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足拇外翻截骨矫形术患者的护理

易红;肖江平;何清华;李琴

关键词:拇外翻, 截骨矫形术, 护理
摘要:总结拇外翻截骨矫形术患者的护理经验.对35例拇外翻截骨矫形术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术后6周所有患者均能脱离辅助工具行走,畸形矫正,骨端愈合良好.术前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做好术前皮肤护理是重点,术后预防伤口感染,做好早期的功能锻炼指导是关键.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增强自我效能干预对癫痫患者自尊、总体幸福感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增强自我效能干预对癫痫患者自尊、总体幸福感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癫痫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一般健康教育,研究组进行增强自我效能干预,内容包括:激励、社会支持、行为方法.学习采用集体授课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形式.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缺陷感量表(FI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及应付方式问卷对患者进行训练前后自身对照和两组相互对照,在患者出院1年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研究组经干预治疗后SES、FIS及GWB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成熟的应付方式(自责、幻想、退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增强自我效能干预,能消除自卑、增强其自信心和自尊心,能使患者使用积极的应付方式解决问题,能明显提高癫痫患者的总体幸福感.

    作者:刘桂苓;楚平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小儿先心病术后重症肺炎的护理

    目的 研究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小儿先心病术后肺炎的作用.方法 对20例小儿先心病术后重症肺炎低氧血症的患者均使用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前后均进行血气分析监测,并辅以积极的护理措施.结果 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后提高了氧合,改善了通气功能,病人呼吸症状改善.结论 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小儿先心术后重症肺炎疗效确切.

    作者:姜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量表

    作者:柳韦华;张元菊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对无痛人流术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所有患者按常规过程进行术前准备,实验组从预约手术时开始根据患者所处状态和所提出的疑问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于就诊时、专科宣教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定两组患者的焦虑状态.结果 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时焦虑状态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患者在接受系统性健康教育后,焦虑状态明显改善.同时,实验组患者较少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系统性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改善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的焦虑状态,有利于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作者:陈元香;黄瑞儿;高镇松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足拇外翻截骨矫形术患者的护理

    总结拇外翻截骨矫形术患者的护理经验.对35例拇外翻截骨矫形术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术后6周所有患者均能脱离辅助工具行走,畸形矫正,骨端愈合良好.术前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做好术前皮肤护理是重点,术后预防伤口感染,做好早期的功能锻炼指导是关键.

    作者:易红;肖江平;何清华;李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17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早期综合康复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采用日本洼田俊夫饮水测试评价吞咽功能,并与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9.8%和60.3%,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χ2=13.64,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干预、早期综合康复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于淑燕;王凤艳;徐建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颈部增生性瘢痕修复中扩张皮瓣的护理现状

    颈部增生挛缩性瘢痕影响外观及颈部活动,给患者带来极大身心痛苦.颈部扩张皮瓣因其质地色泽弹性与周围组织相同,供区瘢痕小,已成为颈部瘢痕修复的首选方法.采用扩张皮瓣修复颈部增生性瘢痕的手术周期较长,期间的影响因素也较多,尤其是注水扩张阶段,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护理工作贯穿始终,对于该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本文就颈部增生性瘢痕修复过程中扩张皮瓣的护理现状分不同阶段作了全面概括.

    作者:常金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三甲医院普通病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量性研究

    目的 调查广州市中心城区三甲医院普通病区护理工作量,计算普通病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低标准.方法 采用现场跟踪记录与观察的方式记录内科病区、外科病区、神经内科十二个病区护士护理工作量,分析其与护理人力资源低配置的关系.结果 普通病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标准是内科病区病人数与护士人数比例为1:0.53,外科病区为1:0.51,神经内科病区为1:0.63.结论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是一个综合性强的管理项目,需根据本地区、本医院、本病区的实际进行调配,根据病区实际护理工作量制定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标准,进一步改善中心城区三甲医院病人数与护士人数配置比,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人们需求和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标准.

    作者:贺意辉;陈海燕;霍人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门诊手术患者改良截石位术后下肢不同放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 探讨门诊手术患者改良截石位术后双下肢不同放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101例采用截石位进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截石位进行手术,术后由截石位转变为平卧位时,先缓慢平放一侧下肢,轻拍小腿肌肉,做被动屈膝运动,3 min后再放另一侧下肢,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膀胱截石位进行,术后同时平放双下肢,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双下肢平放前、后血压变化的情况以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观察组双下肢平放前、后血压下降的程度较小,对照组血压下降的程度较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占5.77%,而对照组占24.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截石位手术后,由截石位转变为平卧位时,采用下肢单腿缓慢平放法可使血压变化平稳,有效预防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少莲;梁丽萍;黄琪花;戴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6 Sigma管理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为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找出存在缺陷,提出改进方法,实现理想中的零缺陷管理.方法 采用6 Sigma管理方法与2007年护理质量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2007年比较,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安全护理、护理文书、病区管理、创新服务、综合质控及病人满意度均P<0.05;实施前与实施后相比,在护理质量、护理差错、护士满意度等方面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 Sigma管理方法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将能更好地发挥出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潜能,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目的 .

    作者:沈桂杰;王萍;陈丽丽;鲁丽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俯卧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体位的安置及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俯卧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体位的安置及护理方法.方法 按照完全随机法,将100例复杂型肾结石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两组均为完全俯卧位,实验组受压处衬垫凝胶垫(枕),常规组受压处衬垫仍采用传统的海绵垫(枕).观察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发生烦躁情况、受压皮肤受损情况、手术情况与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俯卧开始0.5 h、1 h、1.5 h烦躁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皮肤受损明显降低:两组胸腹部受压皮肤红润,其中常规组中有5例腹部受压处皮肤发生多处小水泡;实验组手术情况与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结石清除率均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的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俯卧位安置及护理方法,患者舒适安全,医生操作满意,手术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兰;朱小冬;张丽君;杨利辉;陈庆章;李智慧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医学改进模型方法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医学改进模型方法应用于压疮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循证医学改进模型和PDCA循环应用于压疮的护理,将只要是不督促就不起床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Braden评分,以得分≤12分入围,按照奇偶数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预防压疮的方法,实验组在以往措施的基础上,采取医学改进模型进行护理,分别进行压疮发生率、患者舒适度、卧床的比例、出院后压疮发生率进行总结比较,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 应用医学改进模型对压疮进行护理,降低了压疮发生率,患者舒适度增加,降低患者卧床的比例,降低出院后压疮发生率.结论 将应用医学改进模型方法应用于压疮护理,具有很好的作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张建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提高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68例脑卒中病人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8例,入住普通神经内科病房,实施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90例入住卒中单元,实施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分别于入院1周内和出院前采用自制问卷评定两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采用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评定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结果 入院1周内两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和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和WHOQOL-BREF得分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庞积岚;高荣慧;王桂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手术患者自我感受负担(SPB)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患者负担感受产生的原因及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对患者负担感受的影响.方法 将82例住院乳腺癌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发放自制患者负担感受原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采取护士单独进行护理干预的方法;实验组实施家属共同参与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实施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SPB)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手术患者SPB的改善和自我价值认识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作者:程建萍;李连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的循证护理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运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92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对康复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介入管理,对照组进行传统常规护理.结果 康复组吞咽功能的恢复显著高于对照者(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作者:许小玲;韦杏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的实践和体会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1].担任临床护理教学医院的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带教老师的选择和培训等,对护理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只重视护理操作技能培养的传统临床教学模式已不利于现代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2-3].自2005年以来,我院在总结原有教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变革求新,形成了一整套全新的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使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具体介绍如下.

    作者:张业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老年性痴呆患者谵妄状态的评估和管理

    目的对于已患痴呆的老年病人,谵妄是一种合并其他危及生命合并症的常见病,尤其是在该病未确诊的时候.老年性痴呆患者智能状态的急性改变往往归咎于其潜在的智力障碍.老年性痴呆往往会发生4~5次之多.

    作者:王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温通散药膏外敷配合热奄包湿热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护理

    目的 探讨温通散药膏外敷配合热奄包湿热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12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温通散药膏外敷配合温通散热奄包湿热敷;对照组采用扶他林乳膏外擦治疗.结果 观察组显效4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78.33%.经统计学处理(χ2=9.62,P<0.01),两组治疗结果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温通散热奄包湿热敷配合药膏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思茹;蔡敏;古永恒;黄康露;郑庆元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120院外急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120院外急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50例120院外急救护士进行健康测试,并与国内常模及同医院临床护士比较.结果 被调查组同国内常模及对照组相比较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恐惧、焦虑、敌对等因子分均显著升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由于120院外急救工作环境、性质、强度、心理学知识缺乏等导致院外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作者:朱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两种方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护理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经尿道汽化电切除术(TUVP)和经尿道等离子切割(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术后并发症和护理特点,提高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术后护理质量.方法 425例BPH患者中210例接受TUVP,215例接受PKPP,平均年龄75岁.术前比较两组病例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量(RUV)、大尿流率(QMAX)、生活质量评分(QOL),比较术后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护理方式、术后并发发生率及疗效.结果 两组术前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量(RUV)、大尿流率(QMAX)、生活质量评分(QO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PKPP组明显少于TUVP组(P<0.05),留置尿管天数分别为5~8 d,3~5 d,冲洗液量为3 L×(10~18)袋、3 L×(3~6)袋,膀胱冲洗时间为40~78 h、25~44 h,术后住院天数为(5.4±2.2)d、(3.7±1.0)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2%、2.33%.PKRP组在指标和术后护理干预上明显优于TURP组(P<0.05).结论 PKRP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痛苦小,出血少,病人恢复快,并发症少于TUVP组,患者的术后经济负担明显减轻;同时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护理要点上要有所区别,各有侧重.

    作者:甘祥芝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