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意辉;陈海燕;霍人硕
目的对于已患痴呆的老年病人,谵妄是一种合并其他危及生命合并症的常见病,尤其是在该病未确诊的时候.老年性痴呆患者智能状态的急性改变往往归咎于其潜在的智力障碍.老年性痴呆往往会发生4~5次之多.
作者:王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中应用鼻咽通气管开放气道的简易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的方法将116例昏迷(GCS 3~8分)致上呼吸道梗阻病人,按照开放气道的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鼻咽通气管组)和对照组(传统使用开口器或舌钳放于舌根部,提舌体来开放气道组).每组各58例(其中对照组有3例出现牙关紧闭而无法采用传统开放气道法),将其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实验组有效开放气道所需时间为(3.57±0.83)s,对照组所需时间为(17.31±1.65)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开放气道后SpO2比开放气道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临床有效通气率为96.6%,对照组为6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院前急救中使用鼻咽通气管开放气道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不需要特殊器械并能在数秒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的特点,置入后SpO2快速上升,临床缺氧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有效通气率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蒋建利 刊期: 2010年第05期
ICU的病人,病情急、危、重,病人及家属不知所措,生活全部依赖ICU的护理人员,当病人病情好转,转入普通病房后,病人及家属不能适应.对病人家属应用Orem自理理论后,减少了患者及家属转入普通病房的不适应感,患者家属满意率由81%上升到98%,提高了住院满意率.
作者:方萍;徐绍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总结拇外翻截骨矫形术患者的护理经验.对35例拇外翻截骨矫形术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术后6周所有患者均能脱离辅助工具行走,畸形矫正,骨端愈合良好.术前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做好术前皮肤护理是重点,术后预防伤口感染,做好早期的功能锻炼指导是关键.
作者:易红;肖江平;何清华;李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问题.方法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术后的心理负担,对手术前和手术后进行评价.结果 动脉瘤病人的心理恐惧指数从术前的7.8下降到术后的2.4,病人家属的心理恐惧指数从术前的8.0下降列术后的2.1(P<0.01).结论 术前指导病人认识疾病、消除恐惧、积极面对手术,术后指导病人消除术后抑郁及鼓励积极面对人生等,能够增加病人及其家属对该病的认识,减少恐惧.
作者:冯英璞;张桂芳;刘东苗;王晶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76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气囊放气组(A组)、气囊不放气组(B组)、头部前倾组(C组)和鼻咽部麻醉联合沙氏导丝支撑胃管组(D组)各19例.结果 置管时间、呛咳发生率鼻咽部麻醉联合沙氏导丝支撑胃管组(D组)显著短于和低于气囊放气组(A组)、气囊不放气组(B组)、头部前倾组(C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鼻咽部麻醉联合沙氏导丝支撑胃管组(D组)显著高于气囊放气组(A组)、气囊不放气组(B组)、头部前倾组(C组).结论 鼻咽部麻醉联合沙氏导丝支撑胃管方法可提高置胃管的成功率和减轻患者的不适.
作者:郝俊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提高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68例脑卒中病人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8例,入住普通神经内科病房,实施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90例入住卒中单元,实施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分别于入院1周内和出院前采用自制问卷评定两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采用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评定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结果 入院1周内两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和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和WHOQOL-BREF得分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庞积岚;高荣慧;王桂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探讨循证护理学指导的病房管理工作方法和效果.在中国医院知识库网站搜集有关护理差错的文献,分类整理后找出病房管理的重点,实施改进措施后与往年的差错数量比较.在2006~2007年的文献中搜集到10年间发生的2 181件临床护理差错,与药物使用有关的差错占81.2%,其他依次为医嘱处理11.0%、护理记录5.2%、护理处置2.5%.按新模式进行病房管理后,1年内的差错由17~18件减少到5件.在循证护理学指导下,病房管理工作重点突出,有条不紊,护理差错明显下降.
作者:周叶英;徐冬梅;温士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择期剖宫产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6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母乳喂养率、相关知识、技能掌握率及对护士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运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择期剖宫产产妇实施健康教育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
作者:侯同秀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采用DYG-2型电脑灌肠仪及改进的灌肠方法应用于需要清洁灌肠的患者,通过在灌肠过程中,调节压力参数,改进卧位方法,根据不同病人选用不同型号的肛管,调整插管深度及方向以观察灌肠效果及不良反应.DYG-2型灌肠仪具有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少等优点,提高了清洁灌肠的有效率.
作者:李玉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穿刺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160例微创经皮肾镜穿刺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病人住院时间8~14 d(平均11 d),一次性碎石成功率达89%.术后出血3例,尿瘘2例,肾周感染3例.结论 术前充分的准备及人文关怀,重视舒适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的关键;手术体位、灌注量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和术中密切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徐建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记忆金属胸部护板用于治疗多根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 对我院2006年7月至2009年6月52例多根肋骨骨折患者按自愿原则随机分为实验组27例,对照组25例,实验组采用记忆金属胸部护板外固定,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胸带或胸带加厚棉垫加压包扎外固定,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人院后不同时间段的平静呼吸和强制呼吸疼痛指数、住院期间离床活动时间、总住院天数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入院经不同处理方法1 h、24 h、48 h和72 h后平静时和强制性呼吸的疼痛指数评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离床活动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实验组总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缩短;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记忆金属胸部护板固定肋骨骨折部位,能有效地减少疼痛,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住院天数,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庞树英;叶彩顺;冯小敏;杜海红;李美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临床上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是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而且应用越来越广泛.优点是操作简单,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为输血和输液提供方便,保留了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利于患者的抢救工作,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作者:张金迎;侯树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结合健康教育控制小儿惊厥和复发的效果.方法 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对我科收治60例惊厥患儿,设为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急救护理和健康教育,将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惊厥患儿55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并观察两组惊厥患儿的控制和复发的效果.结果 缓解了家长的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90.0%家长对惊厥的相关知识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出院后随访1年,复发率为16.6%,与对照组34.5%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救护理结合健康教育能及时控制惊厥症状和预防、降低再次复发.
作者:麦绍;刘瑞英;唐吉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护理参与在妊娠糖尿病孕妇的健康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确诊妊娠糖尿病孕妇81例,首诊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的问卷调查,随后对孕妇进行护理管理和健康教育,每周随诊并进行多次的健康教育,1个月后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和血糖监测.结果 护理参与后,孕妇的认知水平有一定提高,健康行为也有相应增加,餐后2 h血糖降低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管理可以提高妊娠糖尿病孕妇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改善其不良行为和焦虑情绪,改善血糖控制.
作者:霍红英;杨桃;李翠梅;陈丽斐;林玉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脑出血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85例脑出血病人出院时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45例,Ⅱ级30例,Ⅲ级7例,Ⅳ级3例,元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锥颅血肿碎吸术后病人,严密的病情观察、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及再出血的观察及预防、掌握尿激酶使用的注意事项,大大提高了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降低了致残率,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宋香茹;王月兰;林育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及自编的依从性调查问卷表对200例脑卒中后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因素.结果 焦虑、抑郁、医患关系,家人的关心程度及经济状况在依从者和不依从者间有显著性差异.而文化程度、年龄性别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改善焦虑、抑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家庭关系等,可提高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干预的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郑越瑜;郑文非;黄春霞;杨冰霞;林长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高血压病是一种世界性慢性疾病,其病程多较漫长,且疗效难以巩固,据统计,高血压病人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呈逐年上升趋势[1].目前,高血压病尚未有根治的方法,患病后只有及早积极坚持治疗,同时护理人员在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治疗措施及常规护理的同时,还要针对患者的病情及时采取心理护理、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爱好运动和锻炼、药物治疗及常规检查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才能更好地有效预防及控制疾病,防止心、脑、肾全身脏器的合并症出现.本文通过对高血压病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治疗的同时实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刘宝珍;刘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临床留取痰培养标本时,清醒的患者护士可指导其将痰咳至标本容器中,而昏迷或气管切开的患者留取痰培养标本时,通常采用负压吸痰器吸引,这样痰液直接进人负压瓶或粘附于吸引管道内,护士很难留取痰标本或者留取的痰标本已被污染.自2008年以来,我们采用一次性1 ml注射器取痰培养标本,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留取痰标本的成功率.
作者:张建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门诊手术患者改良截石位术后双下肢不同放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101例采用截石位进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截石位进行手术,术后由截石位转变为平卧位时,先缓慢平放一侧下肢,轻拍小腿肌肉,做被动屈膝运动,3 min后再放另一侧下肢,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膀胱截石位进行,术后同时平放双下肢,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双下肢平放前、后血压变化的情况以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观察组双下肢平放前、后血压下降的程度较小,对照组血压下降的程度较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占5.77%,而对照组占24.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截石位手术后,由截石位转变为平卧位时,采用下肢单腿缓慢平放法可使血压变化平稳,有效预防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少莲;梁丽萍;黄琪花;戴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