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艳伶;徐文婕;刘亨辉;赵海;郭欣
力量素质是指人的身体或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1],基本决定人体运动速度素质的提高、耐力素质的增长、柔韧素质的发挥和灵敏素质的表现.大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和趋于成熟的阶段,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功能素质也都明显增强[2].但目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容乐观[3],身体素质处于下降趋势.
作者:张友健;于海浩;熊灿曦;温悦华;向中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中学生儿童期虐待、社会支持与心理亚健康的关系,为改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蚌埠市8所中学5 116名学生,使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蚌埠市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报告率为25.1%(1 282/5 116).不同性别、学段及是否独生子女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中学生儿童期虐待得分高于无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中学生,而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均低于无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中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儿童期虐待、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和学段均进入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回归方程(P值均<0.01).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在儿童期虐待和心理亚健康状态之间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31.16%,25.26%.结论 儿童期虐待和社会支持对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均有影响.对于有儿童期虐待经历的中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可从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人手,以减少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发生.
作者:顾璇;李红影;袁长江;刘佳;陈志龙;吴松年;汤建军;孙云鹏;许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心理韧性在导师指导行为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照全国六大行政区,在全国28所具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高校抽取共1 274名在读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研究生对导师指导行为评价问卷、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 导师指导行为评价得分和SCL-90总分男生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5.007,2.719,P值均<0.05).导师指导行为与SCL-90得分呈正相关(r=0.344,P<0.01).心理韧性与SCL-90得分呈负相关(r=-0.329,P<0.05).导师指导行为对心理健康的直接效应有统计学意义(β=0.29,P<0.05),中介变量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27,P<0.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18.26%.心理韧性在导师指导行为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导师指导行为是研究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外部影响因素,培养研究生心理韧性意义重大.
作者:刘勉;赵静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肥胖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青少年肥胖患病率呈现增长趋势.肥胖不仅会引起许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还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经济负担增加、死亡率上升等许多不良后果[1].本研究对儿童青少年肥胖流行现状及其与认知的关系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代波;赵莹莹;王人喜;孟秀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对真人和卡通面部表情的识别情况,为孤独症儿童研究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从南昌市2所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机构筛选出10名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对照组为心理年龄匹配组和生理年龄匹配组(各10名).通过呈现标准化的实验材料,记录被试儿童的各种反应指标.结果 高功能孤独症儿童愤怒表情识别率为(0.63±0.24)%,低于生理匹配组的(0.84±0.09)%和心理匹配组的(0.78±0.10)%(F=4.665,P=0.018).组内比较表明,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儿童均对喜悦表情的识别率高于对悲伤、愤怒、恐惧等负性表情,对高强度图片识别率高于低强度图片(P值均<0.05).正常儿童在喜悦、悲伤、愤怒和恐惧表情的识别反应时比高功能孤独症儿童更短;被试儿童均对高强度图片的识别反应时短于低强度图片(P值均<0.05).结论 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在愤怒表情的识别存在缺陷;不同强度的情绪图片会对儿童的情绪认知有重要影响.
作者:武厚;刘明矾;胡盛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医学生身体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医学生良好生活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国际身体活动量表长卷”及自编影响因素问卷,对广州某医科大学1 427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周内男、女生家务性身体活动、闲暇时间身体活动、重度身体活动量所消耗的代谢当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i),不同年级医学生近1周内从事各项非工作性身体活动所消耗的代谢当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30.9%的医学生1周内身体活动水平处于完全静坐低水平,31.8%为中等活跃水平,37.3%为高度活跃水平;运动主动程度是影响医学生身体活动的主要因素(r=0.302,P<0.05).结论 医学生静坐时间过长,医学院校应重视医学生规律活动的健康行为教育.
作者:邹芳亮;高钰琳;符冬菊;祖思萌;谭汝玲;张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学校饮用水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饮食卫生安全,学校饮用水污染往往容易导致感染性疾病的暴发流行[1-3],对学生个人、家庭、社会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和危害.直饮水是指以市政自来水为原水,通过水处理设备处理后获得比现有自来水更为优质,可直接饮用的饮用水.学校监管缺失将导致直饮水的不合格率增加,会对在校学生的健康产生潜在的危险[4],且由于管理方式的调整,往往容易出现直饮水合格率呈逐年波动性改变[5].因此,动态掌握直饮水的卫生状况,对于调整监管措施以防止潜在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重庆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对渝中区等15个协作区县开展辖区学校直饮水卫生状况横断面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明佳;陈嘉明;陈政;陈林;杨莉;童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铜川市某高中学生视力状况及变化规律,为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铜川市某高中1998-201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资料,根据年度、性别、视力不良程度分析视力不良患病情况.结果 高中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7.45%.2000-2007年视力不良检出率呈迅猛上升趋势,上升了16.78百分点;2007-2012年视力不良检出率呈缓慢下降趋势,下降了4.12百分点.女生视力不良总检出率(81.70%)高于男生(73.61%)(x2=242.92,P<0.01).学生视力不良程度以重度视力不良为主,占视力不良程度构成的60.01%;不同程度视力不良变化以重度视力不良的上升趋势为主.结论 铜川市某高中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得到控制.视力不良的防治需各方面联合行动和密切配合,采取以教学环境改善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
作者:宋海清;何升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发生在学校内,造成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的事件[1-2].为了解甘肃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并为制订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对2010-2012年甘肃省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姚进喜;蓝弘;何健;杨琛;刘建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周口市2004-2012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周口市网络直报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2年,周口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起(73.91%),其中Ⅳ级事件16起(94.12%),Ⅲ级事件1起(5.88%),罹患率为14.27%.县乡级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率高于市级学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52,P<0.05).事件类型以传染病暴发为主(88.23%).发病高峰期为3-6月(70.59%).高发场所是乡级小学(88.23%).结论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乡级小学是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部位.应建立卫生与教育部门联防联控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作者:罗宏伟;周玉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近年来,以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群体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滑,形势严峻[1].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体质状况是一个民族长盛不衰的根本要素,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如何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切实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
作者:费加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新疆师范类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对自杀态度的取向,为提高师范类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杀态度问卷、自我接纳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新疆师范类高校的3 564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疆师范类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总自杀态度得分为(2.86±0.54)分.男生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因子上得分低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4,P<0.01);女生比男生更否定对自杀的行为,男生更认可安乐死.文科学生对自杀态度各因子较理科生持更理解和认可的态度(P<0.0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评价因子、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因子是影响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因素(β值分别为0.018,-0.118,0.098,P值均<0.05).结论 新疆师范类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自杀态度为矛盾或中立态度.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对新疆师范类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从个人、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陈志强;魏绪伟;毕存箭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环境因素与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关系,为预防视力不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分层整群抽取的长沙市某县7所中小学校一~九年级共3 58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27.3%.单因素x2检验结果显示:读写时眼睛距离书本不足1尺(33.3 cm)、脸趴在手臂上读书写字、在行驶的车上看书、在昏暗光线下看书、持续用眼30 min后不休息、持续用眼30 min后远眺休息、持续用眼30 min后户外活动以及每天睡眠时间大于10 h、平均每周上体育课的天数、1周内累计运动次数及平均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每天按时就餐等不同情况下,学生视力不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读写时眼睛距离书本不足1尺(OR=2.331)、在行驶的车上看书(OR=1.959)、持续用眼30 min不休息(OR=1.318)是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而持续用眼30 min后户外活动(OR=0.618)是视力不良的保护因素.结论 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多种环境因素有关,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预防视力不良的发生.
作者:奉琪;罗家有;曾嵘;熊灵芝;罗米扬;王质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我国刚刚开始起步,仍需要很多心理专业工作者和工作一线教师共同探索.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4 a的学习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抓住大学新生的黄金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并建立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适当的方法关注和咨询,帮助新生度过心理波动期,可有效保证教学活动平稳有序地进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为此,本文对江苏师范大学2009-2012年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耿艳;敬丹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近年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逐渐形成了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模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该实施意见着重强调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既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承担者又要为高校师生提供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服务[1].为了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笔者对某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章劲元;罗婷;陈建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青少年拒绝技能普及率及拒绝技能变化的影响因素,为预防青少年药物滥用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以百色市2所高中285名学生(14 ~20岁)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价青少年感觉寻求、情绪智力、拒绝技能、应对方式和不良同伴状况.结果 青少年在首次选择中更多选择“拒绝”策略(83.51%),再次选择中更多选择“离开”策略(87.02%);青少年在首次酒精烟草和药物(ATOD)供给时采用“拒绝”、“解释”、“离开”策略分别有5.88%,5.79%,3.90%.再次ATOD供给时均选择“接受”.Poisson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拒绝技能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性别、积极应对、消极应对(P值均<0.05).结论 性别和应对方式影响青少年拒绝技能的变化情况.提示在今后实施干预时,男女生间的干预方案应具有性别上的针对性,同时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
作者:郭蕊;梁建成;廖建英;邓树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民族地区高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坚韧人格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为改善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某高校1446名大一学生,采用大学生坚韧人格评定量表和生活目的测试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民族地区高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坚韧人格总分及韧性、控制维度和生命意义感总分均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21,3.855,5.424,3.651,P值均<0.01).民族地区高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坚韧人格总分及各维度与生命意义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71,0.365,0.254,0.321,0.268,P值均<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坚韧人格的韧性、挑战维度和性别因素是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重要影响因素(P值均<0.01).结论 坚韧人格对民族地区高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有重要影响,可通过完善坚韧人格达到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
作者:董泽松;祁慧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积极心理训练对贫困生心理复原力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自愿接受的原则,从某专科学校2012级贫困生中选取187名,随机分为实验组(86名)和对照组(101名).采用积极心理团体训练法对实验组大学生进行训练,运用复原力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前、后调查.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心理复原力得分(3.83±0.51)较干预前(3.46±0.43)提高(t=3.982,P<0.01);干预后实验组(3.83±0.51)与对照组(3.54±0.56)心理复原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3,P<0.05).实验组干预后比干预前复原力弱型人员减少,复原力强型人数增加.干预后实验组复原力中间型和复原力弱型的复原力水平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t值分别为3.451,4.236,P值均<0.01).干预后实验组总体幸福感得分(114.52±10.32)较干预前(106.23±9.62)有显著提高(t=2.287,P<0.01).结论 积极心理训练对复原力强型贫困生的复原力水平作用不明显,对复原力弱型和中间型的贫困生复原力水平作用明显.
作者:汤雅婷;邹锦慧;李敏;梁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在经济快速发展、国外文化大量引入等社会背景下有其独有的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呈暴发式增长.1985-2010年,我国7 ~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由1.11%增至9.62%,肥胖检出率由0.13%增至4.95%[1].肥胖给人类尤其是儿童青少年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由其引起的成年期肥胖及其他各种慢性病更是重要的长期后果之一[2].全面掌握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预测肥胖的发展趋势,制定适宜干预措施刻不容缓.
作者:薛红妹;刘言;段若男;周雪;成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饮用饮料是城市中小学生的一种普遍的饮食行为,适量饮用饮料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但如果长期过量饮用,则可能会引起一些健康问题.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饮用饮料习惯与龋齿的关系,现就近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我国城市中小学生龋齿现况1.1 龋齿的定义和相关指标 龋病是一种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菌斑中的细菌发酵食物中的糖产生的酸导致釉质脱矿溶解[1].
作者:黄若楠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