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及预测模型分析

田辉;杨培荣;巨洲峰;王别让;胡晓倩;李红兵

关键词:气象因素, 手足口病, 统计学, 预防卫生服务
摘要:目的 探讨宝鸡市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为预警手足口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1年宝鸡市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和气象资料,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曲线拟合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手足口病周发病人数(y)与平均气温(X1)、平均降水量(X2)及平均水汽压(X4)正相关,与平均气压(X3)负相关;对手足口病周发病人数和前述4个气象因素做对数转化后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第1主成分互=0.976X1 +0.896X2-0.913X3+0.977X4,用Z1与周发病人数进行曲线拟合,方程为lgY=1.136+0.914Z1-0.198Z12-0.210Z13.利用宝鸡市2012年1~30周气象数据回代方程,发病预测值与实际发病人数拟合度较好(rs=0.817,P<0.05).结论 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发病关系密切,主成分分析与曲线拟合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手足口病发病预测预警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南宁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度发育现况

    目的 了解南宁市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屈光度发育状况,为儿童眼病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南宁市3~6岁儿童2 304名,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测,自然瞳孔下用SureSightTM手持式自动验光仪测定屈光状况.结果 2 304名学龄前儿童的眼视力≥1.0的比例为30.0%,视力不良的总检出率为7.2%.视力不良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P<0.05).视力不良检出率在近视儿童中高,轻度远视儿童中低(P<0.01).散光度≥0.75,≥1.50,≥2.50 D组学龄前儿童患视力不良的风险分别是散光度<0.75 D组的3.217,7.744和12.892倍.弱视检出率为2.78%.结论 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且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随散光度增加而增高.应及时矫正学龄前儿童散光,以预防视力不良的发生.

    作者:肖信;刘伟民;罗武强;赵武校;林泉;孔旻;林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大学生评价恐惧在人格特征与人际交往能力间的中介效应

    评价恐惧包括正向评价恐惧和负向评价恐惧.Weeks等[1]研究表明,正向评价恐惧与社交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社交焦虑的大学生更害怕他人的负向评价,社交焦虑与负向评价恐惧存在明显的负相关[2].人格是促使个体行为一致性的持久的、内在的特征系统[3].人格特征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品质,不但与个体的行为有直接关系,而且也会对个体的社会适应产生影响[4].根据心理应激理论,不同的人格特征会使人对同一应激原持完全不同的态度和认知评价,并采取不同的反应方式,从而产生不同的行为[5].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人格特征对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6].

    作者:马小芹;杨秀木;申正付;韩布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对应激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关系影响

    目的 分析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应激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的作用,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与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自杀风险问卷、中文简化版认知情绪调节问卷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从浙江省6所高校随机抽取的2 326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关注计划、积极重评、灾难化和责备他人4种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应激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既有中介作用,又有调节作用;自我责备、接受和视角转换3种策略则主要通过对应激生活事件的调节作用而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关注计划、积极重评、接受和视角转换策略可以缓冲应激生活事件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而灾难化、责备他人和自我责备则会增强应激生活事件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结论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应激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有重要影响.不同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

    作者:杨雪龙;朱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浙江省2007-2011年中小学生因病缺课与常见病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2007-2011年浙江省中小学生因病缺课与常见病监测结果,为学生常见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浙江省2007-2011年学生常见病与因病缺课监测系统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浙江省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病因前3位依次为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伤害.学生常见病患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视力不良、近视、龋齿、营养不良、贫血、肥胖、沙眼、高血压、蠕虫感染.2011年学生因病缺课率为0.23%.结论 应加强对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通过行为干预和改善教学环境等综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

    作者:顾昉;章荣华;李娜;方跃强;胡海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广西乐业县农村小学生营养缺乏病及营养知识调查

    目的 了解乐业县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营养缺乏病患病情况以及学生和家长对营养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为改善贫困地区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探索干预策略.方法 整群抽取广西乐业县6所小学全部学生共1 116名作为调查对象,对所调查学生进行现场体检、实验室检查、学生问卷调查及学生家庭问卷调查.结果 因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有30.91%的学生生长迟缓,7.89%的学生低体重,4.93%的学生存在明显营养不良;总贫血患病率为9.43%,留守家庭学生(10.10%)高于非留守学生(8.39%);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明显,佝偻病样骨改变的有11.74%,总营养缺乏病患病率高达44.62%.学生膳食中荤菜少,几乎没有奶制品,97.70%学生不吃或没有早餐,67.77%学生有偏食、挑食习惯;普遍缺乏营养及相关知识,85.17%学生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不了解;大多数家长受教育程度低,20.4%的监护家长是文盲;家庭月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占84.3%,学生伙食开支几乎全部依赖国家和政府资助.结论 广西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营养缺乏病严重,营养相关知识普及率较低.应尽快制定学生营养改善对策.

    作者:谢琪;龙华;沈秀华;唐文静;谢立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云南省女生月经初潮与形态发育关系

    目的 了解云南省女生月经初潮与形态发育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和开展青春期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对云南省7个民族9~18岁女生月经来潮对身高、体重、胸围、维尔威克指数的影响进行统计检验.结果 2010年云南省女生半数月经初潮年龄小为汉族(12.62岁)、纳西族(12.64岁),大为佤族(13.06岁)、哈尼族(13.12岁).11~ 14岁各民族来潮组女生形态发育优于未来潮组(P<0.01).月经来潮早的汉族、纳西族各年龄段女生的身高、体重均值均高于其他民族女生,并一直持续到18岁成年期之后.结论 女生月经初潮与形态发育关系密切.初潮年龄与经济水平、营养状况有关,且受儿童期体格发育水平的影响.

    作者:黄达峰;李玉洁;常利涛;安维维;韦蝶心;黄鑫;刘宏;包佑红;代丽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甘肃省东乡族2010年学生视力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东乡族学生视力状况,为东乡族学生视力不良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细则要求,对2 484名东乡族7~18岁学生先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测量学生裸眼视力,再对视力不良者使用串镜检查,判定屈光不正性质;抽取2010年甘肃省汉族7~18岁学生视力测试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东乡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24.94%,其中男生为23.09%,女生为26.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80,P>0.05);小学生、中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9.48%和4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92,P<0.01);东乡族学生与汉族学生视力不良率分别为24.92%和6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6.85,P<0.01).东乡族学生视力不良主要是近视,占99.12%.结论 东乡族学生视力较好,但视力不良率仍随年龄增长呈上升态势.防治东乡族学生视力不良需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从早期抓起.

    作者:郑慧芳;杨建文;杲强;夏小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重庆市小学高年级学生慢病防治知识知晓状况

    目的 了解四~六年级小学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学生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经济水平好、中、差抽取重庆市渝中区、荣昌县和开县的四至六年级在校学生1 530名,进行慢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慢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除超重和肥胖的危害、儿童时肥胖易导致成年后肥胖及引起各种慢性病提前发生2项知晓率在30.0%以上以外,其余各相关项知晓率均在15.0%以下,全部正答率为0;对易导致高血压或血压升高因素及可有效预防高血压或血压升高措施知晓率相对较高,单项知晓率均在30.0%以上,全部正答率分别为4.1%和4.8%.年级是慢病相关知识、易导致高血压或血压升高因素和可有效预防高血压或血压升高措施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城乡是慢病相关知识及导致高血压或血压升高因素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结论 重庆市小学生慢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学生健康教育内容亟待增加与学生年级相一致的慢病防控相关内容.

    作者:张春华;丁贤彬;冯连贵;毛德强;周琦;舒强;陈小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上海市宝山区中小学健康教育现状

    中小学生正处在生命的准备期,知识行为可塑性强,加之群体生活的特点,决定了其对学校健康教育的依赖性[1].但是目前学校健康教育专业师资匮乏[2]及课时不足、手段和方法相对落后等情况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中小学生健康素质的提高.为了解宝山区中小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开展情况,分析相关工作是否符合学生成长需要,宝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2年9-10月开展了针对辖区内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的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路;蔡忠元;陈婷;杨来宝;朱燕红;靳沪生;陈文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北京地区中小学生血压与油盐摄入量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中小学生血压与油盐摄入量的关系,为改善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方便选取北京市城区、郊区各4所学校愿意配合的三~五年级小学生、七~八年级初中生共890名,应用“家庭1周油盐摄入估算法”调查中小学生油盐摄入量,并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体格指标.结果 筛查性高血压检出率为19.0%,其中中学生高于小学生(x2=42.656,P<0.01),郊区学生高于城区学生(x2 =0.185,P<0.01).随着食用油摄入水平的递增,学生高血压的检出率上升(x2=31.853,P<0.01);不同钠盐摄入水平学生高血压检出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2.965,P<0.01).控制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指数的影响后,学生钠盐摄入量与筛查性高血压相关,回归系数=0.030(x2 =4.179,P<0.05),食用油摄入量与血压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小学生血压水平与钠盐摄入量有关.应降低钠盐摄入水平,预防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赵芳;张普洪;张璐;高建梅;卢立新;刘彩霞;高仙;钮文异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广州部分初中生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对于中学生口腔健康状况的改善作用,为寻求佳的口腔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州市荔湾区的4所初中学校,每所学校选取2个初一班级,随机设置为教育组(194人)和对照组(186人).教育组每周进行1次口腔卫生宣教,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在教育前和教育后分别对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检查.结果 口腔健康教育后,学生对口腔卫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达到95.4%,龋齿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1.0%),龋齿的充填率达到83.1%,简化软垢指数、简化牙石指数和牙龈指数均大幅度下降;与健康教育前相比,除龋均外,教育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对学生口腔健康保健水平有促进作用,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作者:杨岚;杨燕;谢晖;吴瑛;张晓蓉;曾素娟;黄晓青;吕槐青;胡秀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大学生对心理健康咨询的认识与态度

    大学生是心理问题高发群体[1],且大学生对心理健康咨询的认知、需求尚存在偏差[2].只有在心理问题较严重时,才会向咨询人员求助[3-4],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意识并采取有效的咨询措施,是解决心理困扰、优化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患的重要课题,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解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咨询的认识与态度及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意识,为采取有效的咨询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对吉林省3所高校的2 86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段巍鹤;毛亚杰;孟令杰;李娟;吕新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青春期女生接触媒体性知识与其感知及态度关联分析

    目的 探讨青春发育阶段和青春发动时相对青少年女性接触媒体传达的性知识与性态度的影响,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性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上海市分层整群抽取6所学校的初、高中学生共1 390名,进行匿名电子问卷形式的“上海市中学生青春期健康及接触媒体状况的抽样调查”,选择其中496名处于不同青春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女性,分析年龄、青春发动时相与对媒体性内容的感兴趣程度、性信息的接触情况及感知媒体对性行为容忍度的关联.结果 青春发育阶段较高的女生对媒体中的性相关信息更感兴趣(P<0.01);更多暴露于除性病/艾滋病以外的性相关信息以及黄色录像/电影/刊物,更容易将媒体传达的信息解释为对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的认可(P=0.006).控制年龄的影响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女学生对媒体中的性相关信息更感兴趣(P=0.023),并有将媒体传达的信息理解为对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的认可的倾向(P=0.051).结论 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女生更容易被媒体传达的性内容吸引,并认为媒体对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的认同度较高.应关注女生接触媒体性信息的情况,防止性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

    作者:余春艳;楼超华;王子亮;廉启国;左霞云;钟向阳;程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武汉郊区寄宿制学校学生膳食状况

    目的 了解农村寄宿学校学生膳食情况及学生对膳食的满意度,为提高学生膳食质量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武汉市3个郊区的7所寄宿制中小学学生16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学生对膳食的满意率为54.12%.小学生平均满意率为79.5%,中学生为25.3%;满意率高的是在学校“吃饱了”(73.4%),8.5%的学生认为“没有吃饱”.学生对膳食不满意的是学校饭菜的滋味,满意率为42.6%;其次是膳食营养,满意率为43.6%.在食物结构上,寄宿学生与走读学生在猪肉、禽、蛋类、鱼、豆制品、水果和零食摄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寄宿学生膳食平衡性好于走读学生.结论 寄宿学校膳食基本满足学生吃饱要求,但质量不高,不能适应学生生长发育的需求,需要提高膳食制作的科学性.

    作者:魏跃胜;汪继芳;李茂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农村与城市户口在校大学生辐射知识认知比较

    目的 了解不同户口类型大学生对辐射的认知水平及其差异,为进行相关知识宣教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系统随机抽取的某高校655名大学生进行有关辐射认知知识调查.结果 不同户口类型大学生对辐射的认知水平均较低,城市户口学生高于农村户口学生(P值均<0.01);在应对核辐射的心理反应方面,城市户口学生优于农村户口学生(P值均<0.01);73.12%的大学生愿意接受辐射知识的教育,城市户口学生多于农村户口学生(P值均<0.01).结论 某高校大学生对辐射认知存在户口类别差异.应有针对性地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大学生对辐射知识的认知水平.

    作者:王建;王岐本;刘瑛;唐伟军;钟涛;罗琴玲;曹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遵义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相关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遵义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相关行为,为开展学前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遵义市14所幼儿园共计5 132名儿童,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的5岁组儿童家长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8.2%的学龄前儿童3岁以后开始刷牙,51.9%的儿童每日只刷1次牙,17.9%的儿童很少或从不刷牙;知晓“窝沟封闭可以预防儿童龋齿”的家长仅占11.0%,70.2%的家长从不检查儿童的刷牙效果;家长口腔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26.2%)、报刊/杂志(17.3%);儿童到口腔科就医原因主要为急(慢)性牙痛(26.1%),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儿童极少(15.8%).结论 遵义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不容乐观,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欠缺.应加强对家长、幼教人员及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的宣传教育,促进儿童建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

    作者:石兴莲;程华刚;王鹏;王晓明;李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湛江某中学高中生自然灾害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高中生自然灾害教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出相应对策、建立完整的自然灾害教育系统提供依据.方法 自编问卷,对湛江市第二中学全体高中生4 374名进行灾害教育状况问卷调查,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1.1%的学生经历过自然灾害,21.3%的学生接受过灾害教育,参加过防灾演习的学生仅占1.5%,57.2%的学生非常希望掌握自然灾害知识.不同年级学生常见自然灾害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年级、母亲文化程度、是否经历过自然灾害、是否接受过灾害教育、是否参加过防灾演习、关注自然灾害的程度7个因素对学生自然灾害知识掌握程度有影响.结论 高中生自然灾害知识匮乏,教育力度低下.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自然灾害教育.

    作者:王梦荷;文若兰;胡利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大五人格的关系

    目的 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某高校大学生406名,采用手机依赖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进行施测.结果 33.5%的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孤独时用手机交流、影响睡眠、使用时间超预期等是主要表现;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与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不同性别大学生的逃避性、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失控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手机依赖组大学生较非依赖组的神经质与开放性得分更高(t值分别为5.71,2.36,P值均<0.05),宜人性与严谨性得分更低(t值分别为-2.87,-3.18,P值均<0.01),且4个人格因子与手机依赖呈显著相关(P值均<0.05).神经质与严谨性对手机依赖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手机依赖关系密切,是影响手机依赖的重要变量.

    作者:黄海;余莉;郭诗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时间管理倾向团体训练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个体为了有效利用时间资源所进行的有计划和控制的活动被称之为时间管理[1].个体在管理时间方式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结构和人格特征被称为时间管理倾向[2].Kelly[3]认为,时间结构的3个维度和焦虑呈负相关,而时间管理行为与焦虑没有关系.时间管理倾向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4-8].已有的研究表明,时间管理训练具有可操作性,可以提高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和自身心理健康水平[9-10].时间管理倾向也可以影响人的心理和谐和主观幸福感[11-14].

    作者:于晓宇;张欢欢;郑海英;赵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乌鲁木齐市高中生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高中学生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学生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自制的高中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对整群抽取的乌鲁木齐市某重点中学高一、高二年级学生1 096名进行整群抽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乌鲁木齐市21.1%的高中生存在睡眠障碍.不同年级、民族、性格、个人情绪、身体健康状况、是否经常上网或玩游戏、父亲或母亲是否失眠、父母要求、是否体育锻炼、学习竞争压力、考试成绩、学习负担学生的PSQ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民族、身体健康状况、学习负担、个人情绪、父母对子女的要求是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乌鲁木齐市高中生睡眠障碍的报告率较高.应教育学生调整心境,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彭颜晖;常涛;邓春燕;贺鹏;李静;刘文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