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贵州省171名苗族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状况

李璧;韦泽珺;刘建华;王文英;余瑶;李双霞;杨玉琴;谭晓彦;徐瑜芬

关键词:神经心理学测验, 精神卫生, 儿童, 少数民族, 苗族
摘要:目的 了解贵州苗族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现状,为促进儿童神经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首都儿少卫生研究所研制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在贵州省选取苗族聚居的2个县,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71名6~83月龄苗族儿童进行现况调查,了解儿童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会行为5个能区以及发育商的情况.以同等条件汉族居住地儿童217名为对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苗族儿童大运动能区评分高于汉族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能区评分及总发育商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发育商分级分析苗族儿童总发育商低下百分比为1.75%,低于汉族儿童(9.22%),苗族儿童发育商良好百分比为5.85%,高于汉族儿童(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性别分析苗族男童、女童大运动能区评分均高于汉族男、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贵州苗族儿童神经发育不落后于同地区汉族儿童,大运动发育评分高于汉族儿童.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石河子大学学生食品安全知信行调查

    目的 了解石河子大学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食品安全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石河子大学16个学院大学生567名进行自编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平均得分为(5.46±2.17)分,其中女生得分(5.74±2.74)高于男生(5.18±2.17),汉族学生得分(5.54±2.56)高于少数民族学生(4.92±2.23),月消费在301 ~400元的学生得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电视(54.5%)、网络(54.1%)是大学生获取食品安全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大学生食品购买场所主要在超市(80.8%).当遭受到劣质食品侵害时,选择与经营者交涉更换或退货的占22.4%.结论 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掌握欠缺,性别、民族、月消费水平是影响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得分的主要因素.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营养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徐上知;付蕾;牛冰;张东星;马丹;郭朋鸽;廖彦秋;张学飞;戚元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北京某高校2009-2012年入学新生PPD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高校新生结核菌素(PPD)试验结果,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高校2009-2012年入学本科新生共计9 702名,应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进行注射并判断结果.结果 新生PPD试验总阳性率为6.02%(584/9702),男生为4.04%(145/3 587),女生为7.18% (439/6 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2,P<0.05).PPD试验阳性率2010年高,为10.44%(233/2231),其次分别为2009年5.43%(136/2 505),2012年4.75%(116/2 442)%和2011年3.92%(99/2 524).4a内新生入学体检共检出肺结核患者14人,检出率为1.44‰.结论 PPD普查是高校发现结核病人的必要辅助方法.应加强在校学生结核病筛查,重视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控制结核病在高校传播流行.

    作者:王丽;陈曦;孙晓荣;王京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大学生体力活动现状与抑郁症状的相关分析

    目的 了解安徽省大学生体力活动现状及其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为建立有效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机制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2所大学3 085名在校大一、大二学生,使用体力活动问卷及抑郁自评量表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参与调查的3 085名大学生中,足量中等强度和足量大强度体力活动的报告率分别为10.8%和25.7%,每周运动至少1 h≥3d的报告率为26.3%.男生参加足量中等强度、足量大强度体力活动及每周运动至少1 h≥3 d的报告率均高于女生(P值均<0.0l).大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32.2%.在调整可能混杂因素后,足量大强度体力活动和每周运动至少l h≥3 d均可以降低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结论 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普遍较低.足量大强度体力活动和每周运动至少1 h≥3 d均能降低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

    作者:王惠;郝加虎;付继玲;陶舒曼;伍晓艳;陶芳标;许韶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强化生活方式对高校教职工代谢综合征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高校教职工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压、体重、血脂及血糖的影响,为高校保健工作和有效降低MS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 将西藏民族学院和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体检中发现的MS病人筛选出38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干预组193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193例,单纯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没有进行干预.测定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血脂、血压及血糖并比较两组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BMI与HDL-C较干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血压、BMI、血脂及血糖等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值均<0.01).结论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降低MS病人的血脂、血压和血糖水平,预防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作者:郑建文;周丽寰;董鸿智;赵锋仓;莫芳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大学生运动性眼损伤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体育运动对在校大学生眼健康的影响,为相关健康教育工作地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新乡医学院2007-2009级学生共计9 000人进行调查,了解3 a来在校大学生眼受伤的情况.以2008级和2009级前40个班为实验班,2007级和2008级后40个班为对比班,比较干预后两组眼损伤报告率的差异.结果 易造成眼部损伤的运动项目主要有篮球(50.26%)、足球(36.70%)、排球(2.92%);常见的眼部损伤主要为视网膜震荡(28.72%)、角膜挫伤(23.93%)、眼附属器损伤(11.43%).经过2a干预后,实验班眼受伤报告率(3.25%)低于对比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加强预防意识的培养,使眼的损伤降低到低限度.

    作者:阳红林;甄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南京市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现状与对策

    2009年南京市颁布了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大学生医保)的政策与实施办法,这一政策的出台从制度上解决了大学生的医疗保障问题.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相关配套方案还未完善,在政策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南京市大学生医保的参保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医保的实施现状及问题,探究成因,提出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建议.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以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样本估计总体的办法,共抽取8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 400份,收回有效问卷1 289份,其中男生583名,女生706名.

    作者:李敏;金鑫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北京市东城区汉族学生2000-2010年龋病情况动态分析

    目的 分析近10a来北京市东城区汉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为开展龋齿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2000-2010年北京市东城区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东城区学生的龋病患病情况,掌握发展规律并探讨防治对策.结果 随年龄增长,2010年东城区汉族学生乳龋患率、乳龋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0-2010年学生乳龋患率、龋均总体呈下降趋势.恒龋率、龋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5年下降幅度大.乳龋充填率为53.08%,恒龋为31.53%.结论 2010年东城区汉族学生龋患率情况有所改善,但龋齿充填率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应继续加强学生乃至家长口腔健康教育及行为指导,积极开展口腔预防保健服务工作.

    作者:吕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南京市不同专业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

    目的 了解不同专业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为制定相关行为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南京市5所高校不同专业大学生共3 183名,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健康危险行为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理工科专业大学生饮酒、过量饮酒、登录色情网站、阅读色情杂志、观看色情影碟行为的报告率较高(P值均<0.01),艺术专业大学生吸烟、网络成瘾行为的报告率较高(P值均<0.01),艺术专业、文科专业大学生共用牙刷、纹身隆鼻美容手术行为报告率较高(P值均<0.01);在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32.7%有多个性伴,69.3%的大学生性行为时不是每次使用安全套.结论 应重视大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现状,针对不同专业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薄弱环节开展行为干预工作.

    作者:刘志浩;卫平民;黄明豪;李小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宁波市2010-2011年学校传染病暴发危险因素及防控分析

    目的 了解宁波市学校传染病暴发现状,研究暴发的主要危险因素,评价疫情控制措施,为制定有效的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0-2011年宁波市发生传染病暴发的18所学校和未发生传染病暴发的36所学校,进行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所得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防控措施评价采用综合评分法.结果 2010-2011年宁波市学校传染病暴发报告病例362例,平均罹患率为4.45%.暴发时间集中在夏秋季,水痘暴发占全部事件的77.8%(14/18),小学占66.67% (12/1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提供洗手用品”(OR=0.13),“开设健康教育课程”(OR=0.12)是传染病暴发的保护性因素.暴发控制措施评价为良好5起,一般10起,较差3起.结论 小学生的水痘疫情是学校传染病防控重点.提供洗手用品和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减少学校传染病的暴发.

    作者:贺天锋;李晔;杨天池;易波;许国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漯河市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状况

    第一恒磨牙在儿童6岁时萌出,是恒牙列中萌出早、咀嚼功能大的牙齿,也是支持颌间高度和保持上下牙弓近远中(牙合)关系的主要支柱,对儿童牙颌系统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且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1].第一恒磨牙萌出早,表面点隙、窝沟较多,患龋机会高,严重者可导致早失[1].12岁是恒牙龋病的易感时期,WHO将12岁选为全球性龋病检测年龄,以便对儿童患龋率进行国际性的检测和比较[2].由于第一恒磨牙位置和功能的特殊性,对其龋病的预防一直是牙病防治的重要课题.及时掌握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和规律,对龋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于2010年3月-2011年6月对漯河市2 750名12岁儿童进行了第一恒磨牙龋患情况调查,并提出预防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均平;刘国良;李晓莉;邵建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江门市某中学B型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江门市某中学暴发的一起B型流感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学校B型流感疫情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流感个案调查表对流感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患者咽拭子标本中的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疫情自2月20日至4月7日,历时48 d,有452名学生发病,罹患率为11.15%.采集2份现症病人咽拭子全部检测出B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16 ~ 17岁年龄组罹患率较高,男、女生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疫情具有明显的班级和宿舍聚集性.病毒分离培养为B型流感病毒.结论 此次疫情为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暴发疫情.应加强学校流感监测工作和疫情网络建设.

    作者:陈茂余;杨玉芳;洪海波;王立华;麦晓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南京仙林大学城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及态度

    目的 了解南京仙林大学城大学生对同性恋现象的认知及态度现状,为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性健康教育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南京仙林大学城5所高校474名大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70.46%的大学生认为同性恋现象应该被社会尊重,3.1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应坚决杜绝同性恋现象的存在.对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态度,不同性别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大学生对同性恋现象的接受程度不同.62.23%的大学生认为同性恋不被社会接纳的原因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结论 大学生看待同性恋现象的角度多元化.应开展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其健康的性观念及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相晓萍;陈丽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浦东新区2006-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学校作为一个特殊场所,人群密集,接触密切,为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2].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人口密度高,学校类型与数量较多.笔者对浦东新区2006-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谢震宇;辛辛;孙乔;郝莉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佤族寄宿制小学生尿碘水平及甲状腺肿患病情况

    云南省地处内陆高原,历史上外环境严重缺碘,曾是碘缺乏病重灾区.虽然国家实施全民食盐加碘多年,但是云南省防治碘缺乏病的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处于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地理情况复杂,交通不便,加上少数民族饮食习惯,给这些地区的碘缺乏病防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1].佤族世代生活在云南省南部、西南部边疆地区,为当地的古老民族之一.云南省临沧地区是佤族的主要聚居地.有调查显示,佤族成年人的身高、体重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可能与佤族地区的经济水平、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因素相关[2].

    作者:李媛;张正武;张雪辉;王琦;徐芳;吴少雄;王瑞欣;起德丽;殷建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青少年人群感知抑郁症病耻感与求助意向研究

    目的 研究青少年人群感知抑郁症病耻感的水平及其对求助意向的影响,为制定青年抑郁患者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感知抑郁症病耻感量表、Beck抑郁自评量表、求助对象倾向问卷,于2008年5-9月对方便抽取的北京市15 ~ 24岁青少年83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的感知抑郁症病耻感得分为(19.48±4.18).15~ 18岁年龄组感知抑郁症病耻感水平(20.16±4.23)高于19~ 24岁年龄组(18.75±4.01),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的调查对象病耻感水平(19.79±4.37)高于大学及以上者(19.12±3.92),出生地为北京的青年感知抑郁症病耻感(20.19±4.21)高于外地者(18.96±4.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年长者、外地居民倾向于向专业机构和师长亲戚求助;男性求助意向高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求助意向越高;抑郁水平和感知抑郁症病耻感与青少年的求助意向呈负相关.结论 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出生地的青少年之间感知抑郁症病耻感存在差异.感知抑郁病耻感会降低青年人群的心理求助意向.

    作者:孙思伟;常春;孙玮;刘宝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营口市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应急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应急能力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随机抽取的营口市2所中学、4所小学1 018名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及应急避险能力调查.结果 学生对触电(73.58%)、食物中毒(62.08%)、交通(60.41%)等方面的安全知识知晓率较高.除与触电相关的安全知识以外,在其他7个方面安全知识知晓率中学生均高于小学生.学生获得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分别为广播电视(80.94%)、网络(68.17%)、安全手册(54.72%).应急避险能力得分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不同学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响学生安全知识得分因素依次为学生年龄、性格、应急避险能力得分以及家长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对孩子安全问题重视程度、是否给孩子讲解安全知识.结论 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应急避险能力水平较低.应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重视学生的安全健康教育.

    作者:陈卓;刘堃;林晓明;郭蕾蕾;张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大学生肺结核影像表现及筛查方法探讨

    目的 了解肺结核在大学生人群中流行和暴发,为高校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华南师范大学健康体检和因症就诊学生进行胸部X线检查,发现肺结核患者.结果 每年大学生健康体检均能发现一定数量的肺结核患者.结核病灶主要集中在肺上叶(91.26%).细菌学检查显示,痰抗酸染色镜检与痰结核分支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8.7%和11.7%.因症就诊患者发现肺结核的数量虽低于体检发现,但发现率仍高于体检发现率.结论 健康体检是发现大学生肺结核的重要手段,应多途径对大学生加强肺结核防治宣传教育,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健康管理.

    作者:周小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大学生近视眼周边视网膜变性调查

    目的 了解大学生近视眼周边视网膜变性患病情况及其与近视屈光度、眼轴长度的关系,为进行相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178位屈光状态为近视的大学生,进行角膜曲率、睫状肌麻痹验光、眼压、眼轴、Goldmann 三面镜检查.结果 45.21%的大学生近视患者检出不同类型的周边视网膜变性,其中格子样变性检出率为8.98%.有格子样变性、视网膜裂孔的近视大学生眼轴长度长于无此类视网膜变性者(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近视患者的周边视网膜变性检出率较高,且随着近视屈光度及眼轴长度的增加而增高.

    作者:霍银平;王文战;周利晓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洪灾区小学生创伤后应激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洪灾后小学生创伤后应激反应(PTSR)的影响因素,为灾后小学生心理重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自编洪灾暴露因素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问卷(ARS)和修订版儿童事件影响量表(CRIES),对洪灾3个月后茂名市某小学837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用x2检验、线性分层回归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女生PTSR阳性检出率高于男生(P<0.01);洪灾暴露因素问卷中的“生命是否遭受威胁”、“是否目睹他人死亡”和ARS中的“情绪控制”、“积极认知”维度对小学生CRIES总分具有显著性预测作用(R2 =0.18,P<0.01).结论 洪灾时应保护学生避免暴露于恐惧性场景;灾后心理重建应注意性别差异,并着重在情绪调控、积极认知训练等方面提高青少年儿童的心理韧性,以预防或改善其创伤心理.

    作者:刘志军;卢宁;王广海;凌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桂西北某高校2007-2011年新生常见病患病情况

    目的 了解桂西北民族地区某高校近5 a新生健康状况,为学生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工作方案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2011年入学的桂西北民族地区某学院1 425名新生的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生完全健康率平均为13.50%,汉族学生(17.56%)高于少数民族学生(1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不良检出率平均为78.50%,汉族学生为83.18%,少数民族学生为7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83.01%)高于男生(72.28%),重度视力不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营养不良检出率平均为51.91%,汉族学生为48.39%,少数民族学生为5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60.49%)高于男生(39.97%),轻、中度营养不良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龋患率平均为13.37%,女生(15.33%)高于男生(10.66%),少数民族学生(15.45%)高于汉族学生(1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民族地区高校新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政府应强化干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熊翠欢;韦妙群;余成贵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