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孤独症和脑瘫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现状分析

庞秀明;邹明扬;王涵;林丽丽;孙彩虹;王佳;武丽杰

关键词:孤独, 脑性瘫痪, 饮食习惯, 儿童
摘要:目的 探讨孤独症、脑瘫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现状及其与正常儿童间差异,为此类患儿的饮食行为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的调查方法,对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童发育行为中心49例孤独症儿童、哈尔滨儿童医院和佳木斯小儿脑瘫疗育中心的62例脑瘫儿童和哈尔滨幼儿园136例正常儿童应用自拟的“儿童饮食行为及相关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儿童人口学资料、饮食行为情况及家长喂养行为.结果 孤独症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89.80%,脑瘫儿童为80.65%,均高于正常儿童(48.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6.02,P<0.05).胃口差、对某食物的偏好、不良进食习惯、进食时的特殊行为及其他饮食爱好,不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家长的不良喂养行为、良好喂养行为和过度关心儿童饮食行为报告率,在孤独症组、脑瘫组和正常儿童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孤独症、脑瘫儿童较正常儿童存在更多饮食行为问题.应加强对孤独症、脑瘫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重视,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与康复训练指导,培养其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温岭市某中学学生肺结核聚集性疫情调查

    目的 了解温岭市某职业高中学生肺结核发病情况,为预防结核病在学生群体中的传播蔓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对发病学生的流行病学调查,接触者进行PPD试验、胸部X线检查及跟踪随访.结果 疫情班级活动性肺结核13例,罹患率为28.89%(13/45);PPD试验,疫情班级强阳性12例,阳性16例,阳性、强阳性率为65.12% (28/43),对照班级阳性2例,无强阳性,阳性、强阳性率为7.14% (2/28),疫情班级高于对照班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11,P<0.01);疫情班级PPD试验结果,11例活动性肺结核中阴性2例,PPD阴性率为18.18%(2/11),疫情班级PPD试验结果与活动性肺结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8,P>0.05);首发病例为涂阴肺结核患者;首发病例隐瞒病情、中断治疗,导致疫情在聚集性场所扩散蔓延.结论 早期及时发现病人、积极规范抗结核治疗是预防肺结核传播的关键;PPD试验作为活动性肺结核筛查存在局限性,需结合胸部X线检查.

    作者:江文云;邵继平;林秉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一起大学生Ⅱ型诺如病毒感染疫情调查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炎,是引起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源,可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等处引起暴发[1].近年来,广州市学校因感染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时有发生[2-3].2013年11月初从化市某大学发生一起以腹泻及呕吐为主要症状的胃肠炎暴发疫情,经实验室检测确认为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意兰;谢华萍;陈纯;曹蓝;黄婕;刘览;王大虎;肖新才;古剑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超重肥胖儿童血清甲状腺激素及瘦素水平研究

    目的 探讨超重与肥胖儿童的血清甲状腺激素及瘦素(LP)水平变化情况,为超重肥胖儿童的健康指导和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161名学龄儿童根据体质量指数(MBI)分为体重正常组(82名)、超重组(43名)和肥胖组(36名),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三组儿童的血清FT3,FT4,TSH与LP水平,并分析三组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BMI,FT3,FT4,TSH,L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男性与女性中不同体重组间FT4,TSH和L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肥胖组FT4水平较低,TSH,LP水平较高.女性中不同体重组间FT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组较高;体重正常男性和女性组BMI与血清LP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r值分别为0.844,0.707,P值均<0.01),而BMI与血清FT3,FT4,TSH之间及血清FT3,FT4,TSH,LP之间相关无统计学意义;超重与肥胖男性组BMI与血清TSH,LP有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5,0.701,P值均<0.01),BMI与FT4水平呈现负相关(r=-0.279,P=0.043),血清TSH与LP水平呈正相关(r=0.685,P<0.01).超重与肥胖女性组BMI与血清TSH,LP有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7,0.442,P值分别为0.000,0.024),与FT3,FT4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49,-0.467,P值分别为0.004,0.016),FT3与LP存在正相关(r=0.486,P=0.012).结论 肥胖对儿童甲状腺轴功能有潜在影响,且影响程度与超重或肥胖的程度相关,瘦素可能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

    作者:张海三;张红星;刘保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小学生日常生活方式与营养状况

    目的 了解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8~13岁小学生日常生活方式与营养状况的关系,为改善维吾尔族小学生的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依据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检测细则,对新疆喀什地区8~13岁1 578名维吾尔族小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及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新疆喀什地区8~13岁维吾尔族小学生轻度营养不良、中度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的学生分别为27.38%,12.55%,6.46%和6.65%.对学校体育课持不同态度、不同吃早餐情况、不同吃零食情况、不同睡眠时间、不同锻炼时间的小学生营养状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新疆喀什地区8~13岁维吾尔族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现象并存,日常生活方式对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有一定的影响.应加强对维吾尔族小学生营养健康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作者:李卫民;孙英;祖母拉提·阿不都热依木;霍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山东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饮奶行为及监护人饮奶知识调查

    目的 分析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奶制品饮用情况及监护人饮奶知识现状,为改善该群体儿童饮奶现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整群随机抽取的山东省鲁东、鲁北、鲁南地区9所农村公立幼儿园336名3~7岁留守儿童和218名同龄非留守儿童饮奶现状及其监护人饮奶知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每周饮奶天数中位数为2.00 d,日均饮奶量中位数为64.00 mL,低于非留守学龄前儿童的4.00 d和191.00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鲁东、鲁北、鲁南地区留守儿童日均饮奶量中位数分别为63.66,20.00和50.00 mL;饮奶量≥250mL的比率分别为23.07%,6.52%和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4岁、5~6岁、>6岁的留守儿童日均饮奶量中位数分别为32.50,100.00和38.00 mL;饮奶量≥250 mL的人数比率分别为6.26%,10.71%和9.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奶制品营养及食用知识方面,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监护人存在认识不足.结论 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奶制品摄入量不足,且存在年龄和地区差异.应加强对监护人饮奶知识教育,提高留守儿童饮奶量.

    作者:李南;费忠化;殷召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太原农村女生青春发动时相与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

    近年来,青春期性征发育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1],通常在身体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青春发动期各种事件按特定的模式进行,但初现的时间存在个体差异,与同年龄、同性别群体相比,可表现为提前、适时或推迟.这种青春发动期各种事件初现的时间称为青春发动时相(pubertal timing)[1].青春发动时相提前趋势已被多篇报道证实,提示与肥胖有密切关系[2].本文通过调查了解太原农村女生的青春发动时相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石倩;王小军;郭银娥;王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又称社交恐怖症(social phobia),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具有顽固地为自己在社交或公开场合可能会产生困窘和羞辱而恐惧,产生过度焦虑反应等特点[1].SAD往往会影响青少年学习、工作、生活甚至社会功能,是一种慢性的心理疾病.国外对SAD的研究较早且系统,近年来国内相关研究也逐渐开展并不断深入.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对引发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的主要原因进行总结,以期为研究者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栾雅淞;曹建琴;周郁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广州市中职学校社会弱势群体子女心理健康状况

    目的 了解中职学校中社会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广州市6所中职学校中选取1 918名在校生进行家庭情况调查和心理健康测量,比较社会弱势群体子女与非弱势群体子女及广州市常模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结果 共筛选出弱势群体子女583名,占30.4%.社会弱势群体子女心理健康各量表得分与广州市中职学生常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情绪量表上得分低于非弱势群体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5).社会弱势群体子女心理健康水平城乡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男生的人际关系和学习心理健康水平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2.23,-2.09,P值均<0.05).社会弱势群体中,农民工子女学习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弱势群体,残疾或重大疾病群体子女情绪和人际关系健康水平低于非弱势群体(P值均<0.05).结论 中职学校社会弱势群体子女心理健康水平与广州中职学生的整体水平一致,部分弱势群体子女情绪和人际关系问题较为突出.

    作者:潘卫英;张林;许桂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希望在压力对大学生学习倦怠中的调节作用

    近年来,家长的高水平期望、学生沉重的学业负担和高强度的学习竞争,促使各种各样学习问题的出现.国内外有关研究显示,在诸多学习问题中,以学习倦怠(learning burnout)问题为突出,引起了心理学界的普遍关注[1-3].影响学习倦怠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同伴关系[4]、师生关系[5]、核心自我评价[6]、人格特质[7]、孤独感[8]等.而压力性事件对于学生学习倦怠发生的作用已经在研究中得到证实[9].本研究旨在探讨希望是否在压力和学习倦怠之间也存在调节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亚丽;刘珍;谢祥龙;谷传华;吴财付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广州市城区儿童参加兴趣班现状及行为问题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城区7~11岁参加兴趣班的儿童心理行为现况,为儿童兴趣班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自编问卷对广州市城区590名7~11岁儿童进行评定.结果 女童兴趣班参加率(89.3%)高于男童(83.3%)(P<0.05);男、女儿童参与兴趣班种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童兴趣班种类偏向益智班和体育班,女童则偏向音乐班和才艺班;对兴趣班持积极主动态度的比例女童(86.7%)高于男童(74.7%)(P<0.01);选择兴趣班由父母结合孩子意见决定的比例女童(97.9)高于男童(92.9%)(P<0.01);46.6%的儿童0.5 a内上兴趣班费用超过3 000元.兴趣班男童的总行为问题及各个因子异常率与非兴趣班男童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兴趣班女童的总行为问题及分裂强迫、多动、违纪、攻击性、残忍因子异常率均低于非兴趣班女童(P值均<0.05).结论 参加0.5 a以上兴趣班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未产生不利影响,参加兴趣班女童的心理行为相对较好.

    作者:董江会;卢婷;朱麒臻;郭丽;陈业彬;魏双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成都市龙泉驿区8~16岁儿童膳食平衡指数评价

    目的 了解成都市龙泉驿区8~16岁儿童青少年的膳食摄入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通过食物频率调查收集503名8~16岁儿童青少年过去1 a各类食物及饮水的摄入状况,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对儿童青少年建议的摄入量,对调查对象的膳食状况进行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07)评分,评价膳食质量.结果 儿童青少年负端分的中位数为23,有61.6%的人存在低度摄入不足.正端分的中位数为15,有56.1%的人存在中高度摄入过量.膳食质量距的中位数为40,有59%的人存在中度的膳食失衡,其中14~ 16岁的青少年膳食质量差.结论 儿童青少年普遍存在膳食结构不平衡问题,应增加蔬菜、豆类、水产品及水的摄入量,控制谷类、含糖饮料及零食的摄入量.

    作者:段若男;周雪;刘言;薛红妹;杨明喆;成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上海市虹口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

    目的 了解虹口区青少年群体中各类健康危险行为的流行现状,为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虹口区3所初中、2所高中、1所职校共计1 413名在校学生,采用“上海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初、高中问卷)进行自填式匿名调查.结果 仅54.99%的学生每天喝牛奶,35.67%的学生吃油炸食品≥2次/周,20.03%的学生吃甜食≥1次/d.48.97%的学生存在不健康减肥行为.22.43%的学生有过自杀倾向,但仅有16.4%的学生寻求过帮助,其中53.85%的学生寻求同学帮助.结论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不容忽视.应加强学生及家长相关健康知识宣教,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健康与心理问题.

    作者:司梅;林可;亓德云;付泽建;李香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镇江市不同供水方式学校直饮水卫生质量检测结果分析

    近年来,城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1-2],饮用水卫生安全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环境和健康问题.学校的学生饮水安全问题倍受社会关注[3-4],一些地区通过配备学校净水设备为学生提供直饮水来解决饮水安全问题[5].为了解镇江市不同供水方式的学校直饮水卫生质量,笔者于2013年10月21日至11月20日对该市16所学校的直饮水进行水质卫生监测调查,为保障青少年身体健康和完善学校直饮水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蒋兆峰;韦镇萍;韩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广东省中学生情绪管理与自伤行为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中学生情绪管理与自伤行为的关系,为中学生自伤行为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广州市、阳江市、阳春市3 096名初中和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情绪管理与自伤行为的相关性.结果 中学生自伤行为发生率为14.6%,偶有自伤行为发生率为16.6%.自伤行为、偶有自伤行为和无自伤行为中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19,P<0.01);控制性别、学习阶段、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等变量后,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情绪管理能力对自伤行为(OR=0.482,P<0.01)和偶有自伤行为(OR=0.730,P<0.01)有保护作用.结论 中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自伤行为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可通过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弹性训练提升青少年的情绪管理能力,以减少自伤行为的发生.

    作者:唐杰;马颖;郭勇;刘慧燕;邢燕菲;陈艳琳;余毅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武汉初中生道德脱离在父母教养和网上过激行为中的中介作用

    目的 探讨初中生道德脱离在父母教养方式与网上过激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上网过激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道德脱离问卷(MDS)、青少年网上偏差行为问卷(SAID),对武汉市某初中随机抽取的444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初中生的道德脱离水平和网上过激行为均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男生得分均高于女生,初二得分均高于初一(P值均<0.05);父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母亲过度保护与网上过激行为及其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父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与道德脱离均显著正相关(P值均<0.05),父亲温暖、母亲温暖与道德脱离呈负相关(P值均<0.05);道德脱离与网上过激行为及其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道德脱离在父亲过度保护、父亲拒绝、母亲拒绝与网上过激行为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分别为27.01%,19.35%,12.86%.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网上过激行为的影响是通过道德脱离的部分中介作用实现的.

    作者:张贤;范翠英;魏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某高校教职工代谢性疾病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高校教职工代谢病行为干预效果,为高校教职工慢性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4月粤西某高校20~ 59岁在编教职工为研究对象,进行生活方式调查和体质量指数、血脂、血糖、血尿酸和腹部彩超等检查.对该人群实施为期1 a行为干预,比较被试干预前后不良生活行为持有情况及体检结果.结果 2012年教职工超重与肥胖、脂肪肝、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空腹血糖升高)和高尿酸血症总检出率分别为31.11%,28.15%,41.30%,12.67%和17.56%.实施行为干预1 a后,嗜酒、喜食海鲜、喜食肥肉和动物内脏、常在外聚餐、睡眠不足、运动缺乏和饮水过少等不良行为较干预前分别下降了2.4,9.84,5.6,5.24,8.03,18.61,4.45百分点(P值均<0.05),以男性下降明显.脂肪肝、血脂异常和糖代谢异常(空腹血糖升高)检出率分别比干预前下降5.28,6.3和3.24百分点(P值均<0.05),以男性和20~ 49岁年龄段人群下降显著.干预前,男性不良生活行为持有率和代谢病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干预后差异明显缩小.结论 健康管理和不良生活行为干预是代谢性疾病防治经济有效的途径,值得推广;干预时机越年轻效果越好.

    作者:陈光英;陈丽娟;黄琪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儿童肥胖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目的 探讨肥胖超重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其他生化、血压指标的关系,为儿童肥胖超重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对银川市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10 648名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筛选出超重、肥胖儿童;以肥胖、超重、正常儿童进行1∶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共选出318对,测量Hs-CRP、三酰甘油、腰围、臀围、血压、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糖,以Cox-Regression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10 648名儿童超重、肥胖、腹型肥胖总检出率分别为12.9%,6.7%和15.0%;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腹型肥胖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肥胖组、超重组高敏C反应蛋白测量值与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除高密度脂蛋白外,其余血脂指标、血压、血糖异常检出率肥胖组均高于体重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Regression分析显示,Hs-CRP为腹型肥胖的显著影响因素(OR=1.31,P=0.00).结论 Hs-CRP在超重、肥胖儿童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尤其与腹型肥胖关系密切.

    作者:牛晓丽;薛洁;周健虎;赵海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我国学校环境监测与学校卫生监督的现状与思考

    学校卫生监督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学校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对学校建筑、设备和学校卫生工作进行监察督导的一系列卫生执法活动[1].学校环境监测是学校卫生专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2-3].在我国,学校环境监测的第一个快速发展期是1991-2000年;但2001年以后,随着公共卫生机构改革,绝大多数地区的学校环境监测工作趋于停滞[4];2010年前后,食品监督逐渐从卫生监督机构剥离出去,卫生监督系统有更多的精力投向学校卫生工作.

    作者:王智勇;宁时涛;潘松;宋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常州市五年制高职在校生网络信息成瘾现状及相关因素

    目的 了解常州市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网络信息成瘾现况及其相关因素,为预防学生网络信息成瘾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常州市4所五年制高职学校1 87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生网络信息成瘾的相关因素.结果 五年制高职学生网络信息成瘾报告率为11.83%,不同学校类型、性别、年级及是否走读高职生网络信息成瘾报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饮酒频率低(OR=0.702)、抑郁情绪出现频率低(OR=0.559)、对教学满意程度一般(OR=1.592)、对网络中的自己满意程度一般(OR=0.667)、父亲教养方式为溺爱型(OR=1.800)、父母感情较不和睦(OR=1.397)、家长较少过问上网情况(OR=0.792)等与网络信息成瘾相关(P值均<0.05).结论 高职生网络信息成瘾影响因素较多.学校与家庭均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学生网络信息成瘾的发生.

    作者:潘曙东;庄勋;成鹏;孙丽芳;封苏琴;华危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重庆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与亚健康症状分析

    目的 探讨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与亚健康症状的关系,为青少年亚健康的教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6所中学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3 069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基线调查未检测出亚健康症状的学生继续进行为期9个月的随访.结果 基线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为52.46%.1 204人完成随访,随访期间亚健康症状的新发率为13.87%.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共同筛选,偏食(OR=1.629,95%CI=1.092~ 2.430)、不良减肥行为(OR=2.410,95%CI=1.334~4.354)、故意伤害(OR=1.930,95%CI=1.249~2.984)是躯体亚健康症状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吸烟(OR=2.849,95%CI=1.106~7.340)、自杀(OR=3.380,95% CI=2.000~ 5.714)是心理亚健康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偏食(OR=1.574,95%CI=1.125~2.200)、故意伤害(OR=1.586,95%CI=1.079~2.330)、自杀(OR=2.742,95%CI=1.682~4.470)是中学生身心亚健康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重庆市中学生的亚健康检出率较高.应持续关注这一领域,并为减少健康危险行为的暴露而开展适当的教育和干预.

    作者:逯嘉;何佳桐;管佩钰;方琪;汪洋;王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