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培歌;王代娣;吴恺君;刘兆;谢红
情绪是人的重要心理活动,影响着人格的形成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是个体行为的重要驱动力量[1].听力障碍(以下简称听障)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存在听觉和言语表达障碍,往往无法顺利与人交往沟通,容易陷入情绪困扰[2].有研究发现,聋人较健全人更易冲动、脆弱、自卑、焦虑等[3].因此,培养听障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对于促进其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笔者通过调查听障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深入了解这一群体的情绪管理状况,以便于加强对他们的情绪管理教育,从而提高听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张海丛;吴彤;刘美玉;杨龙;董金亮;郄继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理工类新人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开展心理辅导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整群抽取的上海理工大学2 505名研究生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4.19%的研究生新生具有中等程度的SCL-90因子症状,具有强迫、人际关系、饮食睡眠和抑郁中等症状的研究生比例较高,均超过1%;性别、独生子女、专业满意度和家庭来源对SCL-90有显著影响;性别和专业满意度、年级和家庭结构、独生子女和家庭来源地、专业满意度和家庭结构均对新人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有交互作用.结论 新人学理工类研究生心理状况较为健康,强迫、人际关系、饮食睡眠和抑郁是主要表现问题,部分新生群体需要关注.
作者:张芝;牛翔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团体箱庭和团体辅导2种方法对青少年述情障碍的干预效果,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述情障碍量表少儿版筛选安徽省六安市金钥匙学校和阜阳市童庄学校五至八年级的学生759名,将选取的52名述情障碍者分为性别构成、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团体辅导组(17人)、团体箱庭组(13人)和对照组(22人),团体辅导组和团体箱庭组分别进行相应的干预活动,为期2个月,每周1次,每次活动持续时间约为70 min,各组均进行8次;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活动.干预结束后应用述情障碍量表少儿版评定干预效果.结果 团体辅导组述情障碍总分、情感识别障碍得分和外向性思维得分,干预后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团体箱庭组情感描述障碍得分干预后得分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 团体辅导和团体箱庭干预青少年述情障碍都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顾晨龙;朱春燕;章鸣明;汪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苏州市大学生的营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改善大学生营养现状和健康水平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苏州市2所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1 029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营养现状、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结果 大学生体重正常率为75.2%,超重及肥胖率男生(12.5%)高于女生(4.3%),体重低下率女生(20.6%)高于男生(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学生曾经节食减肥者占总人数的51.1%,44.0%的学生几乎不运动.大学生营养状况与早餐行为、零食行为、进餐时间长短、是否节食减肥、有无挑食偏食、吸烟等饮食行为有关(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营养状况较好,但仍存在营养不良及过剩情况.需加强营养教育,改善大学生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大学生营养水平.
作者:张雪莹;赵学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提供线索.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省7个省辖市及7个县中抽取中学生21 870名,使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河南省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5.7%,其中轻度者为40.7%,中度者为4.8%,重度者为0.2%.男、女生心理状况良好率及量表总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地区和学段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及量表总均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城市学生,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初中学生.学习压力感是中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
作者:何健;张丁;孙经;杨汴生;王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学校是一个特殊场所,具有学生密集、接触密切、年龄集中的特点,是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1].2004年我国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为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报告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平台.为了解湖北省荆门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置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荆门市2007-2011年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收集荆门市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所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详细信息资料,包括完整的初次、进程、结案报告以及具体的个案信息.所有事件均经过确认、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和结案.
作者:张杰;谭莉;程丽薇;田祎;龙璐;费贤哲;严薇荣;聂绍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高中生的自杀意念现状并构建高中生人格特征、抑郁、焦虑和自杀意念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为预防青少年自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Beck抑郁问卷(BD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中文版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I-CV),对整群随机抽取的临沂市2所学校64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拟合,通过评价修正确定终模型.结果 高中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24.7%.模型拟合效果理想(x2/df=2.350,RMSEA=0.046,AGFI=0.973,GFI=0.991,NFI =0.980,IFI =0.989,CFI=0.989).人格特征对自杀意念、抑郁及焦虑直接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30,-0.59和-0.72;人格特征通过抑郁对自杀意念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09,通过焦虑和抑郁对自杀意念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02,所有路径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高中生人格特征、抑郁和焦虑情绪对自杀意念具有直接或间接效应.
作者:陈洁;刘金同;王旸;杨楹;张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攻击行为现况及其家庭和个人心理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减少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家庭教养方式量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人格量表及攻击量表为工具,在江苏、安徽省随机分层抽取10所高校的84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大学生身体攻击及攻击总分高于父母关系和谐的大学生.父母为高中以上学历的大学生,除身体攻击外,攻击的其他维度及总分均低于父母为小学及或初中学历的大学生.高攻击组大学生家庭关爱维度得分低于低攻击组,而控制维度得分高于低攻击组.除目标关注维度外,高攻击组大学生心理弹性各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低攻击组.高攻击组大学生神经质得分高于低攻击组,人格特征其余维度的得分均低于低攻击组.结论 大学生的攻击行为受到父母关系、父母学历水平、家庭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和人格特征的影响.
作者:刘轩;高正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汉化版情商问卷在大学生中使用的信度和效度,为情商研究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方法 采用汉化版情商问卷及Young网络成瘾量表,对选修北京某医科大学《生活技能教育与心理健康促进》课程和河北某理工科大学《健康与发展》课程的大学生共556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Cronbach'sα系数法、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评价量表的信度和结构效度,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评价区分效度.结果 汉化版情商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7.各条目与总量表得分间相关系数在0.19 ~0.72间(P值均<0.01).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了9个因子(累计解释方差为50.78%),仅有个别题目的归属与情商问卷的假设不一致.量表除“快乐”外所有的维度和总分上,有无网瘾者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中文版情商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区分效度,但是仍然需要扩大样本在将来的研究中更深入地验证并改进其结构效度.
作者:赵海;马迎华;庄丽丽;吕晓静;吕晓辉;田野;宋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根据200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 800万人[2].本研究将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持续6个月及以上而被留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3].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务工,长期分离,亲情缺失,且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他们在身心方面发展较快,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4-8].也有研究发现,部分留守儿童并没有因为亲子分离而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甚至某些方面可能比非留守儿童表现得更为出色[9],从而提出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发展这一概念.心理弹性(resilience)指个体面临困难或处于逆境时成功应对并适应良好的能力[10],其形成与发展受到多因素的影响.
作者:蒋玉红;孙业桓;杨林胜;陈明春;吕晓玲;孙莹;吴振强;张洪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视力不良是我国学生检出率高的常见病[1],也是世界范围的青少年健康问题[2].我国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在1985-2005年期间呈持续性增长趋势,无论视力不良率还是其严重程度,在青春期的增长都为迅猛[1],是当前学校卫生工作重要的任务之一[3].本文对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杭州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试图了解目前杭州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水平及特点,为今后分析杭州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提供数据资源.
作者:罗军;陈树昶;朱晓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是国家极为关注的问题,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1].本文运用差异性分析、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研究方法[2],对不同时段锻炼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境状态差异性进行研究,旨在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境状态的自我调控,科学锻炼体系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
作者:柴萍;何江川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中学生骑车行为现状及骑车违规行为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教学质量和学校类型,随机选取北京市西城区9所学校中学生1 940名.利用“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中的骑车相关行为及相关数据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结果 中学生骑车违规行为报告率为34.5%,分别有15.9%,4.4%,8.1%,23.1%,9.1%,14.8%的学生骑车双手离把、攀附其他车辆、追逐打闹、逆行、带人、闯红灯(乱闯马路).骑车违规行为危险度男生为女生2.0倍,高中生为初中生1.6倍,职高生分别为普通中学生、重点中学生的1.5,1.8倍;成绩较差学生为成绩良好学生的1.3倍.结论 中学生骑车违规行为报告率较高,男生、高中生、职高学生、成绩较差学生是高危人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和控制交通伤害发生.
作者:高仙;张世伟;卢立新;李鑫;甄媛;李玉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居全球第2位,占全球年发病数的14.3%[1].2008-2010年,我国肺结核报告发病数、死亡数均居于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第2位,结核病防治形势非常严峻[2-4].大学生是结核病的易感人群[5],近几年高校肺结核暴发疫情时有发生[6-7],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了解高校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水平,为高校结核病控制工作提供依据,笔者对某高校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午餐膳食营养状况和对午餐的满意度,为开展学生营养干预、改善学生午餐膳食营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闵行区10所中小学三~九年级学生3 978名,开展学校食堂供应午餐满意度问卷调查;采用食物称重法,对其中2所学校一~九年级1 154名中小学生开展调查.结果 小学生蔬菜类、大豆及其制品和中学生粮食类、蔬菜类、大豆及其制品摄人量均明显低于推荐值.小学生与中学生午餐中能量、蛋白质、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实际摄入量低于推荐值;中学生铁、硒、磷摄入也低于推荐值.三大营养素实际摄入能量来源比中,碳水化合物偏低,脂肪偏高,蛋白质适宜.50.7%的中小学生不喜欢学校食堂提供的午餐.结论 中小学生午餐膳食结构和营养质量较推荐量标准还有很大差距.学校应加强营养教育并配备专职营养师,指导、督促学校食堂严格执行膳食营养标准,改善午餐质量.
作者:汤红梅;严玉洁;方红;刘奕男;曹莉莉;张芬;姚保栋;赵立昀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学生行为危险因素对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为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宁波市内抽取3个县(区)市,再从抽中的县(区)市所有中学(初中、高中)中随机抽样49个班级的2 16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是否每天看电视、有无打架受伤和喝汽水饮料行为在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学生中的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看电视情况对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x2=121.01,P=0.00,R2=0.12).结论 每天看电视是青少年学生体力活动的危险因素.应针对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
作者:龚清海;童思维;李寿俊;袁霞;李辉;应焱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2005-2011年合肥市儿童血铅水平、分布特征及变化情况,为制定环境铅污染控制措施、保护儿童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合肥市城区采集0~6岁儿童末梢血7 788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儿童血铅值,同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合肥市儿童血铅平均值为48.53 μg/L,血铅水平≥100μg/L的占2.8%.血铅均值及高血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男童的血铅水平均值(51.03 μg/L)高于女童(44.72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母亲职业、饭前是否洗手、喂养方式、经常食用膨化食品因素会影响儿童的血铅水平.结论 合肥市儿童血铅水平呈下降趋势,但仍有一定的危害;控制环境铅污染、降低儿童血铅水平是一项长期任务.
作者:傅苏林;张黎明;李辉;汪小燕;朱梅;杨丙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不同专业大学生睡眠状况及课堂睡觉现象,为改善学生睡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湘西某高校医学和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690名,采用问卷进行睡眠及课堂睡觉状况调查.结果 体育和医学专业大学生偶尔失眠占的报告率较高,分别为45.90%和5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眠原因均以噪音、光线为主,分别占59.64%和29.31%;不同专业学生在考试压力、生活费用、吃刺激性食物、剧烈运动、噪音光线、人际关系影响睡眠等方面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帮助睡眠采取的措施体育和医学专业大学生均以听音乐和倾述为主,在听音乐、心理辅导方面不同专业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课堂经常睡觉报告率体育专业学生高于医学专业学生,课堂上偶尔或从不睡觉的报告率医学专业学生高于体育专业学生(P值均<0.05).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疲劳、基础差听不懂是大学生课堂睡觉的主要原因,在疲劳、基础差听不懂方面不同专业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睡眠及课堂睡觉状况因专业而异;医学专业学生失眠率高于体育专业学生,课堂睡觉率体育专业学生高于医学专业学生.
作者:陈玉凤;熊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为全面了解珠海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珠海市学校卫生保健所于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对全市中小学生进行了体质健康检查.现将结果作汇总分析,并结合该市实际情况对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提出干预措施,为教育、卫生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以珠海市73所中小学校6~18岁在校学生(不含金湾、斗门区)为调查对象,共121 930人.其中小学生60 790名,初中生32 691名,高中生28 449名;男生66 036名,女生55 894名.
作者:徐慧雯;吴志斌;詹永聪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颈椎亚健康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开展校园健康促进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整群抽取的北京市某综合大学2 026名大一学生和按5%比例抽取的200名一年级研究生颈椎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一和研一学生颈椎亚健康的发生率分别为45.5%和62.0%,大一文科生和研一男生颈椎亚健康发生率分别高于大一理科生和研一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睡眠质量差、持续操作计算机时间长、不了解和未实施缓解颈部疲劳方法、坐姿不良和每日操作计算机时间长”及“坐姿不良、每周锻炼时间少和睡眠质量差”分别是大一和研一学生颈椎亚健康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应倡导大学生纠正不良坐姿,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并掌握颈椎保健的方法,改善颈椎亚健康现状.
作者:任园春;林湘明;谢欣;陈毓璇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