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岛市2007-2011年学生肺结核发病特征分析

吴洁;孙海燕;薛白;王忠东;任志盛

关键词:结核, 肺, 流行病学研究,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青岛市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及分布特征,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2007-2011年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肺结核报告发病资料,统计分析青岛市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2007-2011年青岛市学生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15.75~ 20.61/10万),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8,P<0.05),自2008年起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有下降趋势(x2=7.60,P<0.05);2007-2011年学生涂阳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4.62 ~7.34)/10万,年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8.62,P>0.05);学生肺结核发现方式以因症就诊和转诊为主,分别占55.14%,27.45%;年均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男生为22.34/10万,女生为13.1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93,P<0.05);学生各年龄组发病数构成比15~ 19岁高,占49.44%,其次为20 ~ 24岁,占44.94%;各年度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数以4月高,其次为5月和6月,2月低.结论 青岛市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应加强对高中和大学新生入学体检及在校生、教职员工的常规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学校结核病患者并开展密切接触者调查,防止结核病在学校的传播.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云南省教师吸烟行为及控烟知识态度

    目的 了解云南省大中小学教师吸烟状况、对烟草的知识和态度以及控烟教学活动开展情况,为指导开展无烟校园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三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昆明、普洱和楚雄抽取27所大中小学的811名教师,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 云南大中小学教师的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和戒烟率分别为22.56%,16.76%和25.68%.男教师的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和戒烟率为52.8%,39.52%和25.13%,女教师的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和戒烟率为0.85%,0.43%和50.00%.在控烟教学活动中,大中小学教师在告知学生吸烟危害健康、教学生拒烟技巧、获预防吸烟的资料和接受预防学生吸烟的培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男女教师在教拒烟技巧和获预防吸烟资料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中小学教师对尼古丁是引起多种癌症的化学物质、教师应是不吸烟的榜样、应在学校范围内禁烟和教师应指导学生拒烟或戒烟的知晓率/态度持有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对低焦油低尼古丁的烟危害很小、尼古丁是引起癌症的化学物质、被动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很小、吸烟成瘾是一种慢性疾病、教师应是不吸烟的榜样、应在学校范围内禁烟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云南省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校园吸烟现象,且对烟草相关知识的掌握仍有不足.应普及教师控烟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作者:刘毅;赵白帆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青岛市2007-2011年学生肺结核发病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青岛市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及分布特征,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2007-2011年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肺结核报告发病资料,统计分析青岛市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2007-2011年青岛市学生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15.75~ 20.61/10万),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8,P<0.05),自2008年起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有下降趋势(x2=7.60,P<0.05);2007-2011年学生涂阳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4.62 ~7.34)/10万,年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8.62,P>0.05);学生肺结核发现方式以因症就诊和转诊为主,分别占55.14%,27.45%;年均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男生为22.34/10万,女生为13.1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93,P<0.05);学生各年龄组发病数构成比15~ 19岁高,占49.44%,其次为20 ~ 24岁,占44.94%;各年度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数以4月高,其次为5月和6月,2月低.结论 青岛市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应加强对高中和大学新生入学体检及在校生、教职员工的常规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学校结核病患者并开展密切接触者调查,防止结核病在学校的传播.

    作者:吴洁;孙海燕;薛白;王忠东;任志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状况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指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正在监狱服刑,且年龄未满18周岁的公民.根据司法部调研报告,截至2005年底,在我国监狱服刑的156万名在押犯中,有未成年子女的服刑人员近46万,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总数逾60万[1].已有资料显示,由于社会对服刑人员普遍存在偏见,使得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出现更多的心理问题,如自卑感强烈、过分敏感、人际交往困难等[2-6].目前开展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人格特征方面[7-8].为进一步了解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笔者进行了此项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美荣;郭鑫;张聪颖;孙才智;苑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乌鲁木齐市2012年中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2012年中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免疫史,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乌鲁木齐市225所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学校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1-5月发病多,以6~12岁儿童发病率高;不同学段、不同民族、不同性别学生流腮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地区腮腺炎发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 255例流腮病例中,有免疫史者占40.88%.结论 及时接种疫苗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有效而经济的措施.应落实学校查验证工作,将腮腺炎类疫苗免疫覆盖率纳入绩效考核.

    作者:王培生;王君;卢耀勤;罗新;玛依努尔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慈溪市学龄儿童伤害死亡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慈溪市5~ 14岁儿童伤害死亡状况,为学生伤害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6-2010年慈溪市病伤死亡原因年报表及人口数年报表,采用死亡率、死因构成及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和潜在寿命损失率等指标描述伤害死亡在慈溪市5~14岁儿童中的流行特点及疾病负担.结果 慈溪市2006-2010年5~14岁儿童的伤害平均死亡率为13.85/10万,占同期该年龄段儿童死亡总人数的53.15%;学龄儿童伤害死亡的死因顺位为淹溺、交通伤害、其他事故和有害效应及跌落,4种主要伤害占同期同人群伤害总数的82.89%.学龄儿童伤害死亡导致潜在寿命损失为6 024.70 a,潜在寿命损失率为10.98‰.结论 伤害尤其是淹溺和交通伤害是慈溪市5 ~ 14岁儿童健康损失的主要因素和重要致死原因.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防制工作.

    作者:许坚;罗央努;陈国华;马小丽;罗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一起学校沙门菌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2012年9月9日,许昌市某私立中学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共有411人中毒,大部分患者出现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许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本次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基本情况2012年9月9日,许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卫生局通知,市某私立中学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共有411人中毒,其中有196人在许昌市中心医院、138人在市中医院、71人在市医院、6人在市二院治疗.接到通知后,中心立即派出专业人员组成食物中毒流调小组和检验小组,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经过医院对症处理和补液后,411名确诊中毒患者全部痊愈出院.

    作者:王岩;李杨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嘉兴市区部分学校食堂餐具消毒情况

    餐具直接接触人口食品,食源性致病菌可以通过被污染的餐具进入人体.严格的餐具消毒是保证就餐者饮食安全,控制食源性疾病发生和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1].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场所,学校餐饮卫生是食品安全工作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解嘉兴市区学校食堂餐具消毒情况,防止因餐具不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发生,确保学生在校就餐安全,笔者对嘉兴市区部分学校食堂的餐具进行了抽样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培彦;王恒辉;陈黎霞;高雯洁;沈志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新疆贫困地区0~6岁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新疆贫困地区0~6岁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营养改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制定的中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调查问卷,对从新疆贫困地区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1 816名0~6岁儿童及其抚养人进行一对一的现场问卷调查.以WHO推荐的儿童生长发育标准计算各项指标的Z评分,评价儿童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新疆贫困地区0~6岁儿童2007-2009年总体营养不良率分别为15.1%,12.0%和11.9%.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儿童自身状况(如出生时属于巨大儿)、后天家庭照料因素(如是否母乳喂养、父母文化程度等)及相关疾病对营养状况有明显影响.结论 新疆贫困地区0~6岁儿童营养状况需高度关注.制定和实施营养改善政策及措施时,应注重孕产妇营养,提倡母乳喂养,关注学龄前儿童合理膳食,加强保育环节营养监测体系建设.

    作者:魏学燕;葩丽泽·买买提;张格祥;王蕾蕾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大学生食品安全防范知识行为现状

    目的 了解南京市高校学生食品安全防范知识行为现状,为促进大学生食品安全行为的形成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南京某高校881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方法,对食品安全防范知识、食品购买和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并检验认知与行为之间的协调性.结果 认为街头食品不安全的学生中,仍有相当比例经常在外购买食品(57.1%)或用餐(92.0%);男生在摊点购买食品、小餐馆用餐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在小摊处用餐的比例明显低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认为油炸食品不安全的学生中,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经常购买油条(17.7%)、薯片(29.1%)和方便面(42.7%),男生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生用餐考虑安全的比例(70.0%)高于女生(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食品久存不安全的学生中,一次性大量购买食品的比例也较高(60.9%),且57.1%的学生放置食品3d以上.结论 大学生食品安全防范知识行为不能很好地协调,会出现与认知相反的行为.

    作者:莫宝庆;肖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贵阳市中学生有氧和无氧能力比较

    目的 了解贵阳市中学生体质状况,为制定改善中学生体质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对分层随机抽取的贵阳市某初、高中一、二年级244名学生进行大摄氧量和50 m跑测试.结果 高中组女生大摄氧量、大摄氧量相对值及50 m跑成绩均低于初中组(P值均<0.01);高中组男生50 m跑成绩优于初中组(P<0.01),大摄氧量与初中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摄氧量相对值低于初中组(P<0.01).结论 贵阳市高中生有氧及无氧能力低于初中生,且女生下降更明显.应针对高中生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

    作者:周燚;姚鑫;石家瑾;郝亮;彭丽英;程杨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政府公共服务对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的干预

    儿童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宝贵的财富.但据国际肥胖任务工作组(the International Obesity Task Force)(2004)收集到的56个国家和地区的儿童及青少年资料表明,有1.55亿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呈现出肥胖或超重的症状[1],其中3 000万到4 500万肥胖儿童青少年年龄在5 ~ 17岁之间[2].基于此,国际社会倡议各国政府必须积极应对这一关乎全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呼吁在预防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上采取一致行动.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在我国同样存在,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比例较低,但将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发展置于人口大国以及未来20 a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背景下审视,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刻不容缓.

    作者:周细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长沙市高校学生肺结核发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长沙市高校学生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高校肺结核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采用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长沙市高校2010-2011年期间疾控机构或定点医院确诊的学生肺结核病例116例,在病例所在的学校选择232名非肺结核学生为对照组.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一对一的面谈.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高校学生肺结核发病有关联的因素有性别、民族、卡介苗接种史、BMI、肺结核病人接触史、参加集体活动频率、患有其他疾病、生活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未接种卡介苗、体重过低、有肺结核病人接触史、参加集体活动频率较低、生活费少可增加高校学生肺结核发病的风险.结论 影响高校学生肺结核发病的因素较多.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多角度、多方法地控制高校学生肺结核的发生.

    作者:陈秋萍;陈田木;赵衡文;付志勇;吴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北京市怀柔区2010-2012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分析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逐年增长的态势十分明显,已成为学生常见病中检出率高的病种[1-2].近视也是世界范围内儿童青少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可导致注意力深度和广度受限,辨认远处和精细目标下降[3-4].我国2007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及2008年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方案》,对预防学生的近视状况提供了政策支持[5].本研究通过对怀柔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为今后开展视力不良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玉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一起不明原因学生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2012年3月,金华市某中学校多名学生出现食物中毒症状,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 基本情况该中学位于金华市郊,目前在校学生702名(住宿生509名),教职工89名.2月29日18:00起,该校陆续有学生出现腹痛、腹泻症状,截止3月1日18:00,腹泻(≥3次/d)并伴大便性状明显发生改变的学生有12人,之后无新病例发生.多数学生服用校保健医师下发的泻立停后,很快痊愈,无住院病例和危重病例.截止3月2日9:00,全部学生均康复.

    作者:陈高尚;申屠平平;陈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济南市2012年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济南市2012年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为有效防控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济南市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流行特征、病原分布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济南市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疫情342起,其中托幼机构疫情214起(包括1起暴发疫情),累计病例734例.市区托幼机构聚集性病例发病率(15.61/10万)显著高于郊县(7.73/10万)(x2=92.823,P<0.01).4月托幼机构聚集病例开始上升,5-6月报告起数达到高峰.病例以3~4岁为主,占托幼机构聚集性疫情病例总数的81.20%.聚集性疫情主要以CoxA16病毒感染为主(56.77%).结论 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5-7月是防控工作的关键时期.

    作者:李战;许华茹;成洪旗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孤独感的关系

    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孤独感的关系,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2个县4所乡镇中学1 34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留守儿童713名,内容主要包括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儿童孤独量表.结果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在心理弹性的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心理弹性总分上低于非留守儿童,而孤独感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各因子与孤独感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值均<0.05).心理弹性的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维度是留守儿童孤独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发展是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内容.

    作者:董泽松;张大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贵阳城区中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相关行为因素,为制定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分层抽取贵阳城区10所中学3 571名中学生,采用网络成瘾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6.1%.单因素分析显示,上网年限越长、频率越高,每次上网时间越长,网络成瘾检出率越高,网吧上网、玩网络游戏者网络成瘾检出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在网吧上网、每周上网次数、每次上网时间、玩网络游戏与网络成瘾呈正相关(P值均<0.05);上网获取信息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较高.家长及教师要注意引导中学生合理控制网络使用时间,远离网络游戏,禁止在网吧上网,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

    作者:张宛筑;邓冰;王加好;田艳;王凤;黄列玉;谢舍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贵州两县中小学校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是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公共场所[1].学校人口密集,学生接触密切,成为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2-3].据报道,我国70%以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80%以上的学校突发事件为传染病流行事件[4].近年来,我国学校结核病疫情屡有发生,不仅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对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5].2009年4-9月贵州省对两县中小学校结核病防治开展健康教育并进行效果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再平;王波;陈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西安市2011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手足口病是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黏膜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数种肠道病毒为病原,主要侵犯儿童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1].本文对2011年西安市175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初步探讨手足口病转为重症的影响因素,为有效降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生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琴丽;王戬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中国儿童青少年1995-2010年皮褶厚度和体脂率变化情况

    目的 分析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1995-2010年间肱三头肌和肩胛下皮褶厚度和体脂率的变化,为建立更科学的青少年超重/肥胖评价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来自1995年和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北京等13个省和直辖市,共82 921和93 264名7~18岁汉族中小学生.检测指标为肱三头肌和肩胛下皮褶厚度,分大城市、中小城市、富裕乡村、中下乡村4个社会经济群体计算体脂率.结果 1995-2010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增幅男生为1.36 mm/10 a,女生为1.05 mm/10 a;肩胛下皮褶厚度增幅男生为1.07 mm/10 a,女生为0.67 mm/10 a.男肱三头肌皮褶厚度7~12岁期间增长迅猛;女生从青春中期开始两处皮褶厚度逐步显著超过男生.1995年4个社会经济群体体脂率顺次为大城市>中小城市>富裕乡村>中下乡村;15 a间富裕乡村、中小城市增速迅猛,各群体间差异显著缩小.2010年4个群体体脂率男生分别为18.6%,16.9%,16.0%和13.9%,女生分别为21.9%,20.5%,20.4%和18.5%;男、女增幅分别为1.42%和0.91%/10 a.结论 应及时分析我国青少儿群体及其亚群的体脂率迅猛增长原因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相应的预防、应对策略和措施.

    作者:季成叶;陈天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