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民族地区高校有留守经历学生坚韧人格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

董泽松;祁慧

关键词:人格, 生命价值, 学生
摘要:目的 研究民族地区高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坚韧人格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为改善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某高校1446名大一学生,采用大学生坚韧人格评定量表和生活目的测试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民族地区高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坚韧人格总分及韧性、控制维度和生命意义感总分均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21,3.855,5.424,3.651,P值均<0.01).民族地区高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坚韧人格总分及各维度与生命意义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71,0.365,0.254,0.321,0.268,P值均<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坚韧人格的韧性、挑战维度和性别因素是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重要影响因素(P值均<0.01).结论 坚韧人格对民族地区高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有重要影响,可通过完善坚韧人格达到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某医科院校大学生身体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医学生身体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医学生良好生活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国际身体活动量表长卷”及自编影响因素问卷,对广州某医科大学1 427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周内男、女生家务性身体活动、闲暇时间身体活动、重度身体活动量所消耗的代谢当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i),不同年级医学生近1周内从事各项非工作性身体活动所消耗的代谢当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30.9%的医学生1周内身体活动水平处于完全静坐低水平,31.8%为中等活跃水平,37.3%为高度活跃水平;运动主动程度是影响医学生身体活动的主要因素(r=0.302,P<0.05).结论 医学生静坐时间过长,医学院校应重视医学生规律活动的健康行为教育.

    作者:邹芳亮;高钰琳;符冬菊;祖思萌;谭汝玲;张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乌鲁木齐市6~14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现状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市6~14岁儿童不同亚型注意缺损多动障碍(ADHD)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帮助ADHD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和家庭生活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从乌鲁木齐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3所小学2 066名儿童中筛选出有ADHD可能的儿童,使用访谈及DSM-Ⅳ的诊断标准确定ADHD各亚型,并考察ADHD各亚型的行为问题检出率及主要行为问题.结果 终确定ADHD儿童97名,检出率为4.7%.混合型ADHD儿童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问题的检出率较高(65.6%,28.1%,59.4%,25.0%),注意缺损型品行问题及学习问题的检出率较高(34.0%,58.0%),多动冲动型品行问题及冲动多动问题检出率较高(33.3%,60.0%).结论 乌鲁木齐市6 ~14岁ADHD儿童行为问题较突出,不同亚型主要行为问题表现不同.

    作者:李晓兰;买合甫来提·坎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北京市中学生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学生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两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18个区县98所中学7 691名中学生进行学生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 北京市中学生传染病相关知识题的知晓率在19.6%~ 94.7%之间.传染病传播途径方面题目的平均得分较低,为(0.48±0.19)分.城区学生传染病知识得分高于郊区学生,女生高于男生(P值均<0.01).除传染病预防外,其他知识得分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除温度计使用外,其他知识得分均为受过学校传染病健康教育者得分较高(P值均<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所在地、年级、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及是否接受过学校传染病健康教育是传染病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t值分别为5.37,-4.97,6.64,-6.40,-11.91,P值均<0.01).结论 北京中小学生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待提高,特别是传播途径方面.传染病知识的获得受学校、家庭等多种因素影响,学校传染病健康教育的作用应当受到重视.

    作者:金艳伶;徐文婕;刘亨辉;赵海;郭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唐山市大学生医疗保险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唐山市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参保率及完善大学生医保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唐山市4所高校共1 017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大学生对医保的认知及参保情况.结果 唐山市大学生参保率为61.1%;大学生身体不适时,78.7%选择去医疗机构,2t.3%选择自我治疗.66.1%的大学生表示不了解城镇居民医疗保险,62.3%的大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参保.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参保影响因素有性别(OR=0.72,95% CI=0.53~0.98)、年级(OR=2.11,95%CI=1.618~ 2.76)、是否了解大学生医保制度(OR=2.49,95%CI=1.87 ~3.30)及是否认为有必要参保(OR=1.52,95% CI=1.18 ~ 1.96).结论 唐山市大学生参保率较低.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重视参保的影响因素,提高参保率,从而保障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作者:刘俊凤;陶四海;苏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小学生饮用饮料习惯与龋齿关系研究进展

    饮用饮料是城市中小学生的一种普遍的饮食行为,适量饮用饮料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但如果长期过量饮用,则可能会引起一些健康问题.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饮用饮料习惯与龋齿的关系,现就近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我国城市中小学生龋齿现况1.1 龋齿的定义和相关指标 龋病是一种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菌斑中的细菌发酵食物中的糖产生的酸导致釉质脱矿溶解[1].

    作者:黄若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西宁市城西区儿童哮喘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了解西宁市城西区0~14岁儿童哮喘患病情况及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西宁市城西区的2所中学、2所小学、2所幼儿园和4个社区中筛查0~14岁儿童哮喘病例,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法分析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结果 西宁市儿童哮喘患病率为1.25%,年龄分布以3~5岁较为集中,占患病人数的28.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族遗传史(OR=3.442,95% CI=1.299~9.121)、食物过敏(OR=6.366,95% CI=1.146 ~ 35.353)、过敏性鼻炎(OR=7.750,95%CI=2.738~21.937)是儿童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西宁市儿童哮喘患病率不高.家族史和过敏史是儿童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燕;马辉;王朝才;梁军;文国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推拿功法对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力量素质的影响

    力量素质是指人的身体或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1],基本决定人体运动速度素质的提高、耐力素质的增长、柔韧素质的发挥和灵敏素质的表现.大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和趋于成熟的阶段,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功能素质也都明显增强[2].但目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容乐观[3],身体素质处于下降趋势.

    作者:张友健;于海浩;熊灿曦;温悦华;向中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一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应急处置分析

    2013年11月13日晚,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高中部值班医生发现3例以发热、咳嗽、咽痛来就诊的学生,病例均出自同一班级(高三2班),当即调查该班,发现已有十几名学生因类似症状缺勤晚自习,疑似流感暴发[1-2].该学校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同时向所属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里区CDC)及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湖里区CDC立即派出应急小组进入该校现场指导工作,疫情得以迅速控制.现将应急处置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戴海燕;张晓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衢州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衢州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衢州市18所初中和高中学校的34个班级共1 454名初一至高三年级学生,采用自我管理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衢州市中学生上网率为88.86%,网络成瘾率为13.20%(男生17.89%,女生8.59%).网络成瘾的中学生上网场所主要是自己家(66.15%)和网吧(25.52%),上网的主要目的是玩游戏(51.04%)和聊天(27.0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家庭有计算机、自报孤独、自报失眠、吸烟、打架是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而学习成绩优良是保护因素.结论 衢州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较严重,应尽早采取科学合理的网络成瘾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行重点干预.

    作者:来时明;甘志娟;叶正茂;邓小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超重肥胖中小学生生活质量的饮食及相关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5-1-1-0”干预模式对超重、肥胖中小学生生活质量的作用,为儿童肥胖的预防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远郊县的4所小学二~六年级和4所初中七~八年级的超重肥胖儿童,干预校和对照校分别包括2所小学和2所初中,分别有129名、79名学生.对干预校进行为期3个月的5-1-1-0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对照校开展正常的健康课和体育课.结果 干预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145.45±17.77),(148.26±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144.96±16.64),(146.75±1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学生同伴关系、生活质量满意度、自我满意度和其他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干预组干预后学生的活动机会性、运动能力和生活环境得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值均<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各维度因子得分以及总分、标准T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前与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等级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5-1-1-0行为干预模式能有效改善超重肥胖中小学生生活质量.

    作者:王玲;李晶晶;杨淼;吴旭龙;马军;李榴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甘肃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体育锻炼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体育锻炼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策略的提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SCL-90量表和自编问卷,对甘肃省部分高校的1 958名男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利用12周的时间,采用中低强度的项目进行体育锻炼干预.结果 8.28%的学生存在一般心理问题,2.45%的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体育干预后心理健康症状睡眠改善、记忆力增强、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身体状况好转、人际关系融洽报告率均较干预前提高(P值均<0.01).结论 体育锻炼对改善和调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成效显著.

    作者:王麒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一起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高校食物中毒调查

    河南省某高校2013年9月23日举行建校90周年校庆,校方免费向学生发放1份午餐,包括1份主食、1个鸡蛋、1根鸡腿和1瓶饮料.当天下午及晚上有多名学生出现腹泻、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和体征,经诊断为食物中毒.为查明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明确事件发生的规模和范围,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开展了本次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德军;王利娜;李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团体心理干预对初中生车祸创伤后应激障碍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初中生目睹班级成员车祸创伤后应激反应、焦虑、抑郁症状的作用,为开展学生突发事件的心理辅导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石河子市某中学初三年级目睹同班同学遭遇车祸身亡事件者实施团体心理干预方案(3周5次).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量,比较在干预前、干预1个月及3个月、6个月后各量表得分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筛查阳性为16.0%,22.0%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8.0%出现抑郁症状;干预1个月后学生PTSD症状筛查阳性为4.0%,24.0%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6.0%出现抑郁症状;干预3个月后学生PTSD症状筛查阳性为8.0%,20.0%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6.0%出现抑郁症状;干预6个月后学生PTSD症状筛查阳性为2.0%,8.0%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4.0%出现抑郁症状.干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PCL-C量表B,C,D组得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HAMA总分及精神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1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HAMD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迟缓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睹班级成员车祸身亡的初中生会出现创伤后应激、焦虑及抑郁症状,施行团体心理干预能缓解症状.

    作者:石志坚;王新燕;张桂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一起学校社区获得性肺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

    2013年6月4--22日,西安市某学校发生了一起社区获得性肺炎暴发疫情.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利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方法,结合病原学检测结果,查明并确认是一起以肺炎支原体为病原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1]暴发的疫情.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控制了此次疫情.现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龚健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某专科学校贫困生心理复原力团体训练效果分析

    目的 探索积极心理训练对贫困生心理复原力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自愿接受的原则,从某专科学校2012级贫困生中选取187名,随机分为实验组(86名)和对照组(101名).采用积极心理团体训练法对实验组大学生进行训练,运用复原力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前、后调查.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心理复原力得分(3.83±0.51)较干预前(3.46±0.43)提高(t=3.982,P<0.01);干预后实验组(3.83±0.51)与对照组(3.54±0.56)心理复原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3,P<0.05).实验组干预后比干预前复原力弱型人员减少,复原力强型人数增加.干预后实验组复原力中间型和复原力弱型的复原力水平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t值分别为3.451,4.236,P值均<0.01).干预后实验组总体幸福感得分(114.52±10.32)较干预前(106.23±9.62)有显著提高(t=2.287,P<0.01).结论 积极心理训练对复原力强型贫困生的复原力水平作用不明显,对复原力弱型和中间型的贫困生复原力水平作用明显.

    作者:汤雅婷;邹锦慧;李敏;梁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反思

    近年来,以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群体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滑,形势严峻[1].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体质状况是一个民族长盛不衰的根本要素,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如何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切实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

    作者:费加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学生酒精烟草药物拒绝技能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青少年拒绝技能普及率及拒绝技能变化的影响因素,为预防青少年药物滥用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以百色市2所高中285名学生(14 ~20岁)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价青少年感觉寻求、情绪智力、拒绝技能、应对方式和不良同伴状况.结果 青少年在首次选择中更多选择“拒绝”策略(83.51%),再次选择中更多选择“离开”策略(87.02%);青少年在首次酒精烟草和药物(ATOD)供给时采用“拒绝”、“解释”、“离开”策略分别有5.88%,5.79%,3.90%.再次ATOD供给时均选择“接受”.Poisson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拒绝技能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性别、积极应对、消极应对(P值均<0.05).结论 性别和应对方式影响青少年拒绝技能的变化情况.提示在今后实施干预时,男女生间的干预方案应具有性别上的针对性,同时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

    作者:郭蕊;梁建成;廖建英;邓树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工作状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逐渐形成了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模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该实施意见着重强调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既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承担者又要为高校师生提供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服务[1].为了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笔者对某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章劲元;罗婷;陈建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医学伦理视域下高校社区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探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生理上的疾病,还应具备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近年来国民健康监测发现,作息时间不规律、饮食安排不合理、体育锻炼缺乏以及人际关系不和谐已成为大学生普遍面临的健康问题,致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2].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精英阶层,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高校社区大学生的健康管理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余可锋;王柳行;鲍九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环境因素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环境因素与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关系,为预防视力不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分层整群抽取的长沙市某县7所中小学校一~九年级共3 58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27.3%.单因素x2检验结果显示:读写时眼睛距离书本不足1尺(33.3 cm)、脸趴在手臂上读书写字、在行驶的车上看书、在昏暗光线下看书、持续用眼30 min后不休息、持续用眼30 min后远眺休息、持续用眼30 min后户外活动以及每天睡眠时间大于10 h、平均每周上体育课的天数、1周内累计运动次数及平均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每天按时就餐等不同情况下,学生视力不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读写时眼睛距离书本不足1尺(OR=2.331)、在行驶的车上看书(OR=1.959)、持续用眼30 min不休息(OR=1.318)是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而持续用眼30 min后户外活动(OR=0.618)是视力不良的保护因素.结论 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多种环境因素有关,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预防视力不良的发生.

    作者:奉琪;罗家有;曾嵘;熊灵芝;罗米扬;王质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