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
目的 了解东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差异,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江苏和贵州两地农村小学四到六年级743名儿童,使用社会支持量表和儿童孤独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留守状态儿童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只有东部儿童中存在差异(P值均<0.05),表现为双亲外出儿童社会支持低于单亲外出儿童和非留守儿童(40.68±4.62,45.34±6.33,45.22±6.54),孤独感高于单亲外出儿童和非留守儿童(32.18±10.83,27.85±8.06,26.36±7.61);区域、留守状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与孤独感均相关(r值分别为0.517,0.198,-0.469,P值均<0.05);东部和西部不同留守状态儿童孤独感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5,0.85,P值均>0.05),但各留守状态的儿童其孤独感存在区域差异(x2值分别为18.07,23.66,54.74,P值均<0.01).结论 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和孤独感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儿童所获社会支持更低,孤独感总体水平及高孤独感的发生率均高于东部儿童.
作者:岳颂华;陆小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金山区中小学生非故意伤害的发生状况及流行特征,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订伤害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上海市金山区2009-2013学年全部中小学生非故意伤害个案报告卡,分析伤害发生的原因、性质、临床特征等.结果 2009-2013学年共监测学生非故意伤害888例,伤害发生率为0.372%;学校是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主要场所(52.48%),其次是家庭和街道公路(20.27%,17.68%);中小学生非故意伤害主要原因为跌倒,其次是碰撞/挤压伤(分别占67.46%和10.81%),由跌倒所致的伤害主要为四肢部位的骨折,占全部骨折的78.83%;4-5月及9-10月为伤害高发时间,共发生伤害500例(56.31%).不同性别与不同学段学生非故意伤害发生的场所分布不同,男生以校内伤害为主(57.14%),女生则以校外伤害为主(58.49)(x2=18.220,P<0.05);小学以校外为主(59.34%),中学生伤害主要发生在校内(6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324,P<0.05).结论 金山区中小学生非故意伤害发生情况需要更多关注,应根据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特点开展健康教育及制定干预策略.
作者:张玲玲;程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规律,为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东莞某高校2011年入学的329名贫困大学生和2 339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连续3a的追踪调查.结果 贫困生和非贫困生人校3a的纵向比较显示,在UPI量表区分的3类人群的人数比例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6.44,368.60,P值均<0.01),心理健康者比例在逐年上升,贫困生心理健康良好的人数比例依次为大一年级学生(41.3%)、大二年级学生(58.1%)和大三年级学生(60.2%);非贫困生为大一年级学生(47.1%)、大二年级学生(65.7%)、大三年级学生(68.7%);横向比较显示,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在大一年级学生测试时UPI区分的3类人群的人数比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大二年级学生和大三年级学生测试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746,9.311,P值均<0.01),贫困生中心理问题学生的比例大于非贫困学生.结论 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人校后,心理健康程度均在逐年提升,非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提升更高.
作者:张庆吉;涂叶满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遵义市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分布和生活情况,为制定针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定义,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遵义市未满18岁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进行基本情况和生活状况调查.结果 遵义市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共336例,301例参与调查,其中男童175例(58.1%),女童126例(41.9%),大年龄18岁,小年龄0岁,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共257例(85.4%).仅20.9%和45.2%儿童的营养和衣服等基本需求有保障,56.3%的儿童对目前的生活满意.结论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基本生活需求缺乏保障,生活满意度受到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适应性的影响.
作者:曹家艳;杜飞飞;王世平;施聃;周彩霞;陈正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北京城乡流动青少年艾滋病抗体检测意向及检测行为,为制定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以北京市海淀区和顺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体检中心为调查地点,对前来进行从业人员健康证体检的16~ 24岁流动青少年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逻辑检错和双录入,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2 182份问卷,有艾滋病检测意向者占59.9%(1 252/2 092),无检测意向者占26.3%(551/2 092).调查对象艾滋病抗体检测率为2.4%(52/2 182),检测率在教育程度、从事职业、有无男女朋友等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4.400,17.495,12.418,P值均<0.05),在城乡、性别、家庭住址和居住场所等因素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北京城乡流动青少年中艾滋病抗体检测率低,检测意向不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采取适宜措施,提高检测意向,扩大检测覆盖面.
作者:苏金星;朱广荣;温萌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书包是学龄儿童往返学校携带书本及相关学习用品简单易行的方式.目前社会对于书包的使用已形成共识,即若使用不当会对学龄儿童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损伤,如颈、肩、背疼痛或不适、脊柱姿势、步态、足结构改变等[1-5].因此,卫生保健工作者、教育界人士、家长越来越关注书包对学生身体产生的影响.国内外有大量关于书包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研究,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书包自身特征(书包设计、压力负荷分配特征)[6]、使用方式[7-8]、携带书包时间[9-10]、重量(包括书包实际重量和学生感知的书包重量)[1,7,11]等,本文就以上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俞丹丹;张亚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海珠区“健康教育好讲师进校园”活动健康教育讲座主体课程效果,为探索学校健康教育新形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抽取海珠区9所学校,评估学生健康教育讲座主体课程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率,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开展健康教育主体课程前学生总健康知识知晓率为52.5%,课程后总知晓率为87.5%,总体提高了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1.510,P<0.01).其中,运动知识、合理膳食知识、视力保健知识、青春期保健知识、急救知识分别从干预前的80.1%,37.6%,71.9%,51.3%,46.3%提高到干预后的92.0%,67.0%,96.4%,93.6%,9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7.623,72.810,30.931,383.956,69.925).结论 海珠区“健康教育好讲师进校园“活动效果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校对健康教育课的需求.
作者:梁志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影响芦山地震灾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为提高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选取芦山地震灾区3~6岁儿童568名,另外选取非灾区3~6岁儿童205名(正常对照组),采用《学前儿童健康心理测评量表》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轻灾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总分、情绪障碍、交往缺陷及其他障碍的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83,7.009,26.081,P值均<0.05),重灾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总分、情绪障碍、性格缺陷、社会适应不良、交往缺陷、其他障碍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333,54.496,4.148,3.418,23.748,55.406,P值均<0.05);男童在性格缺陷和品行障碍得分方面显著高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219,7.884,P值均<0.05);小班儿童心理健康总分、情绪障碍、交往缺陷得分高于中班和大班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3.061,29.735,4.012,0.130,P值均<0.05);重灾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总分、情绪障碍、社会适应不良、交往缺陷、其他障碍高于轻灾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859,-47.407,-7.419,-50.489,-46.211,P值均<0.05);有亲人罹难或受伤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总分、情绪障碍、社会适应不良、不良习惯、其他障碍高于无亲人罹难或受伤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总分、情绪障碍、性格缺陷、品行障碍、交往缺陷、其他障碍得分高于非留守学前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家庭房屋受损严重或倒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总分、情绪障碍、社会适应不良、不良习惯、其他障碍高于轻微受损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受灾程度、亲人情况、房屋受损和是否留守因素能正向预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其联合预测心理健康69.7%的变异量.结论 芦山地震灾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灾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作者:张晓茹;郭红霞;杨宗莉;李勇;李婷;陈定均;王玉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大一新生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现状,为开展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自编的“大学新生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调查问卷”对江苏省10所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试验高校的8 388名2013级新生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大一新生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8.43%,不同性别、民族、家庭居住地、是否独生子女及省内外生源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12.192,6.909,21.574,6.072,2.642,P值均<0.01).大一新生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6.36%,不同性别、民族、省内外生源之间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8.653,2.649,2.779,P值均<0.01).20个健康知识点知晓率在45.39%~98.35%之间,15个健康行为形成率在38.11%~95.59%之间.结论 大一新生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尚未达到国家规定要求.高校健康教育工作较为薄弱,大学生健康知识教育与健康行为的培养亟待加强.
作者:杜国平;资海荣;郭艳;杨秀丽;张丽苇;罗文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考察主观锻炼体验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体自尊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抽取陕西省延安大学、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2所高校的721名在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其体育锻炼、身体自尊和主观锻炼体验进行调查.结果 身体自尊各维度、主观锻炼体验的积极幸福感和心理烦恼维度得分在不同体育锻炼水平大学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各维度、主观锻炼体验的积极幸福感维度均呈正相关,体育锻炼、除身体吸引力的身体自尊其他4个维度均与心理烦恼呈负相关(P值均<0.01).递归路径模型拟合较好,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直接作用为0.27,体育锻炼对主观锻炼体验的直接作用为0.42,主观锻炼体验对身体自尊的直接作用为0.53,身体锻炼通过主观锻炼体验对身体自尊的间接作用为0.22,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总效应为0.54(P值均<0.01),体育锻炼和主观锻炼体验对身体自尊的联合解释量约为42%.结论 体育锻炼和主观锻炼体验均能改善身体自尊水平,而且主观锻炼体验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体自尊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孟祥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机体免疫功能尚未完善,属于各类传染病的易感人群[1].由于人群聚集,学校是易发生传染病的场所,一旦出现传染病,不但很容易在校园传播,而且很容易扩散到家庭以及社会,给更大范围的人群造成影响[2].同时,由于社会发展与发达程度、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与机制完善情况以及传染病流行特点等因素的不同,造成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疾病谱的不同[3].为进一步加强小学校园传染病管理工作,了解近年来小学生传染病流行情况和规律,现将2005-2013年济南市小学生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耿兴义;王蔚茹;张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学校卫生标准是卫生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强调在实际执法监督工作中的技术法规的制约作用,更强调对儿童青少年生存、生活、学习、活动的各种环境条件和学习用品卫生质量的导向和评价作用,是改善环境、减少疾病、提高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
作者:马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高校学生乙型肝炎的流行状况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为今后开展高校传染病知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学校自愿参加的原则,选择北京市10所高校,于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对自愿参加的10 12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5 mL,用ELASA方法进行血清HBsAg及抗-HBs检测,得到有效问卷和血清学标本10 012份.结果 北京市高校学生HBsAg阳性率为2.1%,男生(3.2%)高于女生(1.5%),生源地为北京(0.4%)的学生低于外省市(3.0%)的学生,接种过乙肝疫苗(1.8%)的低于未接种过的(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3.9,61.5,50.8,P值均<0.01);抗-HBs阳性率为60.2%,北京生源学生(46.8%)低于外省市学生(66.6%),接种过疫苗(62.5%)的高于未接种的(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27.0,76.9,P值均<0.01).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为86.5%,63.9%的学生不记得接种针数.乙肝知识水平的平均得分为(65.2±22.9)分;乙肝知识的获取途径以课堂、讲座,网络,海报、宣传单为主.结论 北京市高校学生HBsAg阳性率低于全国人群平均水平,抗-HBs水平偏低,对乙肝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偏低.应加强对高校学生乙肝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疫苗接种率.
作者:徐文婕;花晨曦;刘峥;刘亨辉;白承续;郭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学校发生的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状况,并采用脉冲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致病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为今后此类疫情的防控提供经验.方法 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和分析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暴发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开展病原学检测,运用PFGE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此次疫情波及2所学校,即A中学和B小学.共发现病例358例(疑似病例291例,确诊病例67例),其中A中学233例,罹患率为4.82%;B小学125例,罹患率为2.88%,均为学生.从37例患者的粪便中共检出20株宋内志贺菌;对23株宋内志贺菌进行PFGE分析,发现A中学和B小学的菌株分型为同一带型.饮用直饮水生水是该次疫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OR=2.04,95%CI=1.18~3.53),但不排除与相似症状病人接触和不洁的生活习惯是可能危险因素.结论 在学校开学之际落实各项菌痢防控措施,提高学校卫生工作质量非常重要.
作者:刘晓青;郑文娟;谢昀;杨梦;袁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青少年逆境商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父母教育中有针对性的提高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采用逆境商反应量表(APR)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从山东济宁和枣庄地区随机抽取的515名被试进行调查.结果 逆商总分在不同生源地、不同性别和不同学段青少年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04,3.920,0.707,P值均>0.05).女生延伸维度得分高于男生(t=-1.369,P=0.001),农村地区被试的延伸维度和归因维度得分高于城镇地区(t值分别为3.534,1.677,P值均<0.05),不同学段被试的控制维度和归因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365,8.940,P值均<0.05).青少年逆境商总分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父)偏爱被试(父)和偏爱被试(母)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96,-0.360,-0.351,P值均<0.05).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对被试的偏爱以及母亲的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对逆境商具有影响作用,解释率为15.5%.在初中生群体中,父母教养方式中的10个维度对逆境商有影响作用,解释率为96.2%;在高中生群体中,拒绝否认(父)和情感温暖(父)以及偏爱被试(父)对逆境商具有影响作用,解释率为6.7%;在大学生群体中,父亲偏爱对被试的逆境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解释率为5.7%.结论 人口学因素对青少年逆境商的影响甚小.在不同的学段中,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逆境商的解释率不同,但均具有影响作用.
作者:徐芳芳;单庆芳;洪贝琪;吉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高一学生近视流行现状并分析近视危险因素,为实施针对性的学生近视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7所高中全部高一年级学生共5 443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 443名高中生中,有4 115人为近视患者,近视率达75.6%.其中女生近视率(79.9%)高于男生(70.8%)(x2=61.456,P<0.01).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有一方近视、父母双方都近视、中学生近视发生风险行为、父母不近视中学生的1.73倍(OR=1.73,95%CI=1.49~ 2.02)和3.20倍(OR=3.20,95%CI=2.46~ 4.17);女生近视风险是男生的1.32倍(OR=1.32,95%CI=1.14~1.52);近距离读写、看电视、看计算机和长时间持续读写是近视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8(95%CI=1.24~1.53),1.29(95%CI=1.16~1.44),1.17(95%CI=1.04~1.30)和1.12(95%CI=1.01~ 1.22),持续用眼40 min后远眺休息眼睛是近视的保护因素(OR=0.78,95%CI=0.71~0.86).结论 深圳市高一学生近视率较高;父母近视对孩子近视影响大,近距离、长时间持续用眼行为是近视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好的用眼行为习惯则是近视保护因素.
作者:吴宇;谌丁艳;罗青山;刘晓莉;王赟;熊华威;周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中生社交焦虑、情绪智力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为制定有效的网络成瘾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Leary社交焦虑量表(ISA)、中文版情绪智力量表(WLEIS),对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从郑州、开封、平顶山市6所高中抽取的1 38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中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5.07%,男生(18.5%)高于女生(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78,P<0.01);高中生社交焦虑、情绪智力与网络成瘾均存在统计学相关(P值均<0.01);社交焦虑对网络成瘾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56,P<0.01),情绪智力对社交焦虑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48,P<0.01),社交焦虑在情绪智力与网络成瘾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结论 提高高中生的情绪智力有利于降低社交焦虑,从而降低网络成瘾倾向.
作者:李永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资本现状及二者间关系,以便进一步探讨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方法 采用具有较高信、效度的“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与“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量表”(PCQAS),随机整群抽取的对吉林省3所中学1 140名高中生进行测查.结果 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量平均得分为(26.8±24.0)分,不同性别(t=8.85)、年级(F=9.78)学生运动量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小、中等、大运动量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8.70%,20.38%,20.92%.中学生心理资本总分平均为(86.5±7.7)分,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4,P<0.01),高二年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87.9±7.4)高,其次是高三年级学生(86.0±7.9)、高一年级学生(85.6±7.6);不同运动量的中学生心理资本总分及希望、乐观、自信、韧性维度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2.88,7.56,11.30,21.34,47.67,P值均<0.01),均表现为运动量越大,心理资本水平越高;体育锻炼的运动量与心理资本总分及希望、自信、韧性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0.27,0.35,P值均<0.01).运动量对心理资本的希望、自信、韧性维度及总分均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分别为0.08,0.12,0.22,0.19,t值分别为2.80,4.11,7.50,6.52,P值均<0.01).结论 中学生体育锻炼运动量偏低,心理资本水平中上;体育锻炼对心理资本有显著影响,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之一.
作者:孙崇勇;杨忠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徐汇区民办幼儿园儿童肥胖状况,为促进儿童健康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收集符合要求的19 873名上海市徐汇区民办幼儿园儿童体检数据进行整理,对儿童肥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上海市徐汇区民办幼儿园儿童总超重率为16.01%,总肥胖率为6.50%;男童的肥胖检出率为7.55%,女童为5.38%,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30,P<0.01);男童6~7岁超重和肥胖人数比例高,分别为17.44%和11.04%;女童超重率高为3~4岁年龄段的16.87%,肥胖率高的为6~7岁年龄段的7.01%;轻度肥胖人数构成为57.86%,中度肥胖为35.71%,重度肥胖为6.43%;男童轻度(3.85%)、中度(2.81%)和重度肥胖(0.57%)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3.52%,1.71%,0.31%).结论 上海市徐汇区民办幼儿园儿童肥胖状况较为严重,应引起幼儿园及儿童家长的高度重视.
作者:答英娟;张婷;张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青春期是个体从儿童向成年逐渐过渡的时期,是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1].青春期启动及发育受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因而不同个体发育开始年龄、发育速度、发育水平及成熟年龄存在明显差异[2-3].有研究表明,青春期启动提前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4],增加总死亡率,还会增加个体成年后某些疾病患病风险,如代谢综合征[5]、心血管疾病[5-6]、骨质疏松[5]、睾丸癌等激素相关癌症[5,7-8]以及中风[6,9]等.自19世纪发现青春期启动提前的现象以来,随着对青春期启动及发育重要性的认识加深,该问题逐渐引起广泛关注并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对男生青春期启动及发育的长期趋势进行综述,为预测并降低男生成年后相关疾病风险提供参考.
作者:罗交;唐宇帆;段若男;杨明喆;刘言;薛红妹;田果;成果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