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唐光政;周丽玉;余正和;毛洪京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情况及营养教育干预效果,为开展大学生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选取蚌埠医学院1 373名大一、大二学生为调查对象,设立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的760名学生进行营养教育、膳食指导和营养咨询等综合营养干预措施,对照组的613名学生不采取任何营养教育手段.并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评价营养教育前后研究对象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变化.结果 在校大学生掌握的营养知识情况为一般,干预后干预组营养KAP得分为(40.74±7.60)分,对照组营养KAP得分为(36.96±8.18)分(t=-5.346,P<0.05).干预后不同性别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和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月饮食支出学生的营养态度和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干预前后营养KAP知晓率显著提高(x2=-7.768,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营养KAP知晓率变化不大(x2 =-0.845,P>0.05).结论 大学生掌握的营养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应采取营养宣教、加开营养选修课等多种形式进行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的引导和教育.
作者:束莉;周强;赵文红;李婷;胡停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我国7城市中小学生中、西式快餐消费行为情况,为对中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营养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三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南宁、济南和哈尔滨市选取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除初三外)共9 14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收集中、西式快餐消费情况及对其营养的认识.结果 过去1个月内,64.8%的调查对象吃过中式快餐,高于吃过西式快餐的比例(61.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64,P<0.01).食用中式快餐频次为3~4次/月的比例(12.8%)高于西式快餐(12.6%);17.5%的学生食用中式快餐的频次≥5次/月,高于食用西式快餐≥5次/月的人数比例(13.0%).中小学生认为中式快餐食物搭配合理、营养价值高、能量含量高的人数比例均高于西式快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09.14,1 785.75,212.58,P值均<0.05).结论 食用快餐已成为我国大城市中小学生饮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中式快餐的比例高于西式快餐.应加强对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教育,促进其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
作者:段一凡;张倩;潘慧;刘爱玲;邹淑蓉;阮青;张岚;张俊黎;胡小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嘉兴市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现状,为科学指导儿童饮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嘉兴市2个街道和2个乡镇共8所幼儿园1 721名儿童.采用爱饭达工具(IMeFeD)对饮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城市与农村的家长与医生对儿童不同营养状况评价比较均有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135,44.201,P值均<0.05).至少有1种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7.3%,其中城市为48.9%(438/895)、农村为45.5% (376/8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13,P>0.05).各种饮食行为问题中,仅父母对儿童过度关注城市(24.3%)与农村(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0,P<0.05).城市、农村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胃口差(45.6%,43.8%)、不良饮食习惯(29.9%,32.0%)、食物的特别偏好(29.6%,30.7%)、父母过度关心(24.3%,28.7%)、害怕饮食(6.9%,9.1%)、有潜在疾病(3.6%,4.8%).农村不同年龄组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0,P<0.05),其中4岁组高(50%),6岁组低(33.6%).结论 3~6岁是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高发阶段.应采取综合措施,从儿童和家长两方面入手,多学科合作,预防和治疗饮食行为问题.
作者:李晶;刘惠娟;陈宇;罗俊敏;刘伟民;陈群贤;王金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人口快速流动且高度集中在以广东为代表的中东部发达地[1].坪山新区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东北部,辖区外来常住人口27.89万,约占总人口的87.27%[2].近年来随着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该区流动儿童的规模迅速增长,其保健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儿童保健的整体水平.儿童看护人对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及接受态度直接影响儿童的成长,只有提高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意识,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3].为评估坪山新区流动儿童看护人的儿童保健认知及需求状况,笔者于2014年10-12月在辖区坪山街道和坑梓街道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杰;闵娟;周海山;彭仰华;刘旭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规律,为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东莞某高校2011年入学的329名贫困大学生和2 339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连续3a的追踪调查.结果 贫困生和非贫困生人校3a的纵向比较显示,在UPI量表区分的3类人群的人数比例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6.44,368.60,P值均<0.01),心理健康者比例在逐年上升,贫困生心理健康良好的人数比例依次为大一年级学生(41.3%)、大二年级学生(58.1%)和大三年级学生(60.2%);非贫困生为大一年级学生(47.1%)、大二年级学生(65.7%)、大三年级学生(68.7%);横向比较显示,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在大一年级学生测试时UPI区分的3类人群的人数比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大二年级学生和大三年级学生测试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746,9.311,P值均<0.01),贫困生中心理问题学生的比例大于非贫困学生.结论 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人校后,心理健康程度均在逐年提升,非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提升更高.
作者:张庆吉;涂叶满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厦门市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现状,为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教育部“2013年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监测方案”,于2013年12月对厦门市3个区15所农村寄宿制学校,采用实地调查、现场访谈、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内容包括寄宿制学校饮用水、学生宿舍、食堂、浴室、厕所及垃圾污水处理的建设与管理.结果 厦门市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饮用水、宿舍、食堂、浴室、厕所以及垃圾和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等学校生活卫生设施的建设管理,大部分学校符合“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卫生设施与管理规范”的相关标准,但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其中1所小学自备水源与污染源距离、防护井沿高度及定期消毒等方面不合格,5所学校的防护板长度不合格,8所学校的防跌落板高度不合格,7所学校食堂为企业或个人承包,3所学校食堂与污染源的距离不合格,2所学校女生蹲位配置不合格.结论 厦门市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建设及管理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有效运行不仅需要硬件设施的建设,更需要人员编制、经费、管理的环环保障.
作者:余红;邱爱明;张艺玲;危文坚;陈雪琳;林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腰围三酰甘油指数(WT指数)识别青少年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准确性,为有效控制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共抽取河北省秦皇岛地区13~17岁汉族青少年3 136名.计算WT指数.结果 青少年中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检出率为1.7%,WT指数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个数呈正相关(男生:r=0.248,P=0.000;女生:r=0.226,P=0.000).WT指数识别青少年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ROC曲线下面积男生为0.714(95%CI=0.662~0.821,P=0.000),女生为0.889(95% CI=0.821~ 0.957,P=0.000).男生在WT指数为65.6时诊断指数大,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9%和63.5%;女生在WT指数为66.0时诊断指数大,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63.8%.结论 WT指数与青少年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密切相关,可能作为识别青少年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简单工具.
作者:刘晓丽;马春明;马春朋;尹福在;王锐;鲁娜;陆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南昌市某新区新入学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情况,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从某新区31所小学随机抽取10所,再从抽中的学校中各抽取1个一年级的班级(若该学校只有1个一年级的班级,则不进行抽样),对抽中班级所有满6岁的学生查阅预防接种本的接种信息,并对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569人.结果 儿童监护人的基本预防接种知识总知晓率为75.69%;影响儿童预防接种的主要因素为接种基础疫苗的时间、监护人接种疫苗态度、监护人文化程度、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得分(x2值分别为155.52,162.24,11.911,49.71,P值均<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岁之后一类疫苗未完成接种率是2岁之前的3.67倍,监护人接种疫苗态度“一般”、监护人文化程度越高,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得分越高.儿童未完成一类疫苗接种率越高(P值均<0.01).结论 需提高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和意识水平,预防接种门诊应加强提醒儿童预防接种.
作者:涂志斌;聂萍英;万刚风;李端;涂正波;戚京城;罗威;冯小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高校学生乙型肝炎的流行状况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为今后开展高校传染病知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学校自愿参加的原则,选择北京市10所高校,于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对自愿参加的10 12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5 mL,用ELASA方法进行血清HBsAg及抗-HBs检测,得到有效问卷和血清学标本10 012份.结果 北京市高校学生HBsAg阳性率为2.1%,男生(3.2%)高于女生(1.5%),生源地为北京(0.4%)的学生低于外省市(3.0%)的学生,接种过乙肝疫苗(1.8%)的低于未接种过的(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3.9,61.5,50.8,P值均<0.01);抗-HBs阳性率为60.2%,北京生源学生(46.8%)低于外省市学生(66.6%),接种过疫苗(62.5%)的高于未接种的(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27.0,76.9,P值均<0.01).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为86.5%,63.9%的学生不记得接种针数.乙肝知识水平的平均得分为(65.2±22.9)分;乙肝知识的获取途径以课堂、讲座,网络,海报、宣传单为主.结论 北京市高校学生HBsAg阳性率低于全国人群平均水平,抗-HBs水平偏低,对乙肝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偏低.应加强对高校学生乙肝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疫苗接种率.
作者:徐文婕;花晨曦;刘峥;刘亨辉;白承续;郭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医学本科生强弱连带关系对性观念的影响,为在高校开展性教育以及相关健康辅导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在北京某医学院校教学楼上课的5个教室共283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性别、专业、年级等基本个人信息和对“贞操”“婚前性行为”等性观念及行为的态度.结果 北京某医学高校在读本科生的性观念呈中等开放程度;86.2%的调查对象认为贞操对男女都很重要,对贞操观念影响大的人前3位分别为父母、亲密朋友和其他,71.2%的学生主要受来自强连带的影响,28.8%来自弱连带;60.1%的调查对象并不支持“婚前性行为”.但总体来看,被试对此持宽容态度,医学生对于婚前性行为的观念受影响大的人的前3位分别为父母、亲密朋友和其他.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认为自己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受父母和恋人2种强连带的影响大(OR值分别为0.307,3.234,P值均<0.05),且影响的方向相反.结论 与弱连带相比,强连带在北京市某医学高校学生性观念形成上有更重要的影响.
作者:赵丹妮;赵楠;孙美平;张健;孙昕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龋病是儿童口腔的常见病、多发病.Broadbent等[1]研究表明,6岁儿童的患龋状况与个人和群体成年后的患龋情况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河南省部分农村6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该地区乳牙龋病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作者:吉雅丽;王志刚;杨汴生;孙经;何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影响芦山地震灾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为提高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选取芦山地震灾区3~6岁儿童568名,另外选取非灾区3~6岁儿童205名(正常对照组),采用《学前儿童健康心理测评量表》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轻灾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总分、情绪障碍、交往缺陷及其他障碍的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83,7.009,26.081,P值均<0.05),重灾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总分、情绪障碍、性格缺陷、社会适应不良、交往缺陷、其他障碍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333,54.496,4.148,3.418,23.748,55.406,P值均<0.05);男童在性格缺陷和品行障碍得分方面显著高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219,7.884,P值均<0.05);小班儿童心理健康总分、情绪障碍、交往缺陷得分高于中班和大班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3.061,29.735,4.012,0.130,P值均<0.05);重灾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总分、情绪障碍、社会适应不良、交往缺陷、其他障碍高于轻灾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859,-47.407,-7.419,-50.489,-46.211,P值均<0.05);有亲人罹难或受伤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总分、情绪障碍、社会适应不良、不良习惯、其他障碍高于无亲人罹难或受伤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总分、情绪障碍、性格缺陷、品行障碍、交往缺陷、其他障碍得分高于非留守学前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家庭房屋受损严重或倒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总分、情绪障碍、社会适应不良、不良习惯、其他障碍高于轻微受损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受灾程度、亲人情况、房屋受损和是否留守因素能正向预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其联合预测心理健康69.7%的变异量.结论 芦山地震灾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灾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作者:张晓茹;郭红霞;杨宗莉;李勇;李婷;陈定均;王玉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学生父亲教养参与情况及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为父亲教养参与及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父亲在位问卷中文修订版和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使用方便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成都市抽取的79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父亲教养参与各维度得分高于理论平均值;父亲文化为大专以上者教养参与得分高于高中及以下文化者(P<0.05);独生子女家庭父亲教养参与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P<0.05);女生对父亲教养参与评分高于男生(P<0.05);父亲教养参与和中学生的适应及复原力之间呈正相关,与困扰之间呈负相关(P值均<0.05);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对父亲的感情、父亲文化(初中及以下)、与父亲的身体互动及父母关系能解释适应43.6%的变异量;父母关系、对父亲的感情和父亲文化(初中及以下)能解释困扰16.4%的变异量;对父亲感情、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父亲文化(大专及以上)和父亲参与的感知能解释复原力26.6%的变异量.结论 中学生父亲教养参与水平受自身文化、子女性别和子女个数的影响,父亲教养参与水平和父亲文化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玉兰;戴艳;陈宏;杨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高一学生近视流行现状并分析近视危险因素,为实施针对性的学生近视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7所高中全部高一年级学生共5 443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 443名高中生中,有4 115人为近视患者,近视率达75.6%.其中女生近视率(79.9%)高于男生(70.8%)(x2=61.456,P<0.01).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有一方近视、父母双方都近视、中学生近视发生风险行为、父母不近视中学生的1.73倍(OR=1.73,95%CI=1.49~ 2.02)和3.20倍(OR=3.20,95%CI=2.46~ 4.17);女生近视风险是男生的1.32倍(OR=1.32,95%CI=1.14~1.52);近距离读写、看电视、看计算机和长时间持续读写是近视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8(95%CI=1.24~1.53),1.29(95%CI=1.16~1.44),1.17(95%CI=1.04~1.30)和1.12(95%CI=1.01~ 1.22),持续用眼40 min后远眺休息眼睛是近视的保护因素(OR=0.78,95%CI=0.71~0.86).结论 深圳市高一学生近视率较高;父母近视对孩子近视影响大,近距离、长时间持续用眼行为是近视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好的用眼行为习惯则是近视保护因素.
作者:吴宇;谌丁艳;罗青山;刘晓莉;王赟;熊华威;周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学校卫生标准是卫生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强调在实际执法监督工作中的技术法规的制约作用,更强调对儿童青少年生存、生活、学习、活动的各种环境条件和学习用品卫生质量的导向和评价作用,是改善环境、减少疾病、提高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
作者:马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黔北农村学龄儿童跌落伤特征与干预效果,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儿童伤害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12年首次干预前先进行基线调查,调查黔北农村学龄儿童2 854名,经16个月的多次综合干预后,抽取其中1 502名儿童进行问卷随访调查,了解干预后跌落伤相关的知识、态度、发生率及变化差异.结果 基线调查2 854名,跌落伤害年发生率为6.24%;干预后调查1 502名,跌落伤害年发生率为3.93%,干预前后跌落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0,P<0.05),在道路情况、参与打架及受伤部位方面干预前后分布明显不同(x2值分别为9.92,9.38,6.33,P值均<0.05);小学生跌落伤的发生率(4.17%)高于初中生(3.5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9,P>0.05);干预前后在“步行注意路面平整、骑车时注意力集中、玩耍时不互相推搡、运动时去宽阔地方、伤害发生后应拨打120”等方面知晓率的提高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6.95,50.39,42.00,28.30,491.14,P值均<0.01).结论 黔北农村儿童跌落伤发生率较高,干预后跌落伤害发生率明显下降,但相关知识掌握还不够.需全社会共同努力,切实将儿童跌落伤害率降到低.
作者:祁永红;曹博玲;惠亚;杨华君;施尚鹏;杨映萍;石修权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云南省7~22岁汉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制定近视防治相关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2005,2010,2014年分层整群随机抽取云南省7 ~ 22岁汉族学生28 060名,用对数视力灯箱及串镜筛查视力不良人群.结果 云南省汉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在3个检测年度中连续上升,至2014年达69.27% (x2=319.625,P<0.01).3个检测年度中,昆明市汉族中小学生检出率恒定于中等水平,分别为59.36%,58.71%,60.74%;红河州汉族中小学生检出率迅猛增长,分别为38.76%,54.25%,71.31%.乡村学生多个年龄组2014年视力不良检出率较2005,2010年大幅上升(P值均<0.05).2014年较2005,2010年轻中度视力不良构成比下降,重度视力不良构成比持续上升.结论 云南省汉族学生视力不良的现状及发展不容乐观.需多措并举,有效控制学生视力不良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黄达峰;李玉洁;常利涛;安维维;韦蝶心;黄鑫;代丽梅;邓淑珍;魏熙晶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考察主观锻炼体验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体自尊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抽取陕西省延安大学、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2所高校的721名在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其体育锻炼、身体自尊和主观锻炼体验进行调查.结果 身体自尊各维度、主观锻炼体验的积极幸福感和心理烦恼维度得分在不同体育锻炼水平大学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各维度、主观锻炼体验的积极幸福感维度均呈正相关,体育锻炼、除身体吸引力的身体自尊其他4个维度均与心理烦恼呈负相关(P值均<0.01).递归路径模型拟合较好,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直接作用为0.27,体育锻炼对主观锻炼体验的直接作用为0.42,主观锻炼体验对身体自尊的直接作用为0.53,身体锻炼通过主观锻炼体验对身体自尊的间接作用为0.22,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总效应为0.54(P值均<0.01),体育锻炼和主观锻炼体验对身体自尊的联合解释量约为42%.结论 体育锻炼和主观锻炼体验均能改善身体自尊水平,而且主观锻炼体验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体自尊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孟祥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大一新生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现状,为开展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自编的“大学新生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调查问卷”对江苏省10所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试验高校的8 388名2013级新生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大一新生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8.43%,不同性别、民族、家庭居住地、是否独生子女及省内外生源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12.192,6.909,21.574,6.072,2.642,P值均<0.01).大一新生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6.36%,不同性别、民族、省内外生源之间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8.653,2.649,2.779,P值均<0.01).20个健康知识点知晓率在45.39%~98.35%之间,15个健康行为形成率在38.11%~95.59%之间.结论 大一新生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尚未达到国家规定要求.高校健康教育工作较为薄弱,大学生健康知识教育与健康行为的培养亟待加强.
作者:杜国平;资海荣;郭艳;杨秀丽;张丽苇;罗文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资本现状及二者间关系,以便进一步探讨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方法 采用具有较高信、效度的“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与“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量表”(PCQAS),随机整群抽取的对吉林省3所中学1 140名高中生进行测查.结果 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量平均得分为(26.8±24.0)分,不同性别(t=8.85)、年级(F=9.78)学生运动量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小、中等、大运动量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8.70%,20.38%,20.92%.中学生心理资本总分平均为(86.5±7.7)分,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4,P<0.01),高二年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87.9±7.4)高,其次是高三年级学生(86.0±7.9)、高一年级学生(85.6±7.6);不同运动量的中学生心理资本总分及希望、乐观、自信、韧性维度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2.88,7.56,11.30,21.34,47.67,P值均<0.01),均表现为运动量越大,心理资本水平越高;体育锻炼的运动量与心理资本总分及希望、自信、韧性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0.27,0.35,P值均<0.01).运动量对心理资本的希望、自信、韧性维度及总分均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分别为0.08,0.12,0.22,0.19,t值分别为2.80,4.11,7.50,6.52,P值均<0.01).结论 中学生体育锻炼运动量偏低,心理资本水平中上;体育锻炼对心理资本有显著影响,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之一.
作者:孙崇勇;杨忠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