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气管插管后胃管置入方法探讨

郝俊萍

关键词:气管插管, 胃管, 插管法, 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76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气囊放气组(A组)、气囊不放气组(B组)、头部前倾组(C组)和鼻咽部麻醉联合沙氏导丝支撑胃管组(D组)各19例.结果 置管时间、呛咳发生率鼻咽部麻醉联合沙氏导丝支撑胃管组(D组)显著短于和低于气囊放气组(A组)、气囊不放气组(B组)、头部前倾组(C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鼻咽部麻醉联合沙氏导丝支撑胃管组(D组)显著高于气囊放气组(A组)、气囊不放气组(B组)、头部前倾组(C组).结论 鼻咽部麻醉联合沙氏导丝支撑胃管方法可提高置胃管的成功率和减轻患者的不适.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120院外急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120院外急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50例120院外急救护士进行健康测试,并与国内常模及同医院临床护士比较.结果 被调查组同国内常模及对照组相比较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恐惧、焦虑、敌对等因子分均显著升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由于120院外急救工作环境、性质、强度、心理学知识缺乏等导致院外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作者:朱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90度角皮下注射的探讨

    目的 探讨皮下注射角度对注射疼痛的影响,减轻注射时疼痛,方便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方法 选择初次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8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角度(30°~40°)进行皮下注射胰岛素;试验组采用90°进针角度皮下注射胰岛素.比较两种方法对注射疼痛的影响、局部硬结大小、首针注射成功率、患者注射依从性、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两种注射方法对注射疼痛的影响(P<0.01)、局部硬结的大小(P<0.01)、首针注射成功率(P<0.01)、患者长期注射依从性(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低血糖发生率(P>0.05)没有明显差异;两种角度注射后疼痛感觉显著性差异,90°角注射后疼痛明显轻于常规角度注射后所致的疼痛.结论 将皮下注射的角度改为90°,对治疗效果没有负面影响,能减轻病人的疼痛,方便患者学习掌握,增加了患者对胰岛素注射的依从性.

    作者:杜广芝;闫晓云;江俊霞;杨利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肝移植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防护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成功进行56例肝移植术患者呼吸道感染及防护情况.结果 肝移植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主要发生在术后2 w内,患者使用呼吸装置时间越长发生呼吸道感染机会就越大,常见感染菌以条件致病菌为主.结论 预防肝移植术后呼吸道感染重点要做好管理制度完善、术前防护和术后防护.

    作者:林秀如;梁艳玉;林华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心理干预对全身麻醉后男性患者留置尿管适应性及焦虑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全身麻醉后男性患者留置尿管适应性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96例腹部手术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在全身麻醉后手术前,对照组给予常规留置尿管,观察组除了在全身麻醉后手术前给予常规留置尿管外,同时在全身麻醉前对患者采用系统的心理干预治疗.分别采用HAMA量表评分法及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及术后12 h内尿管留置期间的适应性进行评定.结果 心理干预后两组在焦虑情绪与尿管留置期间的适应性方面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全身麻醉前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前术后的焦虑紧张情绪,提高患者全身麻醉清醒后尿管留置期间的舒适度.

    作者:肖珍玲;张秀芹;林称喜;蔡小娴;许晓桃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鼻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中应用鼻咽通气管开放气道的简易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的方法将116例昏迷(GCS 3~8分)致上呼吸道梗阻病人,按照开放气道的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鼻咽通气管组)和对照组(传统使用开口器或舌钳放于舌根部,提舌体来开放气道组).每组各58例(其中对照组有3例出现牙关紧闭而无法采用传统开放气道法),将其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实验组有效开放气道所需时间为(3.57±0.83)s,对照组所需时间为(17.31±1.65)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开放气道后SpO2比开放气道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临床有效通气率为96.6%,对照组为6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院前急救中使用鼻咽通气管开放气道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不需要特殊器械并能在数秒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的特点,置入后SpO2快速上升,临床缺氧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有效通气率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蒋建利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心理控制源和健康行为训练对精神分裂症自尊、总体幸福感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控制源和健康行为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总体幸福感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经住院治疗病情缓解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在维持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心理控制源和健康行为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咨询,为期1年.采用自尊量表(SES)及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进行评估,并了解其服药依从性.结果 训练前,SES、GWB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SES、GWB、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1).1年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理控制源和健康行为训练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低自尊状态、提高总体幸福度及服药依从性.

    作者:魏秋菊;魏春香;楚平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自理理论在ICU病人家属中的应用

    ICU的病人,病情急、危、重,病人及家属不知所措,生活全部依赖ICU的护理人员,当病人病情好转,转入普通病房后,病人及家属不能适应.对病人家属应用Orem自理理论后,减少了患者及家属转入普通病房的不适应感,患者家属满意率由81%上升到98%,提高了住院满意率.

    作者:方萍;徐绍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预测压迫性溃疡风险

    压迫性溃疡是在各种护理场所老年人的一种严重忧虑.加之疼痛高费用的治疗,忧虑很容易危及一个病人的精神、情感和社会幸福.预测压迫性溃疡风险的Braden评级,评估一个病人形成这种溃疡的风险以便于那些被判定处于溃疡危险的人能得到预防性护理.

    作者:李静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实验组实施早期活动方案,对照组给予目前临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常规护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h的血压及心率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有无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6 h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术后早期活动可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李爱文;谢春雷;李春霞;黄维明;钟丽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老年性痴呆患者谵妄状态的评估和管理

    目的对于已患痴呆的老年病人,谵妄是一种合并其他危及生命合并症的常见病,尤其是在该病未确诊的时候.老年性痴呆患者智能状态的急性改变往往归咎于其潜在的智力障碍.老年性痴呆往往会发生4~5次之多.

    作者:王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的循证护理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运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92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对康复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介入管理,对照组进行传统常规护理.结果 康复组吞咽功能的恢复显著高于对照者(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作者:许小玲;韦杏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聚焦解决模式心理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和社会支持水平影响

    目的 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和社会支持水平影响.方法 将120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按照聚焦解决模式5个步骤进行干预、健康教育,对照组按照常规内容和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糖尿病情绪(HAMA、HAMD)、社会支持水平及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等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后比较,干预组HAMA评分较干预前、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HAMD评分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也有一定程度降低.干预组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生物学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焦虑情绪以及社会支持水平,但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生物学指标没有明显改变.

    作者:李煜;陈支援;刘红联;顾惠琳;王健萍;孙玉梅;丁随新;胡慧萍;赵春岚;郁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量表

    作者:柳韦华;张元菊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俯卧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体位的安置及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俯卧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体位的安置及护理方法.方法 按照完全随机法,将100例复杂型肾结石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两组均为完全俯卧位,实验组受压处衬垫凝胶垫(枕),常规组受压处衬垫仍采用传统的海绵垫(枕).观察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发生烦躁情况、受压皮肤受损情况、手术情况与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俯卧开始0.5 h、1 h、1.5 h烦躁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皮肤受损明显降低:两组胸腹部受压皮肤红润,其中常规组中有5例腹部受压处皮肤发生多处小水泡;实验组手术情况与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结石清除率均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的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俯卧位安置及护理方法,患者舒适安全,医生操作满意,手术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兰;朱小冬;张丽君;杨利辉;陈庆章;李智慧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颈部增生性瘢痕修复中扩张皮瓣的护理现状

    颈部增生挛缩性瘢痕影响外观及颈部活动,给患者带来极大身心痛苦.颈部扩张皮瓣因其质地色泽弹性与周围组织相同,供区瘢痕小,已成为颈部瘢痕修复的首选方法.采用扩张皮瓣修复颈部增生性瘢痕的手术周期较长,期间的影响因素也较多,尤其是注水扩张阶段,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护理工作贯穿始终,对于该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本文就颈部增生性瘢痕修复过程中扩张皮瓣的护理现状分不同阶段作了全面概括.

    作者:常金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气管插管后胃管置入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76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气囊放气组(A组)、气囊不放气组(B组)、头部前倾组(C组)和鼻咽部麻醉联合沙氏导丝支撑胃管组(D组)各19例.结果 置管时间、呛咳发生率鼻咽部麻醉联合沙氏导丝支撑胃管组(D组)显著短于和低于气囊放气组(A组)、气囊不放气组(B组)、头部前倾组(C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鼻咽部麻醉联合沙氏导丝支撑胃管组(D组)显著高于气囊放气组(A组)、气囊不放气组(B组)、头部前倾组(C组).结论 鼻咽部麻醉联合沙氏导丝支撑胃管方法可提高置胃管的成功率和减轻患者的不适.

    作者:郝俊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中的作用及相关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对筛查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应用价值及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在我院门诊检查的24~28周孕妇120例,分为三组,其中血糖正常组40例,糖耐量异常组42例,GDM组38例.晨进行了空腹血糖(FPC)、口服葡萄糖50g筛选测定(GCT)及即时检验HbAlc.并对筛查出糖尿病的孕妇均进行了多种措施的护理干预,直至平稳度过孕产期.结果 HbAlc的阳性结果在正常妊娠组、糖耐量异常组和GDM组分别为12.5%、28.6%和81.6%.GDM组明显高于糖耐量异常组和正常组,与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种方法的护理干预,多数病人血糖控制良好,平稳度过妊娠期.结论 即时检测HbAle筛查妊娠期糖尿病,快速、简便、实用,取血量少,不易受其它因素影响.随时可测定,可作为妊娠期妇女GDM诊断筛查的主要指标.同时,对于筛查出的妊娠期糖尿病人及早进行多种措施的护理干预,对于平稳度过孕产期非常重要.

    作者:张洁;侯同秀;海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269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的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69例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为手术做好心理准备;术中主动与患者沟通,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置;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给予有效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除4例高龄患者手术后2周内因肝功能衰竭出血死亡、1例病情恶化自行出院外,其余患者264例临床症状减轻,临床效果良好出院.结论 介入治疗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手段之一.辅以有效的护理有助于保证治疗效果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邹晓英;陈德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小儿先心病术后重症肺炎的护理

    目的 研究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小儿先心病术后肺炎的作用.方法 对20例小儿先心病术后重症肺炎低氧血症的患者均使用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前后均进行血气分析监测,并辅以积极的护理措施.结果 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后提高了氧合,改善了通气功能,病人呼吸症状改善.结论 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小儿先心术后重症肺炎疗效确切.

    作者:姜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百草枯中毒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百草枯具有高致死率,中毒早期采取反复彻底清除胃肠道毒物,尽早血液灌流,加速毒物排泄,加强呼吸道、消化道及其它重要脏器的护理,同时配合有效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中毒症状,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李秀川;张珍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