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探讨循证护理学指导的病房管理工作方法和效果.在中国医院知识库网站搜集有关护理差错的文献,分类整理后找出病房管理的重点,实施改进措施后与往年的差错数量比较.在2006~2007年的文献中搜集到10年间发生的2 181件临床护理差错,与药物使用有关的差错占81.2%,其他依次为医嘱处理11.0%、护理记录5.2%、护理处置2.5%.按新模式进行病房管理后,1年内的差错由17~18件减少到5件.在循证护理学指导下,病房管理工作重点突出,有条不紊,护理差错明显下降.
作者:周叶英;徐冬梅;温士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临床上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是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而且应用越来越广泛.优点是操作简单,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为输血和输液提供方便,保留了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利于患者的抢救工作,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作者:张金迎;侯树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皮下注射角度对注射疼痛的影响,减轻注射时疼痛,方便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方法 选择初次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8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角度(30°~40°)进行皮下注射胰岛素;试验组采用90°进针角度皮下注射胰岛素.比较两种方法对注射疼痛的影响、局部硬结大小、首针注射成功率、患者注射依从性、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两种注射方法对注射疼痛的影响(P<0.01)、局部硬结的大小(P<0.01)、首针注射成功率(P<0.01)、患者长期注射依从性(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低血糖发生率(P>0.05)没有明显差异;两种角度注射后疼痛感觉显著性差异,90°角注射后疼痛明显轻于常规角度注射后所致的疼痛.结论 将皮下注射的角度改为90°,对治疗效果没有负面影响,能减轻病人的疼痛,方便患者学习掌握,增加了患者对胰岛素注射的依从性.
作者:杜广芝;闫晓云;江俊霞;杨利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17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早期综合康复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采用日本洼田俊夫饮水测试评价吞咽功能,并与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9.8%和60.3%,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χ2=13.64,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干预、早期综合康复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于淑燕;王凤艳;徐建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的护理.方法 总结临床多发性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病例.结果 1例骨盆多处骨折伴肺栓塞患者因出血性休克死亡,1例颅脑损伤气胸患者因脑栓塞死亡,其余患者通过手术,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正压呼吸,改善低氧血症,纠正休克和电解质代谢紊乱等综合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其余出现脂肪栓塞患者2个月后均康复出院.结论 早期的护理干预和骨折处理方法对预防和治疗脂肪栓塞有很大关系.
作者:巨梅;张双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贲门息肉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58例行贲门息肉电切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配合,实验组除常规护理配合外,对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对贲门息肉电切术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悦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调查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期(1w内)心理健康状态及需求,制定出适合患者需求的人性化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和心理需求调查表对50例AMI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该调查在患者入院后第7天进行.并在入院第2天和第7天分别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评定,采用数字评分法每日评估其心绞痛程度.结果 AMI患者急性期第2天和第7天焦虑评分和SCL-90因子评分高于常模(P<0.01,P<0.05).结论 AMI患者急性期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其心理需求是多方面的,常规护理措施满足不了患者需求.
作者:董玲玲;王秀菊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小儿先心病术后肺炎的作用.方法 对20例小儿先心病术后重症肺炎低氧血症的患者均使用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前后均进行血气分析监测,并辅以积极的护理措施.结果 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后提高了氧合,改善了通气功能,病人呼吸症状改善.结论 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小儿先心术后重症肺炎疗效确切.
作者:姜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方法 根据实习大纲的目标,运用契约学习的方法进行手术室护生的临床带教.结果 改进教学方法后,护生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实践能力测试成绩、病人满意度和护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 运用契约学习的方法进行手术室护生的临床带教,能克服学生的被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徐玉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经尿道汽化电切除术(TUVP)和经尿道等离子切割(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术后并发症和护理特点,提高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术后护理质量.方法 425例BPH患者中210例接受TUVP,215例接受PKPP,平均年龄75岁.术前比较两组病例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量(RUV)、大尿流率(QMAX)、生活质量评分(QOL),比较术后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护理方式、术后并发发生率及疗效.结果 两组术前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量(RUV)、大尿流率(QMAX)、生活质量评分(QO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PKPP组明显少于TUVP组(P<0.05),留置尿管天数分别为5~8 d,3~5 d,冲洗液量为3 L×(10~18)袋、3 L×(3~6)袋,膀胱冲洗时间为40~78 h、25~44 h,术后住院天数为(5.4±2.2)d、(3.7±1.0)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2%、2.33%.PKRP组在指标和术后护理干预上明显优于TURP组(P<0.05).结论 PKRP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痛苦小,出血少,病人恢复快,并发症少于TUVP组,患者的术后经济负担明显减轻;同时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护理要点上要有所区别,各有侧重.
作者:甘祥芝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对筛查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应用价值及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在我院门诊检查的24~28周孕妇120例,分为三组,其中血糖正常组40例,糖耐量异常组42例,GDM组38例.晨进行了空腹血糖(FPC)、口服葡萄糖50g筛选测定(GCT)及即时检验HbAlc.并对筛查出糖尿病的孕妇均进行了多种措施的护理干预,直至平稳度过孕产期.结果 HbAlc的阳性结果在正常妊娠组、糖耐量异常组和GDM组分别为12.5%、28.6%和81.6%.GDM组明显高于糖耐量异常组和正常组,与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种方法的护理干预,多数病人血糖控制良好,平稳度过妊娠期.结论 即时检测HbAle筛查妊娠期糖尿病,快速、简便、实用,取血量少,不易受其它因素影响.随时可测定,可作为妊娠期妇女GDM诊断筛查的主要指标.同时,对于筛查出的妊娠期糖尿病人及早进行多种措施的护理干预,对于平稳度过孕产期非常重要.
作者:张洁;侯同秀;海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问题.方法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术后的心理负担,对手术前和手术后进行评价.结果 动脉瘤病人的心理恐惧指数从术前的7.8下降到术后的2.4,病人家属的心理恐惧指数从术前的8.0下降列术后的2.1(P<0.01).结论 术前指导病人认识疾病、消除恐惧、积极面对手术,术后指导病人消除术后抑郁及鼓励积极面对人生等,能够增加病人及其家属对该病的认识,减少恐惧.
作者:冯英璞;张桂芳;刘东苗;王晶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患者负担感受产生的原因及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对患者负担感受的影响.方法 将82例住院乳腺癌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发放自制患者负担感受原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采取护士单独进行护理干预的方法;实验组实施家属共同参与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实施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SPB)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手术患者SPB的改善和自我价值认识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作者:程建萍;李连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使适龄儿童家长了解麻疹强化免疫相关知识,改变不健康观念,提高接种率,保障强化免疫活动的顺利实施.方法 在罗湖辖区内10个街道人口密集地区开展麻疹强化免疫知识健康教育,并在每个街道办事处分别选取20名适龄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有效人数共196人),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实施健康教育前后麻疹强化免疫相关知识认知及观念转变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健康教育前196名家长9个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为39.29%,麻疹免疫强化意识正确率为56.12%:经过健康教育后,9个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为94.22%,麻疹免疫强化意识正确率为92.22%.健康教育前后麻疹强化免疫相关知识及意识正确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本次强化免疫活动共接种适龄儿童157779人次,强化免疫接种率为98.81%(157779/159673).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在麻疹强化免疫活动中的应用,提高了人们对麻疹强化免疫的认识和主动需求的意识.健康教育采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让儿童及家长及时获取与麻疹强化活动有关的准确信息,按时接种麻疹疫苗,为保障麻疹强化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儿童的强化免疫接种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付丹凤;刘卫民;蔡春林;何梅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降低PICC应用于化疗患者过程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护理干预流程.方法 对化疗患者PICC所致静脉炎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护理干预流程.将干预前患者资料设为对照组,干预后患者资料设为实验组.对实验组严格按照干预流程进行操作.结果 实施干预后,PICC在化疗患者的应用过程所致静脉炎总的发生率和Ⅱ度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Ⅰ度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预防前有所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是多因素的,提高穿刺置管技术,选择合适的血管,及时发现并处理静脉炎是保证置管成功,延长导管使用寿命,防止或减少静脉炎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邱惠玉;曾雪梅;丁少冰;傅海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为应对当前护士短缺的突出矛盾,护理教育一直在以多种策略发展扩大招生名额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之一.然而,这种单一的策略是无法长期发挥作用的,除非做出一些实质性改变.
作者:赵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250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250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病因分别为:功能性出血58例,占23.2%;良性病变出血152例,占60.8%;恶性肿瘤出血40例,占16.0%.其中恶性肿瘤出血患者中,年龄大于60岁的占43.5%;小于60岁的占9.8%,在恶性肿瘤发病年龄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大部分是良性病变.随着年龄增长和绝经时间延长,绝经后阴道流血中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性增大.重视绝经后期保健,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对早期发现和诊断,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很大帮助.
作者:邓翠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所有患者按常规过程进行术前准备,实验组从预约手术时开始根据患者所处状态和所提出的疑问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于就诊时、专科宣教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定两组患者的焦虑状态.结果 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时焦虑状态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患者在接受系统性健康教育后,焦虑状态明显改善.同时,实验组患者较少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系统性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改善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的焦虑状态,有利于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作者:陈元香;黄瑞儿;高镇松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7月至2006年12月在本科住院确诊为冠心病患者452例,随机分为两组,教育组(252例)和对照组(250例).教育组采用健康教育指导,出院后随访一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未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重复住院率和对护士的满意度.结果 教育组在冠心病患者在住院天数、重复住院率.对护士的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 健康教育缩短了病人住院天数,减少患者重复住院率,协调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金秀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和社会支持水平影响.方法 将120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按照聚焦解决模式5个步骤进行干预、健康教育,对照组按照常规内容和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糖尿病情绪(HAMA、HAMD)、社会支持水平及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等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后比较,干预组HAMA评分较干预前、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HAMD评分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也有一定程度降低.干预组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生物学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焦虑情绪以及社会支持水平,但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生物学指标没有明显改变.
作者:李煜;陈支援;刘红联;顾惠琳;王健萍;孙玉梅;丁随新;胡慧萍;赵春岚;郁沁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