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菡琼;史慧静;王海英;项橘香
目的 探讨青少年功能性便秘(FC)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青少年功能性便秘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苏州市924名中学生,使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FC的患病率为13.53%.初中生患病率(18.84%)显著高于高中生(8.91%)(x2=19.52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常吃干硬食品、学习强度重、常吃生食及饮水少为FC致病的可能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41,1.599,2.016,2.946,P值均<0.05).结论 青少年便秘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手段,制定确实可靠的预防措施,达到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的目的.
作者:闫宁;沈蕙;徐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肥胖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青少年肥胖患病率呈现增长趋势.肥胖不仅会引起许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还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经济负担增加、死亡率上升等许多不良后果[1].本研究对儿童青少年肥胖流行现状及其与认知的关系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代波;赵莹莹;王人喜;孟秀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对真人和卡通面部表情的识别情况,为孤独症儿童研究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从南昌市2所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机构筛选出10名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对照组为心理年龄匹配组和生理年龄匹配组(各10名).通过呈现标准化的实验材料,记录被试儿童的各种反应指标.结果 高功能孤独症儿童愤怒表情识别率为(0.63±0.24)%,低于生理匹配组的(0.84±0.09)%和心理匹配组的(0.78±0.10)%(F=4.665,P=0.018).组内比较表明,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儿童均对喜悦表情的识别率高于对悲伤、愤怒、恐惧等负性表情,对高强度图片识别率高于低强度图片(P值均<0.05).正常儿童在喜悦、悲伤、愤怒和恐惧表情的识别反应时比高功能孤独症儿童更短;被试儿童均对高强度图片的识别反应时短于低强度图片(P值均<0.05).结论 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在愤怒表情的识别存在缺陷;不同强度的情绪图片会对儿童的情绪认知有重要影响.
作者:武厚;刘明矾;胡盛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高校教师血尿酸(UA)水平其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高校教职工慢性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以云南大学2011年5月至2012年10月接受健康体检的2 947名教职工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分析血尿酸(UA)水平、分布特征及UA和高尿酸血症(HUA)的危险因素.结果 体检教师HUA患病率为12.4%,男性为16.6%,女性为5.7%.不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教师UA水平、HUA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收缩压、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尿酸水平的危险因素,而HDL-C是女性的保护因素(P值均<0.01).高龄、超重、血压高、高三酰甘油、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HUA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高校教师血尿酸水平随年龄和体质量指数的增长而增高.应加大对超重肥胖男性及绝经后女性教师的干预力度.
作者:李胜美;赵岩;高翔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新疆师范类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对自杀态度的取向,为提高师范类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杀态度问卷、自我接纳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新疆师范类高校的3 564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疆师范类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总自杀态度得分为(2.86±0.54)分.男生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因子上得分低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4,P<0.01);女生比男生更否定对自杀的行为,男生更认可安乐死.文科学生对自杀态度各因子较理科生持更理解和认可的态度(P<0.0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评价因子、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因子是影响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因素(β值分别为0.018,-0.118,0.098,P值均<0.05).结论 新疆师范类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自杀态度为矛盾或中立态度.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对新疆师范类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从个人、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陈志强;魏绪伟;毕存箭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医学生身体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医学生良好生活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国际身体活动量表长卷”及自编影响因素问卷,对广州某医科大学1 427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周内男、女生家务性身体活动、闲暇时间身体活动、重度身体活动量所消耗的代谢当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i),不同年级医学生近1周内从事各项非工作性身体活动所消耗的代谢当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30.9%的医学生1周内身体活动水平处于完全静坐低水平,31.8%为中等活跃水平,37.3%为高度活跃水平;运动主动程度是影响医学生身体活动的主要因素(r=0.302,P<0.05).结论 医学生静坐时间过长,医学院校应重视医学生规律活动的健康行为教育.
作者:邹芳亮;高钰琳;符冬菊;祖思萌;谭汝玲;张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自2005年以来,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1]和《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2]要求,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越来越常规化,已成为儿童第一类疫苗接种的有利补充和延续[3-4].但由于种种原因[5],在园在校儿童第一类疫苗补种率尚未达到国家的指标要求[6-8].为此,2012年泉州市以丰泽区为试点,借助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幼儿园管理模块开展在园在校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网络化归口管理,现将干预1 a后的效果评价如下.
作者:黄彩虹;洪思让;陈雅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饮用饮料是城市中小学生的一种普遍的饮食行为,适量饮用饮料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但如果长期过量饮用,则可能会引起一些健康问题.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饮用饮料习惯与龋齿的关系,现就近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我国城市中小学生龋齿现况1.1 龋齿的定义和相关指标 龋病是一种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菌斑中的细菌发酵食物中的糖产生的酸导致釉质脱矿溶解[1].
作者:黄若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铜川市某高中学生视力状况及变化规律,为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铜川市某高中1998-201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资料,根据年度、性别、视力不良程度分析视力不良患病情况.结果 高中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7.45%.2000-2007年视力不良检出率呈迅猛上升趋势,上升了16.78百分点;2007-2012年视力不良检出率呈缓慢下降趋势,下降了4.12百分点.女生视力不良总检出率(81.70%)高于男生(73.61%)(x2=242.92,P<0.01).学生视力不良程度以重度视力不良为主,占视力不良程度构成的60.01%;不同程度视力不良变化以重度视力不良的上升趋势为主.结论 铜川市某高中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得到控制.视力不良的防治需各方面联合行动和密切配合,采取以教学环境改善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
作者:宋海清;何升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我国刚刚开始起步,仍需要很多心理专业工作者和工作一线教师共同探索.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4 a的学习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抓住大学新生的黄金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并建立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适当的方法关注和咨询,帮助新生度过心理波动期,可有效保证教学活动平稳有序地进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为此,本文对江苏师范大学2009-2012年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耿艳;敬丹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生理上的疾病,还应具备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近年来国民健康监测发现,作息时间不规律、饮食安排不合理、体育锻炼缺乏以及人际关系不和谐已成为大学生普遍面临的健康问题,致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2].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精英阶层,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高校社区大学生的健康管理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余可锋;王柳行;鲍九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家庭环境、人格对大学生人际适应性的影响,为提升大学生人际适应性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量表,对唐山市某综合性大学4 49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人际适应性各维度及总分与人格中的精神质和神经质负相关(r值为-0.337 ~-0.050,P值均<0.01),与内外倾呈正相关(r值为0.101~0.546,P值均<0.01).大学生人际适应性各维度及总分与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知识性和娱乐性均呈正相关(r值为0.128~0.382,P值均<0.01),与矛盾性均呈负相关(r值为-0.228-0.100,P值均<0.01).家庭环境的知识性、娱乐性、矛盾性和亲密度,人格的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均进入了对人际适应性的回归方程(P值均<0.01).中介效应检验显示,人格在家庭环境和人际适应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大学生的家庭关系越亲密,对外界的兴趣和参与度越大,家庭矛盾越少,性格越外向,人际适应性越好;家庭环境通过人格间接影响大学生的人际适应性.
作者:马红霞;刘艳;郑海英;张石磊;陈好贤;程淑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力量素质是指人的身体或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1],基本决定人体运动速度素质的提高、耐力素质的增长、柔韧素质的发挥和灵敏素质的表现.大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和趋于成熟的阶段,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功能素质也都明显增强[2].但目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容乐观[3],身体素质处于下降趋势.
作者:张友健;于海浩;熊灿曦;温悦华;向中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发生在学校内,造成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的事件[1-2].为了解甘肃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并为制订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对2010-2012年甘肃省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姚进喜;蓝弘;何健;杨琛;刘建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2013年6月4--22日,西安市某学校发生了一起社区获得性肺炎暴发疫情.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利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方法,结合病原学检测结果,查明并确认是一起以肺炎支原体为病原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1]暴发的疫情.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控制了此次疫情.现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龚健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心理韧性在导师指导行为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照全国六大行政区,在全国28所具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高校抽取共1 274名在读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研究生对导师指导行为评价问卷、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 导师指导行为评价得分和SCL-90总分男生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5.007,2.719,P值均<0.05).导师指导行为与SCL-90得分呈正相关(r=0.344,P<0.01).心理韧性与SCL-90得分呈负相关(r=-0.329,P<0.05).导师指导行为对心理健康的直接效应有统计学意义(β=0.29,P<0.05),中介变量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27,P<0.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18.26%.心理韧性在导师指导行为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导师指导行为是研究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外部影响因素,培养研究生心理韧性意义重大.
作者:刘勉;赵静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大学生愤怒体验、愤怒表达、愤怒控制与入际支持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人际关系支持评定量表和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量表,对河北省6所高校的1 13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生特质愤怒、愤怒外部表达得分[(21.73±5.2),(15.37±5.6)]均高于女生[(20.78±4.7),(14.25±4.9)],人际关系支持总分(115.40±15.8)低于女生(118.58±14.8) (P<0.05);文史类专业学生特质愤怒得分(20.74±4.9)低于理工类专业学生(21.75±5.5)(P<0.05).特质愤怒、愤怒内部表达、控制内部表达、控制外部表达与人际关系支持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11,-0.42,0.26,0.12,P值均<0.05).回归分析显示,愤怒内部表达对人际关系支持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42,P<0.05),控制内部表达对人际关系支持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8,P<0.05).结论 大学生不良愤怒情绪的管理对人际支持具有重要影响,适当的愤怒对外表达有利于获取和维持积极的人际关系.
作者:宋丹;付海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杭州市余杭区初中生的周末静态行为现状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联,为有效控制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选取余杭区2所初中的1 139名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向学生及家长了解周末各类静态行为时间、饮食习惯、身体活动量、睡眠时间和自感学习压力等,根据学生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结果 初中生周末屏前娱乐和做书面作业时间中位数均为3h,女生较男生更倾向于长时间看书刊杂志和用计算机学习(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饮食、身体活动、睡眠和自感学习压力因素后,周末屏前娱乐超过3h是男生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27,95% CI=1.439 ~3.445);周末屏前娱乐超过3 h(OR=1.923,95% CI=1.034 ~ 3.577)和用计算机学习超过50 min(OR=2.073,95%CI=1.094~3.928)均是女生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余杭区初中生周末静态行为时间长,与屏幕相关的娱乐和学习会增加学生发生超重肥胖的危险性.
作者:胡菡琼;史慧静;王海英;项橘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有研究证实,儿童青少年时期超重或肥胖是成年肥胖的预测因子,不但影响儿童少年的身体发育,而且增加儿童少年乃至成年期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紊乱等的患病风险[1];另外,超重或肥胖还容易导致青少年一些心理损伤或行为偏离,并将随着肥胖状况的保持使其延续或不断发展直至成年期[2].因此,对青少年超重肥胖问题进行研究,寻求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调节超重肥胖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针对超重肥胖青少年采取一些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对减肥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3].本研究拟采用运动、饮食、心理等联合干预的方法对减肥效果进行研究,旨在建立减肥健康理念,为防治青少年肥胖,促进其生长发育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潘燕;侯春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西宁市城西区0~14岁儿童哮喘患病情况及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西宁市城西区的2所中学、2所小学、2所幼儿园和4个社区中筛查0~14岁儿童哮喘病例,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法分析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结果 西宁市儿童哮喘患病率为1.25%,年龄分布以3~5岁较为集中,占患病人数的28.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族遗传史(OR=3.442,95% CI=1.299~9.121)、食物过敏(OR=6.366,95% CI=1.146 ~ 35.353)、过敏性鼻炎(OR=7.750,95%CI=2.738~21.937)是儿童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西宁市儿童哮喘患病率不高.家族史和过敏史是儿童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燕;马辉;王朝才;梁军;文国颍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