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峻;李靖忠;段宝凤;侯丽莉
目的 探讨双留置针双止血带错位穿刺法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 将驱血带自无充盈静脉肢体近心端加压缠绕至已扎止血带的远心端,人为使其充盈,将2支静脉留置针错开位置穿刺留置.结果 院前急救经双带扎紧后在两条充盈静脉各给予留置针穿刺,一次穿刺成功92.13%,院中急救一次穿刺成功97.83%,平均93.64%;院前急救经双带扎紧后在一条充盈静脉错开位置给予2支留置针穿刺,一次穿刺成功92.86%,院中急救一次穿刺成功100%,平均93.94%.结论 双针双带错位穿刺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建立2条有效静脉通路,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作者:吴永杰;靖冬梅;于凤娟;郑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本文针对目前助产专业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改革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并论述了改革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如何改革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的具体措施.力求通过改革,使学生较好的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有效的实现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作者:刘晓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护理病案是患者在医院接受诊治、护理的全过程以及病情转归唯一证据,是医疗事故纠纷处理的重要依据.在我院按照新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210份病案中的护理病历进行了严格的质控,对存在的问题、隐患进行梳理、分析,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作者:李阳;逄金明;马崴;倪成云;王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白体血清(血浆)因其含有人体所需基本、较齐全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及细胞生长因子等,加上其是抽取患者的静脉血经立即离心分离后所获得的自体成分,来源方便、制备简便、安全有效、新鲜无污染、无刺激、无过敏、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在现代医学研究及临床医疗和护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不断探索自体血清(血浆)疗法在临床应用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技术、进一步阐明白体血清(血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治疗方法、作用机制和实际疗效等,本文通过对自体血清(血浆)在临床治疗和护理等领域中应用的检索文献进行综述,揭示自体血清(血浆)疗法充分利用其生物化学成分的广谱性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多样性,在眼科、骨科、神经内外科、血液科、口腔科等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且其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在临床医学应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和独到之处.
作者:董萍;杨永鹏;丁克祥;李谨;罗迎霞;左夏林;丁宇;刘敏;丁振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病房患儿入院时即进行肠道病毒筛查的意义.方法 在2009年5月~2010年5月对每位新人患儿首先进行隔离,然后进行咽拭子及粪便采样,采样用RT-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A16型.对采样检测阳性的个体及密切接触人群进行系统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新生儿存在肠道病毒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和生后感染几种方式,感染率分别为2.72%、6.28%、15.76%.结论 预防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在院前及院内同样重要.
作者:杜柯凝;宇亚娟;孙利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危重症患者从急诊科转住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方法 分析我院2007年1~10月份急危重症患者转住院存在问题的原因,于2007年11月~2008年2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及整改培训,并对比2008年3~12月份转住院患者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危重症患者转住院存在问题例数由2007年度整改培训前的3.87%减少到整改培训后的0.49%,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思想上的高度重视、转运前后的认真评估、正确的预处理与严密的监测是保证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住院的关键.
作者:张贺真;傅华珍;赵正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训练对中青年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方式,选择中青年卒中患者120例,其中对照组60例,接受常规治疗和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60例,在常规治疗和教育的同时接受4周的自我效能训练.分别在入院时和训练4周后应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治疗依从性问卷调查表,对训练前后患者的自我效能与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 中青年卒中患者自我效能多处于中低水平,治疗依从性普遍较差.经过4周训练后,实验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依从性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统计意义.结论 通过自我效能训练可提升中青年卒中患者的自我效能和治疗依从性,为降低疾病发病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作者:秦爱玲;吕晓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重型破伤风患者应用肠内营养(EN)支持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重型破伤风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EN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部分静脉营养,于营养支持前一天及营养治疗后第11天检测两组患者的BMI、TSF、MAMC,TP、PA、ALB及Hb等指标,并且全程观察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 营养支持10天后两组患者的BMI、TSF、MAMC下降不明显,EN组的TP、PA、ALB及Hb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EN组并发症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3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EN可改善重型破伤风患者蛋白质代谢和患者营养状况,提高了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
作者:黄彤;林丽华;吴凤;陈群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突发性耳聋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突发性耳聋16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1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结果 通过心理指导使病人心理压力得到缓解,对突发性耳聋疾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实验组较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突发性耳聋发病后对患者心理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心理护理是患者治疗中的一项很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赵兰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学深圳市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情况,为高尿酸血症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9年7月至12月在本院健康体检者33 649名的体检资料,其中男性18 832名,女性14 817名,比较不同性别年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结果 健康体检者血尿酸平均值为(336.57±96.07)μmol/L,其中男性(380.17±87.04)、女性(281.45±76.88)μmol/L,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尿酸血症总检出率24.06%,其中男性31.28%,女性14.88%,男性与女性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深圳市健康体检人群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高于国内其它地区,且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应引起人们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及时对体检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朱清云;石兰萍;黄志平;曹菊秀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协议护理在动静脉内瘘手术后对患者内瘘自我维护依从性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40例动静脉内瘘手术后2周的患者随机分为协议护理组及常规护理组各20例,协议护理组采取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共同协商,找到即尊重患者生活习惯及意愿又不违反康复原则的维护方法,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且协议护理延续至出院继续随访.观察两组康复维护的依从性效果及一定时间内内瘘的通畅性.结果 两组患者在行动静脉内瘘手术后患者不遵医原因及内痿自我管理、自我维护及维持内瘘通畅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协议护理后患者的依从性有提高(P<0.05).结论 通过协议护理及延伸至血液透析期间和出院协议随访,及时了解评估患者的生活习惯及不遵医行为的原因,制定个案的维护模式,可以提高患者自我维护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效能,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爱霞;龙斌;赖喜玉;李锦墁;彭宜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开展微笑护理活动在提高护理品质中的优越性.方法 随机抽取内一病区2006~2007年90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2008~2009年该科9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开展微笑护理活动,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护理服务品质管理质量、护患沟通效果、护理投诉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护理服务品质管理质量、护患沟通效果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投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笑护理服务的开展,有效地促进和维护了患者的健康,促进了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作者:孙惠金;李荣;李连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在临床工作中,实施护理小改革,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法 对固定药物检查法、抢救车药物检查法、口服药杯清洗消毒法、交接本的签字、温馨提示本的应用、冲眼法、出院带药储存法进行护理小改革,比较改革前后对护理工作效率的影响.结果 改革后护理工作时间明显少于改革前;护士对工作满意度、患者的满意度、护士对患者的病情熟悉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革后无或降低护理成本消耗.结论 临床护理小改革,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损耗,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宋会玲;丁秀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减轻静脉滴注1,6-二磷酸果糖(FDP)引起的血管疼痛程度的方法.方法 采用2%利多卡因湿敷、行为干预法、2%利多卡因湿敷与行为干预联合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2%利多卡因湿敷联合行为干预实验组与单独应用2%利多卡因湿敷和行为干预法比较,差异显著(均P<0.01).结论 利多卡因湿敷与行为干预联合法,可显著减轻FDP静脉滴注致痛程度.
作者:于洁凡;郗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满足临床需求,提升消毒供应室服务质量和满意度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全院临床、医技科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于2007年6月~2009年5月,随机对2720人次发放调查问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人员各1360人次.对消毒供应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满意度进行调查.运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的无菌物品质量方面满意度较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服务态度、工作责任心和物品供应及时方面满意度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毒供应室随着服务质量的不断改进,满意度由93.68%上升至98.50%.结论 对消毒供应室进行满意度的调查,开拓了员工的服务意识,促进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的不断提升.
作者:张汝桂;温桂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随着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医疗、护理档案也随之建立,并随着管理的日益完善,医疗、护理档案分开,由单一的电子档案,逐步规划为电子、纸质档案同步运行.
作者:袁月林;任志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影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临床应用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 选用德国B Braun公司生产的CAVAFIX·PICC导管进行穿刺置管,分析并发症的发生,采取改进措施并评估其有效性.结果 2005年6月~2007年5月300例PICC患者中并发症的总发生率82.0%,2007年6月~2009年10月采取封管液选择、固定导管方法、穿刺前使用抗生素、加强PICC患者导管护理等改进措施后360例,并发症的总发生率10.8%,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选择恰当的封管液,减少静脉血栓产生和导管堵塞;置管前30min应用抗生素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用保鲜膜保护贴膜,固定好导管和皮肤,预防导管脱落;应用3L输液袋配营养液预防输液反应发生,通过这些相应改进措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越如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人工流产手术的镇痛效果和护理.方法 选取人工流产患者1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复合麻醉组,各9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0mg/kg体重,复合麻醉组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醣50 mg进行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0mg/kg体重.观察两组用药量,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疼痛的VAS评分.术后由手术医师评定麻醉效果.结果 复合麻醉组唤醒后恶心和躁动不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独给药组(P<0.05),而麻醉效果达优者也多于单独给药组(P<0.05).复合给药组术后注射部位和下腹部疼痛VAS评分均值也显著低于单独麻醉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效果确切,术后疼痛更轻,不良反应更少,是一种有效的配伍方法.
作者:范宁;李爱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脑外伤昏迷病人住院期间家属的压力水平及来源,根据压力管理理论,制定压力干预的健康教育路径.以降低家属的压力水平.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及自行设计问卷,测量患者家属压力来源及压力水平,对患者家属进行压力干预,观察患者家属的压力水平变化.结果 患者家属的压力来源主要集中在与患者有关的压力事件中.干预前的压力显著高于正常值,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压力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昏迷病人住院期间对家属的心理造成压力,经过教育干预,可降低家属的压力水平.
作者:戴玉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小腿创伤性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术前观察、术前护理及预防方法,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 通过30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寻找针对性的观察和护理方法.结果 所有小腿骨筋膜室患者,1例患者膝踝关节及趾间关节功能丧失,足部感觉缺失需扶拐行走.结论 针对性的严密观察和护理室小腿骨筋膜室综合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康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袁丽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