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刘金同;王旸;杨楹;张燕
目的 了解大学生攻击行为现况及其家庭和个人心理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减少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家庭教养方式量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人格量表及攻击量表为工具,在江苏、安徽省随机分层抽取10所高校的84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大学生身体攻击及攻击总分高于父母关系和谐的大学生.父母为高中以上学历的大学生,除身体攻击外,攻击的其他维度及总分均低于父母为小学及或初中学历的大学生.高攻击组大学生家庭关爱维度得分低于低攻击组,而控制维度得分高于低攻击组.除目标关注维度外,高攻击组大学生心理弹性各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低攻击组.高攻击组大学生神经质得分高于低攻击组,人格特征其余维度的得分均低于低攻击组.结论 大学生的攻击行为受到父母关系、父母学历水平、家庭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和人格特征的影响.
作者:刘轩;高正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汉化版情商问卷在大学生中使用的信度和效度,为情商研究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方法 采用汉化版情商问卷及Young网络成瘾量表,对选修北京某医科大学《生活技能教育与心理健康促进》课程和河北某理工科大学《健康与发展》课程的大学生共556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Cronbach'sα系数法、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评价量表的信度和结构效度,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评价区分效度.结果 汉化版情商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7.各条目与总量表得分间相关系数在0.19 ~0.72间(P值均<0.01).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了9个因子(累计解释方差为50.78%),仅有个别题目的归属与情商问卷的假设不一致.量表除“快乐”外所有的维度和总分上,有无网瘾者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中文版情商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区分效度,但是仍然需要扩大样本在将来的研究中更深入地验证并改进其结构效度.
作者:赵海;马迎华;庄丽丽;吕晓静;吕晓辉;田野;宋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发生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2011年北海市城区所有被调查托幼机构31 430名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资料,进行整理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1年北海市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发生率为25%,男、女童视力不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2,P>0.05).2009年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为34.1%,2010年为26.1%,2011年为23.8%,近3 a视力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4.9,P<0.05).各年龄组轻度视力不良(0.6~0.8)者多(63.8%),其次为中度(0.2~0.5)(32.5%),高度视力不良(≤0.1)者(3.7%)较少.结论 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问题不容乐观,应重视视力筛查,采取更科学的防治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宣教.
作者:苏炳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深圳市中学生药物滥用行为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中学生药物滥用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深圳市635例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中学生作为病例组,按照性别、年龄1:1配对原则,选取635例非药物滥用的中学生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OR=1.32,95%CI=1.02~1.71)、父母滥用药物(OR=3.43,95%CI=1.84~6.40)、亲戚朋友滥用药物(OR=2.08,95% CI=1.26~ 3.43)、同学滥用药物(OR=2.05,95% CI=1.38 ~3.06)、过去吸烟但现在不吸(0R=2.53,95%CI=1.43~4.47)、目前吸烟(OR=2.55,95%CI=1.32 ~4.96)、目前饮酒(OR=1.60,95%CI=1.17~2.17)均为中学生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对中学生进行药物滥用宣传教育的同时,应加强对其周围人群的干预,建立健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从而有效控制中学生药物滥用行为的发生.
作者:王倩;刘小瑜;吴斌;邹江勇;毛秋荣;朱天;胡东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理工类新人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开展心理辅导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整群抽取的上海理工大学2 505名研究生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4.19%的研究生新生具有中等程度的SCL-90因子症状,具有强迫、人际关系、饮食睡眠和抑郁中等症状的研究生比例较高,均超过1%;性别、独生子女、专业满意度和家庭来源对SCL-90有显著影响;性别和专业满意度、年级和家庭结构、独生子女和家庭来源地、专业满意度和家庭结构均对新人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有交互作用.结论 新人学理工类研究生心理状况较为健康,强迫、人际关系、饮食睡眠和抑郁是主要表现问题,部分新生群体需要关注.
作者:张芝;牛翔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儿童血清叶酸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之间的关系,为指导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包头市某小学全体在校生进行筛查,以筛查出的78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为病例组,选择年龄、性别一致且没有血缘关系的87名儿童为对照组,统一进行专业采血,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叶酸的测定.结果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儿童与正常儿童组间血清叶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评价Conners教师问卷及父母问卷各因子与血清叶酸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焦虑方面血清叶酸不足组儿童的得分明显高于血清叶酸正常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焦虑与血清叶酸值呈负相关(r=-0.166,P<0.05).结论 血清叶酸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生没有直接影响,但与儿童焦虑情绪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高磊;关明杰;孙宇;曹瑞珍;王未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为全面了解珠海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珠海市学校卫生保健所于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对全市中小学生进行了体质健康检查.现将结果作汇总分析,并结合该市实际情况对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提出干预措施,为教育、卫生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以珠海市73所中小学校6~18岁在校学生(不含金湾、斗门区)为调查对象,共121 930人.其中小学生60 790名,初中生32 691名,高中生28 449名;男生66 036名,女生55 894名.
作者:徐慧雯;吴志斌;詹永聪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男性医学生现在吸烟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医学院校制定控烟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的16所高校医学男生7 169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基本人口学特征、吸烟情况、二手烟暴露情况、对烟草危害的认知、对控烟的态度、学校与控烟相关的环境因素等.结果 16所院校男性医学生现在吸烟率为12.8%.影响学生现在吸烟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民族、专业、是否重点院校、吸烟危害认知、控烟角色自觉、是否同意吸烟能缓解压力和紧张及有利于人际交流、父母吸烟情况、同学和朋友对吸烟的态度和二手烟暴露(P值均<0.05).结论 学校要帮助医学生将所掌握的控烟知识内化为信念,并进一步影响行为.应综合采取行政管理政策、健康教育政策和社会支持政策,促进校园控烟工作的开展.
作者:刘俊阳;张菊英;廖加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成年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不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是主要影响因素[1-3].大学生所处的学校教育环境有利于对其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4-5].笔者分析女大学生有关生殖健康护理的知识、态度、行为方式及影响因素,以便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促使其养成健康的生殖护理习惯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整群抽取大同大学艺术学院、文史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医学院女大学生各400名,平均年龄(20.0±1.7)岁.1.2 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当场核对收回.问卷内容为一般信息、生殖健康知识及生殖健康护理行为,包括日常护理、经期护理及性生活的护理[6],调查表内容经反复修订,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问卷调查后,随机抽取357名女大学生进行个别访谈以补充信息.
作者:薛志林;曹霞;冯玉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小学生不同类型伤害发生率及其社会安全知识掌握程度,为学校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安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州市4所小学701名学生为对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分别设计了小学一~三年级(低年级)和四~六年级(高年级)2份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生遭遇社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大大高于自然灾害,遭遇东西被偷的发生率为49.73%.高低年级学生遭遇伤害类型、概率存在差异;对于不同安全事件应对方法的认知水平也不同,应对勒索、烧(烫)伤处理、楼梯逃生要点是低年级学生回答错误率高的社会安全知识;高年级学生对恐怖袭击活动知识的错误率达73.40%,应对小偷、陌生人跟踪等应急知识欠缺.结论 需要进一步加强小学生社会安全教育,同时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及遭遇伤害概率,提高学校社会安全教育水平.
作者:陈蔼珍;张其威;赖晓英;郭奕镔;何瑞峰;包婷婷;侯国芳;祁倩;廖建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城乡大学新生的膳食模式及其与血压、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为开展高校膳食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安徽省合肥市4所高校的大学新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体格测量和膳食调查3个部分.结果 城市与乡村大学新生在4种膳食模式中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调整混杂因素前后,男生的“中国传统”型膳食模式降低了超重/肥胖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大学新生的“西方食物”型膳食模式增加了超重/肥胖的危险,而动物性食物型降低了超重/肥胖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膳食模式对城乡大学新生的超重/肥胖有明显影响.应指导学生选择健康、合理的膳食模式.
作者:吴鹏;束龙;李青艳;王晓琴;赵艳;王素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焦虑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中学生的焦虑问题受到心理学、教育学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国内对中学生焦虑情绪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较多[1-5].个体内在的个性特征和外在的负性生活事件是产生焦虑情绪的重要原因.本文以四川省4所普通高中学校的艺术和体育生作为被试,对其焦虑情绪及影响焦虑的生活事件和人格特征进行研究,为针对艺体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作者:赵轶群;伍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高中生的自杀意念现状并构建高中生人格特征、抑郁、焦虑和自杀意念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为预防青少年自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Beck抑郁问卷(BD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中文版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I-CV),对整群随机抽取的临沂市2所学校64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拟合,通过评价修正确定终模型.结果 高中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24.7%.模型拟合效果理想(x2/df=2.350,RMSEA=0.046,AGFI=0.973,GFI=0.991,NFI =0.980,IFI =0.989,CFI=0.989).人格特征对自杀意念、抑郁及焦虑直接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30,-0.59和-0.72;人格特征通过抑郁对自杀意念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09,通过焦虑和抑郁对自杀意念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02,所有路径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高中生人格特征、抑郁和焦虑情绪对自杀意念具有直接或间接效应.
作者:陈洁;刘金同;王旸;杨楹;张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赞皇县手足口病发病强度和病原学特征,为预测手足口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于2011年2,6,11月对石家庄市赞皇县5岁以下健康儿童及监护人开展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感染率调查.采集粪便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肠道病毒携带存在混和感染和重复感染,长携带时间达0.5a;流行中期存在家庭中,儿童及监护人有感染同一型别肠道病毒的现象.肠道病毒流行携带率因手足口病流行不同时期而不同,早、中、后期分别为7.32%,24.81%和28.09%.结论 健康儿童肠道病毒携带率与手足口病发病变化趋势一致,开展健康儿童肠道病毒携带情况调查可作为当地手足口病发病强度预测的参考.
作者:刘立;韩江涛;陆辉;田会芳;李秀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是国家极为关注的问题,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1].本文运用差异性分析、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研究方法[2],对不同时段锻炼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境状态差异性进行研究,旨在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境状态的自我调控,科学锻炼体系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
作者:柴萍;何江川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2005-2011年合肥市儿童血铅水平、分布特征及变化情况,为制定环境铅污染控制措施、保护儿童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合肥市城区采集0~6岁儿童末梢血7 788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儿童血铅值,同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合肥市儿童血铅平均值为48.53 μg/L,血铅水平≥100μg/L的占2.8%.血铅均值及高血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男童的血铅水平均值(51.03 μg/L)高于女童(44.72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母亲职业、饭前是否洗手、喂养方式、经常食用膨化食品因素会影响儿童的血铅水平.结论 合肥市儿童血铅水平呈下降趋势,但仍有一定的危害;控制环境铅污染、降低儿童血铅水平是一项长期任务.
作者:傅苏林;张黎明;李辉;汪小燕;朱梅;杨丙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乡镇中小学校开展伤寒副伤寒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在农村地区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平坝县内伤寒副伤寒高发区3个乡镇9所学校的小学生和初中生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伤寒副伤寒知识、态度、行为改变情况.结果 干预后小学生的伤寒副伤寒防治知识知晓率、态度和行为持有率分别为70.68%,87.95%,19.18%,初中生为73.62%,90.69%,21.72%,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值均<0.05).干预前小学生的知识知晓率和态度持有率低于初中生(P值均<0.05),干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和危险因素集中地区中小学生的相关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亟待改善,健康教育效果显著.
作者:孟宪鹏;黎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中学生骑车行为现状及骑车违规行为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教学质量和学校类型,随机选取北京市西城区9所学校中学生1 940名.利用“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中的骑车相关行为及相关数据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结果 中学生骑车违规行为报告率为34.5%,分别有15.9%,4.4%,8.1%,23.1%,9.1%,14.8%的学生骑车双手离把、攀附其他车辆、追逐打闹、逆行、带人、闯红灯(乱闯马路).骑车违规行为危险度男生为女生2.0倍,高中生为初中生1.6倍,职高生分别为普通中学生、重点中学生的1.5,1.8倍;成绩较差学生为成绩良好学生的1.3倍.结论 中学生骑车违规行为报告率较高,男生、高中生、职高学生、成绩较差学生是高危人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和控制交通伤害发生.
作者:高仙;张世伟;卢立新;李鑫;甄媛;李玉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体育锻炼对中学生自我和谐、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身体锻炼等级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对分层整群抽取的河南省53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有28% ~ 54%的中学生存在不同方面的轻度心理问题;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体育锻炼等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育锻炼评分与强迫、抑郁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值均<0.05);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进入对心理健康总分的回归方程.结论 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和谐有促进作用.中等锻炼量和较长的锻炼时间有利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和谐.
作者:刘洋;郭玉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不同专业大学生睡眠状况及课堂睡觉现象,为改善学生睡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湘西某高校医学和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690名,采用问卷进行睡眠及课堂睡觉状况调查.结果 体育和医学专业大学生偶尔失眠占的报告率较高,分别为45.90%和5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眠原因均以噪音、光线为主,分别占59.64%和29.31%;不同专业学生在考试压力、生活费用、吃刺激性食物、剧烈运动、噪音光线、人际关系影响睡眠等方面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帮助睡眠采取的措施体育和医学专业大学生均以听音乐和倾述为主,在听音乐、心理辅导方面不同专业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课堂经常睡觉报告率体育专业学生高于医学专业学生,课堂上偶尔或从不睡觉的报告率医学专业学生高于体育专业学生(P值均<0.05).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疲劳、基础差听不懂是大学生课堂睡觉的主要原因,在疲劳、基础差听不懂方面不同专业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睡眠及课堂睡觉状况因专业而异;医学专业学生失眠率高于体育专业学生,课堂睡觉率体育专业学生高于医学专业学生.
作者:陈玉凤;熊健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