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学生体育锻炼与自我和谐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刘洋;郭玉江

关键词:运动活动, 自我评价(心理学), 精神卫生, 回归分析, 学生
摘要:目的 探讨体育锻炼对中学生自我和谐、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身体锻炼等级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对分层整群抽取的河南省53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有28% ~ 54%的中学生存在不同方面的轻度心理问题;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体育锻炼等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育锻炼评分与强迫、抑郁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值均<0.05);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进入对心理健康总分的回归方程.结论 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和谐有促进作用.中等锻炼量和较长的锻炼时间有利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和谐.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宁波市中学生体力活动与行为危险因素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青少年学生行为危险因素对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为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宁波市内抽取3个县(区)市,再从抽中的县(区)市所有中学(初中、高中)中随机抽样49个班级的2 16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是否每天看电视、有无打架受伤和喝汽水饮料行为在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学生中的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看电视情况对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x2=121.01,P=0.00,R2=0.12).结论 每天看电视是青少年学生体力活动的危险因素.应针对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

    作者:龚清海;童思维;李寿俊;袁霞;李辉;应焱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维吾尔族实习护生艾滋病知识及护理意愿

    目的 了解维吾尔族护生对艾滋病认知、护理意愿的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乌鲁木齐市5所市级以上综合性医院954名维吾尔族实习护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及护理意愿的问卷调查.结果 维吾尔族实习护生艾滋病的知识得分中位数为10分(满分为15分),对传播途径掌握较好,对艾滋病病人护理意愿得分中位数为22分(高分为36分).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生在艾滋病知识、护理意愿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随着艾滋病知识水平的增加,护生护理意愿得分也随之增加(P<0.05).结论 维吾尔族实习护生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掌握,但从事艾滋病护理意愿处于中等水平.加强对少数民族护生艾滋病的教育,对艾滋病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雯;翁迪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山西某大学女生生殖健康护理行为现况

    成年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不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是主要影响因素[1-3].大学生所处的学校教育环境有利于对其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4-5].笔者分析女大学生有关生殖健康护理的知识、态度、行为方式及影响因素,以便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促使其养成健康的生殖护理习惯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整群抽取大同大学艺术学院、文史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医学院女大学生各400名,平均年龄(20.0±1.7)岁.1.2 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当场核对收回.问卷内容为一般信息、生殖健康知识及生殖健康护理行为,包括日常护理、经期护理及性生活的护理[6],调查表内容经反复修订,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问卷调查后,随机抽取357名女大学生进行个别访谈以补充信息.

    作者:薛志林;曹霞;冯玉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广州市小学生社会安全知识调查

    目的 了解广州市小学生不同类型伤害发生率及其社会安全知识掌握程度,为学校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安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州市4所小学701名学生为对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分别设计了小学一~三年级(低年级)和四~六年级(高年级)2份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生遭遇社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大大高于自然灾害,遭遇东西被偷的发生率为49.73%.高低年级学生遭遇伤害类型、概率存在差异;对于不同安全事件应对方法的认知水平也不同,应对勒索、烧(烫)伤处理、楼梯逃生要点是低年级学生回答错误率高的社会安全知识;高年级学生对恐怖袭击活动知识的错误率达73.40%,应对小偷、陌生人跟踪等应急知识欠缺.结论 需要进一步加强小学生社会安全教育,同时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及遭遇伤害概率,提高学校社会安全教育水平.

    作者:陈蔼珍;张其威;赖晓英;郭奕镔;何瑞峰;包婷婷;侯国芳;祁倩;廖建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乡镇中小学生伤寒副伤寒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乡镇中小学校开展伤寒副伤寒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在农村地区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平坝县内伤寒副伤寒高发区3个乡镇9所学校的小学生和初中生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伤寒副伤寒知识、态度、行为改变情况.结果 干预后小学生的伤寒副伤寒防治知识知晓率、态度和行为持有率分别为70.68%,87.95%,19.18%,初中生为73.62%,90.69%,21.72%,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值均<0.05).干预前小学生的知识知晓率和态度持有率低于初中生(P值均<0.05),干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和危险因素集中地区中小学生的相关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亟待改善,健康教育效果显著.

    作者:孟宪鹏;黎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与学校适应性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与学校适应性及两者的相关性,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提供建议.方法 便利整群抽取北京大学医学部2011年新入学女大学生445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经前期综合征调查表、经前期综合征症状打分表、学校适应水平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新入学女大学生中46.3%有不同程度的经前期综合征,突出表现的症状为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及焦虑;新人学女大学生总体适应性水平得分为(244.97 ±30.89)分,城镇生源在角色适应性和环境的总体认同上优于农村生源(P值均<0.01);除职业选择适应性维度之外,新人学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严重程度与总体学校适应性及其余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 经前期综合征与学校适应性之间呈负相关,应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通过各种途径改善女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卫生状况.

    作者:宋培歌;王代娣;吴恺君;刘兆;谢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合肥市2005-2011年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2005-2011年合肥市儿童血铅水平、分布特征及变化情况,为制定环境铅污染控制措施、保护儿童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合肥市城区采集0~6岁儿童末梢血7 788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儿童血铅值,同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合肥市儿童血铅平均值为48.53 μg/L,血铅水平≥100μg/L的占2.8%.血铅均值及高血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男童的血铅水平均值(51.03 μg/L)高于女童(44.72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母亲职业、饭前是否洗手、喂养方式、经常食用膨化食品因素会影响儿童的血铅水平.结论 合肥市儿童血铅水平呈下降趋势,但仍有一定的危害;控制环境铅污染、降低儿童血铅水平是一项长期任务.

    作者:傅苏林;张黎明;李辉;汪小燕;朱梅;杨丙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大学生体像烦恼及其与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的关系

    目的 了解大学生体像烦恼及其与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方便整群抽取的淮阴师范学院95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34.3%的大学生存在体像烦恼,且女生(42.21%)高于男生(2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学生体像烦恼与SCL-90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396,P<0.01);体像烦恼大学生SCL-90得分(0.84±0.48)高于无烦恼者(0.56±0.35)(P<0.01);体像烦恼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38.35 ±6.15)低于无烦恼者(39.47±6.03)(P <0.01).结论 大学生体像烦恼与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社会支持可缓解大学生体像烦恼和心理健康问题.

    作者:常逢锦;薛朝霞;李新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北京听力障碍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现状

    情绪是人的重要心理活动,影响着人格的形成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是个体行为的重要驱动力量[1].听力障碍(以下简称听障)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存在听觉和言语表达障碍,往往无法顺利与人交往沟通,容易陷入情绪困扰[2].有研究发现,聋人较健全人更易冲动、脆弱、自卑、焦虑等[3].因此,培养听障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对于促进其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笔者通过调查听障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深入了解这一群体的情绪管理状况,以便于加强对他们的情绪管理教育,从而提高听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张海丛;吴彤;刘美玉;杨龙;董金亮;郄继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北京某高校学生颈椎亚健康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颈椎亚健康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开展校园健康促进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整群抽取的北京市某综合大学2 026名大一学生和按5%比例抽取的200名一年级研究生颈椎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一和研一学生颈椎亚健康的发生率分别为45.5%和62.0%,大一文科生和研一男生颈椎亚健康发生率分别高于大一理科生和研一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睡眠质量差、持续操作计算机时间长、不了解和未实施缓解颈部疲劳方法、坐姿不良和每日操作计算机时间长”及“坐姿不良、每周锻炼时间少和睡眠质量差”分别是大一和研一学生颈椎亚健康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应倡导大学生纠正不良坐姿,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并掌握颈椎保健的方法,改善颈椎亚健康现状.

    作者:任园春;林湘明;谢欣;陈毓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河南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分析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提供线索.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省7个省辖市及7个县中抽取中学生21 870名,使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河南省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5.7%,其中轻度者为40.7%,中度者为4.8%,重度者为0.2%.男、女生心理状况良好率及量表总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地区和学段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及量表总均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城市学生,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初中学生.学习压力感是中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

    作者:何健;张丁;孙经;杨汴生;王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杭州市2010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调查

    视力不良是我国学生检出率高的常见病[1],也是世界范围的青少年健康问题[2].我国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在1985-2005年期间呈持续性增长趋势,无论视力不良率还是其严重程度,在青春期的增长都为迅猛[1],是当前学校卫生工作重要的任务之一[3].本文对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杭州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试图了解目前杭州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水平及特点,为今后分析杭州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提供数据资源.

    作者:罗军;陈树昶;朱晓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汉化版情商问卷在大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评价

    目的 评价汉化版情商问卷在大学生中使用的信度和效度,为情商研究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方法 采用汉化版情商问卷及Young网络成瘾量表,对选修北京某医科大学《生活技能教育与心理健康促进》课程和河北某理工科大学《健康与发展》课程的大学生共556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Cronbach'sα系数法、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评价量表的信度和结构效度,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评价区分效度.结果 汉化版情商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7.各条目与总量表得分间相关系数在0.19 ~0.72间(P值均<0.01).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了9个因子(累计解释方差为50.78%),仅有个别题目的归属与情商问卷的假设不一致.量表除“快乐”外所有的维度和总分上,有无网瘾者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中文版情商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区分效度,但是仍然需要扩大样本在将来的研究中更深入地验证并改进其结构效度.

    作者:赵海;马迎华;庄丽丽;吕晓静;吕晓辉;田野;宋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深圳市中学生药物滥用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深圳市中学生药物滥用行为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中学生药物滥用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深圳市635例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中学生作为病例组,按照性别、年龄1:1配对原则,选取635例非药物滥用的中学生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OR=1.32,95%CI=1.02~1.71)、父母滥用药物(OR=3.43,95%CI=1.84~6.40)、亲戚朋友滥用药物(OR=2.08,95% CI=1.26~ 3.43)、同学滥用药物(OR=2.05,95% CI=1.38 ~3.06)、过去吸烟但现在不吸(0R=2.53,95%CI=1.43~4.47)、目前吸烟(OR=2.55,95%CI=1.32 ~4.96)、目前饮酒(OR=1.60,95%CI=1.17~2.17)均为中学生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对中学生进行药物滥用宣传教育的同时,应加强对其周围人群的干预,建立健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从而有效控制中学生药物滥用行为的发生.

    作者:王倩;刘小瑜;吴斌;邹江勇;毛秋荣;朱天;胡东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艾滋病致孤儿童心理状况及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艾滋病不仅摧残着患者的身体,同时随之产生一个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艾滋病遗孤问题.研究指出,艾滋遗孤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之一,不但面临着生活、健康、教育等问题,同时还承受着社会排斥和歧视、精神压力和情感创伤、严重的心理障碍等问题[1].一项对肯尼亚646名艾滋病孤儿的调查发现,52%的艾滋病孤儿不能继续上学[2].与其他儿童相比,受教育机会的减少使得艾滋病孤儿在未成年之前就在各方面处于劣势;辍学对这些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3].缺少亲情、面临歧视、孤苦无助,加上没有经济来源,使他们营养、医疗和接受教育的权利得不到保障,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创伤.忧虑、压抑、恐惧、无望成为他们的心理常态[4],甚至因为种种压力导致人格扭曲、变态,从而形成仇视社会的心理,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5].客观把握艾滋病遗孤儿童的心理状况,对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和探讨有效教育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鉴于此,本研究以70名注射毒品感染艾滋病致孤儿童(以下简称艾滋遗孤儿童)和68名一般儿童为对象,探讨其心理状况,期望为艾滋遗孤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吕静;赵科;杨明宏;田尚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北海市2004-2011年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发生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2011年北海市城区所有被调查托幼机构31 430名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资料,进行整理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1年北海市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发生率为25%,男、女童视力不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2,P>0.05).2009年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为34.1%,2010年为26.1%,2011年为23.8%,近3 a视力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4.9,P<0.05).各年龄组轻度视力不良(0.6~0.8)者多(63.8%),其次为中度(0.2~0.5)(32.5%),高度视力不良(≤0.1)者(3.7%)较少.结论 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问题不容乐观,应重视视力筛查,采取更科学的防治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宣教.

    作者:苏炳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云南省高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高中生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以及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制定预防艾滋病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分层抽取楚雄、大理的4所中学6个班级高三学生,由经过培训的健康教育者分别开展以同伴教育、大型讲座2种形式为主的预防艾滋病教育活动;活动前、后用同一份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 健康教育后,学生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核心指标简称“国八条”的知晓率由83.5%提高到94.0%(P<0.01),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题目正答率均显著提高(P值均<0.01),更多学生选择远离毒品、避免性行为等正确的生活行为.健康教育前汉族、白族、彝族学生“国八条”知晓率、问卷优秀率、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健康干预后,同伴教育组态度行为总分显著高于大型讲座组(P<0.01).结论 对高中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健康教育的形式对教育效果有一定影响.应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策略.

    作者:郑棒;金奥铭;马迎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新入校理工类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

    目的 了解理工类新人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开展心理辅导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整群抽取的上海理工大学2 505名研究生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4.19%的研究生新生具有中等程度的SCL-90因子症状,具有强迫、人际关系、饮食睡眠和抑郁中等症状的研究生比例较高,均超过1%;性别、独生子女、专业满意度和家庭来源对SCL-90有显著影响;性别和专业满意度、年级和家庭结构、独生子女和家庭来源地、专业满意度和家庭结构均对新人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有交互作用.结论 新人学理工类研究生心理状况较为健康,强迫、人际关系、饮食睡眠和抑郁是主要表现问题,部分新生群体需要关注.

    作者:张芝;牛翔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赞皇县幼儿及监护人手足口病流行期肠道病毒携带状况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赞皇县手足口病发病强度和病原学特征,为预测手足口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于2011年2,6,11月对石家庄市赞皇县5岁以下健康儿童及监护人开展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感染率调查.采集粪便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肠道病毒携带存在混和感染和重复感染,长携带时间达0.5a;流行中期存在家庭中,儿童及监护人有感染同一型别肠道病毒的现象.肠道病毒流行携带率因手足口病流行不同时期而不同,早、中、后期分别为7.32%,24.81%和28.09%.结论 健康儿童肠道病毒携带率与手足口病发病变化趋势一致,开展健康儿童肠道病毒携带情况调查可作为当地手足口病发病强度预测的参考.

    作者:刘立;韩江涛;陆辉;田会芳;李秀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镇江京口区2002-2011年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青少年视力不良患病状况和发展动态,为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2-2011年组织镇江市京口区所有在校210 054名中小学生健康监测,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学生的裸眼视力.结果 2002-2011年京口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平均为49.81%,2011年高(61.01%),2003年低(4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 a间镇江市京口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学生视力不良率从60.50%上升到82.63%,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从36.62%上升到58.15%.结论 镇江市京口区中小学生视力现状不容忽视.青少年视力不良防控工作任重道远,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者:刘璇;张建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