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山西贫困地区中小学生2003和2013年早餐零食行为比较

白彩琴;乔小磬;杨杰;宋杰;卞伟

关键词:贫困区, 饮食习惯, 健康教育, 学生
摘要:中小学生的早餐和零食问题一直是影响学生饮食行为和体质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早餐对于学生来说更为重要,早餐摄取的食物必须满足学生上午学习的能量和营养所需.然而各国学生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不充足的现象十分普遍[1-2],且发展趋势有增无减[3].许多研究认为早餐的质和量可能与儿童的学习成绩、认知能力以及身体耐力有关[4],并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在校行为[5].另外,我国儿童零食行为较为普遍[6],零食可以补充一定量营养素,还可以满足孩子食欲的享受;但零食数量超过一定程度,会影响到正餐营养素的摄入.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某小学一起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调查

    学生群体性癔症是一种对学校和社会稳定危害极大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在国内时有发生,其病因为某种外界因素,大多源于恐惧,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极大关系[1].2012年3月29日,贵州省织金县某中心小学发生一起疑似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临床诊疗情况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认,是一起因个别学生进食营养早餐后胃肠不适、班主任的宣传和家长的担心所引起的一起学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事件,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怡娅;李昭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成都市龙泉驿区8~16岁儿童膳食平衡指数评价

    目的 了解成都市龙泉驿区8~16岁儿童青少年的膳食摄入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通过食物频率调查收集503名8~16岁儿童青少年过去1 a各类食物及饮水的摄入状况,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对儿童青少年建议的摄入量,对调查对象的膳食状况进行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07)评分,评价膳食质量.结果 儿童青少年负端分的中位数为23,有61.6%的人存在低度摄入不足.正端分的中位数为15,有56.1%的人存在中高度摄入过量.膳食质量距的中位数为40,有59%的人存在中度的膳食失衡,其中14~ 16岁的青少年膳食质量差.结论 儿童青少年普遍存在膳食结构不平衡问题,应增加蔬菜、豆类、水产品及水的摄入量,控制谷类、含糖饮料及零食的摄入量.

    作者:段若男;周雪;刘言;薛红妹;杨明喆;成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唐山小学高年级学生班级环境与自尊对学习倦怠的影响

    学习倦怠(learning burnout)是指由于过度的学习需求而使学生产生情绪耗竭,疏离学业,成就感低落[1],分为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降低成就感3个维度[2].影响学习倦怠的因素很多,客观因素主要有学习成绩[3]、学习压力、社会支持[4]、师生关系[5]等,主观因素包括人格因素与成就目标[6]等.小学生的自尊具有发展性,小学四~六年级正处于自尊急剧上升发展阶段,但自尊的发展会受到其所处学校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影响[7].本文旨在探讨班级环境、自尊与小学生学习倦怠三者的关系,为学校改善教学环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作者:高志华;马红霞;杨羚;纪占杰;李海华;韩志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温岭市某中学学生肺结核聚集性疫情调查

    目的 了解温岭市某职业高中学生肺结核发病情况,为预防结核病在学生群体中的传播蔓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对发病学生的流行病学调查,接触者进行PPD试验、胸部X线检查及跟踪随访.结果 疫情班级活动性肺结核13例,罹患率为28.89%(13/45);PPD试验,疫情班级强阳性12例,阳性16例,阳性、强阳性率为65.12% (28/43),对照班级阳性2例,无强阳性,阳性、强阳性率为7.14% (2/28),疫情班级高于对照班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11,P<0.01);疫情班级PPD试验结果,11例活动性肺结核中阴性2例,PPD阴性率为18.18%(2/11),疫情班级PPD试验结果与活动性肺结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8,P>0.05);首发病例为涂阴肺结核患者;首发病例隐瞒病情、中断治疗,导致疫情在聚集性场所扩散蔓延.结论 早期及时发现病人、积极规范抗结核治疗是预防肺结核传播的关键;PPD试验作为活动性肺结核筛查存在局限性,需结合胸部X线检查.

    作者:江文云;邵继平;林秉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孤独症和脑瘫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现状分析

    目的 探讨孤独症、脑瘫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现状及其与正常儿童间差异,为此类患儿的饮食行为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的调查方法,对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童发育行为中心49例孤独症儿童、哈尔滨儿童医院和佳木斯小儿脑瘫疗育中心的62例脑瘫儿童和哈尔滨幼儿园136例正常儿童应用自拟的“儿童饮食行为及相关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儿童人口学资料、饮食行为情况及家长喂养行为.结果 孤独症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89.80%,脑瘫儿童为80.65%,均高于正常儿童(48.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6.02,P<0.05).胃口差、对某食物的偏好、不良进食习惯、进食时的特殊行为及其他饮食爱好,不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家长的不良喂养行为、良好喂养行为和过度关心儿童饮食行为报告率,在孤独症组、脑瘫组和正常儿童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孤独症、脑瘫儿童较正常儿童存在更多饮食行为问题.应加强对孤独症、脑瘫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重视,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与康复训练指导,培养其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作者:庞秀明;邹明扬;王涵;林丽丽;孙彩虹;王佳;武丽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广州市城区小学生早餐质量及饮食行为现况

    目的 了解广州市城区小学生早餐质量及饮食行为,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广州市城区6所小学二~五年级1 496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2.2%的学生每天都吃早餐,早餐种类主要是米面制品(77.23%),其次为奶类及其制品(60.98%);61.38%的儿童早餐营养不充足.在校日,小学生吃午餐的地点主要是学校(70.58%),13.20%的学生三餐平均进食时间<15 min,15~25 min的占51.65%.过去1周,18.77%的学生在外就餐≥4次;过去1个月,8.96%的学生吃过4次及以上西式快餐;4.70%的学生每天晚上睡前0.5 h进食,4.10%经常晚上睡前0.5 h进食.仅有35.28%的学生每周喝牛奶7次及以上.小学生吃的次数多的零食是新鲜蔬菜水果(22.09%),其次是奶及奶制品(19.86%)和谷类(16.82%);饮用多的饮料是牛奶及酸奶(30.93%),其次是碳酸饮料(18.40%)和茶水(12.60%).结论 广州市城区儿童早餐质量较差,不良饮食行为较普遍,应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

    作者:林蓉;刘伟佳;林琳;刘伟;熊莉华;陈思宇;郭重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目的 了解中国经济发展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经济发展指标来自1994-2007年的《中国统计年鉴》,贫困生心理健康指标来自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等1998-2011年139篇(n=54 423)采用SCL-90的实证研究文献,利用横断历史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贫困大学生人际关系、偏执2个因子均值与年代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5~-0.17,P值均<0.05);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和敌对4个因子标准差与年代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8 ~-0.25,P值均<0.05);贫困大学生人际关系、偏执的均值以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和敌对的标准差与5a前人均GDP、城镇化、工资水平、教育经费投入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7~-0.27,P值均<0.05);躯体化的标准差与城市和农村恩格尔系数、房价占工资比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8~0.20,P值均<0.05),而抑郁与城市恩格尔系数呈正相关(r=0.18,P<0.05).结论 贫困大学生部分心理健康因子有所改善,一些健康因子的内部差异在逐渐变小.经济发展是影响贫困大学生某些心理健康因子发展及其内部差异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金德;刘惠珍;伍业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世界范围儿童青少年BMI和腰围变化趋势的Meta分析

    目的 分析1980-2010年世界范围内儿童青少年BMI和腰围的变化趋势,为科学评价现阶段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形势提供参考.方法 在数据库Pubmed、Cochrane、Elsevier、Google Scholar、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全文、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进行系统检索.选择研究时间在1980-2010年间的关于儿童青少年BMI和腰围长期变化趋势的研究,计算BMI和腰围的年均增长率,并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计算其合并年均增长率.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其中描述BMI变化趋势的研究18篇,描述腰围变化趋势的文章8篇.1980-2010年30 a间,世界范围内男女生BMI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34%(95% CI=0.33%~ 0.35%)和0.31%(95%CI=0.30%~0.32%),男、女生腰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44%(95% CI=0.43%~ 0.46%)和0.84% (95%CI=0.83% ~0.86%).结论 1980-2010年30 a间,世界范围内儿童青少年BMI和腰围指标继续增长,儿童青少年肥胖状况日益严重.

    作者:赵玉秋;陶芳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徐州市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徐州市大学生睡眠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应用自制调查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调查表对徐州市1 194名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PSQI平均得分为(5.84±2.59)分;23.8%的大学生出现睡眠障碍,不同性别、学校、年级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睡眠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身体状况、每天手机使用时间、睡眠环境、作息是否规律、宿舍人际关系、专业满意情况、考试及就业(升学)压力(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学校应采取适当措施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促进身心健康.

    作者:耿立国;夏聪聪;孙国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超重肥胖儿童血清甲状腺激素及瘦素水平研究

    目的 探讨超重与肥胖儿童的血清甲状腺激素及瘦素(LP)水平变化情况,为超重肥胖儿童的健康指导和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161名学龄儿童根据体质量指数(MBI)分为体重正常组(82名)、超重组(43名)和肥胖组(36名),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三组儿童的血清FT3,FT4,TSH与LP水平,并分析三组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BMI,FT3,FT4,TSH,L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男性与女性中不同体重组间FT4,TSH和L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肥胖组FT4水平较低,TSH,LP水平较高.女性中不同体重组间FT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组较高;体重正常男性和女性组BMI与血清LP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r值分别为0.844,0.707,P值均<0.01),而BMI与血清FT3,FT4,TSH之间及血清FT3,FT4,TSH,LP之间相关无统计学意义;超重与肥胖男性组BMI与血清TSH,LP有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5,0.701,P值均<0.01),BMI与FT4水平呈现负相关(r=-0.279,P=0.043),血清TSH与LP水平呈正相关(r=0.685,P<0.01).超重与肥胖女性组BMI与血清TSH,LP有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7,0.442,P值分别为0.000,0.024),与FT3,FT4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49,-0.467,P值分别为0.004,0.016),FT3与LP存在正相关(r=0.486,P=0.012).结论 肥胖对儿童甲状腺轴功能有潜在影响,且影响程度与超重或肥胖的程度相关,瘦素可能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

    作者:张海三;张红星;刘保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不同锻炼方法对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大学生抑郁与焦虑症状干预效果,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体育舞蹈、篮球和羽毛球3种锻炼方式对大理学院有抑郁和焦虑倾向大学生进行运动干预,于运动前后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评.结果 体育舞蹈组抑郁水平、篮球组抑郁和焦虑水平,羽毛球组焦虑水平实验后与实验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34,2.803,2.826,3.361,P值均<0.01).运动干预后,篮球组和体育舞蹈组焦虑水平、体育舞蹈组与羽毛球组的抑郁水平、羽毛球组与体育舞蹈组的焦虑水平篮球组与羽毛球组的抑郁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10,-2.917,2.901,P值均<0.05).结论 体育锻炼可有效改善大学生的抑郁与焦虑水平.在3种锻炼方式中,体育舞蹈锻炼对抑郁症状治疗效果显著,羽毛球锻炼对焦虑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段意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又称社交恐怖症(social phobia),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具有顽固地为自己在社交或公开场合可能会产生困窘和羞辱而恐惧,产生过度焦虑反应等特点[1].SAD往往会影响青少年学习、工作、生活甚至社会功能,是一种慢性的心理疾病.国外对SAD的研究较早且系统,近年来国内相关研究也逐渐开展并不断深入.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对引发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的主要原因进行总结,以期为研究者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栾雅淞;曹建琴;周郁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与脂肪细胞因子关系Meta分析

    目的 探讨脂肪细胞因子与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关系,为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SpringerLink,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脂肪细胞因子与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终共有23篇文献进入系统评价,Meta分析结果显示,脂联素的加权均数差(WMD)值为-4.13(99%CI=-4.86~-3.40) (Z=14.58,P<0.01);高敏C反应蛋白的WMD值为2.07(99%CI=1.64~2.51)(Z=12.21,P<0.01);瘦素的WMD值为10.30(99%CI=7.37~13.23)(Z=9.04,P<0.01);抵抗素的WMD值为2.50(99%CI=-0.38~5.38)(Z=2.24,P=0.03).结论 脂肪细胞因子中除抵抗素外,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瘦素均与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相关联.

    作者:尚积玉;赵心童;贺圣文;李京;王莎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广州市中职学校社会弱势群体子女心理健康状况

    目的 了解中职学校中社会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广州市6所中职学校中选取1 918名在校生进行家庭情况调查和心理健康测量,比较社会弱势群体子女与非弱势群体子女及广州市常模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结果 共筛选出弱势群体子女583名,占30.4%.社会弱势群体子女心理健康各量表得分与广州市中职学生常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情绪量表上得分低于非弱势群体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5).社会弱势群体子女心理健康水平城乡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男生的人际关系和学习心理健康水平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2.23,-2.09,P值均<0.05).社会弱势群体中,农民工子女学习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弱势群体,残疾或重大疾病群体子女情绪和人际关系健康水平低于非弱势群体(P值均<0.05).结论 中职学校社会弱势群体子女心理健康水平与广州中职学生的整体水平一致,部分弱势群体子女情绪和人际关系问题较为突出.

    作者:潘卫英;张林;许桂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一起大学生Ⅱ型诺如病毒感染疫情调查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炎,是引起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源,可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等处引起暴发[1].近年来,广州市学校因感染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时有发生[2-3].2013年11月初从化市某大学发生一起以腹泻及呕吐为主要症状的胃肠炎暴发疫情,经实验室检测确认为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意兰;谢华萍;陈纯;曹蓝;黄婕;刘览;王大虎;肖新才;古剑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南京市2005-2011年学生结核病发病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南京市学生结核病的报告发病特征,为制定学校结核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南京市2005-2011年学生结核病患者登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1年学生报告结核病发病率分别为24.82/10万,22.54/10万,17.55/10万,15.43/10万,20.64/10万,15.86/10万,14.92/10万,平均报告发病率18.68/10万,各年份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38,P<0.01),随年份变化呈下降趋势(x2趋势=37.76,P<0.01);涂阳登记比例逐年降低(x2趋势=28.28,P<0.01);患者中男生多于女生;年龄分布以20~24岁多(52.15%),其次为15~ 19岁(37.04%);经主动发现方式发现的学生患者比例较低;报告病例数在4-5月和9月较多.学生平均就诊延迟率为26.70%,且就诊延迟率随学生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x2趋势=14.46,P<0.01).结论 南京市学生结核病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15~24岁年龄段的学生是学校结核病防控的重点人群.应加大对学生结核病例的主动发现力度,重视对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宣教.

    作者:王荣;李晨;杨晨;孙照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上海市原南汇地区小学生近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原南汇地区小学生视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小学生视力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3 385名上海市原南汇地区一~五年级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并发放问卷进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学生近视率为60.3%,其中中度近视为42.7%.女生近视率(63.1%)高于男生(57.6%).小学生近视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呈现增高趋势(x2=37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龄前健康状况、学习压力、读写姿势、母亲视力以及照明光源是小学生近视发展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小学生近视率随着年级与学习压力的增加而上升.学校需重点关注高年级学生,且需将视力预防保健工作前移,动员家长积极主动配合并参与儿童正确读写姿势的培养,构筑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视力预防保健体系.

    作者:周伟;张一飞;刘成军;冯学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我国学校环境监测与学校卫生监督的现状与思考

    学校卫生监督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学校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对学校建筑、设备和学校卫生工作进行监察督导的一系列卫生执法活动[1].学校环境监测是学校卫生专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2-3].在我国,学校环境监测的第一个快速发展期是1991-2000年;但2001年以后,随着公共卫生机构改革,绝大多数地区的学校环境监测工作趋于停滞[4];2010年前后,食品监督逐渐从卫生监督机构剥离出去,卫生监督系统有更多的精力投向学校卫生工作.

    作者:王智勇;宁时涛;潘松;宋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嘉兴市高中生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保护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甲型H1N1流感疫苗对高中生的流行病学保护效果,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从嘉兴市选择5 760名高中生,设立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组和未接种组(对照组),随访观察1个流感流行周期(6个月)后,比较两组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感样病例、乙型流感病例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性别、住宿情况高中生流感样、乙型流感和流感核酸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流感症状史高中生乙型流感和流感核酸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性流感接种史高中生流感样病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不同性别、住宿情况、季流接种史高中生流感样病例、乙型流感病例和流感核酸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流感症状史高中生流感样病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高中男生较女生、住校生较走读生更易发生流感样病例、乙型流感和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甲型H1N1流感疫苗流行病学保护效果虽未得到有效验证,但该疫苗接种可能不存在交叉保护作用.

    作者:何奔;向泽林;沈国初;杜哲群;朱红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潍坊市初中生静坐和锻炼时间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目的 探讨初中生静坐、锻炼时间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预防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潍坊市852名初中生进行生活方式及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的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不同静坐时间、不同锻炼时间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26,19.52,P值均<0.05).调整了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初中生心理健康与静坐时间[OR值(OR值95%CI)=1.46(1.17~1.82)]、锻炼时间[OR值(95%CI)=0.60(0.47~0.77)])的关联仍有统计学意义.交互作用分析显示,静坐时间和锻炼时间存在拮抗作用.静坐为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锻炼为保护因素.结论 多动少坐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

    作者:任艳峰;王素珍;高尚;赵晓蒙;贺圣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