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李晶晶;杨淼;吴旭龙;马军;李榴柏
目的 了解昆明市农村住宿制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需求现况,为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内容与策略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昆明市6所学校944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需求高的健康教育主题分别是“怎样处理与父母的关系(4.57±0.77)”“个人卫生与保健(4.71±1.15)”“青春期生理卫生保健(4.37±1.23)”.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女生比男生更希望得到关于青春期生理发育、个人卫生保健、性侵犯以及自我保护的内容(P值均<0.05).结论 昆明市不同学段和性别农村寄宿制学生对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需求不同.应根据需求采用针对性的方式加强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
作者:焦锋;秦明芳;胡卫红;秦志华;魏云凌;熊源发;韩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衢州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衢州市18所初中和高中学校的34个班级共1 454名初一至高三年级学生,采用自我管理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衢州市中学生上网率为88.86%,网络成瘾率为13.20%(男生17.89%,女生8.59%).网络成瘾的中学生上网场所主要是自己家(66.15%)和网吧(25.52%),上网的主要目的是玩游戏(51.04%)和聊天(27.0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家庭有计算机、自报孤独、自报失眠、吸烟、打架是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而学习成绩优良是保护因素.结论 衢州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较严重,应尽早采取科学合理的网络成瘾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行重点干预.
作者:来时明;甘志娟;叶正茂;邓小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自2005年以来,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1]和《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2]要求,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越来越常规化,已成为儿童第一类疫苗接种的有利补充和延续[3-4].但由于种种原因[5],在园在校儿童第一类疫苗补种率尚未达到国家的指标要求[6-8].为此,2012年泉州市以丰泽区为试点,借助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幼儿园管理模块开展在园在校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网络化归口管理,现将干预1 a后的效果评价如下.
作者:黄彩虹;洪思让;陈雅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心理韧性在导师指导行为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照全国六大行政区,在全国28所具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高校抽取共1 274名在读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研究生对导师指导行为评价问卷、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 导师指导行为评价得分和SCL-90总分男生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5.007,2.719,P值均<0.05).导师指导行为与SCL-90得分呈正相关(r=0.344,P<0.01).心理韧性与SCL-90得分呈负相关(r=-0.329,P<0.05).导师指导行为对心理健康的直接效应有统计学意义(β=0.29,P<0.05),中介变量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27,P<0.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18.26%.心理韧性在导师指导行为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导师指导行为是研究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外部影响因素,培养研究生心理韧性意义重大.
作者:刘勉;赵静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肥胖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青少年肥胖患病率呈现增长趋势.肥胖不仅会引起许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还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经济负担增加、死亡率上升等许多不良后果[1].本研究对儿童青少年肥胖流行现状及其与认知的关系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代波;赵莹莹;王人喜;孟秀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家庭环境、人格对大学生人际适应性的影响,为提升大学生人际适应性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量表,对唐山市某综合性大学4 49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人际适应性各维度及总分与人格中的精神质和神经质负相关(r值为-0.337 ~-0.050,P值均<0.01),与内外倾呈正相关(r值为0.101~0.546,P值均<0.01).大学生人际适应性各维度及总分与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知识性和娱乐性均呈正相关(r值为0.128~0.382,P值均<0.01),与矛盾性均呈负相关(r值为-0.228-0.100,P值均<0.01).家庭环境的知识性、娱乐性、矛盾性和亲密度,人格的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均进入了对人际适应性的回归方程(P值均<0.01).中介效应检验显示,人格在家庭环境和人际适应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大学生的家庭关系越亲密,对外界的兴趣和参与度越大,家庭矛盾越少,性格越外向,人际适应性越好;家庭环境通过人格间接影响大学生的人际适应性.
作者:马红霞;刘艳;郑海英;张石磊;陈好贤;程淑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中学生儿童期虐待、社会支持与心理亚健康的关系,为改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蚌埠市8所中学5 116名学生,使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蚌埠市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报告率为25.1%(1 282/5 116).不同性别、学段及是否独生子女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中学生儿童期虐待得分高于无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中学生,而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均低于无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中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儿童期虐待、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和学段均进入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回归方程(P值均<0.01).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在儿童期虐待和心理亚健康状态之间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31.16%,25.26%.结论 儿童期虐待和社会支持对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均有影响.对于有儿童期虐待经历的中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可从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人手,以减少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发生.
作者:顾璇;李红影;袁长江;刘佳;陈志龙;吴松年;汤建军;孙云鹏;许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发生率迅猛增长,肥胖的流行已经成为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Liu等[2]研究发现,我国小学生超重率为11.1%,肥胖率达7.2%.有研究表明,肥胖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蔓延并从城市向农村发展[3].本文以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新生为研究对象,对该群体的肥胖超重现象及伴随的血压及运动素质发生的改变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在校大学生中开展健康教育,增强体质,降低高血压及其他代谢疾病的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朱咏青;唐海沁;蒋红娟;吴文国;金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25 a间土家族、苗族学生体质状况及其变化,为土家族、苗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土家族、苗族学生1985年与2010年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比较分析2个民族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变化.结果 25 a间,土家族男、女身高分别平均增长3.38,3.22 cm,苗族男、女平均增长3.88,3.60cm;体重平均增长4.12,2.52 kg和3.17,2.62 kg;胸围(除苗族女生出现下降外)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分别为1.50,2.91cm和1.87,-1.48 cm;肺活量平均下降228.8,308.6 mL和84.4,228.7 mL;50 m跑平均增长0.02,-0.28 s和-0.07,-0.25 s;斜身引体(男)平均增长7.26,19.36次,引体向上(男)平均下降0.70,0.68次,仰卧起坐(女)平均增长5.69,6.01次/min;立定跳远平均增长0.99,-0.26 cm和12.75,9.94 cm;50 m×8往返跑平均下降7.89,5.64s和5.31,5.15s,1000m跑(男生)和800 m跑(女生),土家族男、女平均下降23.60,24.40 s,苗族男、女平均下降19.98,14.93 s;立位体前屈平均增长0.25,1.28 cm和2.63,2.35 cm.结论 苗族学生体质状况相对比土家族学生要好.应针对土家族、苗族学生体质状况及其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土家族、苗族学生体质发展.
作者:陆盛华;张天成;张福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发生在学校内,造成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的事件[1-2].为了解甘肃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并为制订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对2010-2012年甘肃省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姚进喜;蓝弘;何健;杨琛;刘建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成都市7~15岁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为预测该地区超重肥胖发展趋势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共获得成都市中、小学各2所7~15岁儿童青少年有效数据2 144份.测量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分别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以及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推荐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标准”评价超重和肥胖.结果 根据WGOC标准和IOTF标准,成都市7~15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0.68%,12.92%和6.53%,3.17%.不同性别学生超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肥胖率高于女生(P<0.05);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高的年龄段分别为10~12岁和7~9岁,而女生超重率和肥胖率高的年龄段均为10~12岁.结论 成都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肥胖问题男生较女生更为严重,且超重和肥胖出现低龄化.
作者:刘言;段若男;薛红妹;杨明喆;周雪;成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积极心理训练对贫困生心理复原力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自愿接受的原则,从某专科学校2012级贫困生中选取187名,随机分为实验组(86名)和对照组(101名).采用积极心理团体训练法对实验组大学生进行训练,运用复原力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前、后调查.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心理复原力得分(3.83±0.51)较干预前(3.46±0.43)提高(t=3.982,P<0.01);干预后实验组(3.83±0.51)与对照组(3.54±0.56)心理复原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3,P<0.05).实验组干预后比干预前复原力弱型人员减少,复原力强型人数增加.干预后实验组复原力中间型和复原力弱型的复原力水平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t值分别为3.451,4.236,P值均<0.01).干预后实验组总体幸福感得分(114.52±10.32)较干预前(106.23±9.62)有显著提高(t=2.287,P<0.01).结论 积极心理训练对复原力强型贫困生的复原力水平作用不明显,对复原力弱型和中间型的贫困生复原力水平作用明显.
作者:汤雅婷;邹锦慧;李敏;梁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初中生目睹班级成员车祸创伤后应激反应、焦虑、抑郁症状的作用,为开展学生突发事件的心理辅导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石河子市某中学初三年级目睹同班同学遭遇车祸身亡事件者实施团体心理干预方案(3周5次).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量,比较在干预前、干预1个月及3个月、6个月后各量表得分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筛查阳性为16.0%,22.0%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8.0%出现抑郁症状;干预1个月后学生PTSD症状筛查阳性为4.0%,24.0%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6.0%出现抑郁症状;干预3个月后学生PTSD症状筛查阳性为8.0%,20.0%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6.0%出现抑郁症状;干预6个月后学生PTSD症状筛查阳性为2.0%,8.0%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4.0%出现抑郁症状.干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PCL-C量表B,C,D组得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HAMA总分及精神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1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HAMD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迟缓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睹班级成员车祸身亡的初中生会出现创伤后应激、焦虑及抑郁症状,施行团体心理干预能缓解症状.
作者:石志坚;王新燕;张桂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西宁市城西区0~14岁儿童哮喘患病情况及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西宁市城西区的2所中学、2所小学、2所幼儿园和4个社区中筛查0~14岁儿童哮喘病例,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法分析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结果 西宁市儿童哮喘患病率为1.25%,年龄分布以3~5岁较为集中,占患病人数的28.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族遗传史(OR=3.442,95% CI=1.299~9.121)、食物过敏(OR=6.366,95% CI=1.146 ~ 35.353)、过敏性鼻炎(OR=7.750,95%CI=2.738~21.937)是儿童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西宁市儿童哮喘患病率不高.家族史和过敏史是儿童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燕;马辉;王朝才;梁军;文国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市6~14岁儿童不同亚型注意缺损多动障碍(ADHD)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帮助ADHD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和家庭生活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从乌鲁木齐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3所小学2 066名儿童中筛选出有ADHD可能的儿童,使用访谈及DSM-Ⅳ的诊断标准确定ADHD各亚型,并考察ADHD各亚型的行为问题检出率及主要行为问题.结果 终确定ADHD儿童97名,检出率为4.7%.混合型ADHD儿童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问题的检出率较高(65.6%,28.1%,59.4%,25.0%),注意缺损型品行问题及学习问题的检出率较高(34.0%,58.0%),多动冲动型品行问题及冲动多动问题检出率较高(33.3%,60.0%).结论 乌鲁木齐市6 ~14岁ADHD儿童行为问题较突出,不同亚型主要行为问题表现不同.
作者:李晓兰;买合甫来提·坎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东北某城市小学生家长对儿童情感忽视问题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在小学生家长中开展预防儿童虐待提供参考.方法 对东北某城市2所小学一~六年级1 200名小学生家长进行不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小学生家长中,对儿童的总情感忽视率为31.3%,男、女儿童情感忽视率分别为33.2%和2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00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家长对儿童情感忽视的主要因素有儿童学习成绩、母亲文化程度、父母婚姻状况、父母童年期受虐经历及父母对情感忽视的认识(P值均<0.05).结论 小学生家长中存在对儿童的情感忽视问题.应该重视在小学生家长中开展预防儿童情感忽视教育活动.
作者:李景壹;陈晶琦;张文静;赵晓侠;冯亚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近年来,以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群体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滑,形势严峻[1].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体质状况是一个民族长盛不衰的根本要素,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如何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切实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
作者:费加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5-1-1-0”干预模式对超重、肥胖中小学生生活质量的作用,为儿童肥胖的预防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远郊县的4所小学二~六年级和4所初中七~八年级的超重肥胖儿童,干预校和对照校分别包括2所小学和2所初中,分别有129名、79名学生.对干预校进行为期3个月的5-1-1-0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对照校开展正常的健康课和体育课.结果 干预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145.45±17.77),(148.26±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144.96±16.64),(146.75±1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学生同伴关系、生活质量满意度、自我满意度和其他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干预组干预后学生的活动机会性、运动能力和生活环境得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值均<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各维度因子得分以及总分、标准T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前与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等级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5-1-1-0行为干预模式能有效改善超重肥胖中小学生生活质量.
作者:王玲;李晶晶;杨淼;吴旭龙;马军;李榴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我国刚刚开始起步,仍需要很多心理专业工作者和工作一线教师共同探索.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4 a的学习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抓住大学新生的黄金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并建立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适当的方法关注和咨询,帮助新生度过心理波动期,可有效保证教学活动平稳有序地进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为此,本文对江苏师范大学2009-2012年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耿艳;敬丹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力量素质是指人的身体或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1],基本决定人体运动速度素质的提高、耐力素质的增长、柔韧素质的发挥和灵敏素质的表现.大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和趋于成熟的阶段,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功能素质也都明显增强[2].但目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容乐观[3],身体素质处于下降趋势.
作者:张友健;于海浩;熊灿曦;温悦华;向中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