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重肥胖中小学生生活质量的饮食及相关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王玲;李晶晶;杨淼;吴旭龙;马军;李榴柏

关键词:超重, 肥胖症, 生活质量, 干预性研究, 学生
摘要:目的 探讨“5-1-1-0”干预模式对超重、肥胖中小学生生活质量的作用,为儿童肥胖的预防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远郊县的4所小学二~六年级和4所初中七~八年级的超重肥胖儿童,干预校和对照校分别包括2所小学和2所初中,分别有129名、79名学生.对干预校进行为期3个月的5-1-1-0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对照校开展正常的健康课和体育课.结果 干预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145.45±17.77),(148.26±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144.96±16.64),(146.75±1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学生同伴关系、生活质量满意度、自我满意度和其他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干预组干预后学生的活动机会性、运动能力和生活环境得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值均<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各维度因子得分以及总分、标准T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前与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等级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5-1-1-0行为干预模式能有效改善超重肥胖中小学生生活质量.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大学生家庭环境人格对人际适应性的影响

    目的 分析家庭环境、人格对大学生人际适应性的影响,为提升大学生人际适应性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量表,对唐山市某综合性大学4 49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人际适应性各维度及总分与人格中的精神质和神经质负相关(r值为-0.337 ~-0.050,P值均<0.01),与内外倾呈正相关(r值为0.101~0.546,P值均<0.01).大学生人际适应性各维度及总分与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知识性和娱乐性均呈正相关(r值为0.128~0.382,P值均<0.01),与矛盾性均呈负相关(r值为-0.228-0.100,P值均<0.01).家庭环境的知识性、娱乐性、矛盾性和亲密度,人格的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均进入了对人际适应性的回归方程(P值均<0.01).中介效应检验显示,人格在家庭环境和人际适应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大学生的家庭关系越亲密,对外界的兴趣和参与度越大,家庭矛盾越少,性格越外向,人际适应性越好;家庭环境通过人格间接影响大学生的人际适应性.

    作者:马红霞;刘艳;郑海英;张石磊;陈好贤;程淑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北京市高中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北京市艾滋病的流行有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趋势,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及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比例上升[1].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男男同性性行为者的比例从2006年的22.8%激增到2010年的48.8%.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和生理还不成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有调查显示,青少年性行为发生率为1% ~9%[2].自2006年,北京市参与了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学校预防艾滋病项目,在部分点校开展了预防艾滋病的同伴教育活动.笔者对2008年教育部对北京市项目中期评估的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同伴教育对预防艾滋病的可行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高爱钰;潘勇平;宋玉珍;孔文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铜川市某高中1998-2012年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铜川市某高中学生视力状况及变化规律,为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铜川市某高中1998-201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资料,根据年度、性别、视力不良程度分析视力不良患病情况.结果 高中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7.45%.2000-2007年视力不良检出率呈迅猛上升趋势,上升了16.78百分点;2007-2012年视力不良检出率呈缓慢下降趋势,下降了4.12百分点.女生视力不良总检出率(81.70%)高于男生(73.61%)(x2=242.92,P<0.01).学生视力不良程度以重度视力不良为主,占视力不良程度构成的60.01%;不同程度视力不良变化以重度视力不良的上升趋势为主.结论 铜川市某高中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得到控制.视力不良的防治需各方面联合行动和密切配合,采取以教学环境改善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

    作者:宋海清;何升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北京市中小学生交通伤害流行现状及其相关危险行为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交通伤害流行现状以及相关危险行为发生情况,为开展预防学生交通伤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于2012年9月对北京市16个区县共17 086名在校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1-2012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交通伤害报告率为0.52%,占伤害总例数的4.01%;交通伤害报告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高中生达0.82%.交通伤害病例中,66.28%到医院/校医室就诊,10.47%住院治疗,91.67%已经痊愈,2.38%造成残疾,次均休息6.27 d,次均缺课2.63 d.学生中存在的各种步行违规行为比例为39.96%~94.76%,骑车学生存在的各种骑车违规行为比例为6.67% ~25.46%,30.59%的学生乘私家车或出租车从不系安全带.结论 道路交通伤是中小学生严重的伤害类型之一.交通违规行为普遍存在于北京市中小学生中.

    作者:段佳丽;符筠;耳玉亮;律颖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杭州市中学生慢性病相关健康危险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杭州市青少年主要慢性病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杭州市青少年慢性病行为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二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杭州市27所初中和18所高中的2 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杭州市青少年每天活动<60 min的比例为85.4%,周一至周五每天看电视多于1h占35.5%,过去30 d不是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35.7%,每天吃水果<1次的比例为27.6%,吃蔬菜<1次/d的比例为6.2%,吸烟占6.6%.仅5.0%的青少年没有上述任意1种危险行为,同时具有1~2种的占66.1%,≥3种占28.9%.结论 杭州市青少年存在 体力活动缺乏、不健康饮食和吸烟等多种健康危险行为,需要开展多因素联合行为干预.

    作者:任艳军;刘庆敏;曹承建;胡如英;王浩;赵琪;傅容;孙军;钟荣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江苏省2005-2013年高考学生眼科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江苏省高考考生的视觉健康状况,为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制定有效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2013年江苏省共3 968 676名普通应届考生的高考视觉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近视检出率为76.21%,且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女生近视检出率(81.18%)高于男生(72.00%);色觉异常检出率男生(4.71%)高于女生(0.18%);其他眼病检出率男生(0.44%)高于女生(0.37%),除2013年外(x2=1.08,P=0.30),其他年份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近视检出率城乡间比较由农村高于城镇而转变为城镇高于农村.结论 江苏省高考学生近视检出率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学校和家长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纠正学生不健康的用眼行为,促进高考学生群体视力健康水平的提高.

    作者:马彪;陶新城;刘明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土家族苗族学生1985年与2010年体质状况比较

    目的 了解25 a间土家族、苗族学生体质状况及其变化,为土家族、苗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土家族、苗族学生1985年与2010年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比较分析2个民族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变化.结果 25 a间,土家族男、女身高分别平均增长3.38,3.22 cm,苗族男、女平均增长3.88,3.60cm;体重平均增长4.12,2.52 kg和3.17,2.62 kg;胸围(除苗族女生出现下降外)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分别为1.50,2.91cm和1.87,-1.48 cm;肺活量平均下降228.8,308.6 mL和84.4,228.7 mL;50 m跑平均增长0.02,-0.28 s和-0.07,-0.25 s;斜身引体(男)平均增长7.26,19.36次,引体向上(男)平均下降0.70,0.68次,仰卧起坐(女)平均增长5.69,6.01次/min;立定跳远平均增长0.99,-0.26 cm和12.75,9.94 cm;50 m×8往返跑平均下降7.89,5.64s和5.31,5.15s,1000m跑(男生)和800 m跑(女生),土家族男、女平均下降23.60,24.40 s,苗族男、女平均下降19.98,14.93 s;立位体前屈平均增长0.25,1.28 cm和2.63,2.35 cm.结论 苗族学生体质状况相对比土家族学生要好.应针对土家族、苗族学生体质状况及其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土家族、苗族学生体质发展.

    作者:陆盛华;张天成;张福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心理韧性在导师指导行为对研究生心理健康影响的中介作用

    目的 了解心理韧性在导师指导行为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照全国六大行政区,在全国28所具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高校抽取共1 274名在读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研究生对导师指导行为评价问卷、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 导师指导行为评价得分和SCL-90总分男生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5.007,2.719,P值均<0.05).导师指导行为与SCL-90得分呈正相关(r=0.344,P<0.01).心理韧性与SCL-90得分呈负相关(r=-0.329,P<0.05).导师指导行为对心理健康的直接效应有统计学意义(β=0.29,P<0.05),中介变量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27,P<0.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18.26%.心理韧性在导师指导行为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导师指导行为是研究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外部影响因素,培养研究生心理韧性意义重大.

    作者:刘勉;赵静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推拿功法对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力量素质的影响

    力量素质是指人的身体或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1],基本决定人体运动速度素质的提高、耐力素质的增长、柔韧素质的发挥和灵敏素质的表现.大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和趋于成熟的阶段,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功能素质也都明显增强[2].但目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容乐观[3],身体素质处于下降趋势.

    作者:张友健;于海浩;熊灿曦;温悦华;向中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反思

    近年来,以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群体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滑,形势严峻[1].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体质状况是一个民族长盛不衰的根本要素,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如何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切实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

    作者:费加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工作状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逐渐形成了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模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该实施意见着重强调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既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承担者又要为高校师生提供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服务[1].为了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笔者对某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章劲元;罗婷;陈建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在经济快速发展、国外文化大量引入等社会背景下有其独有的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呈暴发式增长.1985-2010年,我国7 ~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由1.11%增至9.62%,肥胖检出率由0.13%增至4.95%[1].肥胖给人类尤其是儿童青少年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由其引起的成年期肥胖及其他各种慢性病更是重要的长期后果之一[2].全面掌握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预测肥胖的发展趋势,制定适宜干预措施刻不容缓.

    作者:薛红妹;刘言;段若男;周雪;成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深圳市学生健康监测信息系统运行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学生健康监测信息系统运行情况,为该系统在学校学生传染病疫情防控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由校医经过统一培训后通过系统上报数据,对系统收集的早期症状监测、学生缺勤情况和疫情短信预警信息进行分析,验证系统运行情况.结果 2012-2013学年,系统共监测学生约94万人,监测各类疾病症状142 050人次,学生因病缺勤82 431人次.症状监测个案数按周分布呈“驼峰状”.2013年2-4月,系统共发布556条预警信息,其中疾病类型预警400例,症状预警156例,预警覆盖率为37.5%;3月预警比率高(44.68‰),2月低(1.39‰).结论 学生健康监测信息系统的运行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主要疾病症状和因病缺勤情况,并及时对学校传染病疫情进行预警.

    作者:林应和;周丽;吴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唐山市大学生医疗保险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唐山市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参保率及完善大学生医保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唐山市4所高校共1 017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大学生对医保的认知及参保情况.结果 唐山市大学生参保率为61.1%;大学生身体不适时,78.7%选择去医疗机构,2t.3%选择自我治疗.66.1%的大学生表示不了解城镇居民医疗保险,62.3%的大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参保.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参保影响因素有性别(OR=0.72,95% CI=0.53~0.98)、年级(OR=2.11,95%CI=1.618~ 2.76)、是否了解大学生医保制度(OR=2.49,95%CI=1.87 ~3.30)及是否认为有必要参保(OR=1.52,95% CI=1.18 ~ 1.96).结论 唐山市大学生参保率较低.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重视参保的影响因素,提高参保率,从而保障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作者:刘俊凤;陶四海;苏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某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台阶试验相关指标分析

    台阶试验是一种经典的定量负荷试验,从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学者首次设计的台阶试验到随后各国根据本国国民情况和测试对象特征进行的各种改良台阶试验方法,都被认为是评价心血管系统功能水平的有效方法[1-3].大量的研究显示,采用台阶试验评定心功能水平的准确性有待提高[4-7],主要原因是台阶指数无法区分不同性别、不同运动水平测试者心率变化与心功能水平之间的差异[8-9].本研究对某校体育专业学生台阶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台阶试验在评定体育专业学生心功能水平中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优化台阶试验对心功能水平的评定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吴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西安市7~9岁儿童第一恒磨牙龋患状况

    目的 了解西安市城乡7~9岁儿童第一恒磨牙萌出与患龋状况,为开展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西安市新城和户县15 513名7~9岁儿童,按照统一检查标准,调查第一恒磨牙萌出与患龋情况.结果 7~9岁儿童第一恒磨牙完全萌出率为93.3%,7,8,9岁组分别为86.6%,95.0%,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921.93,P<0.01).第一恒磨牙总患龋率为9.6%.第一恒磨牙患龋率性别、年龄、城乡儿童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一恒磨牙龋失补牙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童高于男童;龋补充填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城市高于农村(P值均<0.01).下颌第一恒磨牙为龋病的好发牙位,占68.2%.(牙合)面、颊面患龋多见,分别占总患龋牙面数的83.2%和12.7%.龋齿补填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7~9岁分别为5.2%,7.9%,10.4%(P<0.01);城市儿童龋补充填率高于乡村,分别为10.8%和5.2%(P<0.01).结论 西安市7~9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状况与全国其他省市较为接近,应重点封闭下颌第一恒磨牙和牙面的(牙合)面、颊面.

    作者:李骏;郭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东北某城市1200名小学生家长对儿童情感忽视现状

    目的 探讨东北某城市小学生家长对儿童情感忽视问题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在小学生家长中开展预防儿童虐待提供参考.方法 对东北某城市2所小学一~六年级1 200名小学生家长进行不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小学生家长中,对儿童的总情感忽视率为31.3%,男、女儿童情感忽视率分别为33.2%和2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00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家长对儿童情感忽视的主要因素有儿童学习成绩、母亲文化程度、父母婚姻状况、父母童年期受虐经历及父母对情感忽视的认识(P值均<0.05).结论 小学生家长中存在对儿童的情感忽视问题.应该重视在小学生家长中开展预防儿童情感忽视教育活动.

    作者:李景壹;陈晶琦;张文静;赵晓侠;冯亚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长春市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自尊的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的满足已不再是人们主要的目标,主观幸福感作为反映个体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心理学指标,开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普遍追求.主观幸福感主要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某个阶段生活质量所做的总体评价[1].多数研究者认为相对于客观因素来说,个体的内部建构决定其自身的幸福体验[2].

    作者:郭金花;梅松丽;柴晶鑫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小学生饮用饮料习惯与龋齿关系研究进展

    饮用饮料是城市中小学生的一种普遍的饮食行为,适量饮用饮料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但如果长期过量饮用,则可能会引起一些健康问题.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饮用饮料习惯与龋齿的关系,现就近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我国城市中小学生龋齿现况1.1 龋齿的定义和相关指标 龋病是一种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菌斑中的细菌发酵食物中的糖产生的酸导致釉质脱矿溶解[1].

    作者:黄若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重庆市学校直饮水卫生状况调查

    学校饮用水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饮食卫生安全,学校饮用水污染往往容易导致感染性疾病的暴发流行[1-3],对学生个人、家庭、社会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和危害.直饮水是指以市政自来水为原水,通过水处理设备处理后获得比现有自来水更为优质,可直接饮用的饮用水.学校监管缺失将导致直饮水的不合格率增加,会对在校学生的健康产生潜在的危险[4],且由于管理方式的调整,往往容易出现直饮水合格率呈逐年波动性改变[5].因此,动态掌握直饮水的卫生状况,对于调整监管措施以防止潜在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重庆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对渝中区等15个协作区县开展辖区学校直饮水卫生状况横断面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明佳;陈嘉明;陈政;陈林;杨莉;童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