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怀柔区2012年学校教学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分析

刘玉清

关键词:环境卫生, 教学, 学生卫生保健服务
摘要:目的 为了解2012年怀柔区学校教室照明改造后的教学环境卫生状况,为政府作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怀柔区37所学校随机选择不同楼层、不同朝向的教室进行学校教学环境卫生学检测.结果 课桌分配符合率为92.69%,课椅分配符合率为84.15%,黑板尺寸合格率为81.34%;黑板反射系数合格率为100.00%,黑板照明合格率为100.00%,课桌面平均照度合格率为96.50%;教室噪声合格率为100.00%,室内微小气候合格率为100.00%.结论 怀柔区学校教学环境明显改善.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应继续密切配合,为学生创造益于身心发育的学习环境.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中原经济区5省高校新生体质健康状况动态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中原经济区高校新生健康状况,为高校与中学体育课程的衔接以及高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2008-2012年中原经济区山东、安徽、河北、山西、河南10所高校22 642名新生样本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依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x2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学生体重呈上升趋势,肺活量和耐力均呈下降趋势(P值均<0.05).男、女生总得分的不及格率均呈下降趋势,超重和肥胖学生增加,低体重和营养不良学生减少;耐力素质男生的优秀率和女生的不及格率均呈下降趋势(P值均<0.05);肺活量体重指数的优秀率和不及格率均呈上升趋势(P值均<0.05);立定跳远男女生均值区间分别为(227.1~228.5),(172.2~174.4)cm,年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中原经济区5省高校新生的整体体质健康状况较好,肥胖和耐力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应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作者:冯栋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上海松江区中小学保健教师传染病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上海松江区中小学校保健教师传染病知识知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完善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上海市松江区83所中小学校的83位保健教师进行传染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83名保健教师的传染病知识平均得分为91分,得分>85分的保健教师占61.4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学保健教师传染病知识得分优于小学保健教师(OR=2.99);兼职保健教师传染病知识得分低于专职保健教师(OR=0.32);平均月收入>3 000元的保健教师传染病知识得分高于月收入<3 000元的保健教师(OR=3.28).结论 松江区中小学校保健教师传染病知识整体掌握情况良好,工作性质、学校类别和月收入是保健教师传染病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因素.教育和卫生机构应根据保健教师的需求,开展针对性的传染病知识培训.

    作者:王瑞平;张清慧;姚霞菁;吴毅凌;郭晓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大学生手机使用状况及其对感恩的影响

    目的 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状况及其对感恩的影响,为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并提升感恩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感恩量表和青少年手机使用问卷,对河南、湖北两省9所高校的1 54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占93.6%(1 445/1 543).大学生对社会恩惠的感知和体验、对自然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自然恩惠的感知和体验、对他人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社会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他人恩惠的感知和体验6个因子以及感恩量表的总得分分别为(18.52±3.28),(16.10±2.24),(15.03±2.75),(17.56±2.14),(10.00±2.02),(12.48±2.06),(89.68±9.77),均高于各自的量表中点值.大学生感恩量表得分在不同手机使用频率、喜欢程度、依赖程度及使用方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858,3.175,13.452,4.396,P值均<0.05).结论 手机给大学生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复杂影响.高校教育部门应及时开展针对性的信息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感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减少其负面影响.

    作者:何安明;惠秋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大学生抑郁心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抑郁状态,探讨心理干预技术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效果,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哈尔滨6所高校各专业大学生5 240名,用贝克抑郁量表筛选出有抑郁情绪的大学生355名,随机分为干预组(180名)和对照组(175名),对干预组大学生进行12周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心理干预,对照组大学生只进行阶段性的电话随访.结果 干预前、后大学生抑郁评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时间效应(F=301.357,P<0.01)、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F=10.713,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组别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0.043,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抑郁得分分别为(15.96±7.84) (14.66±7.39)分,干预后降低为(7.02±5.85) (8.55±5.75)分(F值分别为215.90,97.838,P值均<0.01);干预组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抑郁得分(F=6.24,P<0.01).结论 心理干预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大学生的抑郁水平.

    作者:关心;乔正学;邱晓惠;杨秀贤;王琳;杨艳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北京市西城(北)区2012年儿童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征

    目的 了解2012年北京市西城(北)区托幼机构及学校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征,为预防手足口病聚集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北京市西城(北)区托幼机构和学校内发生的手足口病疫情报告、规模、分布特点、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北京市西城(北)区托幼机构及学校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35起,波及14 038人,共报告病例105例,平均罹患率0.75%;其中1人为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疫情来源以校医或园医报告为主,疫情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2 d(1O~21 d);疫情报告时间以5-7月为主,占报告总数的80.00%.35起疫情中,实验室检测阳性21起.结论 托幼机构及学校是手足口病疫情高发场所,早期发现手足口病疫情是防止手足口病局部暴发的重要措施.

    作者:孙小宇;刘潇潇;初艳慧;张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贵州某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贵州省某少数民族地区2所中学全部学生共1 605名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结果 初中生存在心理问题者431名,检出率为26.95%;女生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得分及MHT总分均高于男生;不同家庭类型、成长环境初中生MHT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学历不同及家庭经济条件不同的初中生MHT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父母关系不满意的初中生MHT得分高于其他人(P<0.05);父母教养方式不一致的初中生MHT得分高于父母教养方式一致的初中生;父母不同管教方式的初中生MHT得分不同(P<0.05).结论 家庭类型、是否独生子女、成长环境、父母文化程度及教养方式等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作用显著,应引起重视.

    作者:谢平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太原市中小学生视力保健相关知识现况

    目的 了解太原市中小学生视力保健相关知识现况及获取方式,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防近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太原市1 456名城乡中小学生进行视力保健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及视力检查.结果 学生主观认为视力不良率为49.2%,体检视力不良率为51.2%.视力保健相关知识得分城市学生(6.23±1.65)高于乡村学生(5.95±1.68),女生(6.26±1.60)高于男生(5.92±1.72),视力不良学生(5.80±1.74)高于视力正常学生(5.80±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视力保健相关知识得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高.视力保健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较低的问题包括视力不良的含义(34.4%),做眼保健操时眼睛应有酸胀感(49.2%),吃过多甜食、零食会影响视力(56.1%),初次配镜需要散瞳(64.7%).学生用眼知识主要来源于广播、电视、网络、报纸(57.9%),其次是医生(51.2%);而学生希望获取知识的途径首选医生(60.4%).结论 学生视力保健相关知识相对缺乏,亟需有效的干预.学生希望从医生处获取相关知识,为开展干预提供了可能性.

    作者:马兴爱;王莉;石倩;李美莉;毛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汶川县中学生震后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目的 了解地震后汶川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现状及两者相关性,为震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对汶川县第一中学的1 50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中学生SCL-90总均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2.525,4.378,P值均<0.05).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与SCL-90得分呈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与SCL-90得分呈正相关(P值均<0.05);退避和合理化这两种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均有显著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157,0.143,P值均<0.05).结论 灾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持续进行学校心理援助,重视学生的应对方式教育,重点关注消极应对方式得分高和有自责心理的学生.

    作者:易娟;宋丽娟;冯淑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国产与进口水痘减毒活疫苗安全性和免疫效果Meta分析

    目的 比较国产与进口水痘疫苗在中国人群中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为探讨适用于中国人群的疫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以“水痘”(varicella or chickenpox)、“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or chickenpex attenuated live vaccine)、“安全性”(safety)、“免疫效果”(immunogenicity)为关键词,检索1998-2013年公开发表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有关水痘疫苗的中英文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有12篇文献纳入研究,其中水痘减毒活疫苗(VarV)实验性研究9篇(随机对照试验4篇),病例对照研究3篇.国产与进口VarV局部不良反应RR合并=0.45,95%CI为0.28~0.70(P<0.05);全身不良反应RR合并=1.45,95% CI为0.58~3.65(P>0.05);抗体阳转率RRA并=1.00,95% CI为0.97~1.02(P>0.05);疫苗保护效果OR合并=1.03,95%CI为0.52~2.03(P>0.05).结论 国产VarV在中国人群中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良好,与进口Var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唐万琴;张翔;朱中奎;王超;卫平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天津市中学生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天津市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其干预效果,为预防结核病暴发流行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三阶段分层系统随机抽样方法,对天津市8所中学2 400名中学生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评价干预前后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相关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情况.结果 干预后中学生对肺结核病的传染性、传播途径、可疑症状、预防措施和免费政策等核心信息知晓率分别由干预前的75.3%,69.1%,71.4%,37.3%和41.1%提高到92.8%,85.8%,85.1%,53.9%和74.7%;5条核心信息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58.9%上升到78.5%.对结核病患病可能性大、结核病可防可治、不歧视结核病人以及愿意获取健康知识的合理态度持有率分别由干预前的31.8%,33.6%,49.4%和83.6%提高到43.4%,84.7%,63.5%和94.7%.及时就医和主动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正确行为持有率由干预前的57.3%,20.1%提高到83.8%,32.2%.结论 天津市中学生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显著,健康讲座、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是学校宣传中有效的健康干预方式.

    作者:万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农村中学生受忽视状况的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在全国随机抽取9个省/直辖市28个县的8 252名12~17岁在校中学生.采用“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中的量表和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国12~17岁中学生总忽视率为47.3%,总忽视度为(49.40±9.48),不同年级与不同性别中学生的忽视率与忽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影响儿童是否受忽视及其受忽视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按其强度大小依次为与父母的关系、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工作地点是否变动、父母收入是否减少、性别、是否有单独房间、是否独生子女(P值均<0.05).结论 中国12 ~17岁农村中学生受忽视状况严重,其影响因素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需多部门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减少农村中学生忽视的发生.

    作者:杨武悦;潘建平;席卫平;张慧颖;张雅琴;彭玉林;古桂雄;陈晶琦;钟朝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延边地区儿童家长营养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儿童家长营养教育的效果,为学校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延边地区2所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为研究对象,按学校将家长分为实验组(104名)和对照组(94名).对实验组进行以营养专题讲座、发放宣传手册为方式的干预,并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3个月对两组家长进行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习惯的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营养知识得分(13.84±1.67)高于对照组(12.69±1.84)(t=-4.590,P<0.05);干预后3个月,实验组营养知识和行为习惯得分(13.14±2.12) (7.48±1.28)均高于对照组(12.38±2.07) (6.96±1.50)(t值分别为-2.549,-2.649,P值均<0.05).干预后,实验组营养知识得分(13.84±1.67)高于干预前(13.04±1.84)(t=-3.559,P<0.01);干预后3个月,实验组行为习惯得分(7.48±1.28)高于干预前(6.76±1.45)(t=-5.519,P<0.05).结论 营养健康教育是提高家长营养知识水平,改变不良饮食行为的有效途径.

    作者:徐萌泽;李春玉;张凯;申香丹;李香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地震灾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雅安市芦山震后灾区学生急性应激心理反应及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变化情况,为开展灾后心理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芦山地震灾区6所学校600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进行调查,并对心理干预前、后各量表得分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学生心理问题中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因子所占比例较高(82.92%,71.55%,61.30%,64.83%,64.77%).干预前,男、女生SCL-90各因子除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精神病性外(P值均>0.05),其余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后男、女生SCL-90各因子及SDS、SAS得分均有下降(P值均<0.01),女生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男生.结论 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是灾区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在促进灾区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明显效果.

    作者:张晓茹;成云;杨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农村在校中学生受忽视状况,为改善学生受忽视现状和促进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原则,随机抽取9个省、直辖市中28个县共8 252名12~17岁在校中学生,男女比例均衡.采用“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中规定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x2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处理.结果 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总忽视率为47.3%,总忽视度为(49.40±9.48),不同学段与不同性别学生忽视率与忽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论按性别或是年级分组,12 ~17岁中学生在忽视的6个层面忽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男生和女生在情感、安全和社会忽视层面上以及初中生和高中生在情感忽视上的忽视率与忽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家庭类型中学生忽视率与忽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中国12~17岁农村中学生受忽视状况严重.家庭、学校与社会应共同加强对农村中学生的关注并付诸于行动.

    作者:潘建平;杨武悦;彭玉林;古桂雄;钟朝晖;焦锋;张雅琴;陈晶琦;张慧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辽宁某高校2000-2010年新生HBV感染状况分析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1].1992年卫生部颁布了《全国乙肝疫苗免疫实施方案》,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卫生部2008年公布的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5 ~59岁人群乙肝HBsAg携带率已降至8.57%[2].为了解辽宁某高校2000-2010年新生HBV感染情况,笔者在入学新生体检时进行了肝功能和乙肝五项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北京地区大学生社会支持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帮助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对2011年11月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北京地区6所高校共1 186名在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大学生社会支持总分平均分为(35.81±6.05)分.在3个维度中,客观支持平均分为(7.03±1.84)分,主观支持平均分为(20.94±4.15)分,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平均分为(8.04±1.96)分.性别、年级、学校类型、独生子女状况、恋爱状况、家庭和睦状况及心理服务利用意愿均是社会支持总分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不同,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

    作者:和红;杨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甘肃农村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成效,为有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甘肃省2个贫困县共计6个乡,以5岁以下儿童及家长为调查对象,完成为期1 a的营养包及营养教育干预工作,观察干预前后儿童营养、体格发育等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1岁组男女童身高、体重均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其余年龄组均无变化;对照组、干预组儿童营养不良率分别为27.6%,2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组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6.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组内男、女贫血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同性或异性贫血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在贫困地区实施以食物为基础的营养干预,可改善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

    作者:陈瑞;杨海霞;赵文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国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忽视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小学生受忽视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全国9个省/直辖市抽取农村6~11岁(一~六年级)小学生7 887名,采用“中国农村6~8岁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及“中国农村9~U岁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制定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8岁组(一~三年级)留守儿童占34.1%(1 301/3 819名),9~11岁组(四~六年级)中留守儿童占40.5%(1646/4 068名);6~8岁组中,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忽视率分别为48.5%和35.7%,忽视度分别为(47.64±9.44)和(45.34±8.53)(P值均<0.01);男性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忽视度分别为(48.08±9.53)和(45.52±8.32),女性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忽视度分别为(47.21±9.34)和(45.15±8.75)(P值均<0.01).9~11岁组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忽视率分别为49.7%和37.4%,忽视度分别为(46.61±10.58)和(43.59±10.15)(P值均<0.01),男性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忽视度分别为(47.33±9.96)和(44.38±10.04),女性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忽视度分别为(45.90±11.10)和(42.81±10.21)(P值均<0.01).结论 中国农村小学生的忽视问题非常严重,留守儿童忽视率和忽视度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应引起重视.

    作者:杨文娟;潘建平;杨武悦;王维清;马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的研制

    目的 研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为今后开展儿童忽视的相关研究及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在全国7个省和2个直辖市的28个县,共抽取12 ~17岁中学生6 194名,男、女各半,少数民族学生占6.4%.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研究所用的忽视量表包含6个忽视层面72个题项.对回收所得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因素分析、信度与效度分析后,逐步删除未达到统计学要求的题项,从而形成正式量表,终完成常模研制.结果 经统计分析,量表终保留题项57个.共进行5次因素分析,信度检验结果显示,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14,分半信度系数为0.890,重测信度为0.807,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外部效度检验结果显示,量表能客观反映受试对象受忽视的状况,但被试者对忽视的主观感受与客观评价不够一致.忽视量表判断受试儿童是否受到忽视的界值点为140.结论 本常模具有良好的鉴别力、可靠性和稳定性,实际应用时易于理解、便于操作,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应用.但学生对忽视的认识还存在误区,急需干预和改善.

    作者:潘建平;杨武悦;陈晶琦;席卫平;张慧颖;彭玉林;古桂雄;张雅琴;钟朝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广西大学2007-2011年新生HBsAg感染状况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为7.18%[1].为了解高校学生乙型肝炎感染现状,笔者对广西大学2007-2011年所有入学新生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HBsAg和HBsAb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HBsAg检测对象为2007-2011年广西大学入学新生共42 931人,其中男生24 581名,女生18350名.HBsAb检测对象为2007-2011年广西大学入学新生(已剔除HBsAg阳性)共39 486人,其中男生22 326名,女生17 160名.

    作者:何潜祖;秦春华;雷彦;王友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