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龙里县高中学生2010年与1990年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分析

平波;王永秀;罗正文;谢勋祥

关键词:生长和发育, 营养状况, 学生
摘要:为了解贵州省龙里县中学生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变化趋势,为今后制定学校卫生保健政策提供依据,根据“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工作手册”等[1]要求,笔者于2010年对龙里县中学生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1990年同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东西部地区中小学校教学环境与设备卫生状况比较

    目的 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和设备卫生现状与差异,为促进我国不同地区学校教学环境卫生均衡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我国东西部7省市140所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和设备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东部地区中小学校综合评价分为(70.295± 15.646)、卫生优秀学校率为17%,均高于西部地区的(50.598±13.740)和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x2值分别为7.908,8.788,P值均<0.05);东部地区中小学校教室人均面积、黑板反射比、采光系数、窗地面积比、课桌面平均照度、黑板面平均照度合格率以及课桌椅与学生身高符合率均高于西部地区(P值均<0.05).结论 学校教学环境与设备的卫生状况是当前学校卫生工作的突出问题.应加大对西部地区学校办学经费的投入,加强人员配备和培训,改善教学卫生硬件设施条件,同时加强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

    作者:蔡吟花;杨艰萍;陈嘉明;杨钧;杨静洲;童晶;李玉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小学生肥胖及代谢异常对血压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分析上海市某区小学生肥胖及代谢异常对儿童血压的影响,为探讨引起小学生血压升高发病的代谢相关因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松江区抽取6所非寄宿制的公立小学,在选中的小学中,用抽签随机法从二~五年级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共计840名学生,以其中血压偏高学生为病例组(56人),以同学校、同性别、身高相差5 cm以内、年龄相差6个月以内为条件在血压正常的学生中按1∶4匹配对照组(224人).对2组学生进行基本情况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测.结果 病例组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三酰甘油(TG)和空腹血糖(FPG)[(18.17±3.89) kg/m2,(60.09±4.12) cm,(1.04±0.56) mmol/L,(4.66±0.59) mmol/L]高于对照组[(17.26±2.75)kg/m2,(56.19±2.46)cm,(0.79±0.22) mmol/L,(4.47±0.47)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6,6.71,2.97,4.33,P值均<0.05).调整年龄、性别、BMI后,两组腰围、TG、FG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MI增加与儿童血压偏高的发生呈正相关(OR=2.836,P<0.05);腹部肥胖、高三酰甘油和高血糖均与儿童血压偏高的发生有一定关系(OR值分别为4.357,3.049,6.000,P值均<0.05).结论 小学生血压偏高的发生与肥胖呈正相关,代谢异常与小学生高血压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硕;郭红卫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黔北农村留守初中生问题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黔北农村留守初中生问题行为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选取黔北农村6所初中5 608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留守初中生2 400名,非留守初中生3 208名;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自编外显问题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初中生内隐问题行为检出率为60.2%,非留守初中生为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0,P<0.05).强迫症状、焦虑、情绪不平衡、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4个因子得分留守初中生均高于非留守初中生(t值分别为2.074,2.219,2.646,2.887,P值均<0.05);留守初中生“过去12个月曾玩过赌博游戏”报告率低于非留守初中生(x2=5.926,P<0.05),两者之间成瘾、伤害、性相关和品行等各项外显问题行为报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黔北农村留守初中生内隐问题行为明显,外显问题行为不突出.应关注留守初中生的内隐问题行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维护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作者:欧薇;王智;杨映萍;谢琴红;何静;宋兴勇;田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重庆市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知晓现状

    目的 了解重庆市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开展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重庆市6所大学1 23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如何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的知晓率高,为91.1%;知晓率低的是“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仅为9.2%;总知晓率为30.5%.不同性别、民族、生源地和专业的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546,0.190,2.250,1.075,P值均>0.05),而是否受过急救培训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97,P<0.05).看电视是被试者获取现场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占62.2%.文科生为“社会急救培训班”(79.6%),理科生为“自己亲身经历”(90.7%).结论 重庆市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的知晓情况较差,亟待普及相关急救知识,提高急救自救能力.

    作者:何艳;吴宗辉;孙炯;张巧英;游莉;程杰;胡晓琳;郑佳映;李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辽宁省城乡小学生早餐行为调查

    目的 分析辽宁省城乡小学生早餐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1年“辽宁省学龄儿童营养监测”,共调查三~六年级小学生16 169名.调查使用自制问卷,收集人口统计学指标、早餐行为及其他健康相关行为等信息,同时测量身高、体重.结果 上学日,11.8%的城市学生和24.4%的农村学生不能每天吃早餐;城市学生早餐质量好的比例为49.5%,农村学生为36.3%,城市高于农村(x2=224.6,P<0.01).城市学生中,早餐质量好的学生在第4节课之前有饥饿感的比例(27.1%)低于早餐质量不好的学生(29.8%);农村学生分别为38.4%和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7,-3.3,P值均<0.01).调整年龄、性别、地区及上学路程时间等影响因素后,与每日吃早餐且食物种类多样相比,经常不吃早餐且食物种类单调的学生肥胖的风险更高(OR=1.44,95% CI=1.14~1.98).结论 辽宁地区小学生吃早餐的频率较低,且50%以上学生早餐质量不好,亟需改善.

    作者:栾德春;王艳华;任时;刘钟梅;李欣;李辉;李绥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江西省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现况

    自2009年5月江西省教育厅公布《在全省各高校建立班级心理委员的通知》以来,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在江西各类高校得到迅速推广和发展.为更好地了解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状况和制约因素,探索促进班级心理委员素质全面提升的可行性教育对策,笔者对江西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为制定推进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提供事实依据.

    作者:李莉;曾智斌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事件分析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事件的特点,为防治抑郁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9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心理门诊首次就医并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第10版(ICD-10)中抑郁症诊断标准,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17项测评总分≥17分,年龄14~22岁的门诊患者作为病例组,共79例;选取与之匹配的61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CLE)、汉密尔顿抑郁量(HAMD)作为测量工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EMBU量表中父母亲的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等因子得分,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SCLE量表中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其他及总分,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06,3.563,4.727,8.011,6.698,6.884,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不良的教养方式与经历的生活事件具有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 不良家庭教养方式和生活事件均是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早年经历不良教养方式使青少年经历负性事件增多,同时康复力减退可诱导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郑郭嫄;黄晓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新疆兵团第二师中小学生2007-2011年视力不良状况分析

    我国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并呈逐年上升趋势[1],视力不良已成为我国学生中检出率高的常见病.为了解新疆兵团第二师农牧团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为今后做好学生近视防治工作提供依据,该师各团场每年9-10月份定期组织卫生专业人员对中小学生视力状况进行监测.笔者对2007-2011年12个团场中小学生视力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青少年死亡焦虑与生活事件的关系

    目的 了解青少年死亡焦虑发展特点及其与经历生活事件的关系,为开展相关教育实践以及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通过死亡焦虑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自评量表,对人上海市两所7年制中学选取的六~十二年级2 34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年级青少年死亡焦虑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2334)=1.70,P=0.12),但在死亡焦虑维度上存在年级主效应(F(24,8133)=1.59,P<0.05),其中死亡过程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334)=3.22,P<0.01),七年级死亡焦虑水平低于其余各年级;不同性别青少年死亡焦虑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34)=3.87,P<0.05),女生死亡焦虑总分高于男生,在死亡焦虑维度上存在性别主效应(F(4,2331)=19.65,P<0.01),女生焦虑水平高于男生.高死亡焦虑的青少年经历更多的生活事件压力(学习、人际关系、受惩罚、丧失和健康适应及总生活事件)(F(5,1526)=34.66,P<0.01,η2=0.10).结论 青少年死亡焦虑水平与生活事件压力密切相关.在开展死亡教育工作时,应关注在学校中体验到生活事件应激的学生.

    作者:刘世宏;张婷;李丹;徐晓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一起中学隐翅虫皮炎暴发疫情分析

    2014年4月,江西省樟树市永泰镇永泰中学发生一起以点状、片状或条索状红斑或水泡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皮炎暴发事件,发病96人,罹患率为18.29%.为探寻致病因素,樟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证实本次疫情为隐翅虫皮炎暴发.在针对暴发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后,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郑国林;崔鹏;谢丹;聂剑;黄庆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生家长灾害急救知识知晓现状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家长灾害急救知识水平现状,为提高中小学生的急救知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北京市朝阳区分层抽取6所中小学生家长共1 465名,进行灾害急救知识知晓水平的问卷调查.结果 96.86%的家长认为应对学生进行灾害事故及急救知识的培训,52.49%的家长认为应通过学校教育对孩子进行培训.家长对地震应对、徒手心肺复苏相关知识、消防用具的使用、流鼻血的处理、拨打急救电话后应告诉工作人员信息和防灾减灾日、世界急救日等的知晓率较低.<30岁和职业为农民的家长对于急救知识的知晓率普遍偏低;职业为医生和中专及以上学历的家长急救知识的知晓率普遍较高.结论 大部分中小学生家长期望子女通过学校得到灾害急救知识,家长的急救知识水平差异较大,对于常识性问题知晓率普遍高于专业急救知识的知晓率.

    作者:朱庆生;呼冬鸣;吕雪菁;张萌;曹永革;李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沈阳市大东区2012年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状况

    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主要由于蛋白质和(或)能量的摄入不足,以致不能维持正常代谢,出现体重不增或减轻、生长发育停滞、脂肪逐渐减少现象,同时也可造成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影响体格和智力发育[1].近年来,营养不良和肥胖的双重负担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2].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学生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其身体健康水平[3].为更好开展学校卫生工作,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2012年沈阳市大东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魏红;陈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福建省农村学校环境卫生状况调查

    学校环境卫生是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和教职工的身心健康[1].为了解福建省农村学校环境卫生现状,研究设施和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2年对福建省19个县(市、区)农村学校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林在生;吴慧丹;詹小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台州市2013年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测状况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场所,在校学生每天约1/3的时间在学校度过[1-3].良好的教学环境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水平以及更高的学习效率[4-5].为了解台州市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为相关部门制定卫生政策、改善卫生条件等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3年组织开展了此次监测,现将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潇潇;梁鸿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河北联合大学新生高血压患病危险因素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大学新生高血压患病率、危险因素以及健康教育效果,为有效预防高校学生高血压提供参考.方法 对河北联合大学2012年3 560名人校新生的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为152名高血压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3 560名大学新生中高血压患者152名,患病率为4.27%.男、女生患病率分别为5.37%和2.93%,有、无高血压家族史的大学生患病率分别为20.25%与2.22%,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的大学生患病率分别为3.15%,7.52%和24.71%,吸烟、不吸烟学生患病率分别是8.72%和3.76%,饮酒、不饮酒大学生患病率分别为9.19%和3.53%,有不良情绪无不良情绪的患病率分别为6.49%与3.56%,个人口味偏重与口味清淡的大学生患病率分别为5.62%和3.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865,285.408,108.701,19.821,31.890,6.173,13.727,5.547,P值均<0.05).对152名高血压学生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患者的收缩压分别为(149.3±7.8)和(124.5±5.9)mm Hg,舒张压分别为(89.9±8.4)和(80.4±9.7) 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805,-8.826,P值均<0.01).结论 男生、有高血压家族史、超重肥胖、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不良心理情绪、口味偏咸等是大学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够控制大学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作者:周建芝;穆树敏;王志军;刁增利;黄宇玲;王红阳;李海涛;葛庆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以参与式学习为主的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以参与式学习为主的干预方法对高校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的效果,为高校大学生开展有效的生殖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以上海市2所综合性大学低年级871名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由经过培训的学生骨干进行以主题班会、情景剧、辩论会等参与学习方式为主的生殖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和干预后定性访谈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总知识得分由干预前的(3.1±0.9)分提高到干预后的(4.1±0.7)分(t=-16.879,P<0.01).干预组反对婚前性行为的比例由基线调查时的32.2%上升为45.2%(x2=15.353,P<0.01).安全套使用意向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调整其他影响因素后,组别和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干预的效应OR值为2.519(95%CI=1.481~4.287).80.9%的学生认为通过参加活动使自己的生殖健康知识技能受益颇丰.结论 以参与式学习为主的干预方式对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的短期效果显著,但是否存在长期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谢静波;胡晓雯;谭晖;尤小芳;浦震梅;汪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维吾尔族大学生网络成瘾网络使用与心理健康关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其中高中以上学历的学生占52.6%[1],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网络成瘾行为是一种病态的网络使用行为或偏差行为,对青少年学习、生活和人格等都产生极其严重的危害,会造成更多的行为、情绪和学习问题[2-4].

    作者:张淼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广州市外来子弟学校初中生生活质量现状

    随着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多,流动儿童的数量也急剧上升.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未来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生活质量是个体对生活的总体满意程度和对个人健康的感受,是身体功能、精神状态和社会能力等方面的主观评价,也是个人心理状态的全面反映.笔者于2012年9-12月以广州市外来子弟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及生活质量并与本地学生进行比较,为进一步提高流动儿童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陈静仪;纪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兰州市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认知和需求分析

    目的 了解兰州市大学生对生殖健康知识知晓、需求以及性行为现状,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及服务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兰州市4所高校中1 952名大学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占前3位的是人工流产的危害(67.83%)、避孕套可预防艾滋病(54.60%)和偶尔发生性行为会怀孕(48.62%).想获得的知识占前5位的分别是安全性行为(64.34%)、性生理(61.83%)、恋爱及异性相处(58.66%)、性卫生及性保健(57.48%)和性心理(53.90%).9.32%的大学生有过性生活的经历,70%初次性行为年龄在20岁之前,性行为地点在宾馆和出租屋的分别占33.71%和32.02%.48.05%的大学生有过性幻想,38.88%看过色情网站或书籍.仅有41.57%的大学生认为会和性伴侣结婚.每次性生活前后均清洗外阴的仅有44.38%.结论 大学生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低,需求较大;没有固定性伴侣与场所,存在性行为安全隐患.

    作者:党瑜慧;郭赞;李芝兰;冯玉娟;张肖红;张景恒;冯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上海市618名初三学生生殖健康知信行现况

    目的 了解上海市初中生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态度、行为、需求现况,为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4个区8所初中的618名初三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初中生所掌握的青春期发育和安全性行为知识及格率分别为55.2%和50.3%,但妊娠//孕知识的及格率仅为11.7%.初中生对婚前性行为、未婚同居看法较开放.在自报有性行为的6名学生中,4名在近一次性行为中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网络(57.3%)是学生主要的生殖健康知识技能来源,而初中生希望的生殖健康知识来源途径是学校(55.5%).结论 上海市初中生掌握的生殖健康知识不均衡,对性相关行为的态度较开放.应加强学校的生殖健康教育,增加妊娠//孕相关主题,并关注重点干预对象.

    作者:胡晓雯;谢静波;谭晖;尤小芳;浦震梅;汪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