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佳丽;符筠;滕立新;赵海
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防治已经是我国和全球的一项公共卫生问题,近视眼是屈光不正的主要类型.随着儿童眼球生长发育的进展,眼部屈光各结构也在不断发生相应的变化,屈光状态在不同年龄段有所不同,整个过程是由远视→正视→近视动态变化的,且过程不可逆[1-4].预防近视眼就要从近视形成早期(儿童期)入手,及时监测屈光发育情况,早期采取干预措施[5-6].然而,我国在校(园)儿童眼保健服务主要为单纯的远视力检查,仅能将小于5.0列为视力低下,不能真实反映眼球发育情况及屈光状态[7-8].在儿童出现明显的近视征象后才就医采取预防措施.
作者:戴寅妍;沈斌;夏庆华;蔡蔚;朱剑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近年来,青春期性征发育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1],通常在身体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青春发动期各种事件按特定的模式进行,但初现的时间存在个体差异,与同年龄、同性别群体相比,可表现为提前、适时或推迟.这种青春发动期各种事件初现的时间称为青春发动时相(pubertal timing)[1].青春发动时相提前趋势已被多篇报道证实,提示与肥胖有密切关系[2].本文通过调查了解太原农村女生的青春发动时相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石倩;王小军;郭银娥;王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小学生社会退缩性行为与家长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之间的关系,为探讨父母教育子女的有效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对锦州市2所小学共835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小学生社会退缩性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7.01%,其中男生为16.43%,女生为17.58%,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0,P<0.01).男生退缩性行为与教育成效、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76,0.176,0.129,P值均<0.01);女生退缩性行为与教育成效、父母对命运/机遇的信念、父母对子女行为控制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59,0.108,0.165,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小学生社会退缩性行为与教育成效、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独生情况及性别均呈线性回归关系(R2=0.16,F=20.03,P<0.01).结论 社会退缩性行为问题儿童家长在子女教育态度方面存在问题.应纠正问题儿童家长教育态度,并提供有效干预措施.
作者:谷芳秋;刘堃;郭蕾蕾;张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中职学校中社会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广州市6所中职学校中选取1 918名在校生进行家庭情况调查和心理健康测量,比较社会弱势群体子女与非弱势群体子女及广州市常模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结果 共筛选出弱势群体子女583名,占30.4%.社会弱势群体子女心理健康各量表得分与广州市中职学生常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情绪量表上得分低于非弱势群体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5).社会弱势群体子女心理健康水平城乡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男生的人际关系和学习心理健康水平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2.23,-2.09,P值均<0.05).社会弱势群体中,农民工子女学习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弱势群体,残疾或重大疾病群体子女情绪和人际关系健康水平低于非弱势群体(P值均<0.05).结论 中职学校社会弱势群体子女心理健康水平与广州中职学生的整体水平一致,部分弱势群体子女情绪和人际关系问题较为突出.
作者:潘卫英;张林;许桂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城区7~11岁参加兴趣班的儿童心理行为现况,为儿童兴趣班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自编问卷对广州市城区590名7~11岁儿童进行评定.结果 女童兴趣班参加率(89.3%)高于男童(83.3%)(P<0.05);男、女儿童参与兴趣班种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童兴趣班种类偏向益智班和体育班,女童则偏向音乐班和才艺班;对兴趣班持积极主动态度的比例女童(86.7%)高于男童(74.7%)(P<0.01);选择兴趣班由父母结合孩子意见决定的比例女童(97.9)高于男童(92.9%)(P<0.01);46.6%的儿童0.5 a内上兴趣班费用超过3 000元.兴趣班男童的总行为问题及各个因子异常率与非兴趣班男童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兴趣班女童的总行为问题及分裂强迫、多动、违纪、攻击性、残忍因子异常率均低于非兴趣班女童(P值均<0.05).结论 参加0.5 a以上兴趣班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未产生不利影响,参加兴趣班女童的心理行为相对较好.
作者:董江会;卢婷;朱麒臻;郭丽;陈业彬;魏双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又称社交恐怖症(social phobia),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具有顽固地为自己在社交或公开场合可能会产生困窘和羞辱而恐惧,产生过度焦虑反应等特点[1].SAD往往会影响青少年学习、工作、生活甚至社会功能,是一种慢性的心理疾病.国外对SAD的研究较早且系统,近年来国内相关研究也逐渐开展并不断深入.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对引发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的主要原因进行总结,以期为研究者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栾雅淞;曹建琴;周郁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高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为高校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抽取的重庆市5所高校的2 968名大学生进行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结核患者、高校医务人员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人员共27人开展定性访谈.结果 高校学生对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总知晓率为44.1%,不同高校、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核心知识总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75,11.20,33.71,P值均<0.01).核心知识中对“结核病定点诊疗机构”的知晓率低,仅为32.9%.89.0%(2 643/2 968)的受访大学生希望获得结核病防治知识.电视、报纸、网络等是高校学生获取结防知识的主要途径.定性访谈结果还显示被试结核就医行为不良、患病后心理负担较重等情况.结论 高校学生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工作有待加强.需进一步完善健康促进计划,切实提高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
作者:罗兴能;贾红莲;刘雄娥;刘伟;李廷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炎,是引起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源,可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等处引起暴发[1].近年来,广州市学校因感染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时有发生[2-3].2013年11月初从化市某大学发生一起以腹泻及呕吐为主要症状的胃肠炎暴发疫情,经实验室检测确认为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意兰;谢华萍;陈纯;曹蓝;黄婕;刘览;王大虎;肖新才;古剑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8~13岁小学生日常生活方式与营养状况的关系,为改善维吾尔族小学生的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依据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检测细则,对新疆喀什地区8~13岁1 578名维吾尔族小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及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新疆喀什地区8~13岁维吾尔族小学生轻度营养不良、中度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的学生分别为27.38%,12.55%,6.46%和6.65%.对学校体育课持不同态度、不同吃早餐情况、不同吃零食情况、不同睡眠时间、不同锻炼时间的小学生营养状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新疆喀什地区8~13岁维吾尔族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现象并存,日常生活方式对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有一定的影响.应加强对维吾尔族小学生营养健康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作者:李卫民;孙英;祖母拉提·阿不都热依木;霍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学校聚集性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规律,为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上海市宝山区2010--2012年学校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3 a间共发生学校聚集性传染病疫情197起,发生较多的依次是水痘(139起,占70.56%)、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6起,占18.27%)和手足口病(17起,占8.63%).除7、8月份外(学校放暑假),全年其他月份均有学校聚集性传染病疫情发生.各社区发生疫情学校占学校总数百分比介于9.52% ~4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50,P>0.05).小学、中学平均每年发生疫情学校数占学校总数分别为40.74%、3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4,P<0.05);平均每年发生疫情学校占学校总数的比例,公办学校为35.69%,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为3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2,P>0.05).少数学校存在疫情频发现象.结论 学校聚集性传染病疫情随传染病种类不同存在时间集聚特点,小学发生聚集性传染病疫情风险较中学高,应针对性开展防控工作.
作者:郑康杰;李明珠;蒋惠芬;吴晓琳;施伶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学生视力保护及视力总体水平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改善视力保护方式与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学校专用视力检测箱对上海市长宁区在校学生进行每年4次的视力监测,监测数据统一录入学校卫生工作信息系统,导出Excel后,以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003-2011学年度学生平均视力不良率为48.96%,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男生为47.05%,女生为5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95,P<0.05).各年级学生视力不良率变化情况基本随年级上升,视力不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学生视力呈整体严重化倾向,性别差异缩小,但整体视力不良水平提升,视力不良变化趋势后移,且配镜率较低.
作者:韩勇;戚春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青少年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对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1-2].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青少年时期及今后身体成长过程中疾病的发生率,同时也可以促进其健康水平的提高[3].国内外研究显示,制约人类健康的因素中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占50%~55%[4-5].本研究对新疆4个民族青少年的生活方式现状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同类指标进行比较,为更好的研究新疆少数民族及全国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及影响因素提供数据资料.
作者:阿尔肯·阿不都瓦依提;杨振江;毕存箭;杨俊敏;祖母拉提·阿不都热依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近年来,城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1-2],饮用水卫生安全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环境和健康问题.学校的学生饮水安全问题倍受社会关注[3-4],一些地区通过配备学校净水设备为学生提供直饮水来解决饮水安全问题[5].为了解镇江市不同供水方式的学校直饮水卫生质量,笔者于2013年10月21日至11月20日对该市16所学校的直饮水进行水质卫生监测调查,为保障青少年身体健康和完善学校直饮水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蒋兆峰;韦镇萍;韩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中学生情绪管理与自伤行为的关系,为中学生自伤行为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广州市、阳江市、阳春市3 096名初中和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情绪管理与自伤行为的相关性.结果 中学生自伤行为发生率为14.6%,偶有自伤行为发生率为16.6%.自伤行为、偶有自伤行为和无自伤行为中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19,P<0.01);控制性别、学习阶段、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等变量后,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情绪管理能力对自伤行为(OR=0.482,P<0.01)和偶有自伤行为(OR=0.730,P<0.01)有保护作用.结论 中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自伤行为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可通过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弹性训练提升青少年的情绪管理能力,以减少自伤行为的发生.
作者:唐杰;马颖;郭勇;刘慧燕;邢燕菲;陈艳琳;余毅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大学生抑郁与焦虑症状干预效果,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体育舞蹈、篮球和羽毛球3种锻炼方式对大理学院有抑郁和焦虑倾向大学生进行运动干预,于运动前后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评.结果 体育舞蹈组抑郁水平、篮球组抑郁和焦虑水平,羽毛球组焦虑水平实验后与实验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34,2.803,2.826,3.361,P值均<0.01).运动干预后,篮球组和体育舞蹈组焦虑水平、体育舞蹈组与羽毛球组的抑郁水平、羽毛球组与体育舞蹈组的焦虑水平篮球组与羽毛球组的抑郁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10,-2.917,2.901,P值均<0.05).结论 体育锻炼可有效改善大学生的抑郁与焦虑水平.在3种锻炼方式中,体育舞蹈锻炼对抑郁症状治疗效果显著,羽毛球锻炼对焦虑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段意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学校卫生监督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学校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对学校建筑、设备和学校卫生工作进行监察督导的一系列卫生执法活动[1].学校环境监测是学校卫生专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2-3].在我国,学校环境监测的第一个快速发展期是1991-2000年;但2001年以后,随着公共卫生机构改革,绝大多数地区的学校环境监测工作趋于停滞[4];2010年前后,食品监督逐渐从卫生监督机构剥离出去,卫生监督系统有更多的精力投向学校卫生工作.
作者:王智勇;宁时涛;潘松;宋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超重与肥胖儿童的血清甲状腺激素及瘦素(LP)水平变化情况,为超重肥胖儿童的健康指导和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161名学龄儿童根据体质量指数(MBI)分为体重正常组(82名)、超重组(43名)和肥胖组(36名),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三组儿童的血清FT3,FT4,TSH与LP水平,并分析三组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BMI,FT3,FT4,TSH,L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男性与女性中不同体重组间FT4,TSH和L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肥胖组FT4水平较低,TSH,LP水平较高.女性中不同体重组间FT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组较高;体重正常男性和女性组BMI与血清LP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r值分别为0.844,0.707,P值均<0.01),而BMI与血清FT3,FT4,TSH之间及血清FT3,FT4,TSH,LP之间相关无统计学意义;超重与肥胖男性组BMI与血清TSH,LP有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5,0.701,P值均<0.01),BMI与FT4水平呈现负相关(r=-0.279,P=0.043),血清TSH与LP水平呈正相关(r=0.685,P<0.01).超重与肥胖女性组BMI与血清TSH,LP有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7,0.442,P值分别为0.000,0.024),与FT3,FT4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49,-0.467,P值分别为0.004,0.016),FT3与LP存在正相关(r=0.486,P=0.012).结论 肥胖对儿童甲状腺轴功能有潜在影响,且影响程度与超重或肥胖的程度相关,瘦素可能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
作者:张海三;张红星;刘保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近视是青少年常见的进行性发展眼病,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学生近视率呈逐年上升和明显的低龄化趋势,中国是世界上近视率发生高的国家之一,国家卫生和教育部门将近视列为重点防治的学生6种常见病之一[1-4].2010年我国进行的第6次全国大规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表明,各学段学生视力不良率(主要指近视)继续上升[5-7].
作者:孟佩俊;张丽萍;和彦苓;李淑荣;徐鹏程;韩素琴;卢静;黎育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与亚健康症状的关系,为青少年亚健康的教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6所中学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3 069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基线调查未检测出亚健康症状的学生继续进行为期9个月的随访.结果 基线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为52.46%.1 204人完成随访,随访期间亚健康症状的新发率为13.87%.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共同筛选,偏食(OR=1.629,95%CI=1.092~ 2.430)、不良减肥行为(OR=2.410,95%CI=1.334~4.354)、故意伤害(OR=1.930,95%CI=1.249~2.984)是躯体亚健康症状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吸烟(OR=2.849,95%CI=1.106~7.340)、自杀(OR=3.380,95% CI=2.000~ 5.714)是心理亚健康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偏食(OR=1.574,95%CI=1.125~2.200)、故意伤害(OR=1.586,95%CI=1.079~2.330)、自杀(OR=2.742,95%CI=1.682~4.470)是中学生身心亚健康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重庆市中学生的亚健康检出率较高.应持续关注这一领域,并为减少健康危险行为的暴露而开展适当的教育和干预.
作者:逯嘉;何佳桐;管佩钰;方琪;汪洋;王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奶制品饮用情况及监护人饮奶知识现状,为改善该群体儿童饮奶现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整群随机抽取的山东省鲁东、鲁北、鲁南地区9所农村公立幼儿园336名3~7岁留守儿童和218名同龄非留守儿童饮奶现状及其监护人饮奶知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每周饮奶天数中位数为2.00 d,日均饮奶量中位数为64.00 mL,低于非留守学龄前儿童的4.00 d和191.00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鲁东、鲁北、鲁南地区留守儿童日均饮奶量中位数分别为63.66,20.00和50.00 mL;饮奶量≥250mL的比率分别为23.07%,6.52%和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4岁、5~6岁、>6岁的留守儿童日均饮奶量中位数分别为32.50,100.00和38.00 mL;饮奶量≥250 mL的人数比率分别为6.26%,10.71%和9.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奶制品营养及食用知识方面,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监护人存在认识不足.结论 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奶制品摄入量不足,且存在年龄和地区差异.应加强对监护人饮奶知识教育,提高留守儿童饮奶量.
作者:李南;费忠化;殷召雪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