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南京市中小学生零食摄入情况调查

姜云;郭宝福;李小成;王艳莉;祝白春;金迪;谢国祥

关键词:饮食习惯, 营养状况,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南京市6~18岁中小学生各类零食的消费情况,为开展学生营养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先分层后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南京市768名6~18岁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表收集零食消费信息.结果 中小学生零食消费率和消费频率基本一致,水果、糕点、奶类、饮料奶类居消费率前4位,消费率依次为99.7%,96.1%,94.8%,94.7%,每周3次以上消费频率分别为93.8%,63.3%,81.4%,54.0%.小学生奶类消费量高,平均为172.1 g/d;中学生消费量高的零食为饮料,平均为235.1 g/d.零食提供的能量占每人日摄入总量的27.7%,零食提供各营养素贡献率在16.0%~51.3%,其中营养素贡献率高的是钙.男生零食提供的能量及营养素比例均低于女生;随着年龄增加,零食所提供的能量和各营养素所占的比例总体上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 应加强对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膳食营养教育,合理选择和消费零食,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上海市虹口区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侮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侮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出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上海市虹口区中小学生共计6 507名,从个体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三大类对校园欺侮行为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遭受语言欺侮行为的危险因素有沉迷网络游戏(OR=1.248)、有饮酒史(OR=1.216)、有打架斗殴(OR=2.0161)、父母严厉程度高(OR=1.041)、父母间有家庭暴力(OR=1.760);保护因素有大年龄组(OR=0.519)、周围有好朋友或好同学(OR=0.853)、喜欢学校生活的程度高(OR=0.925)、老师喜欢自己的程度高(OR=0.934)(P值均<0.05).遭受躯体欺侮行为的危险因素有沉迷网络游戏(OR=1.237)、打架斗殴(OR=2.445)、父母间有家庭暴力(OR=1.631);保护因素有:女性(OR=0.729)、高年龄组(OR=0.401)、喜欢学校生活的程度高(OR=0.914)、父亲文化程度高(OR=0.805)(P值均<0.05).结论 校园欺侮行为与家庭、学校和个体三方面的因素有关,对于校园欺侮行为的干预应当从这三方面着手综合干预.

    作者:陈道湧;姚玉华;孔明;金伟保;余金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开化县农村学龄儿童犬咬伤及其防治相关知识状况

    儿童是狂犬病的主要受害者,约占狂犬病人数的35%~ 50%[1],目前农村社区养犬较为普遍,了解农村社区学龄儿童犬咬伤现况及学龄儿童狂犬病防治相关知识对狂犬病的预防效果具有重要作用.2014年笔者采用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儿童预防犬咬伤知识评估量表[2],以情景安全模拟问题知识和狂犬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主题,问卷调查农村学龄儿童犬咬伤及其狂犬病相关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探讨研究犬咬伤和狂犬病预防的健康教育应对策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卫东;诸葛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廊坊市寄宿制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现状

    目的 了解寄宿制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卫生状况,为有效改善学生学习环境提供依据.方法 对廊坊市2013年实施学校卫生综合评价的90所寄宿制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督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配置,教室采光系数、玻地比、课桌面照度,黑板外观、尺寸,黑板面照度、反射比,教室微小气候与噪声等24项指标.结果 采光系数合格率85.6%,窗地面积比合格率80%,黑板尺寸和外观合格率分别为92.2%,87.8%,室温合格率96.7%,教室设通气窗的比例为61.1%.教室人均面积合格率为72.2%,课桌椅与学生身高符合率≥80%的学校占6.7%,课桌面平均照度合格率为73.3%,黑板面反射比和照度合格率分别为55.6%,53.3%,后、侧墙壁反射比合格率为61.1%,噪声合格率为73.3%.结论 廊坊市寄宿制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不容乐观.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中小学校教学环境,保护学生身体健康.

    作者:许蕴;李文兰;王会清;李红;刘洪存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合肥市不同教育程度学生口腔健康认知及行为分析

    口腔健康水平是反映生命健康质量的一面镜子,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把口腔健康作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1].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要求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改善口腔健康状况[1].本文通过了解合肥市不同教育程度学生的口腔健康认知及日常口腔保健习惯,并分析各阶段学生的认知及行为差异,以便寻找现阶段口腔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不同宣传方式以提高学生口腔保健意识.

    作者:潘耀耀;韩晓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海南儋州南部中小学生及幼儿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

    海南省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尤其是钩虫、鞭虫等感染率均居全国之首[1-2].海南及海南西部学生和学龄期儿童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率高于农民[3-4].儋州市位于海南省西北部,近5 a已有关于海南土源性线虫和海南西部寄生虫感染情况的报告[3-4],但是儋州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的数据未见报道,尤其是中小学生的感染情况.为此,笔者于2013年11月和2014年6-7月在儋州居民菲律宾毛细线虫感染情况调查的同时,对儋州市南部4所学校学生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淑莲;何浩浩;许婷婷;崔雪梅;莫安妮;尹燕婷;范志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地震灾后致残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运动干预效果分析

    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庐山地震、鲁甸地震与康定地震的接连发生给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也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破坏,作为如今人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重大自然灾害,已经是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一大重要挑战.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物品的损毁和破坏,更为严重的是心理和精神的严重受创,地震灾后的心理阴影在较长一段时间都会因为频发的地震难以消散[1].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地震致残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参加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进行深入探讨,为改善灾区伤残学生心理现状,促进灾区学生健康发展,塑造良好的、和谐的学校文化氛围提供参考.

    作者:张晓林;文烨;邵波;杨成;陈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南京市中小学生零食摄入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南京市6~18岁中小学生各类零食的消费情况,为开展学生营养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先分层后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南京市768名6~18岁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表收集零食消费信息.结果 中小学生零食消费率和消费频率基本一致,水果、糕点、奶类、饮料奶类居消费率前4位,消费率依次为99.7%,96.1%,94.8%,94.7%,每周3次以上消费频率分别为93.8%,63.3%,81.4%,54.0%.小学生奶类消费量高,平均为172.1 g/d;中学生消费量高的零食为饮料,平均为235.1 g/d.零食提供的能量占每人日摄入总量的27.7%,零食提供各营养素贡献率在16.0%~51.3%,其中营养素贡献率高的是钙.男生零食提供的能量及营养素比例均低于女生;随着年龄增加,零食所提供的能量和各营养素所占的比例总体上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 应加强对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膳食营养教育,合理选择和消费零食,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作者:姜云;郭宝福;李小成;王艳莉;祝白春;金迪;谢国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上海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改善上海市在校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利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一至三类本科院校及专科院校中每类随机选取2所学校,每所学校按照年级随机选取2个班级,共60个班级(本科48个,专科12个)的2 084名学生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 上海市在校大学生具有基本健康素养的比例为66.65%;在健康素养的3个维度方面,具有健康技能的为74.38%,具有健康知识的比例为50.67%,具有健康行为的比例为65.60%;男生具有健康素养的为63.55%,女生为7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6,P<0.01);一类本科学生具有健康素养人数比例高(73.72%),其次为二类本科(67.93%)、三类本科(66.84%)及专科学生(5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589,P<0.01).大学生健康知识方面回答正确率低的为“蟑螂传播疾病的种类”,占14.3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学生年龄、性别、学校类型等因素与学生健康素养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上海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一般,应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教育引导工作.

    作者:答英娟;张婷;徐苗;张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小学生暴力角色对校园施暴行为认知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汕头市中小学生不同暴力角色对校园施暴行为的认知情况,为制定并实施针对性校园暴力干预措施和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汕头市5 435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不同暴力角色(施暴者、受害者、施暴-受害者、既不是施暴者又不是受害者)对校园施暴行为的认知情况.结果 男生校园施暴行为的认知得分(19.13±4.447)低于女生(20.37±3.414);不同年级学生对校园施暴行为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62,P>0.05),但以初中生对施暴行为的认知得分低,且暴力行为检出率高;不同暴力角色中,施暴-受害者对校园施暴行为的认知差,其次为受害者(F=7.524,P<0.01);进一步对性别进行分层,女生不同暴力角色对校园施暴行为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17,P>0.05);男生不同暴力角色对校园施暴行为认知得分由低到高排序依次为施暴-受害者、受害者、施暴者以及既不是施暴者又不是受害者(F=16.520,P<0.01).结论 男生及施暴-受害者对校园施暴行为的认知情况较差.应给予他们更多关注,采取合理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作者:黄泽鹏;杨连朋;雷晖倩;柳珍妮;张艳;欧利民;李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北京市东城区小学生用眼行为及家长预防近视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小学生用眼习惯与负担,探讨健康信念模型与家长防近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东城区6所小学二~六年级的825名学生家长,采用自行设计的小学生视力相关健康行为调查问卷,调查学生的近视相关健康行为以及家长知信行与健康教育需求.结果 12.00%的学生经常躺着或趴着看书,17.70%的学生学习时很少或几乎不同时开台灯和日常照明灯,感觉眼疲劳后仍继续看书的学生占12.61%;学生用眼时间较长、负担较重,83.27%的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班或兴趣班,每天放学后户外活动不足1h的学生占43.08%,42.77%的学生睡眠不足9h.用通径分析方法对家长防近行为的健康信念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感知的益处(Py6=0.136 1)、自我效能(Py8=0.520 6)和提示因素(Py9=0.095 3)这3个变量对防近行为起到正向直接影响,感知的障碍(Py7=-0.069 8)对其呈负向直接影响(P值均<0.05);而易感性和严重性与防近行为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社会人口学特征中家长的文化程度通过行为益处认知对防近行为的间接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家长态度对于学生用眼习惯的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增强家长的健康信念,可以促进家长对学生视力保护行为的实施.

    作者:韩霄;马迎华;陈辉;马莉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小学流感暴发疫情病例居家隔离治疗对家庭传播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中小学校流感暴发后的家庭引入病例导致家庭内传播的继发感染率和影响因素,为制订家庭传播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常州市2014年5月-2015年1月10起中小学校流感暴发事件中的发病学生及其家庭成员,探讨家庭继发感染状况,评估家庭传播的影响因素.结果 1 075例家庭接触者中报告流感样症状175例,继发感染率为16.28%(95%CI=14.19%~ 18.61%),代间距中位数为3d,集体宿舍和人均居住面积≤20 m2是家庭传播的危险因素(RR值分别为1.90,1.78),每天开窗通风可以减少家庭感染(RR=0.63).结论 学校流感暴发疫情处置“居家隔离治疗”措施,易发生流感病例家庭内传播继发感染,应加强家庭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卫生管理.

    作者:陈聪;沈洪兵;祁瑞;张建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强度间歇运动与饮食干预对网络成瘾肥胖女大学生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高强度间歇运动与饮食综合干预对网络成瘾肥胖女大学生减肥和戒除网瘾的效果,为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高强度间歇运动方案和强化饮食方案对27名网络成瘾肥胖女大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综合干预,使用日本产高精度体成分测试仪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评.结果 随运动和饮食干预时间的推进,研究对象体成分指标中体重(由65.63 kg下降到59.22 kg)、脂肪率(由35.75%下降到26.56%)、内脏脂肪指数(由45.93下降到21.11)持续下降,肌肉率(由27.14%上升到32.32%)、骨量(由2.59 kg上升到2.70 kg)上升,实验前后比较除水分量外的其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研究对象实验前后网络成瘾测评得分,由实验前的(68.70±3.97)分下降为(58.26±6.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57,P<0.01).结论 高强度间歇运动与饮食综合干预对肥胖网络成瘾大学生减肥和戒除网瘾具有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内脏脂肪的降低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李立;陈玉娟;胡艳华;崔巴特尔;贾富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直面青少年暴力 对校园暴力说“不”

    当前,政府、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都知道校园暴力的存在并对此感到忧虑,但是都不能坦然面对并解决这一问题.各国政府应对暴力事件都有一种共同的习惯性处理方法,即在暴力发生之后才采取相应的行动与措施,公共卫生部门也仅仅是对暴力的后果进行受理(急救与治疗).显然,这不仅是对暴力行为理解上的错误,而且没有意识到暴力预防是一个事关人类健康公平和安全权益的问题.

    作者:王声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某校本科生时间洞察力与生活方式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目的 探索北京某高校本科生时间洞察力与生活方式的关系,为结合时间洞察力教育开展生活方式课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结合课程内容设计的生活方式问卷和津巴多时间洞察力量表,对北京某高校2014-2015学年上学期选修“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健康传播”通选课的137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earman相关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时间洞察力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结果 本科生的时间洞察力过去消极、过去积极、现在宿命、现在享乐、未来5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3.09±0.59),(3.95±0.56),(2.72±0.55),(3.29±0.41),(3.52±0.47)分.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健康的生活方式各个项目与过去积极和未来时间洞察力呈正相关,与现在宿命时间洞察力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构方程模型拟合优度可以接受(RMSEA =0.13,90%CI=0.12~0.15,P<0.01,CFI=0.78).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和未来时间洞察力对生活方式有直接影响,未来时间洞察力得分每增加1,生活方式得分平均增加0.36(标准化系数=0.36,t=4.22,P<0.01).结论 本科生的时间洞察力与生活方式有较高的相关性,可尝试在生活方式课程中结合时间洞察力的教育,提高生活方式的教育效果.

    作者:甄一凡;任政;钮文异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长春工业大学教职工2011-2013年体检结果分析

    随着城市化和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及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到2030年,全球死于慢性疾病的人口将会大大增加,占总死亡人口(6 700万)的56%,其中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数将由2004年的1 710万增至2 340万,而主要的疾病是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1].为此,本文对长春工业大学教职工2011-2013年体检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常见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和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乔晓辉;耿玮峥;耿志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大学生恋爱暴力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恋爱暴力(dating violence)是指发生在恋爱期间的暴力行为,包括各种形式的身体、心理、性方面的暴力行为,手段包括殴打、捆绑、残害、拘禁、折磨、凌辱人格、精神摧残、遗弃以及性虐待等[1].随着大学生恋爱的普遍化,校园恋爱暴力事件频繁发生,现已成为我国及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内外研究发现,恋爱暴力受害者会出现一系列身体、心理方面的问题:心理上,经常遭受恋爱暴力的大学生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严重的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在身体方面,经常遭受恋爱暴力的大学生更多报告面部和头部创伤、慢性胃肠道疾病等[2-5].对于受害者来讲,恋爱暴力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即时的身心伤害,还会预测他们未来的家庭暴力问题[6].因而,有必要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恋爱暴力行为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以引起社会及高校教育者的关注,制定干预措施.

    作者:吕晓敏;张野;张珊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上海市某区小学生零食消费现况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在小学生中的知晓率,并参照该指南的零食分类和推荐消费级别对小学生的零食消费现况进行评价,为开展儿童零食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某区14所小学四年级学生共1 770名,通过问卷调查,获取过去1个月内小学生的零食消费情况信息.结果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在小学生中的知晓率仅为22.2%.十大类43种零食中,学生消费报告率前10位依次是新鲜蔬果(86.7%)、纯鲜奶(78.6%)、黑巧克力和牛奶纯巧克力(70.2%)、水煮蛋(60.8%)、棉花糖和话梅糖等(56.2%)、蒸煮烤制的红薯或土豆(54.9%)、纯酸奶(52.4%)、豆浆(50.3%)、蛋糕及甜点(49.3%)、无糖或低糖燕麦片、全麦面包、全麦饼干(45.0%).消费频率过量的学生人数所占比例排名前5的分别为蛋糕及甜点(67.9%)、奶油夹心饼干(63.2%)、巧克力派(61.9%)、全脂或低脂炼乳(61.0%)、棉花糖奶糖等(50.8%).结论 小学生对“限量食用级别”和“适当食用”级别的零食消费行为存在严重的消费频率过量现象.学校和家庭要相互沟通,帮助儿童选择合理的零食,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作者:曹志娟;王书梅;郭家宁;曲爽笑;孙晔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社区综合干预对改善患龋学生就医行为的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社区综合干预对患龋小学生接受口腔治疗的影响效果,为社区口腔保健提出有意义的建议.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辖区内小学中抽取1所公办和1所民办学校,通过口腔卫生检查,共检查出947名患龋学生,再将患龋学生按班级整群随机分为干预组(460人)和对照组(487人).对干预组开展社区综合干预,对照组只进行一般社区口腔卫生管理,比较干预组、对照组小学生接受口腔治疗的情况变化.结果 治疗率、充填率、窝沟封闭率干预后干预组(分别为56.30%,56.18%,16.96%)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3.06%,36.15%,4.52%)和干预前(分别为30.87%,30.12%,4.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后对照组治疗率和窝沟封闭率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2.12,0.02,P值均>0.05).结论 社区综合干预对患龋小学生接受口腔治疗有促进作用,可以运用于社区口腔卫生保健中.

    作者:丁以标;益莉萍;刘红;佘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洛阳市中学生攻击性现状及其与性别角色冲突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洛阳中学生攻击性现状及其与性别角色冲突的相关性,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攻击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对洛阳市85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12条目攻击性问卷、性别角色冲突量表和人口资料问卷.结果 中学生攻击性量表总分及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各因子得分分别为(33.63±8.92) (7.80±3.02) (8.38±2.69)(8.97±3.11) (8.48±3.06)分.不同性别、学校类型、幼时监护人中学生攻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父亲受教育程度为中学/中专的中学生敌意得分较高(F=3.659,P<0.05).中学生攻击性总分及各因子与性别角色冲突总分及各因子均呈正相关(r值为0.118~0.342,P值均<0.01).学业-家庭冲突、成功、权力与竞争和限制性情感对中学生攻击性有正向的预测力(β值分别为0.216,0.175,0.091,P值均<0.05).结论 改善中学生的性别角色冲突有助于预防和控制中学生的攻击性.

    作者:徐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某中学一起甲型肝炎暴发疫情分析

    2013年11月,云南省文山州田蓬镇某中学暴发甲型肝炎(以下简称“甲肝”)疫情.为及时控制疫情,明确疫情暴发的原因,当地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迅速作出反应,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常重视此次疫情,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3年12月25-31日再次派出专业人员到现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并对该次甲肝暴发疫情的危险因素进行探索.

    作者:刘春艳;常利涛;林燕;胡筱莛;黄达峰;韦蝶心;邓淑珍;刘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