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王志刚;顾敏霞;郑静静;俞谊江
目的 分析家庭环境、人格对大学生人际适应性的影响,为提升大学生人际适应性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量表,对唐山市某综合性大学4 49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人际适应性各维度及总分与人格中的精神质和神经质负相关(r值为-0.337 ~-0.050,P值均<0.01),与内外倾呈正相关(r值为0.101~0.546,P值均<0.01).大学生人际适应性各维度及总分与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知识性和娱乐性均呈正相关(r值为0.128~0.382,P值均<0.01),与矛盾性均呈负相关(r值为-0.228-0.100,P值均<0.01).家庭环境的知识性、娱乐性、矛盾性和亲密度,人格的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均进入了对人际适应性的回归方程(P值均<0.01).中介效应检验显示,人格在家庭环境和人际适应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大学生的家庭关系越亲密,对外界的兴趣和参与度越大,家庭矛盾越少,性格越外向,人际适应性越好;家庭环境通过人格间接影响大学生的人际适应性.
作者:马红霞;刘艳;郑海英;张石磊;陈好贤;程淑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自2005年以来,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1]和《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2]要求,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越来越常规化,已成为儿童第一类疫苗接种的有利补充和延续[3-4].但由于种种原因[5],在园在校儿童第一类疫苗补种率尚未达到国家的指标要求[6-8].为此,2012年泉州市以丰泽区为试点,借助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幼儿园管理模块开展在园在校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网络化归口管理,现将干预1 a后的效果评价如下.
作者:黄彩虹;洪思让;陈雅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2013年11月13日晚,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高中部值班医生发现3例以发热、咳嗽、咽痛来就诊的学生,病例均出自同一班级(高三2班),当即调查该班,发现已有十几名学生因类似症状缺勤晚自习,疑似流感暴发[1-2].该学校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同时向所属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里区CDC)及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湖里区CDC立即派出应急小组进入该校现场指导工作,疫情得以迅速控制.现将应急处置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戴海燕;张晓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江苏省高考考生的视觉健康状况,为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制定有效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2013年江苏省共3 968 676名普通应届考生的高考视觉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近视检出率为76.21%,且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女生近视检出率(81.18%)高于男生(72.00%);色觉异常检出率男生(4.71%)高于女生(0.18%);其他眼病检出率男生(0.44%)高于女生(0.37%),除2013年外(x2=1.08,P=0.30),其他年份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近视检出率城乡间比较由农村高于城镇而转变为城镇高于农村.结论 江苏省高考学生近视检出率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学校和家长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纠正学生不健康的用眼行为,促进高考学生群体视力健康水平的提高.
作者:马彪;陶新城;刘明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发生在学校内,造成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的事件[1-2].为了解甘肃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并为制订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对2010-2012年甘肃省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姚进喜;蓝弘;何健;杨琛;刘建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饮用饮料是城市中小学生的一种普遍的饮食行为,适量饮用饮料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但如果长期过量饮用,则可能会引起一些健康问题.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饮用饮料习惯与龋齿的关系,现就近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我国城市中小学生龋齿现况1.1 龋齿的定义和相关指标 龋病是一种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菌斑中的细菌发酵食物中的糖产生的酸导致釉质脱矿溶解[1].
作者:黄若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交通伤害流行现状以及相关危险行为发生情况,为开展预防学生交通伤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于2012年9月对北京市16个区县共17 086名在校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1-2012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交通伤害报告率为0.52%,占伤害总例数的4.01%;交通伤害报告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高中生达0.82%.交通伤害病例中,66.28%到医院/校医室就诊,10.47%住院治疗,91.67%已经痊愈,2.38%造成残疾,次均休息6.27 d,次均缺课2.63 d.学生中存在的各种步行违规行为比例为39.96%~94.76%,骑车学生存在的各种骑车违规行为比例为6.67% ~25.46%,30.59%的学生乘私家车或出租车从不系安全带.结论 道路交通伤是中小学生严重的伤害类型之一.交通违规行为普遍存在于北京市中小学生中.
作者:段佳丽;符筠;耳玉亮;律颖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结核病属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在群体环境下,如果存在结核病传染源,容易发生结核菌的传播.2013年5月23日宁海县某学校某班报告1例涂阳肺结核学生病例,2013年8月16日该班级又报告1例涂阳病例,2次报告处理后均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医学检测等,确认系一起在学校中发生的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笔者对此次结核病疫情进行了调查分析,为以后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处置提供有效的依据.
作者:王斌;王志刚;顾敏霞;郑静静;俞谊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近年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逐渐形成了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模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该实施意见着重强调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既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承担者又要为高校师生提供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服务[1].为了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笔者对某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章劲元;罗婷;陈建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的满足已不再是人们主要的目标,主观幸福感作为反映个体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心理学指标,开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普遍追求.主观幸福感主要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某个阶段生活质量所做的总体评价[1].多数研究者认为相对于客观因素来说,个体的内部建构决定其自身的幸福体验[2].
作者:郭金花;梅松丽;柴晶鑫 刊期: 2014年第08期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呈现缓慢下降趋势[1].大学生初进校园,逐渐迈向独立生活,部分群体存在作息时间无规律、日常饮食不科学、娱乐休闲无节制、体育锻炼频率少等不良生活方式[2].医学生作为将来在社会中具有健康影响力的人群,他们的健康理念与生活方式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健康状态,也关系到是否能够为人群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为更深入了解高职、中职在校医学生生活与饮食习惯,正确引导其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笔者于2013年上半年进行了此项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魏延;王爱民;顾毅成;张倩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河南省某高校2013年9月23日举行建校90周年校庆,校方免费向学生发放1份午餐,包括1份主食、1个鸡蛋、1根鸡腿和1瓶饮料.当天下午及晚上有多名学生出现腹泻、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和体征,经诊断为食物中毒.为查明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明确事件发生的规模和范围,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开展了本次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德军;王利娜;李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功能性便秘(FC)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青少年功能性便秘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苏州市924名中学生,使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FC的患病率为13.53%.初中生患病率(18.84%)显著高于高中生(8.91%)(x2=19.52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常吃干硬食品、学习强度重、常吃生食及饮水少为FC致病的可能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41,1.599,2.016,2.946,P值均<0.05).结论 青少年便秘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手段,制定确实可靠的预防措施,达到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的目的.
作者:闫宁;沈蕙;徐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西宁市城西区0~14岁儿童哮喘患病情况及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西宁市城西区的2所中学、2所小学、2所幼儿园和4个社区中筛查0~14岁儿童哮喘病例,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法分析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结果 西宁市儿童哮喘患病率为1.25%,年龄分布以3~5岁较为集中,占患病人数的28.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族遗传史(OR=3.442,95% CI=1.299~9.121)、食物过敏(OR=6.366,95% CI=1.146 ~ 35.353)、过敏性鼻炎(OR=7.750,95%CI=2.738~21.937)是儿童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西宁市儿童哮喘患病率不高.家族史和过敏史是儿童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燕;马辉;王朝才;梁军;文国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高校教师血尿酸(UA)水平其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高校教职工慢性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以云南大学2011年5月至2012年10月接受健康体检的2 947名教职工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分析血尿酸(UA)水平、分布特征及UA和高尿酸血症(HUA)的危险因素.结果 体检教师HUA患病率为12.4%,男性为16.6%,女性为5.7%.不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教师UA水平、HUA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收缩压、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尿酸水平的危险因素,而HDL-C是女性的保护因素(P值均<0.01).高龄、超重、血压高、高三酰甘油、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HUA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高校教师血尿酸水平随年龄和体质量指数的增长而增高.应加大对超重肥胖男性及绝经后女性教师的干预力度.
作者:李胜美;赵岩;高翔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民族地区高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坚韧人格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为改善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某高校1446名大一学生,采用大学生坚韧人格评定量表和生活目的测试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民族地区高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坚韧人格总分及韧性、控制维度和生命意义感总分均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21,3.855,5.424,3.651,P值均<0.01).民族地区高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坚韧人格总分及各维度与生命意义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71,0.365,0.254,0.321,0.268,P值均<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坚韧人格的韧性、挑战维度和性别因素是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重要影响因素(P值均<0.01).结论 坚韧人格对民族地区高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有重要影响,可通过完善坚韧人格达到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
作者:董泽松;祁慧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在经济快速发展、国外文化大量引入等社会背景下有其独有的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呈暴发式增长.1985-2010年,我国7 ~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由1.11%增至9.62%,肥胖检出率由0.13%增至4.95%[1].肥胖给人类尤其是儿童青少年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由其引起的成年期肥胖及其他各种慢性病更是重要的长期后果之一[2].全面掌握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预测肥胖的发展趋势,制定适宜干预措施刻不容缓.
作者:薛红妹;刘言;段若男;周雪;成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初中生目睹班级成员车祸创伤后应激反应、焦虑、抑郁症状的作用,为开展学生突发事件的心理辅导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石河子市某中学初三年级目睹同班同学遭遇车祸身亡事件者实施团体心理干预方案(3周5次).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量,比较在干预前、干预1个月及3个月、6个月后各量表得分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筛查阳性为16.0%,22.0%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8.0%出现抑郁症状;干预1个月后学生PTSD症状筛查阳性为4.0%,24.0%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6.0%出现抑郁症状;干预3个月后学生PTSD症状筛查阳性为8.0%,20.0%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6.0%出现抑郁症状;干预6个月后学生PTSD症状筛查阳性为2.0%,8.0%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4.0%出现抑郁症状.干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PCL-C量表B,C,D组得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HAMA总分及精神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1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HAMD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迟缓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睹班级成员车祸身亡的初中生会出现创伤后应激、焦虑及抑郁症状,施行团体心理干预能缓解症状.
作者:石志坚;王新燕;张桂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体育锻炼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策略的提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SCL-90量表和自编问卷,对甘肃省部分高校的1 958名男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利用12周的时间,采用中低强度的项目进行体育锻炼干预.结果 8.28%的学生存在一般心理问题,2.45%的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体育干预后心理健康症状睡眠改善、记忆力增强、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身体状况好转、人际关系融洽报告率均较干预前提高(P值均<0.01).结论 体育锻炼对改善和调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成效显著.
作者:王麒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近年来,以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群体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滑,形势严峻[1].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体质状况是一个民族长盛不衰的根本要素,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如何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切实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
作者:费加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