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璧;韦泽珺;刘建华;王文英;余瑶;李双霞;杨玉琴;谭晓彦;徐瑜芬
目的 了解不同专业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为制定相关行为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南京市5所高校不同专业大学生共3 183名,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健康危险行为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理工科专业大学生饮酒、过量饮酒、登录色情网站、阅读色情杂志、观看色情影碟行为的报告率较高(P值均<0.01),艺术专业大学生吸烟、网络成瘾行为的报告率较高(P值均<0.01),艺术专业、文科专业大学生共用牙刷、纹身隆鼻美容手术行为报告率较高(P值均<0.01);在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32.7%有多个性伴,69.3%的大学生性行为时不是每次使用安全套.结论 应重视大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现状,针对不同专业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薄弱环节开展行为干预工作.
作者:刘志浩;卫平民;黄明豪;李小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高校教职工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压、体重、血脂及血糖的影响,为高校保健工作和有效降低MS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 将西藏民族学院和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体检中发现的MS病人筛选出38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干预组193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193例,单纯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没有进行干预.测定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血脂、血压及血糖并比较两组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BMI与HDL-C较干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血压、BMI、血脂及血糖等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值均<0.01).结论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降低MS病人的血脂、血压和血糖水平,预防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作者:郑建文;周丽寰;董鸿智;赵锋仓;莫芳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学校作为一个特殊场所,人群密集,接触密切,为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2].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人口密度高,学校类型与数量较多.笔者对浦东新区2006-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谢震宇;辛辛;孙乔;郝莉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2].吸烟和被动吸烟是肺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疾病发生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2-6],尤其是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有研究证明,青少年吸烟不仅会降低大脑皮层的活动,且开始吸烟年龄越小,成为烟民的可能性越大,成年后患癌症的概率越大[7].我国青少年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逐年上升,开始吸烟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8].学校是控烟的重要场所[2,9].教师的吸烟相关认知、态度、行为对学生及其他社会人群起着示范和引导作用[2,9-10].为此,笔者于2011年12月开展了本次调查,旨在为创建无烟学校提供参考.
作者:王丽;谷宁;王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保护效果,为制定控制腮腺炎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8年7月-2010年6月学校暴发病例120例,采用1∶2配对的病例对照方法研究流行性腮腺炎疫苗保护效果.结果 暴发病例主要集中在7 ~14岁的学龄儿童,占78.33%.2组平均年龄、免疫史来源以及明确的接种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免疫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预防接种证(卡)记录统计,1剂次疫苗保护效果为61%,95% CI为11% ~83%;≥2剂次疫苗保护效果为83%,95% CI为37% ~ 96%.≥1剂次疫苗保护效果为69%,95%CI为40% ~84%.估计接种率分别为73.41%,32.01%和82.43%.结论 较低的疫苗接种率和/或较少的疫苗接种剂次是导致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主要原因.提高并维持高水平2剂次接种率是预防暴发的关键.
作者:张磊;王建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2010年7月29日至8月29日,湖州市南浔区某游泳池发生一起咽结膜热暴发疫情,发病者以中小学生为主.经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为游泳池水消毒不严所致.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从当地医疗机构、病例家长、游泳池培训班记录等各方面搜索掌握全部可疑病例并建立一览表.病例定义:7月19日至9月8日(首、末例病人发病时间上溯及下延1个长潜伏期)期间,发热≥38.5℃和结膜炎、扁桃体炎、咽部充血症状之一,且发病前一个疾病长潜伏期内曾去某游泳池游泳,并排除其他可能传染途径[1-3].经调查核实,符合病例定义者共52名.
作者:邹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一起水痘疫情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及水痘疫苗保护效果,为预防水痘疫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某区一小学发生的水痘暴发疫情,采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发病危险因素分析,队列研究方法计算水平疫苗保护效率及不同接种时间对发病的影响.结果 本次暴发疫情罹患率为3.5%,接种水痘疫苗的患者病程比未接种者短(Z=-2.74,P=0.006).接触病例(OR=7.21)及和其他班级学生玩耍(OR=3.59)是水痘发病的危险因素.水痘疫苗保护效率(VE)为23%,水痘疫苗接种时间至本次发病时间间隔≤4 a罹患率为20%,VE=40%;5 a的为33.3%,VE=0;6 a及以上的为50%.结论 该起疫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接触类似病例及和其他班级学生玩耍;疫苗接种间隔时间越长,保护效果越低.
作者:周荃;罗小华;袁俊;刘振华;刘于飞;刘建平;刘艳慧;马晓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洪灾后小学生创伤后应激反应(PTSR)的影响因素,为灾后小学生心理重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自编洪灾暴露因素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问卷(ARS)和修订版儿童事件影响量表(CRIES),对洪灾3个月后茂名市某小学837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用x2检验、线性分层回归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女生PTSR阳性检出率高于男生(P<0.01);洪灾暴露因素问卷中的“生命是否遭受威胁”、“是否目睹他人死亡”和ARS中的“情绪控制”、“积极认知”维度对小学生CRIES总分具有显著性预测作用(R2 =0.18,P<0.01).结论 洪灾时应保护学生避免暴露于恐惧性场景;灾后心理重建应注意性别差异,并着重在情绪调控、积极认知训练等方面提高青少年儿童的心理韧性,以预防或改善其创伤心理.
作者:刘志军;卢宁;王广海;凌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南京仙林大学城大学生对同性恋现象的认知及态度现状,为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性健康教育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南京仙林大学城5所高校474名大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70.46%的大学生认为同性恋现象应该被社会尊重,3.1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应坚决杜绝同性恋现象的存在.对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态度,不同性别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大学生对同性恋现象的接受程度不同.62.23%的大学生认为同性恋不被社会接纳的原因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结论 大学生看待同性恋现象的角度多元化.应开展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其健康的性观念及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相晓萍;陈丽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贵州苗族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现状,为促进儿童神经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首都儿少卫生研究所研制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在贵州省选取苗族聚居的2个县,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71名6~83月龄苗族儿童进行现况调查,了解儿童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会行为5个能区以及发育商的情况.以同等条件汉族居住地儿童217名为对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苗族儿童大运动能区评分高于汉族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能区评分及总发育商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发育商分级分析苗族儿童总发育商低下百分比为1.75%,低于汉族儿童(9.22%),苗族儿童发育商良好百分比为5.85%,高于汉族儿童(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性别分析苗族男童、女童大运动能区评分均高于汉族男、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贵州苗族儿童神经发育不落后于同地区汉族儿童,大运动发育评分高于汉族儿童.
作者:李璧;韦泽珺;刘建华;王文英;余瑶;李双霞;杨玉琴;谭晓彦;徐瑜芬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江门市某中学暴发的一起B型流感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学校B型流感疫情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流感个案调查表对流感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患者咽拭子标本中的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疫情自2月20日至4月7日,历时48 d,有452名学生发病,罹患率为11.15%.采集2份现症病人咽拭子全部检测出B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16 ~ 17岁年龄组罹患率较高,男、女生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疫情具有明显的班级和宿舍聚集性.病毒分离培养为B型流感病毒.结论 此次疫情为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暴发疫情.应加强学校流感监测工作和疫情网络建设.
作者:陈茂余;杨玉芳;洪海波;王立华;麦晓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近视眼周边视网膜变性患病情况及其与近视屈光度、眼轴长度的关系,为进行相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178位屈光状态为近视的大学生,进行角膜曲率、睫状肌麻痹验光、眼压、眼轴、Goldmann 三面镜检查.结果 45.21%的大学生近视患者检出不同类型的周边视网膜变性,其中格子样变性检出率为8.98%.有格子样变性、视网膜裂孔的近视大学生眼轴长度长于无此类视网膜变性者(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近视患者的周边视网膜变性检出率较高,且随着近视屈光度及眼轴长度的增加而增高.
作者:霍银平;王文战;周利晓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1985-2010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探讨肥胖的发展规律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1985,1991,1995,2000,2005和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数据,计算肥胖检出率及25 a间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结果 2010年7~18岁各年龄组男生肥胖检出率在8.90%~15.35%之间,女生肥胖检出率在2.81%~8.08%之间,男生各年龄组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男生肥胖检出率高年龄在10岁,女生高年龄在12岁.根据2005-2010年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增长率预测,2015年我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肥胖检出率男性将达到14.58%,女性达到6.87%.结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检出率较发达国家增长快,但增长速率已呈下降趋势,并趋于稳定.
作者:谭琪;徐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学校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师生员工身体健康严重损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1].据相关文献报道,我国70%以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80%以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传染病流行事件[2].学生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影响群体,预防并减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作者:徐勇;颜博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6~11岁儿童定量脑电图脑电功率谱的活动特征,为正常儿童脑电图相对功率常模的建立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以哈尔滨市180名6~11岁正常儿童为样本,记录安静状态下的θ,α,β,SMR频段脑电相对功率,以及θ/α,θ/β,θ/SMR比值.结果 6~11岁儿童θ波、α波、β波、SMR波脑电相对功率平均值分别为(23.00±3.00),(14.49±3.35),(5.79±1.27),(7.17±1.63);θ/β,θ/α,θ/SMR功率比值平均值分别为(4.24±1.42),(1.66±0.39),(3.36±0.89);脑电相对功率重测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除θ与SMR波的相对功率外,其他脑电相对功率各指标之间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了解6~11岁儿童各年龄段脑电相对功率特征,可为建立正常儿童脑电相对功率常模及评估脑电生物反馈训练效果提供数据资料.
作者:宋佳;吕莹;王佳;孙彩虹;夏薇;武丽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学生视力不良状况,探讨中小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为防治学生近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河南省122所城乡中小学校和3所大学的学生共60 398名进行视力检测,对小学四年级以上学生49 223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0年河南省城乡7 ~ 22岁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3.48%.家庭作业时间越长的学生疑似近视率越高(P<0.05);每天平均睡眠时间较短的学生疑似近视的检出率较高(P<0.05);平均每天体育锻炼时间≥lh的学生疑似近视检出率低于体育锻炼时间<l h的学生(P<0.05).每天睡眠时间、从家到校时间、每天锻炼时间、每天家庭作业时间、性别及城乡是中小学生疑似近视的主要影响因素(P值均<0.01).结论 河南省学生视力不良率继续增长,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应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减少学生近视的发生.
作者:杨汴生;张丁;何健;孙经;王旭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营口市中小学生视力状况,为学校预防近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对营口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平均视力和视力不良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营口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2.5%,视力不良检出率随年龄上升显著增高;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城市、乡村学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乡学生平均视力值相当,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岁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较2005年增长11.7个百分点;12岁以上学生重度视力不良构成比均高于轻、中度.结论 课业负担过重、用眼时间超长、不良用眼卫生习惯等是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大幅度增长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虹;王景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儿童为肠道原虫易感人群,其感染肠道原虫后可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长期反复感染易造成营养吸收不良、生长迟缓和智力受损等[1-2].南宁市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潮湿,适宜肠道原虫及媒介生物的滋生传播.为了解南宁市儿童肠道原虫的感染现状,以便采取更有效的防治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笔者于2011年对南宁市10所幼儿园和10所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共4 254名进行肠道原虫的病原学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胡缨;卢作超;石焕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2010学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患病情况,为学生近视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对数视力表,对北京市全体在册中小学生1 100 971名进行视力检查.结果 2010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2.99%,且随着年级上升而迅速增加.与2009学年相比,视力不良检出率总体上升了3.01个百分点,郊区增长幅度(3.15个百分点)高于城区(2.88个百分点);有63.11%的中小学校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增长幅度在1个百分点以上.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应采取多方面的防控措施,将学生视力保护工作融入日常教学、生活之中.
作者:孙颖;段佳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依恋模式以及家庭环境的特点,为防治青少年抑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36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及住院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组,以33名年龄、性别、教育年限匹配的青少年作为对照组,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为研究工具进行施测.结果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依恋回避、依恋焦虑维度上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知识性和娱乐性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矛盾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青少年抑郁症组依恋回避维度与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呈负相关,与矛盾性呈正相关.对照组依恋回避维度与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和道德宗教观呈负相关,与矛盾性因子呈正相关.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表现出高回避、高焦虑的依恋模式,在家庭环境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低、矛盾性突出.不安全依恋模式和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可能是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岳云玲;周晓琴;史丹;杜晓玮;陈吟菊;程莉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