)和日本(1.95±0.74)高中生高于韩国(1.65±0.56)高中生(P值均<0.05);日本和韩国存在性别差异(t值分别为-4.71,-11.46,P值均<0.05).结论 中国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日本相当,差于韩国高中生.应帮助高中生正确认识和调整心理问题.

    作者:车旭升;王一君;Jong Hwanchoi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