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东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孤独感比较

岳颂华;陆小云

关键词:儿童, 社会支持, 孤独, 心理学, 比较, 农村人口
摘要:目的 了解东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差异,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江苏和贵州两地农村小学四到六年级743名儿童,使用社会支持量表和儿童孤独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留守状态儿童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只有东部儿童中存在差异(P值均<0.05),表现为双亲外出儿童社会支持低于单亲外出儿童和非留守儿童(40.68±4.62,45.34±6.33,45.22±6.54),孤独感高于单亲外出儿童和非留守儿童(32.18±10.83,27.85±8.06,26.36±7.61);区域、留守状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与孤独感均相关(r值分别为0.517,0.198,-0.469,P值均<0.05);东部和西部不同留守状态儿童孤独感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5,0.85,P值均>0.05),但各留守状态的儿童其孤独感存在区域差异(x2值分别为18.07,23.66,54.74,P值均<0.01).结论 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和孤独感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儿童所获社会支持更低,孤独感总体水平及高孤独感的发生率均高于东部儿童.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天津市青少年非故意伤害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天津市青少年非故意伤害行为现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集体自填匿名问卷调查方法,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天津市36所中学、6所大学共10 75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前30 d内,学生中经常步行违规的报告率为6.57%,男生(9.51%)高于女生(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186,P<0.01).88.61%的学生报告骑自行车,其中初中生比例高,为93.20%;骑自行车违规行为的发生率为47.62%,主要违规行为为逆行(26.24%)、带人(24.11%)、闯红灯(16.57%);存在3种以上违规行为的比例为12.99%.调查前1 a内,有7.13%的学生到没有安全防范措施的地方游泳,大三学生到非安全措施地方游泳的报告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743,P<0.01);不同经济水平的学生到安全场所游泳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824,P<0.05).结论 天津市青少年非故意伤害行为发生情况较高,多种伤害相关危险行为并存且程度严重.应加强非故意伤害行为相关知识的安全教育,以预防青少年伤害及损伤的发生.

    作者:马洁;江国虹;朱传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弹性心理训练对农业院校大学生相对剥夺感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农业院校大学生的相对剥夺感状况,为考察弹性心理训练对相对剥夺感大学生的支持与改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自编的相对剥夺感量表,对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某农业院校选取的456名大学生和从江西省2所理工院校选取的308名学生进行比较.筛选出62名相对剥夺感较强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弹性心理训练,比较训练前后的效果.结果 农业院校与理工院校大学生在家庭质量因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P>0.05),在个人能力、个人受欢迎、家庭地位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1,5.29,8.91,5.08,P值均<0.01).在接受训练后,除个人能力因子(3.56±0.88)外,相对剥夺感量表的个人受欢迎、家庭地位、家庭质量3个因子的得分均在3.50以下,得分分别为(2.97±0.81),(3.39±0.77),(3.29±0.69)分,训练前、后各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训练后,心理韧性量表的坚韧、力量和乐观得分均有所提高,且较训练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9,3.66,3.13,P值均<0.01).结论 农业院校大学生的相对剥夺感较强,弹性心理训练具有支持和改善效用.

    作者:曾红;范云;黎光明;黄文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白天过度嗜睡的相关性

    目的 了解大学生社交焦虑与白天过度嗜睡的关系,为改善社交焦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线索.方法 抽取杭州市3所大学二~四年级的学生1 534名,采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和Epworth嗜睡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社交焦虑组大学生白天过度嗜睡发生率(27.3%)高于非社交焦虑组学生(20.0%) (x2=11.19,P<0.01);白天过度嗜睡组学生在LASA量表的操作恐惧、操作回避、社交恐惧和社交回避4个独立因子评分上均高于非过度嗜睡组学生(P值均<0.05);白天过度嗜睡的发生与社交恐惧因子分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OR=1.06,95%CI=1.03~1.08,P<0.01).结论 社交焦虑的学生有更高的白天过度嗜睡发生率,社交恐惧分高的学生更易出现白天过度嗜睡,需特别关注.

    作者:李敏;唐光政;周丽玉;余正和;毛洪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淮安市2010-2014年学生结核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淮安市学生结核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2010-2014年淮安市学生结核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淮安市学生结核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84/10万,报告发病率从2010年的13.74/10万下降到2014年的7.12/10万(x2=15.27,P<0.01);学生涂阳肺结核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79/10万,报告发病率从2010年的7.96/10万下降到2014年的1.57/10万(x2=30.64,P<0.01).3-5月为报告发病的高峰期,其次为9,11月;男、女生患病人数比为1.61:1,男生发病率明显高于女生(x2 =9.20,P<0.01);患者平均年龄为(18.47±3.21)岁,15~ 19岁年龄段患者数多(55.14%),其次为20岁以上(36.68%).学生结核病占全人群患者比例由2010年的4.06%下降至2014年的2.04%.结论 2010-2014年淮安市学生结核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存在疫情高发月份和高发年龄.应采取综合措施继续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

    作者:丁守华;万青灵;邵文荣;何南江;张远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大理州某中学2009-2014年学生沙眼患病状况

    目的 了解大理州某中学学生沙眼患病情况,分析沙眼与视力的相关性,为中学生防控沙眼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2014年大理州某中学初、高中16 031名学生体检资料,采用GraphPad和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 031名学生中,患沙眼学生1 853人,总患病率11.56%.2009-2014年患沙眼学生人数分别为783(25.08%),508(20.00%),238(11.79%),120(3.99%),93(3.34%)和111人(4.33%).汉族学生患病人数为1 280人(11.7%),少数民族学生患病人数为573人(11.28%),两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63,P=0.426);男生与女生沙眼患病率分别为11.94%和1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52,P=0.165);构成比高的年龄段是15~18岁,约占90%;患沙眼学生中68.0%的学生视力下降,未患沙眼学生中39.0%的学生视力下降,两组学生视力水平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4.249,P<0.01).结论 学生沙眼患病率与性别、民族无相关性,15~18岁学生是高危人群;该校中学生沙眼患病率逐年降低,并维持在一个较低感染水平.

    作者:陈兆芳;姚素华;武有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深圳罗湖区中学生不同饮食相关行为对超重肥胖的影响

    目的 了解深圳市罗湖区中学生饮食相关行为对超重肥胖的影响,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罗湖区2 639名中学生进行饮食相关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超重肥胖的总检出率为12.1%,男生(14.5%)高于女生(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1,P<0.05).校正年龄和性别之后,随着早餐摄入次数减少(OR=1.63,95%CI=1.21~2.19)和西式快餐摄入次数增加(OR=1.41,95% CI=1.07~1.85),与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增加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关联.结论 深圳市罗湖区中学生不良饮食行为增加超重肥胖的患病风险,应该根据年龄特点实时开展合理膳食教育,从而预防超重肥胖的发生.

    作者:廖庆祥;黄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学校卫生标准应用及需求

    学校卫生标准是卫生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强调在实际执法监督工作中的技术法规的制约作用,更强调对儿童青少年生存、生活、学习、活动的各种环境条件和学习用品卫生质量的导向和评价作用,是改善环境、减少疾病、提高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

    作者:马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江苏高校新生健康知识与行为现况

    目的 了解大一新生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现状,为开展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自编的“大学新生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调查问卷”对江苏省10所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试验高校的8 388名2013级新生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大一新生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8.43%,不同性别、民族、家庭居住地、是否独生子女及省内外生源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12.192,6.909,21.574,6.072,2.642,P值均<0.01).大一新生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6.36%,不同性别、民族、省内外生源之间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8.653,2.649,2.779,P值均<0.01).20个健康知识点知晓率在45.39%~98.35%之间,15个健康行为形成率在38.11%~95.59%之间.结论 大一新生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尚未达到国家规定要求.高校健康教育工作较为薄弱,大学生健康知识教育与健康行为的培养亟待加强.

    作者:杜国平;资海荣;郭艳;杨秀丽;张丽苇;罗文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北京城乡流动青少年艾滋病检测意向及检测行为现状

    目的 了解北京城乡流动青少年艾滋病抗体检测意向及检测行为,为制定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以北京市海淀区和顺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体检中心为调查地点,对前来进行从业人员健康证体检的16~ 24岁流动青少年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逻辑检错和双录入,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2 182份问卷,有艾滋病检测意向者占59.9%(1 252/2 092),无检测意向者占26.3%(551/2 092).调查对象艾滋病抗体检测率为2.4%(52/2 182),检测率在教育程度、从事职业、有无男女朋友等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4.400,17.495,12.418,P值均<0.05),在城乡、性别、家庭住址和居住场所等因素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北京城乡流动青少年中艾滋病抗体检测率低,检测意向不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采取适宜措施,提高检测意向,扩大检测覆盖面.

    作者:苏金星;朱广荣;温萌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厦门市思明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现状

    为进一步了解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情况,从而为推动学校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提供指导依据,笔者于2014年6月对健康教育教学主要载体——《体育与健康》[1]课程的教学实施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陈沁;李月碰;陈文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西部地区高二学生结核病知识态度行为及其相关因素

    目的 了解西部地区高中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开展健康教育和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四川、贵州、云南3省的11所学校共随机整群抽取857名高二学生,对其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现状调查.结果 高中生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61.3%,知识得分合格率为63.8%,四川的学生知识得分合格率较高(OR=3.398,95%CI=2.125~5.432).受调查者结核病防治态度总体正答率为91.04%,23.9%的学生对结核存在消极态度,来自四川(与云南相比,OR=2.613,95%CI=1.523~4.482)和贵州(与云南相比,OR=3.378,95%CI=2.000~ 5.707)、家人无结核病史(OR=4.512,95%CI=1.010~ 20.167)的学生消极态度比例较高.98.2%的学生愿意了解有关知识,97.5%愿意参加宣传活动.受调查者结核病防治行为总正确率为31.9%,曾主动了解和向别人讲过结核病知识的学生分别占27.7%和29.3%;学生知识得分合格的学生曾主动讲过知识的比例更高(x2=25.798,P<0.01).学生获得结核病知识的途径排名前三为电视(66.9%)、报刊杂志(61.3%)和口口相传(57.2%).结论 西部地区高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较低,对结核病防治态度积极但行为消极,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薄弱.应重点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并纳入社会宣传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作者:袁立;谢言;蒋伟利;李旭亮;赵琦;徐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一起学校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分析学校发生的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状况,并采用脉冲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致病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为今后此类疫情的防控提供经验.方法 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和分析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暴发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开展病原学检测,运用PFGE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此次疫情波及2所学校,即A中学和B小学.共发现病例358例(疑似病例291例,确诊病例67例),其中A中学233例,罹患率为4.82%;B小学125例,罹患率为2.88%,均为学生.从37例患者的粪便中共检出20株宋内志贺菌;对23株宋内志贺菌进行PFGE分析,发现A中学和B小学的菌株分型为同一带型.饮用直饮水生水是该次疫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OR=2.04,95%CI=1.18~3.53),但不排除与相似症状病人接触和不洁的生活习惯是可能危险因素.结论 在学校开学之际落实各项菌痢防控措施,提高学校卫生工作质量非常重要.

    作者:刘晓青;郑文娟;谢昀;杨梦;袁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父亲教养参与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学生父亲教养参与情况及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为父亲教养参与及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父亲在位问卷中文修订版和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使用方便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成都市抽取的79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父亲教养参与各维度得分高于理论平均值;父亲文化为大专以上者教养参与得分高于高中及以下文化者(P<0.05);独生子女家庭父亲教养参与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P<0.05);女生对父亲教养参与评分高于男生(P<0.05);父亲教养参与和中学生的适应及复原力之间呈正相关,与困扰之间呈负相关(P值均<0.05);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对父亲的感情、父亲文化(初中及以下)、与父亲的身体互动及父母关系能解释适应43.6%的变异量;父母关系、对父亲的感情和父亲文化(初中及以下)能解释困扰16.4%的变异量;对父亲感情、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父亲文化(大专及以上)和父亲参与的感知能解释复原力26.6%的变异量.结论 中学生父亲教养参与水平受自身文化、子女性别和子女个数的影响,父亲教养参与水平和父亲文化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玉兰;戴艳;陈宏;杨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南昌市某新区新入学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南昌市某新区新入学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情况,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从某新区31所小学随机抽取10所,再从抽中的学校中各抽取1个一年级的班级(若该学校只有1个一年级的班级,则不进行抽样),对抽中班级所有满6岁的学生查阅预防接种本的接种信息,并对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569人.结果 儿童监护人的基本预防接种知识总知晓率为75.69%;影响儿童预防接种的主要因素为接种基础疫苗的时间、监护人接种疫苗态度、监护人文化程度、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得分(x2值分别为155.52,162.24,11.911,49.71,P值均<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岁之后一类疫苗未完成接种率是2岁之前的3.67倍,监护人接种疫苗态度“一般”、监护人文化程度越高,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得分越高.儿童未完成一类疫苗接种率越高(P值均<0.01).结论 需提高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和意识水平,预防接种门诊应加强提醒儿童预防接种.

    作者:涂志斌;聂萍英;万刚风;李端;涂正波;戚京城;罗威;冯小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北京市高校学生乙型肝炎流行现况及相关知识调查

    目的 了解北京市高校学生乙型肝炎的流行状况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为今后开展高校传染病知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学校自愿参加的原则,选择北京市10所高校,于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对自愿参加的10 12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5 mL,用ELASA方法进行血清HBsAg及抗-HBs检测,得到有效问卷和血清学标本10 012份.结果 北京市高校学生HBsAg阳性率为2.1%,男生(3.2%)高于女生(1.5%),生源地为北京(0.4%)的学生低于外省市(3.0%)的学生,接种过乙肝疫苗(1.8%)的低于未接种过的(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3.9,61.5,50.8,P值均<0.01);抗-HBs阳性率为60.2%,北京生源学生(46.8%)低于外省市学生(66.6%),接种过疫苗(62.5%)的高于未接种的(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27.0,76.9,P值均<0.01).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为86.5%,63.9%的学生不记得接种针数.乙肝知识水平的平均得分为(65.2±22.9)分;乙肝知识的获取途径以课堂、讲座,网络,海报、宣传单为主.结论 北京市高校学生HBsAg阳性率低于全国人群平均水平,抗-HBs水平偏低,对乙肝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偏低.应加强对高校学生乙肝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疫苗接种率.

    作者:徐文婕;花晨曦;刘峥;刘亨辉;白承续;郭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深圳市龙华新区小学生健康素养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华新区小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新区开展小学生健康素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新区4个街道的1 551名一~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新区小学生具备的总健康素养比例为10.2%,其中具备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的比例分别为5.2%,28.6%和70.2%.单因素分析发现是否具备健康素养与性别、年级、父母文化程度、自评学习成绩有关(x2值分别为6.02,120.44,18.69,24.62,51.92,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小学生总体健康素养的因素包括年级(OR=2.086)和自评学习成绩(OR=0.954);年级、自评学习成绩越高,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越高.结论 新区小学生健康素养比全市水平低,应重点加强学校和家长的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杨伟康;薛志强;林丰;吴传安;高丽丽;陈招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我国学校艾滋病防控形势及策略

    2015年7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疫情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1],旨在加强卫生计生与教育部门合作,共同努力控制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上升的势头.国家正在制定“十三五”艾滋病防治规划,在即将到来的下一个5年里,有效遏制青年学生中的艾滋病快速蔓延,对全国艾滋病疫情控制至关重要.

    作者:吴尊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河南农村6岁儿童乳牙患龋及影响因素分析

    龋病是儿童口腔的常见病、多发病.Broadbent等[1]研究表明,6岁儿童的患龋状况与个人和群体成年后的患龋情况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河南省部分农村6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该地区乳牙龋病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作者:吉雅丽;王志刚;杨汴生;孙经;何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追踪观察

    目的 探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规律,为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东莞某高校2011年入学的329名贫困大学生和2 339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连续3a的追踪调查.结果 贫困生和非贫困生人校3a的纵向比较显示,在UPI量表区分的3类人群的人数比例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6.44,368.60,P值均<0.01),心理健康者比例在逐年上升,贫困生心理健康良好的人数比例依次为大一年级学生(41.3%)、大二年级学生(58.1%)和大三年级学生(60.2%);非贫困生为大一年级学生(47.1%)、大二年级学生(65.7%)、大三年级学生(68.7%);横向比较显示,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在大一年级学生测试时UPI区分的3类人群的人数比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大二年级学生和大三年级学生测试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746,9.311,P值均<0.01),贫困生中心理问题学生的比例大于非贫困学生.结论 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人校后,心理健康程度均在逐年提升,非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提升更高.

    作者:张庆吉;涂叶满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上海市金山区2009-2013学年中小学生非故意伤害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金山区中小学生非故意伤害的发生状况及流行特征,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订伤害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上海市金山区2009-2013学年全部中小学生非故意伤害个案报告卡,分析伤害发生的原因、性质、临床特征等.结果 2009-2013学年共监测学生非故意伤害888例,伤害发生率为0.372%;学校是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主要场所(52.48%),其次是家庭和街道公路(20.27%,17.68%);中小学生非故意伤害主要原因为跌倒,其次是碰撞/挤压伤(分别占67.46%和10.81%),由跌倒所致的伤害主要为四肢部位的骨折,占全部骨折的78.83%;4-5月及9-10月为伤害高发时间,共发生伤害500例(56.31%).不同性别与不同学段学生非故意伤害发生的场所分布不同,男生以校内伤害为主(57.14%),女生则以校外伤害为主(58.49)(x2=18.220,P<0.05);小学以校外为主(59.34%),中学生伤害主要发生在校内(6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324,P<0.05).结论 金山区中小学生非故意伤害发生情况需要更多关注,应根据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特点开展健康教育及制定干预策略.

    作者:张玲玲;程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