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胜;张志华;孙良;吴红燕;孙业桓
目的 了解延边地区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膳食行为状况,为有效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延边地区3个县市的720名四年级学生进行营养相关知识、态度及膳食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延边地区小学生营养相关知识、态度及膳食行为得分分别为(9.12±1.95)、(46.32±5.35)、(20.68±2.36)分,处于良好状态的小学生分别占10.6%,12.4%,42.2%.营养相关知识与膳食行为无相关,与交通工具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相关态度、性别、居住情况、自己是否有居室、交通工具、业余时间安排与膳食行为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延边地区小学生营养知识水平低,持有的营养态度不够积极,膳食行为差.长期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申香丹;李春玉;金锦珍;张海莲;李香玉;张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福州市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以及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于2012年,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福州市鼓楼区所有小学6 ~12岁的学生36 484名,检测身高、体重等指标,并与2010年全国及广州水平比较.结果 福州市小学生6~ 12岁男女生的身高、体重均值均高于全国和广州市同龄学生平均水平(P值均<0.01);福州市小学男生肥胖、超重检出率(17.13%,15.49%)高于女生(6.58%,9.80%),女生营养不良检出率(30.67%)高于男生(18.56%)(P值均<0.01).结论 福州市小学生生长发育指标明显领先于全国和广州市平均水平,但福州市小学男生肥胖、超重现象和女生营养不良现象严重.
作者:徐幽琼;张晓阳;刘建华;林小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为7.18%[1].为了解高校学生乙型肝炎感染现状,笔者对广西大学2007-2011年所有入学新生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HBsAg和HBsAb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HBsAg检测对象为2007-2011年广西大学入学新生共42 931人,其中男生24 581名,女生18350名.HBsAb检测对象为2007-2011年广西大学入学新生(已剔除HBsAg阳性)共39 486人,其中男生22 326名,女生17 160名.
作者:何潜祖;秦春华;雷彦;王友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新疆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KAP)现况,为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KAP问卷,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乌鲁木齐市4所大学的1 11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平均得分为(8.4±1.8)分,不同专业、年级、民族、生源地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影响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专业、民族和年级(P值均<0.05).35.5%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关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广播电视(76.7%),微博、微信等新时代传媒(45.9%),报刊杂志(45.3%)获得食品安全知识.仅有29.15%的学生表示就餐时总是关注餐馆是否证件齐全.结论 新疆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水平不高,尚未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行为习惯.高校应加大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水平.
作者:吾斯曼江·奴阿洪;阿里木·帕塔尔;斯皮热古丽·阿布都卡地;古孜力克孜·阿布都克热木;帕热扎木·木塔力甫;努尔比耶·艾海提;阿迪拉·阿力木;古丽赛娜木·艾合买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侵犯腮腺,但也可侵犯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引起腮腺肿痛、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卵巢炎等[1].该病好发于冬春季,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人群密集的地方易暴发流行[2-3].2010年11月22日至2011年1月25日丹东市振兴区某小学出现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经过隔离患者、免疫预防和通风消毒等综合防制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具体报道如下.
作者:管兆军;耿晓萃;骆艳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全面展开,在校大学生被逐步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高校原有的公费医疗运行体制逐步退出.新旧体制交替时期,笔者对新形势下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对策研究,为顺利推进高校医疗体制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戴明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常州市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预防学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提供依据.方法 以分层整群抽取的常州市4所五年制高职学校1 87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自编问卷调查其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现状,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相关因素.结果 五年制高职学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报告率为7.94%.不同学校类型、性别、年级及是否走读高职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报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过去1 a经历挫折、抑郁情绪、学习乐趣体验、家庭满意程度、家长过问上网情况、恋爱经历等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有关(P值均<0.05).结论 学校与家庭均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高职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发生.
作者:潘曙东;庄勋;成鹏;孙丽芳;封苏琴;华危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近10 a来我国灾难频繁发生,如2008年5月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共造成69 227人遇难,374 643人受伤,17 923人失踪.有研究表明,重大的心理创伤会对受害者心身健康产生持久影响[1].儿童较成人更易出现心理问题[2].笔者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对于我国灾后儿童青少年出现的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相关因素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师典红;程文红;刘文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帮助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对2011年11月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北京地区6所高校共1 186名在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大学生社会支持总分平均分为(35.81±6.05)分.在3个维度中,客观支持平均分为(7.03±1.84)分,主观支持平均分为(20.94±4.15)分,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平均分为(8.04±1.96)分.性别、年级、学校类型、独生子女状况、恋爱状况、家庭和睦状况及心理服务利用意愿均是社会支持总分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不同,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
作者:和红;杨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早期自杀行为与大学生近期自杀行为的关系,为预防大学生自杀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以安徽省3所医学院校大一、大二年级共10 29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调查15岁之前自杀行为史、不良经历史以及一二级亲属自杀死亡、未遂和意念史,同时调查过去1 a自杀行为发生情况.结果 10 297名大学生中,15岁之前发生自杀意念、未遂的人数分别为516(5.0%)和63(0.6%)人;近1 a内发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人数分别为360(3.5%)和33(0.3%).15岁之前的自杀意念史与近1 a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关联指标OR值分别为4.0(95%CI=3.0 ~5.4)和6.1(95% CI=3.1 ~12.0);15岁之前的自杀未遂史与近1 a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关联指标OR值分别为4.2(95%CI=1.4 ~12.5)和114.0(95% CI=51.3 ~253.2).调整人口学、亲属自杀以及ACEs变量后,上述关联均出现一半以上的下降,但除15岁之前自杀意念史与近1 a自杀未遂关联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关联仍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早期自杀行为史,尤其是自杀未遂史可能是大学生近期自杀行为独立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林胜;张志华;孙良;吴红燕;孙业桓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雅安市芦山震后灾区学生急性应激心理反应及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变化情况,为开展灾后心理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芦山地震灾区6所学校600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进行调查,并对心理干预前、后各量表得分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学生心理问题中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因子所占比例较高(82.92%,71.55%,61.30%,64.83%,64.77%).干预前,男、女生SCL-90各因子除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精神病性外(P值均>0.05),其余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后男、女生SCL-90各因子及SDS、SAS得分均有下降(P值均<0.01),女生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男生.结论 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是灾区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在促进灾区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明显效果.
作者:张晓茹;成云;杨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中国农村在校中学生受忽视状况,为改善学生受忽视现状和促进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原则,随机抽取9个省、直辖市中28个县共8 252名12~17岁在校中学生,男女比例均衡.采用“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中规定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x2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处理.结果 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总忽视率为47.3%,总忽视度为(49.40±9.48),不同学段与不同性别学生忽视率与忽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论按性别或是年级分组,12 ~17岁中学生在忽视的6个层面忽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男生和女生在情感、安全和社会忽视层面上以及初中生和高中生在情感忽视上的忽视率与忽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家庭类型中学生忽视率与忽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中国12~17岁农村中学生受忽视状况严重.家庭、学校与社会应共同加强对农村中学生的关注并付诸于行动.
作者:潘建平;杨武悦;彭玉林;古桂雄;钟朝晖;焦锋;张雅琴;陈晶琦;张慧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在校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MSM)社会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相关人群的社会支持现状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滚雪球”抽样方法,共抽取253名重庆市大学生MSM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重庆普通男大学生361名作为对照,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MSM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总分上均低于普通男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重庆市在校大学生MSM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有籍贯(β=-0.912)、有无固定性伴侣(β=-3.961)、性病感染情况(β=2.803)、圈内朋友数(β=1.579)、性角色(β=1.158)、是否是独生子女(β=5.034)(P值均<0.05).结论 重庆市在校大学生MSM社会支持较低.应有效改善相关人群的社会支持状况,减少歧视给大学生MSM带来的健康危害.
作者:韩明明;王宏;陈江鹏;刘靓;董肖琦;宋丹丹;秦静;熊伟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1].1992年卫生部颁布了《全国乙肝疫苗免疫实施方案》,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卫生部2008年公布的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5 ~59岁人群乙肝HBsAg携带率已降至8.57%[2].为了解辽宁某高校2000-2010年新生HBV感染情况,笔者在入学新生体检时进行了肝功能和乙肝五项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太原市中小学生视力保健相关知识现况及获取方式,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防近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太原市1 456名城乡中小学生进行视力保健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及视力检查.结果 学生主观认为视力不良率为49.2%,体检视力不良率为51.2%.视力保健相关知识得分城市学生(6.23±1.65)高于乡村学生(5.95±1.68),女生(6.26±1.60)高于男生(5.92±1.72),视力不良学生(5.80±1.74)高于视力正常学生(5.80±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视力保健相关知识得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高.视力保健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较低的问题包括视力不良的含义(34.4%),做眼保健操时眼睛应有酸胀感(49.2%),吃过多甜食、零食会影响视力(56.1%),初次配镜需要散瞳(64.7%).学生用眼知识主要来源于广播、电视、网络、报纸(57.9%),其次是医生(51.2%);而学生希望获取知识的途径首选医生(60.4%).结论 学生视力保健相关知识相对缺乏,亟需有效的干预.学生希望从医生处获取相关知识,为开展干预提供了可能性.
作者:马兴爱;王莉;石倩;李美莉;毛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儿童家长营养教育的效果,为学校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延边地区2所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为研究对象,按学校将家长分为实验组(104名)和对照组(94名).对实验组进行以营养专题讲座、发放宣传手册为方式的干预,并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3个月对两组家长进行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习惯的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营养知识得分(13.84±1.67)高于对照组(12.69±1.84)(t=-4.590,P<0.05);干预后3个月,实验组营养知识和行为习惯得分(13.14±2.12) (7.48±1.28)均高于对照组(12.38±2.07) (6.96±1.50)(t值分别为-2.549,-2.649,P值均<0.05).干预后,实验组营养知识得分(13.84±1.67)高于干预前(13.04±1.84)(t=-3.559,P<0.01);干预后3个月,实验组行为习惯得分(7.48±1.28)高于干预前(6.76±1.45)(t=-5.519,P<0.05).结论 营养健康教育是提高家长营养知识水平,改变不良饮食行为的有效途径.
作者:徐萌泽;李春玉;张凯;申香丹;李香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地震后汶川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现状及两者相关性,为震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对汶川县第一中学的1 50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中学生SCL-90总均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2.525,4.378,P值均<0.05).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与SCL-90得分呈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与SCL-90得分呈正相关(P值均<0.05);退避和合理化这两种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均有显著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157,0.143,P值均<0.05).结论 灾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持续进行学校心理援助,重视学生的应对方式教育,重点关注消极应对方式得分高和有自责心理的学生.
作者:易娟;宋丽娟;冯淑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新疆汉族与维吾尔族7 ~18岁中小学生的体表面积,为促进新疆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发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2010年新疆体质调研中汉族和维吾尔族7 ~18岁中小学生的身高及体重数据,使用Stevenson公式计算体表面积,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维吾尔族和汉族7 ~18岁男、女中小学生体表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13,14岁年龄段,维吾尔族和汉族男生体表面积差异大,为0.18 m2;女生在13岁年龄段体表面积差异大,为0.12 m2.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中小学生的身体形态及体表面积存在明显的差异.
作者:李辉;李梦园;杨俊敏;毕存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上海松江区中小学校保健教师传染病知识知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完善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上海市松江区83所中小学校的83位保健教师进行传染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83名保健教师的传染病知识平均得分为91分,得分>85分的保健教师占61.4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学保健教师传染病知识得分优于小学保健教师(OR=2.99);兼职保健教师传染病知识得分低于专职保健教师(OR=0.32);平均月收入>3 000元的保健教师传染病知识得分高于月收入<3 000元的保健教师(OR=3.28).结论 松江区中小学校保健教师传染病知识整体掌握情况良好,工作性质、学校类别和月收入是保健教师传染病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因素.教育和卫生机构应根据保健教师的需求,开展针对性的传染病知识培训.
作者:王瑞平;张清慧;姚霞菁;吴毅凌;郭晓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儿童肥胖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严重公共健康问题之一[1-2].近40 a来,儿童肥胖以发达国家为首正在向全球范围蔓延.据WHO估计,2010年约有4 300万5岁以下儿童超重,其中发达国家占800万,发展中国家高达3 500万[2].我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先后经历了5个阶段[3],但自2000年进入快速流行期后,在极低的基数上成倍增长[4].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4.5%,肥胖率为2.1%[4].基于儿童肥胖的严峻形势,国内外诸多学者都着力于儿童肥胖影响因素和干预模式的研究,现就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向芳;邵万宽;吴跃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