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萍;何江川
目的 了解某高校大学生近3 a艾滋病流行状况及相关行为特征,为制定相应的监测、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抽取昆明市某高校2010-2012年毕业生进行艾滋病普查、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检测.结果 3 a共监测2 344名,未发现HIV抗体阳性者,2012年发现梅毒、HCV抗体阳性者各1例.2010-2012年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分别为3.3%(26/791),12.7%(96/755),15.8%(125/792),经线性趋势检验呈增长趋势(x2 =26.13,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提示,男性、年龄大者性行为发生率更高.危险性行为发生率2010-2012年分别为0.2%(2/797)、0.9% (7/755)和1.4% (11/792),经线性趋势检验呈增长趋势(x2=18.3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提示,男性、少数民族、艾滋病知晓率低、第一次性行为年龄早者,近1 a危险性行为发生率较高.结论 艾滋病在高校人群中传播蔓延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性安全知识教育,提倡推迟第一次性行为年龄.
作者:石朝凯;李静;焦锋;杨黎;韩云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维吾尔族护生对艾滋病认知、护理意愿的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乌鲁木齐市5所市级以上综合性医院954名维吾尔族实习护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及护理意愿的问卷调查.结果 维吾尔族实习护生艾滋病的知识得分中位数为10分(满分为15分),对传播途径掌握较好,对艾滋病病人护理意愿得分中位数为22分(高分为36分).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生在艾滋病知识、护理意愿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随着艾滋病知识水平的增加,护生护理意愿得分也随之增加(P<0.05).结论 维吾尔族实习护生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掌握,但从事艾滋病护理意愿处于中等水平.加强对少数民族护生艾滋病的教育,对艾滋病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雯;翁迪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高感觉寻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青少年使用毒品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方法,采用感觉寻求量表对广东省某中等职业学校1 44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感觉寻求总分≥18分的有360名,占24.95%;≥15分的有721名,占49.97%.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OR=1.65,P<0.01)、高年级(OR=2.11,P<0.01)、单亲家庭(OR=1.93,P=0.01)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高感觉寻求的危险因素,家庭居住在农村为保护因素(OR=0.69,P=0.011).结论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感觉寻求状况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王冬明;余金聪;曹慧平;彭月华;韦威全;王增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体像烦恼及其与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方便整群抽取的淮阴师范学院95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34.3%的大学生存在体像烦恼,且女生(42.21%)高于男生(2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学生体像烦恼与SCL-90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396,P<0.01);体像烦恼大学生SCL-90得分(0.84±0.48)高于无烦恼者(0.56±0.35)(P<0.01);体像烦恼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38.35 ±6.15)低于无烦恼者(39.47±6.03)(P <0.01).结论 大学生体像烦恼与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社会支持可缓解大学生体像烦恼和心理健康问题.
作者:常逢锦;薛朝霞;李新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学生行为危险因素对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为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宁波市内抽取3个县(区)市,再从抽中的县(区)市所有中学(初中、高中)中随机抽样49个班级的2 16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是否每天看电视、有无打架受伤和喝汽水饮料行为在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学生中的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看电视情况对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x2=121.01,P=0.00,R2=0.12).结论 每天看电视是青少年学生体力活动的危险因素.应针对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
作者:龚清海;童思维;李寿俊;袁霞;李辉;应焱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攻击行为现况及其家庭和个人心理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减少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家庭教养方式量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人格量表及攻击量表为工具,在江苏、安徽省随机分层抽取10所高校的84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大学生身体攻击及攻击总分高于父母关系和谐的大学生.父母为高中以上学历的大学生,除身体攻击外,攻击的其他维度及总分均低于父母为小学及或初中学历的大学生.高攻击组大学生家庭关爱维度得分低于低攻击组,而控制维度得分高于低攻击组.除目标关注维度外,高攻击组大学生心理弹性各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低攻击组.高攻击组大学生神经质得分高于低攻击组,人格特征其余维度的得分均低于低攻击组.结论 大学生的攻击行为受到父母关系、父母学历水平、家庭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和人格特征的影响.
作者:刘轩;高正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高中生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以及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制定预防艾滋病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分层抽取楚雄、大理的4所中学6个班级高三学生,由经过培训的健康教育者分别开展以同伴教育、大型讲座2种形式为主的预防艾滋病教育活动;活动前、后用同一份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 健康教育后,学生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核心指标简称“国八条”的知晓率由83.5%提高到94.0%(P<0.01),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题目正答率均显著提高(P值均<0.01),更多学生选择远离毒品、避免性行为等正确的生活行为.健康教育前汉族、白族、彝族学生“国八条”知晓率、问卷优秀率、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健康干预后,同伴教育组态度行为总分显著高于大型讲座组(P<0.01).结论 对高中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健康教育的形式对教育效果有一定影响.应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策略.
作者:郑棒;金奥铭;马迎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颈椎亚健康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开展校园健康促进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整群抽取的北京市某综合大学2 026名大一学生和按5%比例抽取的200名一年级研究生颈椎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一和研一学生颈椎亚健康的发生率分别为45.5%和62.0%,大一文科生和研一男生颈椎亚健康发生率分别高于大一理科生和研一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睡眠质量差、持续操作计算机时间长、不了解和未实施缓解颈部疲劳方法、坐姿不良和每日操作计算机时间长”及“坐姿不良、每周锻炼时间少和睡眠质量差”分别是大一和研一学生颈椎亚健康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应倡导大学生纠正不良坐姿,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并掌握颈椎保健的方法,改善颈椎亚健康现状.
作者:任园春;林湘明;谢欣;陈毓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团体箱庭和团体辅导2种方法对青少年述情障碍的干预效果,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述情障碍量表少儿版筛选安徽省六安市金钥匙学校和阜阳市童庄学校五至八年级的学生759名,将选取的52名述情障碍者分为性别构成、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团体辅导组(17人)、团体箱庭组(13人)和对照组(22人),团体辅导组和团体箱庭组分别进行相应的干预活动,为期2个月,每周1次,每次活动持续时间约为70 min,各组均进行8次;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活动.干预结束后应用述情障碍量表少儿版评定干预效果.结果 团体辅导组述情障碍总分、情感识别障碍得分和外向性思维得分,干预后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团体箱庭组情感描述障碍得分干预后得分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 团体辅导和团体箱庭干预青少年述情障碍都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顾晨龙;朱春燕;章鸣明;汪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不同专业大学生睡眠状况及课堂睡觉现象,为改善学生睡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湘西某高校医学和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690名,采用问卷进行睡眠及课堂睡觉状况调查.结果 体育和医学专业大学生偶尔失眠占的报告率较高,分别为45.90%和5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眠原因均以噪音、光线为主,分别占59.64%和29.31%;不同专业学生在考试压力、生活费用、吃刺激性食物、剧烈运动、噪音光线、人际关系影响睡眠等方面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帮助睡眠采取的措施体育和医学专业大学生均以听音乐和倾述为主,在听音乐、心理辅导方面不同专业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课堂经常睡觉报告率体育专业学生高于医学专业学生,课堂上偶尔或从不睡觉的报告率医学专业学生高于体育专业学生(P值均<0.05).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疲劳、基础差听不懂是大学生课堂睡觉的主要原因,在疲劳、基础差听不懂方面不同专业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睡眠及课堂睡觉状况因专业而异;医学专业学生失眠率高于体育专业学生,课堂睡觉率体育专业学生高于医学专业学生.
作者:陈玉凤;熊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居全球第2位,占全球年发病数的14.3%[1].2008-2010年,我国肺结核报告发病数、死亡数均居于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第2位,结核病防治形势非常严峻[2-4].大学生是结核病的易感人群[5],近几年高校肺结核暴发疫情时有发生[6-7],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了解高校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水平,为高校结核病控制工作提供依据,笔者对某高校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城乡大学新生的膳食模式及其与血压、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为开展高校膳食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安徽省合肥市4所高校的大学新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体格测量和膳食调查3个部分.结果 城市与乡村大学新生在4种膳食模式中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调整混杂因素前后,男生的“中国传统”型膳食模式降低了超重/肥胖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大学新生的“西方食物”型膳食模式增加了超重/肥胖的危险,而动物性食物型降低了超重/肥胖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膳食模式对城乡大学新生的超重/肥胖有明显影响.应指导学生选择健康、合理的膳食模式.
作者:吴鹏;束龙;李青艳;王晓琴;赵艳;王素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情绪是人的重要心理活动,影响着人格的形成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是个体行为的重要驱动力量[1].听力障碍(以下简称听障)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存在听觉和言语表达障碍,往往无法顺利与人交往沟通,容易陷入情绪困扰[2].有研究发现,聋人较健全人更易冲动、脆弱、自卑、焦虑等[3].因此,培养听障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对于促进其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笔者通过调查听障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深入了解这一群体的情绪管理状况,以便于加强对他们的情绪管理教育,从而提高听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张海丛;吴彤;刘美玉;杨龙;董金亮;郄继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汉化版情商问卷在大学生中使用的信度和效度,为情商研究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方法 采用汉化版情商问卷及Young网络成瘾量表,对选修北京某医科大学《生活技能教育与心理健康促进》课程和河北某理工科大学《健康与发展》课程的大学生共556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Cronbach'sα系数法、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评价量表的信度和结构效度,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评价区分效度.结果 汉化版情商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7.各条目与总量表得分间相关系数在0.19 ~0.72间(P值均<0.01).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了9个因子(累计解释方差为50.78%),仅有个别题目的归属与情商问卷的假设不一致.量表除“快乐”外所有的维度和总分上,有无网瘾者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中文版情商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区分效度,但是仍然需要扩大样本在将来的研究中更深入地验证并改进其结构效度.
作者:赵海;马迎华;庄丽丽;吕晓静;吕晓辉;田野;宋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是国家极为关注的问题,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1].本文运用差异性分析、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研究方法[2],对不同时段锻炼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境状态差异性进行研究,旨在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境状态的自我调控,科学锻炼体系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
作者:柴萍;何江川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艾滋病不仅摧残着患者的身体,同时随之产生一个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艾滋病遗孤问题.研究指出,艾滋遗孤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之一,不但面临着生活、健康、教育等问题,同时还承受着社会排斥和歧视、精神压力和情感创伤、严重的心理障碍等问题[1].一项对肯尼亚646名艾滋病孤儿的调查发现,52%的艾滋病孤儿不能继续上学[2].与其他儿童相比,受教育机会的减少使得艾滋病孤儿在未成年之前就在各方面处于劣势;辍学对这些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3].缺少亲情、面临歧视、孤苦无助,加上没有经济来源,使他们营养、医疗和接受教育的权利得不到保障,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创伤.忧虑、压抑、恐惧、无望成为他们的心理常态[4],甚至因为种种压力导致人格扭曲、变态,从而形成仇视社会的心理,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5].客观把握艾滋病遗孤儿童的心理状况,对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和探讨有效教育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鉴于此,本研究以70名注射毒品感染艾滋病致孤儿童(以下简称艾滋遗孤儿童)和68名一般儿童为对象,探讨其心理状况,期望为艾滋遗孤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吕静;赵科;杨明宏;田尚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赞皇县手足口病发病强度和病原学特征,为预测手足口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于2011年2,6,11月对石家庄市赞皇县5岁以下健康儿童及监护人开展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感染率调查.采集粪便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肠道病毒携带存在混和感染和重复感染,长携带时间达0.5a;流行中期存在家庭中,儿童及监护人有感染同一型别肠道病毒的现象.肠道病毒流行携带率因手足口病流行不同时期而不同,早、中、后期分别为7.32%,24.81%和28.09%.结论 健康儿童肠道病毒携带率与手足口病发病变化趋势一致,开展健康儿童肠道病毒携带情况调查可作为当地手足口病发病强度预测的参考.
作者:刘立;韩江涛;陆辉;田会芳;李秀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高中生的自杀意念现状并构建高中生人格特征、抑郁、焦虑和自杀意念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为预防青少年自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Beck抑郁问卷(BD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中文版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I-CV),对整群随机抽取的临沂市2所学校64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拟合,通过评价修正确定终模型.结果 高中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24.7%.模型拟合效果理想(x2/df=2.350,RMSEA=0.046,AGFI=0.973,GFI=0.991,NFI =0.980,IFI =0.989,CFI=0.989).人格特征对自杀意念、抑郁及焦虑直接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30,-0.59和-0.72;人格特征通过抑郁对自杀意念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09,通过焦虑和抑郁对自杀意念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02,所有路径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高中生人格特征、抑郁和焦虑情绪对自杀意念具有直接或间接效应.
作者:陈洁;刘金同;王旸;杨楹;张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苏州市大学生的营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改善大学生营养现状和健康水平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苏州市2所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1 029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营养现状、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结果 大学生体重正常率为75.2%,超重及肥胖率男生(12.5%)高于女生(4.3%),体重低下率女生(20.6%)高于男生(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学生曾经节食减肥者占总人数的51.1%,44.0%的学生几乎不运动.大学生营养状况与早餐行为、零食行为、进餐时间长短、是否节食减肥、有无挑食偏食、吸烟等饮食行为有关(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营养状况较好,但仍存在营养不良及过剩情况.需加强营养教育,改善大学生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大学生营养水平.
作者:张雪莹;赵学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与学校适应性及两者的相关性,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提供建议.方法 便利整群抽取北京大学医学部2011年新入学女大学生445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经前期综合征调查表、经前期综合征症状打分表、学校适应水平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新入学女大学生中46.3%有不同程度的经前期综合征,突出表现的症状为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及焦虑;新人学女大学生总体适应性水平得分为(244.97 ±30.89)分,城镇生源在角色适应性和环境的总体认同上优于农村生源(P值均<0.01);除职业选择适应性维度之外,新人学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严重程度与总体学校适应性及其余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 经前期综合征与学校适应性之间呈负相关,应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通过各种途径改善女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卫生状况.
作者:宋培歌;王代娣;吴恺君;刘兆;谢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