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吟花;杨艰萍;陈嘉明;杨钧;杨静洲;童晶;李玉浩
目的 了解2010年广州市7~12岁学龄儿童超重、肥胖、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为青少年高血压预防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利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中的广州市数据,本研究筛选出7~12岁儿童58 748名.依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和儿童高血压判断标准,计算研究对象的超重、肥胖和高血压的患病率.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儿童体质量指数与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 广州市7~12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0.1%和7.6%,高血压患病率为9.4%.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的患病率为分别为7.2%,15.5%,23.7%.男、女生组高血压患病率均呈现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的趋势(P值均<0.05).总人群的体质量指数(BMI)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4,0.289,P值均<0.01).在调整年龄后,超重组和肥胖组患高血压风险是正常组的2.329,4.024倍.结论 儿童超重、肥胖与高血压发病有密切关系,预防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应从预防超重和肥胖做起.
作者:王娇;朱艳娜;麦锦城;静进;马璐;杨文翰;李秀红;金宇;陈亚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宁波市中学生抑郁情绪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在宁波市4个地区的初中、高中抽取中学生1 939名,采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调查学生抑郁情绪现状,同时调查家庭一般状况、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等.结果 宁波市中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为17.23%;无抑郁组学生在健康状况、学习成绩、伙伴关系、父母和睦程度等均优于抑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父母教养方式中无抑郁组父母情感温暖因子评分高于有抑郁组,父母惩罚严厉及拒绝否认因子低于抑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抑郁情绪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伙伴关系差、父母陪伴时间少、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低、父亲惩罚及母亲拒绝否认高、针对问题的解决及积极合理解释得分低、忍耐高(P值均<0.01).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对学生的抑郁情绪影响较明显.改善父母养育方式及学生的应对方式,可有效减少中学生抑郁情绪的发生.
作者:张文武;周东升;胡珍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其中高中以上学历的学生占52.6%[1],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网络成瘾行为是一种病态的网络使用行为或偏差行为,对青少年学习、生活和人格等都产生极其严重的危害,会造成更多的行为、情绪和学习问题[2-4].
作者:张淼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开展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重庆市6所大学1 23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如何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的知晓率高,为91.1%;知晓率低的是“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仅为9.2%;总知晓率为30.5%.不同性别、民族、生源地和专业的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546,0.190,2.250,1.075,P值均>0.05),而是否受过急救培训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97,P<0.05).看电视是被试者获取现场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占62.2%.文科生为“社会急救培训班”(79.6%),理科生为“自己亲身经历”(90.7%).结论 重庆市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的知晓情况较差,亟待普及相关急救知识,提高急救自救能力.
作者:何艳;吴宗辉;孙炯;张巧英;游莉;程杰;胡晓琳;郑佳映;李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应急知识教育是指导个体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如何自救、互救,以提高个体生存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1],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学应急知识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逐步开展了应急知识教育工作,积累了一定的教育实践经验[2].但仍存在如中小学应急知识教育没有制度化,流于形式等很多问题[3].笔者于2012年12月通过调查中小学生应急知识现况及教育需求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小学应急知识教育提供参考,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罗芸;黄晓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遵义市不同经济区域儿童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具有区域针对性的儿童龋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遵义市2013年低工资标准区域分类方法,将遵义市14个行政区域(县、区、市)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不同经济区域;根据“遵义市第一次青少年儿童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提供的各行政区域调查结果,计算一类和三类地区5岁组和12岁组儿童患龋率、龋均、龋补充填比,比较两类地区之间的差异.结果 一类地区5岁组儿童患龋率为34.84%,龋均为1.36,龋补充填比为6.03%;12岁组儿童患龋率为17.34%,龋均为0.30,龋补充填比为3.05%.三类地区5岁组儿童患龋率为38.14%,龋均为1.34,龋补充填比为1.98%;12岁组儿童患龋率为14.46%,龋均为0.27,龋补充填比为0.70%.5岁组一类和三类地区患龋率(x2=1.27,P>0.05)、龋均(t=0.05,P>0.05)、龋补充填比(T=20,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岁组一类和三类地区患龋率、龋补充填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8,T=26,P值均≤0.05),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P>0.05).结论 遵义市5岁组儿童龋病流行广泛程度、严重程度和儿童口腔预防保健水平在一类和三类地区之间差距不明显,12岁组儿童龋病流行广泛程度和口腔保健水平一类地区高于三类地区.
作者:张媛媛;程华刚;石兴莲;王胜;张绍伟;王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儿童虐待与忽视已成为国际上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领域的热点问题.目前,国际上一般将儿童虐待与忽视分为4种类型,即身体虐待、性虐待、心理虐待和各种形式的忽视,其中心理虐待与忽视是儿童虐待与忽视的核心成分,可对儿童造成广泛、深远的不良影响[1-3].以往研究表明,忽视能够正向预测儿童孤独感程度[4];遭受忽视的儿童比正常儿童表现得更为孤独[5];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和自我意识之间存在负相关,儿童虐待对自我概念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情感虐待、忽视对自我意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6-7].
作者:段宝军;张彦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主要由于蛋白质和(或)能量的摄入不足,以致不能维持正常代谢,出现体重不增或减轻、生长发育停滞、脂肪逐渐减少现象,同时也可造成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影响体格和智力发育[1].近年来,营养不良和肥胖的双重负担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2].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学生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其身体健康水平[3].为更好开展学校卫生工作,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2012年沈阳市大东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魏红;陈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身高、体重和胸围等形态学指标不仅可以评价一个地区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也是评价个体营养与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1-2],而且这些指标也与成年后的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关联[3].因此,研究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对评价和制定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促进策略,乃至促进全人群的健康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比较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沈阳市于洪区监测点校中小学生身体形态资料,分析该地区7~18岁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变化趋势,为制定农村中小学生体质促进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崔丽巍;肖志汉;张弘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大学新生高血压患病率、危险因素以及健康教育效果,为有效预防高校学生高血压提供参考.方法 对河北联合大学2012年3 560名人校新生的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为152名高血压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3 560名大学新生中高血压患者152名,患病率为4.27%.男、女生患病率分别为5.37%和2.93%,有、无高血压家族史的大学生患病率分别为20.25%与2.22%,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的大学生患病率分别为3.15%,7.52%和24.71%,吸烟、不吸烟学生患病率分别是8.72%和3.76%,饮酒、不饮酒大学生患病率分别为9.19%和3.53%,有不良情绪无不良情绪的患病率分别为6.49%与3.56%,个人口味偏重与口味清淡的大学生患病率分别为5.62%和3.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865,285.408,108.701,19.821,31.890,6.173,13.727,5.547,P值均<0.05).对152名高血压学生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患者的收缩压分别为(149.3±7.8)和(124.5±5.9)mm Hg,舒张压分别为(89.9±8.4)和(80.4±9.7) 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805,-8.826,P值均<0.01).结论 男生、有高血压家族史、超重肥胖、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不良心理情绪、口味偏咸等是大学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够控制大学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作者:周建芝;穆树敏;王志军;刁增利;黄宇玲;王红阳;李海涛;葛庆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和设备卫生现状与差异,为促进我国不同地区学校教学环境卫生均衡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我国东西部7省市140所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和设备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东部地区中小学校综合评价分为(70.295± 15.646)、卫生优秀学校率为17%,均高于西部地区的(50.598±13.740)和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x2值分别为7.908,8.788,P值均<0.05);东部地区中小学校教室人均面积、黑板反射比、采光系数、窗地面积比、课桌面平均照度、黑板面平均照度合格率以及课桌椅与学生身高符合率均高于西部地区(P值均<0.05).结论 学校教学环境与设备的卫生状况是当前学校卫生工作的突出问题.应加大对西部地区学校办学经费的投入,加强人员配备和培训,改善教学卫生硬件设施条件,同时加强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
作者:蔡吟花;杨艰萍;陈嘉明;杨钧;杨静洲;童晶;李玉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学校环境卫生是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和教职工的身心健康[1].为了解福建省农村学校环境卫生现状,研究设施和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2年对福建省19个县(市、区)农村学校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林在生;吴慧丹;詹小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当前中学生孤独感现状,探讨中学生学校满意度与其感知的同学关系和孤独感的相关性,为改善中学生孤独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UCLA孤独量表、感知的同学关系问卷和学校满意度量表,对四川省和重庆市的1 0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59.1%的中学生正处于中等以上程度的孤独;中学生感知的同学关系、学校满意度和孤独感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年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学生感知的同学关系和学校满意度与孤独感呈负相关,感知的同学关系与学校满意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6,-0.445,0.408,P值均<0.01).感知的同学关系和学校满意度对孤独感有负向预测作用(R2=0.282,P<0.01),学校满意度在感知的同学关系和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当前中学生的孤独问题不容乐观,其感知的同学关系不仅对孤独感有直接预测作用,还可以通过学校满意度起间接作用.
作者:张见有;江慧;韦嘉;易旭灿;张进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随着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多,流动儿童的数量也急剧上升.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未来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生活质量是个体对生活的总体满意程度和对个人健康的感受,是身体功能、精神状态和社会能力等方面的主观评价,也是个人心理状态的全面反映.笔者于2012年9-12月以广州市外来子弟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及生活质量并与本地学生进行比较,为进一步提高流动儿童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陈静仪;纪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农村地区不同类型家庭的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和保健服务利用情况,为提高我国农村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及完善青少年保健服务系统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从安徽、河北、河南、湖北及重庆等5个省(市)方便抽样14个项目县,每个县按照人口规模比例法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再抽取3个村,每个村等距抽样40户家庭.终调查青少年家庭1 178户,由青少年填答结构式问卷.结果 不同类型家庭青少年吃早餐、吸烟、饮酒、每天睡眠时间、1个月内情绪低落及处理方式等报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青少年每周上网时间超过28 h的二代户家庭占5.3%,三代户家庭占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保健知识主要获得途径为学校(二代户家庭为42.5%,三代户家庭为47.7%).青少年近1a参加健康体检的二代户家庭占33.8%,三代户家庭占27.2,且80%以上为有关机构(主要为学校)组织.近1 a内青少年进行健康咨询的家庭均不足10%.结论 不同类型农村家庭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与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存在差异.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发挥不同作用,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舒星宇;宗占红;温勇;汝小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2014年4月,江西省樟树市永泰镇永泰中学发生一起以点状、片状或条索状红斑或水泡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皮炎暴发事件,发病96人,罹患率为18.29%.为探寻致病因素,樟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证实本次疫情为隐翅虫皮炎暴发.在针对暴发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后,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郑国林;崔鹏;谢丹;聂剑;黄庆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关系攻击”这一术语,早由Crick等[1]提出,是指通过有目的地操纵和损害他人的人际关系而达到伤害他人目的的行为,如将他人从游戏群体中排斥出去以进行报复;为了伤害和对同伴实施控制,用终止友谊或认同来威胁;散布谣言让同伴拒绝他/她等.国内外研究发现,关系攻击者和受害者都会出现一系列心理一社会适应问题,主要涉及情绪适应或内化问题、行为适应或外化问题以及人际适应问题:经常受到关系攻击的儿童容易情绪抑郁、焦虑、自卑孤僻、厌学,严重的会出现社会退缩行为甚至自杀;而对关系攻击者来讲,攻击他人则可能会造成其情绪抑郁,在生活和人际关系中体验到更多的不满,具有较高的冲突性和排他性,有自我伤害行为并缺乏冲动的控制和情绪管理技能[2-4].
作者:张鑫;刘衍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高中生闲暇活动现状,为学校、家长和社会正确指导高中生的闲暇生活提供建议和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上海市5个区9所学校的高一和高二年级共4 22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闲暇活动相关信息.结果 高中生闲暇活动排名前3位的是做作业和学习学校课程(75.5%)、休闲娱乐(67.6%)和参加课程辅导班(63.7%);周一到周五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h的高中生达75.5%;高中生参加的特长学习以乐器、美术和游泳为主,分别占总人数的26.3%,17.1%和15.0%;不同性别高中生对目前的闲暇活动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179,P<0.01),男生感到“很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均高于女生;高中生想在闲暇时间开展的活动是休闲娱乐活动(81.6%)、体育锻炼(8.7%)和艺术学习(3.9%).结论 学校、家长和社会应帮助和指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并对自己发展有意义的闲暇活动,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郭家宁;王书梅;郑文娟;曹志娟;曲爽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日常身体活动量与青春期性发育水平的关系,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选取上海市中小学生共1 348名,调查年龄、性发育水平、父母文化程度和日常身体活动情况.结果 女生乳房、阴毛、腋毛的发育水平与中高水平身体活动量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67,-0.074,-0.078,P值均<0.05),男、女生性发育水平与学习日r值分别为0.117,0.134,0.177,0.158,0.137,0.156,0.181,0.156,和周末r值分别为0.085,0.106,0.588,0.115,0.130,0.153,0.157,0.189的静态行为时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在控制年级和父母平均受教育程度的混杂作用下,男生腋毛和胡须发育水平每增加1级,学习日静态行为时间≥120 min的可能性分别增加了0.79和0.78倍;腋毛发育水平每增加1级,周末静态行为时间≥265 min的可能性增加了0.49倍;已经月经来潮女生中高水平身体活动量和周末静态行为时间≥265 min的可能性分别是月经未来潮女生的2.11和2.10倍.结论 青少年性发育水平与身体活动量之间存在独立的关联性.应针对不同青春期发育阶段的青少年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
作者:李梦娜;史慧静;江小小;王群;张博林;张喆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江门市中学生心理求助现状,为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调查法,使用自填式问卷对整群抽取的江门市6所中学初一至高三3 669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在3 669名中学生中,共检出有抑郁症状者877名,检出率为23.90%.60.10%的中学生曾寻求过心理援助,女生高于男生(x2=13.19,P<0.05);不同年级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49,P<0.01),高三学生曾寻求心理援助比例高达73.0%,其次为高一和初二学生.有不同程度抑郁症状的中学生寻求过心理援助比例为70.70%,其中寻求专业心理援助比例为7.30%,且不同抑郁得分等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589,P=0.557).结论 中学生存在大量心理服务需求,但寻求专业心理援助服务不足.应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提高中学生对心理卫生服务的利用能力.
作者:徐伏莲;钟明洁;陈海泉;许律琴;黄奕祥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