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琪;徐勇
云南省地处内陆高原,历史上外环境严重缺碘,曾是碘缺乏病重灾区.虽然国家实施全民食盐加碘多年,但是云南省防治碘缺乏病的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处于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地理情况复杂,交通不便,加上少数民族饮食习惯,给这些地区的碘缺乏病防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1].佤族世代生活在云南省南部、西南部边疆地区,为当地的古老民族之一.云南省临沧地区是佤族的主要聚居地.有调查显示,佤族成年人的身高、体重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可能与佤族地区的经济水平、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因素相关[2].
作者:李媛;张正武;张雪辉;王琦;徐芳;吴少雄;王瑞欣;起德丽;殷建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学生超重肥胖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探寻超重肥胖干预的方法.方法 该组资料为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在北京市6个区的40所中小学随机监测了6 789名学生.结果 北京市2010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49%,9.52%,其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94%,11.24%,中学生分别为12.94%,8.08%.肥胖率城男高于乡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肥胖与每天是否吃早餐、每日做家庭作业时间长短及电子休闲时间长短等无显著相关,但在是否喜欢体育课、是否喜欢长跑、体育课后感觉、每天体育锻炼超过1h、做课间操是否认真等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变生活方式是短中期预防肥胖的有效方法,必须提高公共卫生策略的高度,对整个社会采取措施.
作者:高爱钰;潘勇平;石晓燕;宋玉珍;段佳丽;吕若然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应急能力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随机抽取的营口市2所中学、4所小学1 018名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及应急避险能力调查.结果 学生对触电(73.58%)、食物中毒(62.08%)、交通(60.41%)等方面的安全知识知晓率较高.除与触电相关的安全知识以外,在其他7个方面安全知识知晓率中学生均高于小学生.学生获得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分别为广播电视(80.94%)、网络(68.17%)、安全手册(54.72%).应急避险能力得分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不同学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响学生安全知识得分因素依次为学生年龄、性格、应急避险能力得分以及家长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对孩子安全问题重视程度、是否给孩子讲解安全知识.结论 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应急避险能力水平较低.应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重视学生的安全健康教育.
作者:陈卓;刘堃;林晓明;郭蕾蕾;张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不同专业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为制定相关行为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南京市5所高校不同专业大学生共3 183名,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健康危险行为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理工科专业大学生饮酒、过量饮酒、登录色情网站、阅读色情杂志、观看色情影碟行为的报告率较高(P值均<0.01),艺术专业大学生吸烟、网络成瘾行为的报告率较高(P值均<0.01),艺术专业、文科专业大学生共用牙刷、纹身隆鼻美容手术行为报告率较高(P值均<0.01);在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32.7%有多个性伴,69.3%的大学生性行为时不是每次使用安全套.结论 应重视大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现状,针对不同专业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薄弱环节开展行为干预工作.
作者:刘志浩;卫平民;黄明豪;李小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学生视力不良状况,探讨中小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为防治学生近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河南省122所城乡中小学校和3所大学的学生共60 398名进行视力检测,对小学四年级以上学生49 223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0年河南省城乡7 ~ 22岁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3.48%.家庭作业时间越长的学生疑似近视率越高(P<0.05);每天平均睡眠时间较短的学生疑似近视的检出率较高(P<0.05);平均每天体育锻炼时间≥lh的学生疑似近视检出率低于体育锻炼时间<l h的学生(P<0.05).每天睡眠时间、从家到校时间、每天锻炼时间、每天家庭作业时间、性别及城乡是中小学生疑似近视的主要影响因素(P值均<0.01).结论 河南省学生视力不良率继续增长,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应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减少学生近视的发生.
作者:杨汴生;张丁;何健;孙经;王旭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保护效果,为制定控制腮腺炎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8年7月-2010年6月学校暴发病例120例,采用1∶2配对的病例对照方法研究流行性腮腺炎疫苗保护效果.结果 暴发病例主要集中在7 ~14岁的学龄儿童,占78.33%.2组平均年龄、免疫史来源以及明确的接种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免疫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预防接种证(卡)记录统计,1剂次疫苗保护效果为61%,95% CI为11% ~83%;≥2剂次疫苗保护效果为83%,95% CI为37% ~ 96%.≥1剂次疫苗保护效果为69%,95%CI为40% ~84%.估计接种率分别为73.41%,32.01%和82.43%.结论 较低的疫苗接种率和/或较少的疫苗接种剂次是导致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主要原因.提高并维持高水平2剂次接种率是预防暴发的关键.
作者:张磊;王建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作为查漏补种的一项重要手段,能有效促进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管理,保持疫苗的高接种率,为控制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在学校的流行发挥积极作用.自2005年6月国务院颁布《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来,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推进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1].笔者运用Excel软件中SUM,IF等函数和数据处理功能编制统计模板,输入儿童预防接种的数据信息,实现对儿童接种记录进行快速自动化查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姜龙训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汶川灾后小学生的亲和动机、社交焦虑状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有效改善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亲和力动机量表(AFMS)、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对随机抽取的绵阳市及周边的5所小学校的五、六年级43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不同地区、是否独生子女的灾区小学生亲和动机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社交焦虑方面,女生的害怕否定评价和总分高于男生,城乡之间、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灾区小学生较易产生的三大主要心理问题依次为学习焦虑(58%)、身体症状(25%)、自责倾向(18%);女生的学习焦虑得分高于男生,但自责倾向低于男生(t=-3.18).社交焦虑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亲和动机和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34,P<0.05).结论 社交焦虑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灾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亲和动机则通过与社交焦虑的负相关关系间接影响心理健康.
作者:魏然;辛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能量消耗特点及肥胖和体重正常儿童青少年能量代谢的差异,为制定合理运动指导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Cortex便携式气体代谢仪,对从北京市某九年一贯制学校抽取的61名7~ 14岁儿童静息、写作业、慢走、慢跑进行能量消耗测定,根据性别和是否肥胖分为4组进行测试结果比较.结果 7 ~14岁体重正常男生、体重正常女生、肥胖男生和肥胖女生的静息能量消耗分别为(1.29±0.22),(1.23±0.14),(1.56±0.32),(1.26±0.24)kcal/min(1 kcal=4.18 kJ),肥胖男生高于体重正常男生和肥胖女生(P<0.05).肥胖男生写作业、慢走和慢跑的能量消耗均高于体重正常男生,肥胖和体重正常女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肥胖和体重正常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能量消耗存在差异.肥胖干预工作应注重减轻课业负担,鼓励儿童多进行慢跑等能量消耗较高的运动.
作者:张子龙;马军;王海俊;张一民;付连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体育运动对在校大学生眼健康的影响,为相关健康教育工作地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新乡医学院2007-2009级学生共计9 000人进行调查,了解3 a来在校大学生眼受伤的情况.以2008级和2009级前40个班为实验班,2007级和2008级后40个班为对比班,比较干预后两组眼损伤报告率的差异.结果 易造成眼部损伤的运动项目主要有篮球(50.26%)、足球(36.70%)、排球(2.92%);常见的眼部损伤主要为视网膜震荡(28.72%)、角膜挫伤(23.93%)、眼附属器损伤(11.43%).经过2a干预后,实验班眼受伤报告率(3.25%)低于对比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加强预防意识的培养,使眼的损伤降低到低限度.
作者:阳红林;甄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2010学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患病情况,为学生近视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对数视力表,对北京市全体在册中小学生1 100 971名进行视力检查.结果 2010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2.99%,且随着年级上升而迅速增加.与2009学年相比,视力不良检出率总体上升了3.01个百分点,郊区增长幅度(3.15个百分点)高于城区(2.88个百分点);有63.11%的中小学校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增长幅度在1个百分点以上.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应采取多方面的防控措施,将学生视力保护工作融入日常教学、生活之中.
作者:孙颖;段佳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拓展训练是近年来新兴的运动项目,是利用自然或人工设置的各种不同的环境,以心理上的挑战为重点,达到锻炼意志品质、激发潜能为目的而设计的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1-2].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参加者改善自我概念、提高心理素质,不仅培养了实践能力,也塑造了顽强、自信、团结的良好品格,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对推动当代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3].大学生群体心理尚处于未成熟的时期,对社会、自我的认识与实际存在较大的偏差,心理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本文旨在通过拓展训练来干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以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张剑峰;高绪秀;毕存箭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学生应对方式与攻击性的关系,为指导学校教育工作者识别和干预中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青少年攻击性问卷,对随机抽取的太原市900名中学生进行施测,对应对方式和攻击性各因子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各因子与攻击性总分及各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r值分别为-0.067 ~0.321,P值均<0.01);回归分析表明,应对方式中发泄情绪、问题解决、幻想否认、寻求社会支持因子对攻击性总分的回归效应达到统计学意义(β值分别为2.519,-1.369,1.026,-0.568,P值均<0.01).结论 中学生应对方式与攻击性有密切联系,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干预和指导工作.
作者:樊鑫;王志中;何志晶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依恋模式以及家庭环境的特点,为防治青少年抑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36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及住院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组,以33名年龄、性别、教育年限匹配的青少年作为对照组,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为研究工具进行施测.结果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依恋回避、依恋焦虑维度上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知识性和娱乐性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矛盾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青少年抑郁症组依恋回避维度与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呈负相关,与矛盾性呈正相关.对照组依恋回避维度与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和道德宗教观呈负相关,与矛盾性因子呈正相关.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表现出高回避、高焦虑的依恋模式,在家庭环境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低、矛盾性突出.不安全依恋模式和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可能是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岳云玲;周晓琴;史丹;杜晓玮;陈吟菊;程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青少年人群感知抑郁症病耻感的水平及其对求助意向的影响,为制定青年抑郁患者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感知抑郁症病耻感量表、Beck抑郁自评量表、求助对象倾向问卷,于2008年5-9月对方便抽取的北京市15 ~ 24岁青少年83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的感知抑郁症病耻感得分为(19.48±4.18).15~ 18岁年龄组感知抑郁症病耻感水平(20.16±4.23)高于19~ 24岁年龄组(18.75±4.01),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的调查对象病耻感水平(19.79±4.37)高于大学及以上者(19.12±3.92),出生地为北京的青年感知抑郁症病耻感(20.19±4.21)高于外地者(18.96±4.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年长者、外地居民倾向于向专业机构和师长亲戚求助;男性求助意向高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求助意向越高;抑郁水平和感知抑郁症病耻感与青少年的求助意向呈负相关.结论 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出生地的青少年之间感知抑郁症病耻感存在差异.感知抑郁病耻感会降低青年人群的心理求助意向.
作者:孙思伟;常春;孙玮;刘宝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6~11岁儿童定量脑电图脑电功率谱的活动特征,为正常儿童脑电图相对功率常模的建立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以哈尔滨市180名6~11岁正常儿童为样本,记录安静状态下的θ,α,β,SMR频段脑电相对功率,以及θ/α,θ/β,θ/SMR比值.结果 6~11岁儿童θ波、α波、β波、SMR波脑电相对功率平均值分别为(23.00±3.00),(14.49±3.35),(5.79±1.27),(7.17±1.63);θ/β,θ/α,θ/SMR功率比值平均值分别为(4.24±1.42),(1.66±0.39),(3.36±0.89);脑电相对功率重测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除θ与SMR波的相对功率外,其他脑电相对功率各指标之间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了解6~11岁儿童各年龄段脑电相对功率特征,可为建立正常儿童脑电相对功率常模及评估脑电生物反馈训练效果提供数据资料.
作者:宋佳;吕莹;王佳;孙彩虹;夏薇;武丽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江门市某中学暴发的一起B型流感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学校B型流感疫情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流感个案调查表对流感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患者咽拭子标本中的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疫情自2月20日至4月7日,历时48 d,有452名学生发病,罹患率为11.15%.采集2份现症病人咽拭子全部检测出B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16 ~ 17岁年龄组罹患率较高,男、女生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疫情具有明显的班级和宿舍聚集性.病毒分离培养为B型流感病毒.结论 此次疫情为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暴发疫情.应加强学校流感监测工作和疫情网络建设.
作者:陈茂余;杨玉芳;洪海波;王立华;麦晓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职业压力与积极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促进教师积极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教学效能感量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问卷和心理健康连续体量表(成人版),对云南省德宏地区423名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中小学教师一般教育效能感与职业压力各因子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18-0.327,P值均<0.01),职业压力与积极心理健康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47 ~-0.099,P值均<0.05).教师一般教育效能感对职业压力有预测效应,职业压力对积极心理健康有预测效应.教师职业压力在一般教育效能感与积极心理健康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路径系数分别为-0.49,-0.15,P值均<0.01),个人教学效能感和职业压力对教师积极心理健康均具有直接影响效应(路径系数分别为0.25,-0.17,P值均<0.01).结论 教学效能感、职业压力是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一般教育效能感通过职业压力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积极心理健康.
作者:吕静;赵科;杨丽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2010年7月29日至8月29日,湖州市南浔区某游泳池发生一起咽结膜热暴发疫情,发病者以中小学生为主.经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为游泳池水消毒不严所致.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从当地医疗机构、病例家长、游泳池培训班记录等各方面搜索掌握全部可疑病例并建立一览表.病例定义:7月19日至9月8日(首、末例病人发病时间上溯及下延1个长潜伏期)期间,发热≥38.5℃和结膜炎、扁桃体炎、咽部充血症状之一,且发病前一个疾病长潜伏期内曾去某游泳池游泳,并排除其他可能传染途径[1-3].经调查核实,符合病例定义者共52名.
作者:邹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贵州苗族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现状,为促进儿童神经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首都儿少卫生研究所研制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在贵州省选取苗族聚居的2个县,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71名6~83月龄苗族儿童进行现况调查,了解儿童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会行为5个能区以及发育商的情况.以同等条件汉族居住地儿童217名为对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苗族儿童大运动能区评分高于汉族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能区评分及总发育商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发育商分级分析苗族儿童总发育商低下百分比为1.75%,低于汉族儿童(9.22%),苗族儿童发育商良好百分比为5.85%,高于汉族儿童(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性别分析苗族男童、女童大运动能区评分均高于汉族男、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贵州苗族儿童神经发育不落后于同地区汉族儿童,大运动发育评分高于汉族儿童.
作者:李璧;韦泽珺;刘建华;王文英;余瑶;李双霞;杨玉琴;谭晓彦;徐瑜芬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