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女童性早熟的影响因素分析

杨章萍;郑晓萍;张旭慧;戴小英;姜彩霞;张磊;周标;朱益民;丁钢强

关键词:青春期, 早熟, 回归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学生
摘要:目的 探讨女童性早熟的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开展女童性早熟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1-11月在杭州市某省级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性早熟的女童219名及杭州市4所小学的健康女童271名,对其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病例组平均年龄、体重、身高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OR=1.130,P=0.024)、睡眠时间(OR=1.686,P=0.019)、反季节蔬菜摄入量(OR=1.614,P=0.015)、饼干和膨化食品摄入量(OR=2.005,P=0.014)与性早熟呈正相关,常使用儿童专用护肤品(OR=0.411,P=0.021)、奶制品摄入量(OR=0.648,P=0.021)、蔬菜摄入量(OR=0.315,P=0.024)及母亲初潮时间(OR=0.546,P<0.01)与性早熟呈负相关.结论 女童性早熟与饮食、睡眠及母亲初潮年龄等因素有关.应提倡儿童科学饮食、均衡营养,并注意青春期性教育.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郑州市高中生慢性鼻-鼻窦炎患病现状

    目的 了解郑州市市区高中生慢性鼻-鼻窦炎的患病情况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采取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郑州市1 677名高一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慢性鼻-鼻窦炎相关症状问卷及视觉模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高中生慢性鼻-鼻窦炎患病率为7.27%(122/1 677),其中男生为7.51% (61/812),女生为7.09%(58/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7,P>O.05).对学生造成困扰者占61.48%(75/122),其中轻度困扰率为8.20%(10/122),中度困扰率为43.44%(53/122),重度困扰率为9.84%(12/122);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者占患病学生的27.87%(34/122).结论 高中生慢性鼻-鼻窦炎患病率较高,对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来应对.

    作者:李玲玲;郑振宇;李社亭;王江波;刘松霞;王重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5-HT2A受体基因T102C多态性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关联性研究

    目的 探讨5-HT2A受体基因T102C多态性与ADHD的关联,为相关疾病的病因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包头市某小学974名6~ 14岁学生为研究对象,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5-HT2A受体基因T102C多态性,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5-HT2A受体基因T102C多态性对ADHD的影响.结果 5-HT2A受体基因T102C的基因型频率在ADHD组与对照组儿童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8,P=0.02),TT基因型是ADHD的保护因素(OR=0.56,P<0.05),TC/CC基因型是ADHD的危险因素(OR=1.26,P<0.05).结论 5-HT2A受体基因T102C多态性与ADHD的发生有关.

    作者:候雪;关明杰;吴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广州市大学生自救互救能力现况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大学生自救互救能力,为提高大学生减灾避险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自编问卷对广州市5所高校1 408名大学生常见灾害的自救互救认知程度和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对自救互救知识11个类别的自我评价中,完全了解并掌握操作者68名(4.97%),了解原理未熟练操作者394名(28.82%),未完全了解原理及操作有610名(44.62%),原理及操作均完全不了解者295名(21.59%).27个知识题中,学生得分在0~22分之间,平均(7.35±2.46)分.不同专业大学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本科、女生、农村、高年级学生得分较高(P值均<0.05).结论 广州市大学生自救互救能力偏低.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培养大学生防灾意识,提高减灾避险能力.

    作者:杨剑;刘晓玲;周亚敏;彭淋;陈青山;王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幸福感指数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幸福感指数与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关系,为管理和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心理资本量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S)、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对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父亲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积极应对方式及幸福感指数与大学生心理资本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积极应对方式、幸福感指数、母亲情感温暖正向预测大学生心理资本(R2 =0.221,P<0.01).积极应对方式、幸福感指数分别在母亲情感温暖与大学生心理资本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母亲情感温暖不仅对心理资本有直接预测作用,还可以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幸福感指数起间接预测作用.

    作者:李艳;何畏;张贤;郭巧红;马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宁夏地区本科生紧急避孕KAP分析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大学生紧急避孕知识、行为和态度的现状,为开展在校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宁夏2所本科院校的一~四年级本科生,采取现场自填问卷形式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1225名(71.4%)大学生听说过紧急避孕,其中只有253名(20.6%)知道紧急避孕的具体方法;52.6%(892名)的学生认为需要得到紧急避孕相关知识,64.6%(1 095名)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学校广泛开展紧急避孕方面的宣传教育;学生获得紧急避孕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书籍杂志(50.4%)、广播电视(34.7%)、网络(43.7%)等,58.2%的学生认为开展紧急避孕相关宣教的好形式是学校开设青春期健康教育课堂,其次为讲座(41.0%).结论 宁夏地区大学生紧急避孕知识欠缺,对紧急避孕的相关知识信息等服务具有很大需求.

    作者:邱红燕;刘兰;李宏宇;罗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武汉市中学生超重肥胖及其相关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武汉市中学生超重肥胖现况及其相关行为危险因素,为中学生肥胖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武汉市2所中学共1 01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参照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将中学生分为体重正常组与超重肥胖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男生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不同年级学生超重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享受做体育活动、把水果或蔬菜作为点心代替炸薯条或糖、朋友鼓励不要长时间久坐不动等均是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青少年体育活动以及膳食习惯对肥胖的发生有影响,同伴的作用亦不容忽视.

    作者:陈艳琳;孙艳;卞晨阳;李小芳;王礼桂;余毅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宁夏小学生口腔健康促进效果评估

    目的 了解实施口腔健康促进措施对儿童口腔健康知识、行为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干预技术、制定儿童口腔健康促进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以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宁夏省抽取开展学校口腔健康促进措施的城市小学4所,整群抽取全体五年级在校学生作为项目组(562名);以同样方法抽取未开展口腔健康促进措施的城市小学4所,整群抽取全体五年级在校学生作为对照组(480名).结果 在口腔健康知识方面,项目组小学生对龋齿的正确认知率(37.01%)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对于“刷牙出血要咨询医生”的认知,项目组为89.01%,对照组为53.75%.在口腔健康行为形成率方面,43.24%的项目组小学生能做到睡前从不吃甜食,对照组仅为12.50%;78.04%的项目组小学生能做到早、晚各刷一次牙,对照组为42.50%.在口腔卫生服务利用方面,55.31%的项目组小学生实施了窝沟封闭,对照组为17.72%;过去1a中接受口腔定期检查的比例,项目组为28.38%,对照组仅为10.87%.结论 接受口腔健康促进措施的小学生在口腔健康知识、行为、正确就医方面均高于未接受过的学生.应开展以学校为阵地、以口腔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结合口腔疾病预防、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口腔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白玥;江虹;曲美霞;余永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宁波市2006-2010年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宁波市2006-2010年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水平及主要死因,为儿童伤害死亡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宁波市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宁波市2006-2010年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为30.93/10万,标化死亡率为32.51/10万,占该组儿童死亡总数的21.55%,居于第3位死因.农村儿童伤害死亡率(37.37/10万)高于城市(20.70/10万),男童伤害死亡率(35.26/10万)高于女童(20.70/10万).宁波市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的前3位原因依次为淹溺、意外机械性窒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死亡率分别为13.46/10万,4.72/10万,3.52/10万.意外机械性窒息是婴儿的首位死因,占婴儿伤害死亡的42.86%.1~4岁儿童伤害的首位死因是淹溺.结论 伤害已成为宁波市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尤其是淹溺、意外机械性窒息对儿童的危害更大,应加强对儿童伤害的预防和控制.

    作者:杨秀珍;梅秋红;陈洁平;崔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女童性早熟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女童性早熟的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开展女童性早熟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1-11月在杭州市某省级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性早熟的女童219名及杭州市4所小学的健康女童271名,对其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病例组平均年龄、体重、身高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OR=1.130,P=0.024)、睡眠时间(OR=1.686,P=0.019)、反季节蔬菜摄入量(OR=1.614,P=0.015)、饼干和膨化食品摄入量(OR=2.005,P=0.014)与性早熟呈正相关,常使用儿童专用护肤品(OR=0.411,P=0.021)、奶制品摄入量(OR=0.648,P=0.021)、蔬菜摄入量(OR=0.315,P=0.024)及母亲初潮时间(OR=0.546,P<0.01)与性早熟呈负相关.结论 女童性早熟与饮食、睡眠及母亲初潮年龄等因素有关.应提倡儿童科学饮食、均衡营养,并注意青春期性教育.

    作者:杨章萍;郑晓萍;张旭慧;戴小英;姜彩霞;张磊;周标;朱益民;丁钢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贵阳市城区幼儿园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贵阳市幼儿园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检出情况,为ADHD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贵阳市城区21个幼儿园的4 489名3~6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ADHD诊断标准量表进行筛查.初筛为阳性的儿童,再由2名小儿神经专业的主治医师到幼儿园进行现场排查以确诊.结果 贵阳市城区幼儿园儿童ADHD检出率为1.38%,男、女童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岁年龄组检出率高,为2.05%.汉族儿童检出率为1.33%,少数民族检出率为1.55%.但各组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贵阳市城区幼儿园3~6岁儿童ADHD的患病情况不容乐观,应予以高度关注.

    作者:张传杰;艾戎;邓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银川9~17岁女童青春发动状况及其与肥胖关系

    目的 了解银川地区9~ 17岁城市女童青春发动状况以及发动时相提前与肥胖的关系,为开展青春期教育和控制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取银川市小学、初中、高中学校各2所,小学四~六年级、初中一至三年级、高中一至二年级,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的女生共1 265名进行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结果 女童乳房发育、阴毛发育、月经来潮的平均年龄分别为9.25,11.23,12.23岁.9~17岁女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是8.1%,5.1%.11~ 14岁组女童的月经来潮组与未来潮组的体重、腰围、臀围和BMI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组女童超重、肥胖率为12.9%和6.3%,BMI值明显高于青春发动时相正常和延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银川城市女童青春发育进程符合儿童青春发育顺序规律,女童肥胖超重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有关.

    作者:牛晓丽;赵海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青少年学业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相关分析

    目的 了解青少年学业拖延现状及其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为改善青少年学业拖延行为和维护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安徽和江苏5所重点或普通中学的737名在校中学生进行学业拖延和时间管理倾向问卷调查.结果 男生时间价值感(t=-2.29,P<0.05)、时间监控感(t=-3.12,P<0.01)得分低于女生,学业拖延得分男生高于女生(t=1.88,P=0.06);学业拖延在不同年级(F=21.24,P<0.01)、不同学业成绩(F=46.08,P<0.01)学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业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间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2-0.59,P值均<0.01),时间效能感(β=-0.44,t=-11.80,P<0.01)、时间监控感(β=-0.18,t=-5.49,P<0.01)及时间价值感(β=-0.12,t=-3.46,P<0.01)对学业拖延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中学生学业拖延状况与时间管理倾向呈统计学相关,改变时间管理有助于学生学业拖延现象的改善.

    作者:雷家萍;鲁媛;濮梅;曹佃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某高校学生近5年就诊病例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患病特征及疾病谱的变化趋势,为开展高校学生常见性疾病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7年1月-2011年12月对大学生在校医院就诊病例逐例登记,按病种、年级、月份进行计数统计分析.结果 5a间在校大学生每年总就诊病例数变化不大,女生就诊病例数高于男生;患病病种按病例构成比从高到低分别是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胃肠炎、外伤、皮肤过敏、维生素B缺乏、沙眼、龋齿及牙周炎、真菌感染(癣)、月经不调和痛经、皮肤感染等.按每年各月份病例构成比从高到低是11,12,10,9,3,4,5,6月.结论 秋冬交际和新入学大学生因病就诊率较高,主要疾病为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

    作者:黄志英;周维俊;黄沛;张曦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湖北省2007-2012年学生肺结核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2007-2012年湖北省学生结核病疫情,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 对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2007-2012年湖北省学生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2年湖北省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从7.73/10万下降到4.2/10万(x2=891.36,P<0.01);每年的3-4月,学生报告发病人数为全年高,2月为全年低.结论 湖北省学校结核病疫情呈明显下降趋势.加强学校师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教和新入校高中生、大学生体检工作,可有效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

    作者:赵丁源;叶建君;罗军民;杨成凤;汪小黎;周丽平;王小靖;刘勋;皮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体育运动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体育运动对儿童统合能力的正向干预效果,为探寻改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有效手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对分层整群抽取的唐山市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感觉统合失调状况筛查后,分为实验组(177人)和对照组(176人).实验组在感觉统合训练中有组织、有计划地渗透儿童体育活动,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感觉统合训练.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人数均少于干预前(P值均<0.01);干预后,实验组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总分、触觉过分防御和本体感不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409,-4.889,-2.301,P值均<0.01).结论 体育运动干预能够增强小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

    作者:蔡继云;杨绍清;刘玉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上海市嘉定区小学生超重肥胖及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城乡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为制定儿童肥胖防治的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上海市嘉定区4所学校二至四年级小学生2 892名进行体质监测,同时进行营养知识、行为及态度问卷调查.结果 嘉定区城区、乡村小学生肥胖率分别为16.85%,16.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乡村小学生营养知识水平明显低于城区小学生(P<0.05),不吃早餐、喝汽水饮料、吃甜食的比例均高于城区小学生(P值均<0.05).乡村小学生及家长建立良好生活方式意愿的比例明显低于城区小学生(P值均<0.05).结论 上海市嘉定区小学生超重率较高,合理营养知识与行为较为缺乏.应加强乡村小学生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生活方式.

    作者:张琴;董玉婷;孙思飞;袁红;张福东;张一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与健康状况的关系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及其与健康状况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攻击分量表和一般情况问卷,对整群抽取的上海市10所幼儿园1 23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发生率为12.9%,男孩攻击性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女孩(P<0.05).目前健康状况好的儿童攻击性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健康状况一般或较差者,1岁内不适症状较多者攻击性行为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儿童,曾患疾病的儿童攻击性行为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曾患疾病者,儿童存在入睡困难也显著增加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健康状况较差、1岁内不适症状较多或曾患疾病等与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密切相关.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作者:贾守梅;汪玲;谭晖;王晓;施莹娟;李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济南高校学生乙肝认知水平与态度调查

    目的 了解济南市高校学生乙肝认知水平及态度,为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济南市12所高校学生共1 336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济南市高校学生对乙肝防治知识有一定了解,但知识结构不全面.仅有50.07%的学生知道注射疫苗是预防乙肝有效的方法,对于乙肝病毒不能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的正确认知比例不足30%,且与所学专业有一定关系.学生对乙肝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知程度不足,约70%的学生不清楚已有相关法律规定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乙肝五项”的检查,且所学专业与性别对此认知有影响.学生对乙肝携带者的正向态度不足.结论 高校应充分利用课堂与大众传媒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乙肝的认知程度及态度.

    作者:王海蓉;王晓蕾;闫珍珍;陆星辰;姜宝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大学生安全饮酒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报道显示,青少年饮酒率逐年增加,饮酒年龄亦出现低年龄化的趋势[1-3].青少年饮酒不但严重损害其身心健康,而且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有调查发现,2010年青海省医学生整体饮酒率及男、女生饮酒率分别是93.3%,96.7%和92.6%,其中不乏有学生存在危险饮酒行为[4].为有效预防危险饮酒行为对大学生的影响,笔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燕;梁军;文国颖;张海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朝鲜族留守初中生生活事件心理韧性与前瞻适应的关系

    目的 分析朝鲜族留守初中生生活事件、心理韧性和前瞻适应现状及其关系,为朝鲜族留守初中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心理韧性量表、初中生前瞻适应量表,对分层整群抽取的吉林省629名朝鲜族留守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朝鲜族留守青少年的主要生活事件来源于健康成长、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留守初中生的心理韧性与前瞻适应处于较高水平.年龄、居住地、父亲学历、与父母联系频率、监护人学历、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习成绩对朝鲜族留守初中生生活事件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父母外出类型、与父母联系频率、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习成绩对其心理韧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居住地、母亲学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习成绩对其前瞻适应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留守初中生的生活事件与心理韧性、前瞻适应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94,-0.197,P值均<0.01),留守初中生心理韧性与前瞻适应呈正相关((r=0.632,P<0.01).结论 应注重朝鲜族留守青少年心理韧性的培养,以提高他们应对各种生活事件的能力,从而促进留守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作者:崔文香;顾颜;史沙沙;张孟玉;王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