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芳;张雪莹;高赟;王波
危险感知的概念起用于20世纪70年代,从狭义而言,是指对外部环境潜在危险的主观认知和评价;从广义而言,还包括对外部环境潜在危险的主观认知和评价及其相应的准备行为[1].国外对儿童交通安全方面的研究已较广泛和深入,在对儿童的性别[2-6]、年龄[7-10]、认知能力[9-10]、注意品质和视觉搜索[11-13]、性格[14]、父母对道路危险的感知[15-16]以及儿童的安全教育[17]等方面都有所涉及.国内对儿童交通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及普及交通安全知识,也有部分学者对儿童和青少年交通安全意识、知识及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但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如听力、速度判断、视觉搜索等)的交通心理学实验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者:施利承;王华容;缪绿青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评价恐惧包括正向评价恐惧和负向评价恐惧.Weeks等[1]研究表明,正向评价恐惧与社交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社交焦虑的大学生更害怕他人的负向评价,社交焦虑与负向评价恐惧存在明显的负相关[2].人格是促使个体行为一致性的持久的、内在的特征系统[3].人格特征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品质,不但与个体的行为有直接关系,而且也会对个体的社会适应产生影响[4].根据心理应激理论,不同的人格特征会使人对同一应激原持完全不同的态度和认知评价,并采取不同的反应方式,从而产生不同的行为[5].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人格特征对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6].
作者:马小芹;杨秀木;申正付;韩布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学生情绪管理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为攻击行为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安徽省宣城、淮北、蚌埠市12所学校的5 89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情绪管理得分与攻击行为得分的相关性.结果 男生攻击行为得分高于女生,高中生攻击行为得分高于初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情绪管理能力组中学生攻击行为得分低于低情绪管理能力组(P<0.01).在控制性别、学段、父母文化程度等变量后,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情绪管理能力对攻击行为具有负向预测力(β=-0.368,P<0.01).结论 中学生情绪管理和攻击行为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应提升有攻击行为青少年的情绪管理能力.
作者:王法艳;朱文束;祖萍;赵玉秋;朱鹏;陶芳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大学生是心理问题高发群体[1],且大学生对心理健康咨询的认知、需求尚存在偏差[2].只有在心理问题较严重时,才会向咨询人员求助[3-4],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意识并采取有效的咨询措施,是解决心理困扰、优化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患的重要课题,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解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咨询的认识与态度及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意识,为采取有效的咨询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对吉林省3所高校的2 86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段巍鹤;毛亚杰;孟令杰;李娟;吕新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个体为了有效利用时间资源所进行的有计划和控制的活动被称之为时间管理[1].个体在管理时间方式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结构和人格特征被称为时间管理倾向[2].Kelly[3]认为,时间结构的3个维度和焦虑呈负相关,而时间管理行为与焦虑没有关系.时间管理倾向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4-8].已有的研究表明,时间管理训练具有可操作性,可以提高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和自身心理健康水平[9-10].时间管理倾向也可以影响人的心理和谐和主观幸福感[11-14].
作者:于晓宇;张欢欢;郑海英;赵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应激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的作用,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与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自杀风险问卷、中文简化版认知情绪调节问卷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从浙江省6所高校随机抽取的2 326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关注计划、积极重评、灾难化和责备他人4种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应激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既有中介作用,又有调节作用;自我责备、接受和视角转换3种策略则主要通过对应激生活事件的调节作用而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关注计划、积极重评、接受和视角转换策略可以缓冲应激生活事件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而灾难化、责备他人和自我责备则会增强应激生活事件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结论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应激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有重要影响.不同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
作者:杨雪龙;朱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青春发育阶段和青春发动时相对青少年女性接触媒体传达的性知识与性态度的影响,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性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上海市分层整群抽取6所学校的初、高中学生共1 390名,进行匿名电子问卷形式的“上海市中学生青春期健康及接触媒体状况的抽样调查”,选择其中496名处于不同青春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女性,分析年龄、青春发动时相与对媒体性内容的感兴趣程度、性信息的接触情况及感知媒体对性行为容忍度的关联.结果 青春发育阶段较高的女生对媒体中的性相关信息更感兴趣(P<0.01);更多暴露于除性病/艾滋病以外的性相关信息以及黄色录像/电影/刊物,更容易将媒体传达的信息解释为对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的认可(P=0.006).控制年龄的影响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女学生对媒体中的性相关信息更感兴趣(P=0.023),并有将媒体传达的信息理解为对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的认可的倾向(P=0.051).结论 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女生更容易被媒体传达的性内容吸引,并认为媒体对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的认同度较高.应关注女生接触媒体性信息的情况,防止性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
作者:余春艳;楼超华;王子亮;廉启国;左霞云;钟向阳;程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小学生血压与油盐摄入量的关系,为改善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方便选取北京市城区、郊区各4所学校愿意配合的三~五年级小学生、七~八年级初中生共890名,应用“家庭1周油盐摄入估算法”调查中小学生油盐摄入量,并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体格指标.结果 筛查性高血压检出率为19.0%,其中中学生高于小学生(x2=42.656,P<0.01),郊区学生高于城区学生(x2 =0.185,P<0.01).随着食用油摄入水平的递增,学生高血压的检出率上升(x2=31.853,P<0.01);不同钠盐摄入水平学生高血压检出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2.965,P<0.01).控制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指数的影响后,学生钠盐摄入量与筛查性高血压相关,回归系数=0.030(x2 =4.179,P<0.05),食用油摄入量与血压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小学生血压水平与钠盐摄入量有关.应降低钠盐摄入水平,预防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赵芳;张普洪;张璐;高建梅;卢立新;刘彩霞;高仙;钮文异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不同户口类型大学生对辐射的认知水平及其差异,为进行相关知识宣教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系统随机抽取的某高校655名大学生进行有关辐射认知知识调查.结果 不同户口类型大学生对辐射的认知水平均较低,城市户口学生高于农村户口学生(P值均<0.01);在应对核辐射的心理反应方面,城市户口学生优于农村户口学生(P值均<0.01);73.12%的大学生愿意接受辐射知识的教育,城市户口学生多于农村户口学生(P值均<0.01).结论 某高校大学生对辐射认知存在户口类别差异.应有针对性地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大学生对辐射知识的认知水平.
作者:王建;王岐本;刘瑛;唐伟军;钟涛;罗琴玲;曹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地震后汶川县中学生应对方式现状,为震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对分层随机抽取的汶川县第一中学1 5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女生在幻想分量表上得分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学生除解决问题外,其余应对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受灾情况中学生在自责分量表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地震后汶川县中学生的应对方式总体是积极的、健康的.
作者:易娟;尚忠明;宋丽娟;赵庆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心理疾病在青年人所患疾病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且绝大多数心理疾病发生于青年时期(12 ~24岁)[1].抑郁作为为常见与多发的心理疾病,常伴有悲伤、疲劳以及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等症状[2].大量研究发现,由于课程考试、人际关系、感情等问题,使得学生成为抑郁的易感人群[3-7].此外,吸烟、酗酒、性行为等危害健康行为与抑郁的发生也有很大的相关性[8].为了解技校学生抑郁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关危害健康行为因素,课题组于2011年8月对河北沧州和西安新城区2所技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袁雁飞;纪颖;曾庆奇;蒋莹;常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为网络成瘾的临床治疗和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88名网络成瘾青少年(观察组)和90名健康青少年(对照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观察组的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应对方式总分及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4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解决问题和求助2个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父亲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以及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青少年的应对方式不良、社会支持状况差和父母教养粗放是导致网络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网络成瘾的治疗除药物以外,青少年和父母的心理重建以及构建良好的多层次、多角度社会支持系统非常重要.
作者:职晓燕;王传升;王长虹;郝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遵义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相关行为,为开展学前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遵义市14所幼儿园共计5 132名儿童,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的5岁组儿童家长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8.2%的学龄前儿童3岁以后开始刷牙,51.9%的儿童每日只刷1次牙,17.9%的儿童很少或从不刷牙;知晓“窝沟封闭可以预防儿童龋齿”的家长仅占11.0%,70.2%的家长从不检查儿童的刷牙效果;家长口腔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26.2%)、报刊/杂志(17.3%);儿童到口腔科就医原因主要为急(慢)性牙痛(26.1%),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儿童极少(15.8%).结论 遵义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不容乐观,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欠缺.应加强对家长、幼教人员及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的宣传教育,促进儿童建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
作者:石兴莲;程华刚;王鹏;王晓明;李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苏州市男性儿童青少年发育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制定儿童青少年青春期预防保健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分层整群抽取苏州地区15所中小学的男生5 059名,根据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将调查学生分为超重、肥胖、正常3组,调查青春期男生的首次遗精年龄,测量身高、体重,调查第二性征发育等级.结果 苏州市中小学男生超重检出率为10.6% (538/5 059),肥胖检出率为5.1% (257/5 059),已发生首次遗精的占19.4%(963/5 059).超重组、肥胖组男生首次遗精年龄晚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值与首次遗精年龄呈正相关(r=0.229,P<0.01);11 ~15岁组男生BMI值与外生殖器发育程度、阴毛发育程度呈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 苏州市男性儿童青少年青春期发育与肥胖密切相关.
作者:巩宗林;徐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性别角色态度(gender role attitudes)是指人们对两性在行为、活动及任务等方面平等程度的知觉及所持有的态度倾向[1].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个体依据自我设定的标准对本人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是一种主观的、整体、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心理指标[2].性别角色态度、主观幸福感均为个人的主观认知、评价,受综合性因素影响.笔者选取两者共同性、主导性因素之性别差异为角度,分析当前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联性,为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陈开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对于中学生口腔健康状况的改善作用,为寻求佳的口腔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州市荔湾区的4所初中学校,每所学校选取2个初一班级,随机设置为教育组(194人)和对照组(186人).教育组每周进行1次口腔卫生宣教,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在教育前和教育后分别对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检查.结果 口腔健康教育后,学生对口腔卫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达到95.4%,龋齿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1.0%),龋齿的充填率达到83.1%,简化软垢指数、简化牙石指数和牙龈指数均大幅度下降;与健康教育前相比,除龋均外,教育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对学生口腔健康保健水平有促进作用,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作者:杨岚;杨燕;谢晖;吴瑛;张晓蓉;曾素娟;黄晓青;吕槐青;胡秀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农村寄宿学校学生膳食情况及学生对膳食的满意度,为提高学生膳食质量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武汉市3个郊区的7所寄宿制中小学学生16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学生对膳食的满意率为54.12%.小学生平均满意率为79.5%,中学生为25.3%;满意率高的是在学校“吃饱了”(73.4%),8.5%的学生认为“没有吃饱”.学生对膳食不满意的是学校饭菜的滋味,满意率为42.6%;其次是膳食营养,满意率为43.6%.在食物结构上,寄宿学生与走读学生在猪肉、禽、蛋类、鱼、豆制品、水果和零食摄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寄宿学生膳食平衡性好于走读学生.结论 寄宿学校膳食基本满足学生吃饱要求,但质量不高,不能适应学生生长发育的需求,需要提高膳食制作的科学性.
作者:魏跃胜;汪继芳;李茂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南京市教职工吸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探讨针对性的控烟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南京市小学31所和中学12所,使用“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问卷对2 616名教职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南京市中小学教职工总吸烟率为14.1%,其中男性为52.8%,女性为0.6%.男性吸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不同职务教职工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警卫、工友高(79.4%).教职工烟草与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将“吸烟危害健康”知识纳入教学内容等,均未达到国家“无烟学校标准”的要求.“教师的吸烟行为会影响青少年”的正确回答率为95.3%.结论 学校内应全面禁烟,创建无烟学校,从而有效控制教师的吸烟行为.
作者:杨华凤;孙燕群;陈旭鹏;戚圣香;王志勇;洪忻;徐斐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某2所中小学校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安全的认知和行为现况,为开展营养宣教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重庆市1所小学五、六年级和1所中学初一、二年级的1 058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得分为(8.59±3.05)分,营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27.60%,初中生营养知识得分高于小学生(u=4.41,P<0.01).有74.35%的小学生和53.42%的初中生坚持每天吃早餐,小学生常吃早餐的构成比高于初中生(x2=58.85,P<0.01).仅有29.08%的小学生和15.85%的初中生表示经常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小学生高于初中生(x2 =31.57,P<0.01).结论 中小学生在营养认知、饮食行为习惯和食品安全关注方面有较大差异.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宣教方案并进行干预,维护学生的营养与食品安全.
作者:周文洁;李革;曾缓;蒲昫頔;且亚玲;王华平;张芝娇;赵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小学生正处在生命的准备期,知识行为可塑性强,加之群体生活的特点,决定了其对学校健康教育的依赖性[1].但是目前学校健康教育专业师资匮乏[2]及课时不足、手段和方法相对落后等情况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中小学生健康素质的提高.为了解宝山区中小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开展情况,分析相关工作是否符合学生成长需要,宝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2年9-10月开展了针对辖区内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的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路;蔡忠元;陈婷;杨来宝;朱燕红;靳沪生;陈文曦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