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儿童忽视现状与研究展望

潘建平

关键词:虐待儿童, 中国, 精神卫生
摘要:儿童忽视(neglect)是国际上公认的儿童伤害(maltreatments)四大类型(身体虐待、性虐待、情感虐待和忽视)中发生率高、波及面广、影响也大的一类[1],约占总发生率的50%;发生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危害程度主要受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的服务体系与质量、政府作为、法律法规政策的完善、家庭与家长的关注、儿童生活环境的安全卫生等.近年来,我国各地不断发生的儿童青少年被侵害案件,除与犯罪分子的恶行有关外,更值得反思的是整个社会、学校、家庭、家长对儿童的忽视,包括身体忽视、情感忽视、教育忽视、安全忽视、医疗忽视和社会忽视等各个层面.儿童忽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仙居县2005-2012年中小学生流行性乙型脑炎抗体监测结果分析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由蚊虫媒介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侵犯15岁以下的儿童[1],且病情重,病死率高,部分病例恢复后有神经系统后遗症[2].为了解乙脑流行规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仙居县于2005-2012年对中、小学生乙脑抗体进行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意坚;吴灵芝;应永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高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对急救知识的需求及相关课程实施前后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探讨非医学专业高校急救知识的课程安排与设置提供依据.方法 对大理学院在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现场急救常识》选修课,比较授课前后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了解情况.结果 381名被调查者中,95.5%认为有必要学习急救常识,82.4%认为应在大学生中普及急救常识,开课前仅有14.7%掌握部分急救技能.培训前后大学生对常用急救常识的了解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课堂理论讲授、急救操作视频观看以及现场模型操作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现场急救能力.

    作者:胡吉富;李利华;路会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地震灾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雅安市芦山震后灾区学生急性应激心理反应及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变化情况,为开展灾后心理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芦山地震灾区6所学校600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进行调查,并对心理干预前、后各量表得分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学生心理问题中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因子所占比例较高(82.92%,71.55%,61.30%,64.83%,64.77%).干预前,男、女生SCL-90各因子除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精神病性外(P值均>0.05),其余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后男、女生SCL-90各因子及SDS、SAS得分均有下降(P值均<0.01),女生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男生.结论 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是灾区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在促进灾区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明显效果.

    作者:张晓茹;成云;杨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北京地区大学生社会支持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帮助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对2011年11月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北京地区6所高校共1 186名在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大学生社会支持总分平均分为(35.81±6.05)分.在3个维度中,客观支持平均分为(7.03±1.84)分,主观支持平均分为(20.94±4.15)分,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平均分为(8.04±1.96)分.性别、年级、学校类型、独生子女状况、恋爱状况、家庭和睦状况及心理服务利用意愿均是社会支持总分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不同,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

    作者:和红;杨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国儿童忽视现状与研究展望

    儿童忽视(neglect)是国际上公认的儿童伤害(maltreatments)四大类型(身体虐待、性虐待、情感虐待和忽视)中发生率高、波及面广、影响也大的一类[1],约占总发生率的50%;发生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危害程度主要受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的服务体系与质量、政府作为、法律法规政策的完善、家庭与家长的关注、儿童生活环境的安全卫生等.近年来,我国各地不断发生的儿童青少年被侵害案件,除与犯罪分子的恶行有关外,更值得反思的是整个社会、学校、家庭、家长对儿童的忽视,包括身体忽视、情感忽视、教育忽视、安全忽视、医疗忽视和社会忽视等各个层面.儿童忽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潘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贵州某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贵州省某少数民族地区2所中学全部学生共1 605名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结果 初中生存在心理问题者431名,检出率为26.95%;女生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得分及MHT总分均高于男生;不同家庭类型、成长环境初中生MHT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学历不同及家庭经济条件不同的初中生MHT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父母关系不满意的初中生MHT得分高于其他人(P<0.05);父母教养方式不一致的初中生MHT得分高于父母教养方式一致的初中生;父母不同管教方式的初中生MHT得分不同(P<0.05).结论 家庭类型、是否独生子女、成长环境、父母文化程度及教养方式等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作用显著,应引起重视.

    作者:谢平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形势下高校医疗体制改革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全面展开,在校大学生被逐步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高校原有的公费医疗运行体制逐步退出.新旧体制交替时期,笔者对新形势下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对策研究,为顺利推进高校医疗体制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戴明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安徽医学生自杀行为与儿童青少年期自杀史相关性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早期自杀行为与大学生近期自杀行为的关系,为预防大学生自杀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以安徽省3所医学院校大一、大二年级共10 29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调查15岁之前自杀行为史、不良经历史以及一二级亲属自杀死亡、未遂和意念史,同时调查过去1 a自杀行为发生情况.结果 10 297名大学生中,15岁之前发生自杀意念、未遂的人数分别为516(5.0%)和63(0.6%)人;近1 a内发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人数分别为360(3.5%)和33(0.3%).15岁之前的自杀意念史与近1 a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关联指标OR值分别为4.0(95%CI=3.0 ~5.4)和6.1(95% CI=3.1 ~12.0);15岁之前的自杀未遂史与近1 a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关联指标OR值分别为4.2(95%CI=1.4 ~12.5)和114.0(95% CI=51.3 ~253.2).调整人口学、亲属自杀以及ACEs变量后,上述关联均出现一半以上的下降,但除15岁之前自杀意念史与近1 a自杀未遂关联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关联仍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早期自杀行为史,尤其是自杀未遂史可能是大学生近期自杀行为独立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林胜;张志华;孙良;吴红燕;孙业桓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某综合大学2009-2011年大学生医保工作情况分析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8]119号),西安地区自2009年开始,对所辖的各类大专院校实施了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既与原有公费医疗制度体系平稳衔接,又符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也有利于树立大学生的保险意识,促进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作者:蔡乐农;李育西;雷希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绍兴市2008-2012年学生肺结核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绍兴市学生结核病疫情状况,为开展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8-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数据,对绍兴市学生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8-2012年绍兴市结核病防治机构共报告学生肺结核565例,报告发病率16.24/10万,占全人口发病总数的3.75%,其中涂阳肺结核183例;发病以高中生为主,占学生发病数的53.45%;4月份为发病高峰,发现方式主要为因症就诊(45.31%)和转诊(41.59%).结论 绍兴市学生结核病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针对学生人群的特殊性采取相对应的防控措施,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

    作者:高华强;牛文柯;陈奇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西藏大学医学生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睡眠是维系人类健康的保证,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机体复原和固定记忆.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1-2].医学生由于专业性较强、课业负担较重等特点,睡眠质量更易受到影响.为此,笔者于2012年11-12月对西藏大学医学本科生睡眠质量状况进行调查,为提高医学生睡眠质量、促进身心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拉巴桑珠;曾彩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的研制

    目的 研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为今后开展儿童忽视的相关研究及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在全国7个省和2个直辖市的28个县,共抽取12 ~17岁中学生6 194名,男、女各半,少数民族学生占6.4%.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研究所用的忽视量表包含6个忽视层面72个题项.对回收所得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因素分析、信度与效度分析后,逐步删除未达到统计学要求的题项,从而形成正式量表,终完成常模研制.结果 经统计分析,量表终保留题项57个.共进行5次因素分析,信度检验结果显示,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14,分半信度系数为0.890,重测信度为0.807,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外部效度检验结果显示,量表能客观反映受试对象受忽视的状况,但被试者对忽视的主观感受与客观评价不够一致.忽视量表判断受试儿童是否受到忽视的界值点为140.结论 本常模具有良好的鉴别力、可靠性和稳定性,实际应用时易于理解、便于操作,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应用.但学生对忽视的认识还存在误区,急需干预和改善.

    作者:潘建平;杨武悦;陈晶琦;席卫平;张慧颖;彭玉林;古桂雄;张雅琴;钟朝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国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忽视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小学生受忽视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全国9个省/直辖市抽取农村6~11岁(一~六年级)小学生7 887名,采用“中国农村6~8岁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及“中国农村9~U岁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制定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8岁组(一~三年级)留守儿童占34.1%(1 301/3 819名),9~11岁组(四~六年级)中留守儿童占40.5%(1646/4 068名);6~8岁组中,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忽视率分别为48.5%和35.7%,忽视度分别为(47.64±9.44)和(45.34±8.53)(P值均<0.01);男性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忽视度分别为(48.08±9.53)和(45.52±8.32),女性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忽视度分别为(47.21±9.34)和(45.15±8.75)(P值均<0.01).9~11岁组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忽视率分别为49.7%和37.4%,忽视度分别为(46.61±10.58)和(43.59±10.15)(P值均<0.01),男性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忽视度分别为(47.33±9.96)和(44.38±10.04),女性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忽视度分别为(45.90±11.10)和(42.81±10.21)(P值均<0.01).结论 中国农村小学生的忽视问题非常严重,留守儿童忽视率和忽视度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应引起重视.

    作者:杨文娟;潘建平;杨武悦;王维清;马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大学生抑郁心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抑郁状态,探讨心理干预技术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效果,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哈尔滨6所高校各专业大学生5 240名,用贝克抑郁量表筛选出有抑郁情绪的大学生355名,随机分为干预组(180名)和对照组(175名),对干预组大学生进行12周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心理干预,对照组大学生只进行阶段性的电话随访.结果 干预前、后大学生抑郁评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时间效应(F=301.357,P<0.01)、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F=10.713,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组别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0.043,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抑郁得分分别为(15.96±7.84) (14.66±7.39)分,干预后降低为(7.02±5.85) (8.55±5.75)分(F值分别为215.90,97.838,P值均<0.01);干预组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抑郁得分(F=6.24,P<0.01).结论 心理干预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大学生的抑郁水平.

    作者:关心;乔正学;邱晓惠;杨秀贤;王琳;杨艳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儿童肥胖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儿童肥胖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严重公共健康问题之一[1-2].近40 a来,儿童肥胖以发达国家为首正在向全球范围蔓延.据WHO估计,2010年约有4 300万5岁以下儿童超重,其中发达国家占800万,发展中国家高达3 500万[2].我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先后经历了5个阶段[3],但自2000年进入快速流行期后,在极低的基数上成倍增长[4].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4.5%,肥胖率为2.1%[4].基于儿童肥胖的严峻形势,国内外诸多学者都着力于儿童肥胖影响因素和干预模式的研究,现就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向芳;邵万宽;吴跃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死亡态度对大学生危机脆弱性与网络成瘾关系的调节作用

    目的 探讨死亡态度在危机脆弱性与网络成瘾之间的作用,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危机脆弱性问卷、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方便抽取的广州和深圳2所高校66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死亡态度中的死亡恐惧、趋近接受、逃离接受与网络成瘾和危机脆弱性呈正相关(r=0.142~0.324,P值均<0.01),自然接受与网络成瘾和危机脆弱性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95,-0.209,P值均<0.05),死亡逃避与网络成瘾呈正相关(r=0.145,P<0.01).死亡逃避、趋近接受与危机脆弱性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值分别为-0.080,-0.094,P值均<0.05),在大学生危机脆弱性与网络成瘾间起调节作用.结论 死亡态度在大学生危机脆弱性与网络成瘾之间起调节作用.正确的死亡教育可减少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

    作者:吴文丽;伍翔;殷华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国产与进口水痘减毒活疫苗安全性和免疫效果Meta分析

    目的 比较国产与进口水痘疫苗在中国人群中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为探讨适用于中国人群的疫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以“水痘”(varicella or chickenpox)、“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or chickenpex attenuated live vaccine)、“安全性”(safety)、“免疫效果”(immunogenicity)为关键词,检索1998-2013年公开发表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有关水痘疫苗的中英文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有12篇文献纳入研究,其中水痘减毒活疫苗(VarV)实验性研究9篇(随机对照试验4篇),病例对照研究3篇.国产与进口VarV局部不良反应RR合并=0.45,95%CI为0.28~0.70(P<0.05);全身不良反应RR合并=1.45,95% CI为0.58~3.65(P>0.05);抗体阳转率RRA并=1.00,95% CI为0.97~1.02(P>0.05);疫苗保护效果OR合并=1.03,95%CI为0.52~2.03(P>0.05).结论 国产VarV在中国人群中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良好,与进口Var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唐万琴;张翔;朱中奎;王超;卫平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延边地区小学生营养相关知识态度与膳食行为

    目的 了解延边地区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膳食行为状况,为有效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延边地区3个县市的720名四年级学生进行营养相关知识、态度及膳食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延边地区小学生营养相关知识、态度及膳食行为得分分别为(9.12±1.95)、(46.32±5.35)、(20.68±2.36)分,处于良好状态的小学生分别占10.6%,12.4%,42.2%.营养相关知识与膳食行为无相关,与交通工具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相关态度、性别、居住情况、自己是否有居室、交通工具、业余时间安排与膳食行为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延边地区小学生营养知识水平低,持有的营养态度不够积极,膳食行为差.长期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申香丹;李春玉;金锦珍;张海莲;李香玉;张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2008-2011年新生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淮南职业技术学院2008-2011年新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淮南职业技术学院2008-2011年入学的11 386名新生体格检查数据(身高、体重、血压、视力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入学新生身高值逐年增高,体重、体质量指数、血压均在正常值范围波动.在所有学生中,视力不良占63.39%,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占3.14%,高血压占3.08%,谷丙转氨酶(ALT)异常占2.39%,辨色力异常占1.59%,肥胖占1.19%.结论 新生体质健康与形态发育良好,视力不良患病率较高,HBsAg阳性、ALT异常、高血压、肥胖等也有一定的检出率.

    作者:田小香;王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大学生手机使用状况及其对感恩的影响

    目的 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状况及其对感恩的影响,为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并提升感恩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感恩量表和青少年手机使用问卷,对河南、湖北两省9所高校的1 54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占93.6%(1 445/1 543).大学生对社会恩惠的感知和体验、对自然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自然恩惠的感知和体验、对他人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社会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他人恩惠的感知和体验6个因子以及感恩量表的总得分分别为(18.52±3.28),(16.10±2.24),(15.03±2.75),(17.56±2.14),(10.00±2.02),(12.48±2.06),(89.68±9.77),均高于各自的量表中点值.大学生感恩量表得分在不同手机使用频率、喜欢程度、依赖程度及使用方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858,3.175,13.452,4.396,P值均<0.05).结论 手机给大学生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复杂影响.高校教育部门应及时开展针对性的信息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感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减少其负面影响.

    作者:何安明;惠秋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