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英
目的 了解深圳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现况,为促进儿童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分层抽样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调查317所托幼机构.结果 卫生保健评价合格报告率为53.2%.保健室配备率为100%,保健医生配备率为100%,园医与儿童配比为1∶214,炊事员与儿童配比为1∶91,保育员与儿童配比为1∶31.315所提供膳食且均有《餐饮服务许可证》及提供食谱,99.0%进行膳食营养计算,99.4%有食物留样.在园儿童与工作人员年体检率为100%,卫生保健制度齐全检出率为93.1%,保健表格资料齐全检出率为89.3%;87.0%托幼机构硬件设施、设备、安全措施等配置率达标,94.6%达到个人卫生要求.卫生间配置达标率低,其中低的是水龙头达标率28.4%.结论 深圳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整体水平较好,但中心区与周边区水平不均衡,与国家要求有一定的差距,需进一步加强托幼机构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硬件配备,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作者:邱双燕;刘一心;雷雨;李海飞;黄桂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职业高中生离家出走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社会及家庭采取干预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31所职业高中共5 44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社会人口学资料和故意伤害行为、情绪反应、离家出走意念及行为等.结果 女生离家出走意念报告率为36.1%,高于男生的27.9%,但曾经离家出走行为报告率则为9.3%,低于男生的13.8%(x2值分别为42.22,27.46,P值均<0.01);高一学生离家出走意念及曾经离家出走行为报告率分别为35.4%和14.1%,均高于高二和高三学生(x2值分别为28.47,37.69,P值均<0.01);核心家庭学生离家出走意念及曾经离家出走报告率为31.0%和9.2%,明显低于隔代家庭及重组家庭学生(x2值分别为38.75,158.09,P值均<0.01).离家出走行为报告率具有随家庭人均月收入增高而降低的倾向(x2=27.08,P<0.01).学习成绩差、过去30 d里被同学欺侮过、感到安全没保障、参与打架2次及以上以及常感到孤独、担心失眠等不良情绪反应的学生离家出走意念及行为报告率均高于无此行为或相应体验的学生(P值均<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生、低年级、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学习成绩差、隔代家庭、被同学欺侮过、参与打架2次及以上、常感到孤独及失眠等为离家出走行为及意念的可能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 高职学生离家出走行为现象严重,学校应针对离家出走的原因开展有效干预.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能力,可能为减少离家出走行为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乌斯琴图亚;宋逸;段佳丽;吕若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哈尔滨市空气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为帮助人们认识空气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危害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哈尔滨市大气污染水平不同的2个地区的1 038名小学生进行了健康问卷调查,收集哈尔滨市2004-2010年空气质量监测资料,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2个研究区居住年限超过3a的5~13岁866名小学生2010年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儿童呼吸系统总疾病,以及哮喘、慢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肺炎、过敏性鼻炎的标化发生率为污染区高于对照区(x2值分别为58.90,4.33,7.50,7.50,26.14,7.43,P值均<0.05).2个研究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危险性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污染区高于对照区,污染区呼吸系统总疾病发生危险性是对照区的1.109倍,小学生6种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危险性表现为污染区是对照区的1.024~1.569倍.结论 大气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危害.
作者:李泓冰;朱琳;崔国权;杨超;李韶梅;刘晓波;吕松;袁慧;李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1]提出,中央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专门安排食堂建设资金,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改善就餐条件进行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 d计算),并向国家试点地区适当倾斜,试点地区和学校要在营养食谱、原料供应、供餐模式、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为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积累经验.
作者:黄晓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农村6岁留守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和态度,为其口腔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河南省农村159名6岁留守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并以150名非留守儿童作为对照.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5岁儿童家长问卷,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由家长当场填答后收回.结果 8.8%的留守儿童经常睡前吃甜食;留守儿童每天进食至少1次的食品主要是甜点(56.0%)、糖果或巧克力(41.5%)、糖水(34.6%)、碳酸饮料(35.2%)、加糖果汁(35.2%);59.7%的留守儿童每天刷牙1次及以上;留守儿童含氟牙膏使用率为20.8%;5.7%的留守儿童家长每天帮助孩子刷牙;留守儿童1 a内就医比例为37.7%.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每日刷牙次数、家长帮助刷牙频率及1 a内就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845,8.668,P值均<0.05);饮食习惯、开始刷牙年龄、含氟牙膏使用率、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口腔健康态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河南省农村6岁留守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就医行为不容乐观,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缺乏,对儿童口腔健康不够重视,应抓好农村留守儿童及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吉雅丽;王志刚;孙经;何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小学生含氟牙膏使用及其对小学生使用含氟牙膏的影响,为制定口腔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二阶段抽样方法,在深圳市龙华新区4个街道选择34所小学,将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母亲做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3 120名小学生母亲的含氟牙膏使用率为39.52%,小学生含氟牙膏使用率为28.43%.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小学生含氟牙膏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使用含氟牙膏(OR=32.46,95%CI=22.15~43.78)、母亲听说过含氟牙膏(OR=5.11,95%CI=2.39~ 8.24)、母亲了解含氟牙膏益处(OR=2.93,95%CI=1.42~5.23)、母亲督促孩子刷牙(OR=1.79,95%CI=1.18~ 2.25)、母亲购买含氟牙膏(OR值分别为3.74,3.59,95%CI=2.12~4.94,2.08~ 4.61)及母亲定期带孩子看牙医(OR值分别为2.46,2.08,95%CI分别为1.37~3.75,1.23~3.14)均可以促使孩子使用含氟牙膏.结论 小学生母亲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对小学生含氟牙膏使用有影响,对小学生母亲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促进儿童使用含氟牙膏的有效措施.
作者:常树丽;张矗;杨寅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冲动性人格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压力性生活事件问卷、Barratt冲动量表(BIS)、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分层整群从郑州市、平顶山市4所高校抽取1 49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7.6%,男生(9.2%)高于女生(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64,P<0.01).大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冲动性人格与自杀意念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0.47,P值均<0.01).冲动性人格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β直接=0.21,β间接=0.20,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可以通过其冲动性人格影响自杀意念.对于冲动性较高的大学生可以从认知、行为等方面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作者:李永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贵阳市属中学学生视力不良10 a动态变化情况,为预防控制学生视力不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贵阳市属中学学生2002-2011年视力不良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贵阳市中学生2002-2011年视力不良检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x2趋势=3 597.694,P<0.01),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总体随年龄增加而增高(P<0.01),各年份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均高于男生(P值均<0.01);重度视力不良构成比总体呈升高趋势(x2趋势=4 042.827,P<0.01).结论 贵阳市属中学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总体呈逐年升高趋势.学生视力不良防控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作者:李静;钟超;邓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和自我效能理论教育对超重女中学生健康信念、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生理生化指标以及身体成分的影响,为青春期学生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72例超重女中学生为前期在贵阳市4所寄宿中学筛查获得,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进行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指导,随访1a考察两组受试学生的健康信念量表评分、自我效能量表评分、健康调查量表评分、生理生化指标及身体成分变化.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有35和36名学生完成随访.干预后,干预组学生健康信念评分总分(75.39±12.68)和自我效能量评分总分(82.74±13.45)均高于对照组(63.99±12.64,70.91±13.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612,-8.166,P值均<0.05);干预组学生总体健康(76.74±15.42)、生命活力(68.36±17.87)、社会功能(75.38±19.16)、情感职能(71.21±18.32)、精神健康评分(74.04±15.07)均高于对照组(44.21±10.67,47.11±18.86,63.52±16.64,49.91±19.35,55.21±18.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110,-7.614,-5.596,-8.612,-2.767,P值均<0.01);干预组学生身体脂肪百分比(22.2±3.7)%低于对照组(25.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信念模式和自我效能理论教育可以提高超重学生的生活质量,增强体重控制意念和效果,值得进一步实践和推广应用.
作者:罗琳;姚鑫;黄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3~6岁儿童忽视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忽视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宜昌市夷陵区抽取4所幼儿园1 939名3~6岁的儿童,应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评价量表”进行评价,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受忽视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儿童总忽视率为52.21%,总体忽视度为(46.58±9.06).不同性别和年龄儿童的总忽视率和总忽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龄儿童在医疗忽视方面的忽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004,P<0.01),6岁低(8.72%),4岁高(18.84%).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儿童忽视有关联的因素有亲子关系、母亲周末是否与孩子一起玩耍、儿童犯错误时父母的态度、儿童遇到困难时父母的态度、儿童与同伴相处的情况.结论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儿童忽视率相对较高,应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重视.
作者:罗妮娜;孔丽华;王佳;蔡小露;肖同楚;屈克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初中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的实证效度,为问卷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儿童抑郁症状障碍自评量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对绍兴市2所初中的3 19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t检验x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指标间的关联性.结果 绍兴市初中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焦虑、学校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04,0.481,-0.468(P值均<0.01).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评分和阳性检出率均表现为应激水平高风险组高于低风险组,而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分和检出率则是相反(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风险应激性生活事件是中学生抑郁、焦虑和学校生活不满意的危险因素,OR值(OR值95%CI)分别为3.258(2.738~ 3.876),5.352(4.400~6.511),3.414(2.851~4.088).结论 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具有良好的实证效度,可作为评价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有效工具.
作者:邢超;陶芳标;屠春雨;方益荣;傅利军;李明;马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父母性格特征和家庭环境特点及其与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的关系,为预防由于父母性格问题导致的孤独症儿童养育环境不良因素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和成人版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79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和79例正常儿童的父母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ASD组儿童父亲掩饰程度、母亲内外向、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控制性得分均低于正常组(t值分别为-2.95,-2.33,-2.50,-3.15,-3.41,-3.15,-3.92,-3.42,P值均<0.05);病例组儿童家庭矛盾性、父亲神经质和母亲神经质得分高于正常组(t值分别为-2.50,2.29,2.23,P值均<0.05).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控制性、父亲掩饰程度、母亲内外向是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父母性格偏离,家庭环境不良,且与患儿发病有关.应重视父母的心理健康及家庭环境的调整.
作者:马居飞;匡桂芳;曲烨;赵永生;马爱国;韩秀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东北某城市小学生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小学生行为问题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东北某城市2所小学的一~六年级1 140名小学生的家长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采用困难与长处量表调查小学生行为问题.结果 1 140名小学生困难总分异常检出率为7.8%,男生为8.3%,女生为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57,P=0.550).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关系问题和社会行为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7.2%,6.1%,15.9%,30.5%,11.5%.L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亲职教育方式过度反应、敌意、较少家人和朋友的支持、父母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均为小学生困难总分异常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56,1.107,2.167,5.173,P值均<0.05).结论 小学生中行为问题突出,应重视在家庭、学校、社区综合开展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活动.
作者:赵晓侠;陈晶琦;冯亚男;李景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检验3种静息能量消耗预测方程对正常青少年静息能耗预测的有效性,为准确评价中国青少年静息能量消耗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间接测热法对40名11~15岁正常体质量青少年的静息能量消耗进行测量,并用Bland-Altman法检验Harris-Benedict (H-B)预测方程、FAO/WHO/UNU预测方程(10~18岁)和Schofield预测方程(10~18岁)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结果 3个预测方程的相对误差率,男生在29.4%~33.2%之间,女生在37.5% ~ 38.1%之间;男、女生3个预测方程的预测值均低于实测值(P值均<0.01).根据(实测值±10%)的临床可接受范围的标准,男性和女性静息能耗的临床可接受范围分别是(-220.3~220.3)kcal/d和(-209.7~ 209.7)kcal/d;3个预测方程与实测值残差的95%一致性界限均超出了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实测值与预测值残差男生为(630.5~701.5) kcal/d;女生为(747.8~757.0) kcal/d.结论 H-B、FAO/WHO/UNU和Schofield静息能耗预测方程均低估了正常体质量青少年的静息能量消耗,预测方程不能有效预测正常体质量青少年的静息能量消耗.建议应通过实测的方式进行静息能耗的评估.
作者:周铁成;朱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农村留守儿童亲子依恋与养育状况的关系,为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亲子依恋关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安徽省蚌埠地区和宿州地区分层随机整群抽取5所乡镇中心小学四~六年级学生,共调查1 026名学生,其中非留守儿童415名、留守儿童611名(包括母亲单方打工者27名、父亲单方打工者245名和父母均打工者339名).问卷内容包括养育状况与亲子依恋量表.结果 母亲依恋及其维度和父亲信赖维度得分均为父母均打工留守儿童低于非留守儿童(P值均<0.05),而父母单方打工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亲子依恋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父母均打工留守儿童养育状况与亲子依恋的关系分析显示,母亲联系频率、母亲探望频率、父亲探望频率、犯错误时父亲态度、看护人与儿童聊天的频率以及家庭经济状况与亲子依恋有关;其中看护人与儿童聊天的频率与父母依恋及其维度均呈正相关,而家庭经济状况仅与父亲亲近程度有关(P值均<0.05).结论 父母均打工农村留守儿童亲子依恋安全性较低.改善养育状况,如增加父母与儿童的联系探望频率等有助于促进安全亲子依恋关系的建立.
作者:杜文军;刘馨宇;张建明;牛欣;付连国;姚荣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比较心理困扰未求助组和主动求助组在心理求助行为“阶段—决策模型”中的差异,分析阻碍医学生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原因,为使医学生能够进行心理求助行为提供有效措施.方法 用方便整群取样的方法选取某医学院的731名学生,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以及自编的医学生心理求助行为调查表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筛出存在心理问题但不愿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15名作为未求助组,另选取该校主动前往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心理求助学生作为求助组,并分为轻症求助组57名和重症求助组51名.结果 在心理问题的知觉阶段,未求助组生理失调影响心理状态的选择率(48.89%)与轻症求助组(2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89,P=0.013).在自助性评估阶段,未求助组(40.00%)与轻症求助组(21.64%)在心情不好时采取回避的选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58,P<0.01).在他助性评估阶段,关于何种情况应进行心理咨询,未求助组(13.33%)比轻症求助组(61.40%)更少的选择“想要探索和完善自己”(x2=10.984,P<0.01);另外,相对于2个求助组,未求助组更多的选择希望心理咨询师提供“托付和拯救”(x2轻=10.777×x2重=4.086,P值均<0.05),更多的选择“不了解心理咨询,不明白如何启步”(x2轻=33.805,x2重=8.656,P值均<0.01).结论 心理求助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有困扰但未求助者与主动求助者相比更倾向于被动、回避、抱有侥幸态度的应对方式,表现出更多与他人的隔离、对他人评判的担忧和介意,以及对心理咨询的不了解和不切实际的期待.
作者:张丝艳;徐震雷;官锐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温州市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用眼卫生知识、态度、行为及三者间的关系,为有效开展眼保健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温州市3所小学一~三年级学生共1 528名,采用自编的结构问卷调查用眼卫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结果 温州市小学低年级学生用眼卫生知识总得分中位数为84.6分,对视力的正常值、户外活动的保护作用、配戴眼镜的必要性3个条目回答正确率较其他知识条目低,分别为37.4%,56.1%,40.6%.92.3%的学生对视力保健教育持正向态度,79.4%对参与保护视力活动持正向态度.用眼卫生相关行为中,学生容易出现趴在桌子上读写,报告率为46.0%.用眼卫生知识与用眼卫生相关态度及行为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27,0.115,P值均<0.01),用眼卫生相关态度与用眼卫生行为也呈正相关(r=0.287,P<0.01).女生较男生用眼卫生行为较好(Z=-5.468,P<0.01);随年级增高用眼卫生相关行为得分逐渐递减(H=34.229,P<0.01).结论 应建立系统化的眼保健教育课程,针对学生用眼知识的薄弱环节加强教育,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作者:李纯纯;卓东健;朱艳;章雪梅;陈洁;陈燕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生态移民初中生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的关系以及文化融入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为生态移民初中生教育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和文化融入问卷对宁夏贺兰443名生态移民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生态移民初中生移民认同得分(4.75±0.78)高于老家认同(37.4±0.82),学校喜欢得分(3.17±1.01)高于学校回避(2.72±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22,5.84,P值均<0.01);生态移民初中生学校喜欢与社会支持和移民认同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8,0.25,P值均<0.01),与老家认同呈负相关(r=-0.11,P<0.05);学校回避与社会支持和移民认同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3,-0.19,P值均<0.01),与老家认同呈正相关(r=0.21,P<0.01);移民认同和老家认同分别对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关系具有增强和减缓作用(β值分别为0.55,-0.41).结论 生态移民初中生文化融入和学校适应状况整体良好,文化融入对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作者:丁凤琴;景娟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青少年吸烟与饮酒行为发生率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比较分析2008年和2013年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资料的相关内容.结果 2013年广州市青少年尝试吸烟(22.44%)、过去30 d吸过烟(6.33%)、过去30 d吸烟>5支/d(1.21%)的行为发生率较2008年(依次为26.61%,9.56%,1.86%)均有所下降(x2值分别为56.79,88.52,17.04,P值均<0.05);2013年过去30 d饮酒、重度饮酒以及过去12个月有醉酒行为发生率分别为29.89%,11.25%以及15.40%,与2008年(依次为29.03%,11.17%,14.9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013年女生尝试饮酒和过去30 d饮酒行为发生率分别为62.74%和25.14%,明显高于2008年的54.89%和22.57%(x2值分别为82.93,12.01,P值均<0.05).2013年农村地区青少年尝试饮酒(67.16%)、重度饮酒(12.07%)以及醉酒(18.78%)行为发生率均明显高于2008年.2013年除尝试饮酒及过去30 d饮过酒行为发生率大学生(81.71%,42.66%)高外,其他各项吸烟及饮酒行为发生率均以职中生高.除大学生外,2013年初中生(53.71%)、高中生(73.38%)和职中生(75.30%)尝试饮酒发生率均高于2008年.与2008年相比,初中生重度饮酒(8.70%)及醉酒(10.67%)行为发生率,高中生过去30 d饮过酒(29.79%)及醉酒(15.66%)行为发生率均有所上升.结论 广州市青少年吸烟行为发生率有所下降,饮酒行为发生率无明显变化.需进一步加强对饮酒行为的控制,特别是针对农村地区和职业中学学生的干预.
作者:刘伟;郭重山;林蓉;林琳;刘伟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云南省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和健康体适能的关系,为建立影响身体健康状况的数学模型和反映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综合指标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云南省6所高校1 566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和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主成分回归分析.结果 大学生健康体适能指标存在共线性,各健康体质指标容忍度为0.393~0.979,VIF=1.100~ 5.291.健康体适能4个主成分分别为:主成分一为综合反映健康体适能的指标,主成分二主要反映身体成分(或形态),主成分三主要反映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水平,主成分四主要反映肌肉耐力.其中主成分一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大(0.063),其余依次是主成分三(0.022 1)、主成分四(0.009 1)、主成分二(0.000 9).结论 利用大样本人群资料的主成分分析建立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综合指标,可较好反映不同学生群体的体适能,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崔思栋;唐政;康玫;余金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