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儿童青少年1995-2010年皮褶厚度和体脂率变化情况

季成叶;陈天娇

关键词:皮脂, 体脂肪率, 人体质量指数, 生长和发育, 青少年
摘要:目的 分析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1995-2010年间肱三头肌和肩胛下皮褶厚度和体脂率的变化,为建立更科学的青少年超重/肥胖评价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来自1995年和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北京等13个省和直辖市,共82 921和93 264名7~18岁汉族中小学生.检测指标为肱三头肌和肩胛下皮褶厚度,分大城市、中小城市、富裕乡村、中下乡村4个社会经济群体计算体脂率.结果 1995-2010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增幅男生为1.36 mm/10 a,女生为1.05 mm/10 a;肩胛下皮褶厚度增幅男生为1.07 mm/10 a,女生为0.67 mm/10 a.男肱三头肌皮褶厚度7~12岁期间增长迅猛;女生从青春中期开始两处皮褶厚度逐步显著超过男生.1995年4个社会经济群体体脂率顺次为大城市>中小城市>富裕乡村>中下乡村;15 a间富裕乡村、中小城市增速迅猛,各群体间差异显著缩小.2010年4个群体体脂率男生分别为18.6%,16.9%,16.0%和13.9%,女生分别为21.9%,20.5%,20.4%和18.5%;男、女增幅分别为1.42%和0.91%/10 a.结论 应及时分析我国青少儿群体及其亚群的体脂率迅猛增长原因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相应的预防、应对策略和措施.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合肥市区4~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合肥市区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状况,为针对学龄前儿童制定切实可行的视力预防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共检查合肥市区72所幼儿园8 636名学龄前儿童.结果 8 636名学龄前儿童中,检出视力不良1 270名,视力不良检出率为14.7%;4岁组儿童视力不良检出率为21.2%,5岁组为13.3%,6岁组为10.8%,不同年龄组视力不良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不良检出率逐年下降;男童视力不良检出率与女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公立园和私立园儿童视力不良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所有视力不良儿童中,轻度占86.9%,中度占8.1%,重度占5.0%.结论 应从学龄前儿童开始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从而达到降低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发生率的目的.

    作者:李玲;张志辉;曲荣;左萍;曹莉;徐德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与职业成熟度择业焦虑相关性分析

    目的 考察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生涯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对择业焦虑的作用机制,为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及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对随机选取的云南省4所高校4 3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与生涯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8~0.468,P值均<0.01),职业成熟度、生涯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与大学生的择业焦虑具有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407 ~-0.236,P值均<0.01).职业成熟度通过生涯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的部分中介对大学生择业焦虑产生影响,生涯自我效能感通过心理韧性的完全中介对大学生择业焦虑产生影响.结论 生涯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在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与择业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韧性在生涯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高校进行就业指导时,应注重提升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水平.

    作者:赵科;吕静;刘建平;张海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某高校医学生食用方便面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某高校医学生方便面的食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医学生饮食习惯的改善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二阶段整群抽样方法获得研究样本,利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北京某高校898名在校学生方便面食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51.5%的学生1个月以上吃1次方便面,96.5%的学生每次食用1袋或不足1袋.女生对方便面的健康认知得分高于男生[(2.25±0.06)分、(1.78±0.06)分,P<0.01)],研究生高于本科生[(2.26±0.09)分、(2.00±0.05)分,P<0.05)];但女生将方便面作为正餐的比例要高于男生(72.7%,39.7%,P<0.05),研究生高于本科生(73.8%,54.3%,P<0.05).结论 医学生方便面的食用方式不合理,性别、年级是影响医学生方便面知信行的重要因素.应着重改变现有的健康教育方式,针对学生群体的特征开展全方位的健康促进.

    作者:刘莹娟;律颖;谢春艳;金莉娜;尚俊丽;陈森;许雅君;解清;王军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乌鲁木齐市2012年中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2012年中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免疫史,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乌鲁木齐市225所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学校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1-5月发病多,以6~12岁儿童发病率高;不同学段、不同民族、不同性别学生流腮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地区腮腺炎发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 255例流腮病例中,有免疫史者占40.88%.结论 及时接种疫苗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有效而经济的措施.应落实学校查验证工作,将腮腺炎类疫苗免疫覆盖率纳入绩效考核.

    作者:王培生;王君;卢耀勤;罗新;玛依努尔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宿州地区高中生性心理健康现况

    目的 探讨宿州地区高中生的性心理健康状态,为提高青少年的性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宿州城镇和农村高中生共1 039名,进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结果 城镇学生生理知识、性知识、性观念、社会适应、自身适应、性认知分量表、性适应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农村学生.在生理知识、性知识、性观念、社会适应、自身适应、性认知分量表、性适应分量表方面,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在性态度、性控制力、性价值观分量表方面,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在生理知识、性知识、性认知分量表方面,独生子女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宿州市农村学生、女生、非独生子女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作者:潘瑞;贺方芹;文育锋;陈燕;贺连平;金岳龙;姚应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奉贤区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学生沙眼现状及干预效果

    目的 分析奉贤区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学生沙眼患病现状,为开展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奉贤区16所外来务工子弟学校2011年全体在校学生共12 710名,实际检查12 619名,采用免疫学法(胶体金法)检测沙眼衣原体.干预措施为对沙眼患者采取眼局部药物治疗和健康宣教.结果 12 619名受检学生中,检出沙眼患者397名,沙眼患病率为3.15%.受检女生沙眼患病率为3.80%,高于男生(2.65%) (x2=13.448,P=0.000);各年龄组间沙眼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60,P=0.616).不同分期沙眼的患病率分别为滤泡性沙眼(2.67%)、浸润性沙眼(0.19%)、疤痕性沙眼(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0.387,P=0.000).对397名沙眼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和健康宣教,6个月后治愈率为90.10%.结论 奉贤区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学生的沙眼患病率较高.实施SAFE策略能有效控制沙眼的发展.

    作者:王翠红;孙琪;汤海英;张春娣;许金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大学生食品安全防范知识行为现状

    目的 了解南京市高校学生食品安全防范知识行为现状,为促进大学生食品安全行为的形成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南京某高校881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方法,对食品安全防范知识、食品购买和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并检验认知与行为之间的协调性.结果 认为街头食品不安全的学生中,仍有相当比例经常在外购买食品(57.1%)或用餐(92.0%);男生在摊点购买食品、小餐馆用餐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在小摊处用餐的比例明显低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认为油炸食品不安全的学生中,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经常购买油条(17.7%)、薯片(29.1%)和方便面(42.7%),男生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生用餐考虑安全的比例(70.0%)高于女生(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食品久存不安全的学生中,一次性大量购买食品的比例也较高(60.9%),且57.1%的学生放置食品3d以上.结论 大学生食品安全防范知识行为不能很好地协调,会出现与认知相反的行为.

    作者:莫宝庆;肖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嘉兴市区部分学校食堂餐具消毒情况

    餐具直接接触人口食品,食源性致病菌可以通过被污染的餐具进入人体.严格的餐具消毒是保证就餐者饮食安全,控制食源性疾病发生和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1].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场所,学校餐饮卫生是食品安全工作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解嘉兴市区学校食堂餐具消毒情况,防止因餐具不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发生,确保学生在校就餐安全,笔者对嘉兴市区部分学校食堂的餐具进行了抽样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培彦;王恒辉;陈黎霞;高雯洁;沈志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北京市怀柔区2010-2012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分析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逐年增长的态势十分明显,已成为学生常见病中检出率高的病种[1-2].近视也是世界范围内儿童青少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可导致注意力深度和广度受限,辨认远处和精细目标下降[3-4].我国2007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及2008年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方案》,对预防学生的近视状况提供了政策支持[5].本研究通过对怀柔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为今后开展视力不良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玉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儿童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效果分析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的有效手段.自20世纪90年代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以来,我国使用多种乙肝疫苗对婴幼儿进行预防接种,取得良好收益.在国家尚无统一的加强免疫程序情况下,选用何种剂量乙肝疫苗加强接种已成为困扰基层疾控人员的一大难题.为比较不同剂量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及评价加强免疫的免疫持久性,笔者选用国内广泛使用的2种乙肝疫苗,对婴儿期已完成基础免疫的5岁以上儿童进行加强免疫,通过开展随访研究,为国家制定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作者:王永林;林桂伟;李笑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关于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相关研究的思考

    儿童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其生长发育包含着许多复杂的生物学现象和变化过程.生长发育的研究指标通常包括体格发育、身体功能和运动素质发育3个方面,是儿童青少年主要健康指标之一.个体生长发育水平反映个人的健康状况,群体生长发育水平常被认为是社会发展和文明的重要标志.儿少卫生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研究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尽可能地消除或降低不利因素,使遗传赋予儿童青少年的生长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作者:娄晓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西安市2011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手足口病是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黏膜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数种肠道病毒为病原,主要侵犯儿童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1].本文对2011年西安市175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初步探讨手足口病转为重症的影响因素,为有效降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生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琴丽;王戬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自杀意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广州市2所高校新生10 924名,采用自杀意念问卷、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明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测试,并对其中3 057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进行分析.结果 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7.75%,非经济困难生为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自杀意念绝望、乐观和睡眠3个因子及总分均高于非经济困难学生(P值均<0.01),UPI,SDS,社会支持和消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非经济困难生(P值均<0.01);女生的绝望、睡眠以及自杀意念总分高于男生(P值均<0.05);UPI,SDS以及消极应对、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自杀意念回归效应显著(P值均<0.05).结论 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自杀意念高于非经济困难生.应从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杀意念的因素人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黄艳苹;李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广西云南贫困县小学生饮食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贫困地区小学生饮食营养相关影响因素现状,为进一步加强营养相关援助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在广西和云南各选取1个国家级贫困县,对9所小学全体学生共1 868名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3.81%的家庭认为已经或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家庭每月用于购买食物的费用为263.37元,恩格尔系数为0.51±0.24.79.40%的家庭每天只吃两餐.学校均设有食堂为学生提供午餐和晚餐,每餐一般控制在1.2 ~3.0元.受调查地区小学生的营养知识及格率仅为10.61%,81.8%的学生“从来不吃”或“很少吃”鸡蛋.92.9%的学生平均每月零花钱有(26.91±34.83)元.24.25%的学生每天都吃零食.结论 贫困地区学生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但学生营养知识匮乏.应对学生进行营养宣教,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使政府的营养改善计划取得更好的实效.

    作者:沈秀华;唐文静;毛绚霞;黄婧妍;蔡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桂林某高校医学生肺结核知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通过呼吸道传播[1].所有人群均可患病,但健康人感染结核菌后并不一定发病,只有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可能发病,一旦出现暴发疫情,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我国2007年结核菌感染人数达3.3亿,估算活动性结核病人数600万,其中传染性结核病病人150万,每年死于结核病的患者约25万,相当于其他传染病死亡人数的总和[2].国内对于肺结核学校暴发疫情分析均有较多报道[3-4].近期,桂林市某高校发生了一起肺结核暴发流行,引起了当地卫生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重视.为控制和减少学生结核病患病人数,提高结核病患者的治愈率,开展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为此,笔者对该市某高校大学生进行肺结核知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孟繁文;郭昕;杨子靖;杨晓丹;刘昕;岑凤珠;周子力;郭振友;谭盛葵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新疆贫困地区0~6岁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新疆贫困地区0~6岁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营养改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制定的中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调查问卷,对从新疆贫困地区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1 816名0~6岁儿童及其抚养人进行一对一的现场问卷调查.以WHO推荐的儿童生长发育标准计算各项指标的Z评分,评价儿童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新疆贫困地区0~6岁儿童2007-2009年总体营养不良率分别为15.1%,12.0%和11.9%.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儿童自身状况(如出生时属于巨大儿)、后天家庭照料因素(如是否母乳喂养、父母文化程度等)及相关疾病对营养状况有明显影响.结论 新疆贫困地区0~6岁儿童营养状况需高度关注.制定和实施营养改善政策及措施时,应注重孕产妇营养,提倡母乳喂养,关注学龄前儿童合理膳食,加强保育环节营养监测体系建设.

    作者:魏学燕;葩丽泽·买买提;张格祥;王蕾蕾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贵州两县中小学校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是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公共场所[1].学校人口密集,学生接触密切,成为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2-3].据报道,我国70%以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80%以上的学校突发事件为传染病流行事件[4].近年来,我国学校结核病疫情屡有发生,不仅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对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5].2009年4-9月贵州省对两县中小学校结核病防治开展健康教育并进行效果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再平;王波;陈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临床医科大学生营养知识及膳食摄入状况

    目的 了解临床医科大学生营养知识掌握程度及其膳食结构与营养摄人情况,为营养宣教以及其服务于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394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营养知识、膳食结构调查,采用24 h回顾法询问学生膳食摄人情况,利用营养计算软件计算每人每日热能及各种营养素摄人情况.结果 临床医科大学生营养知识普遍缺乏,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较单一.每天各种食物摄入量偏低,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钙摄入量严重不足,分别仅占推荐摄入量(RNI)的69.15%,79.38%,70.05%,62.01%;能量(89.02%)和锌(86.53%)的摄入离RNI也有一定差距;三餐能量分配不合理,早餐能量摄入偏低(23.12%),晚餐能量摄入稍高(31.43%).结论 临床医科大学生膳食营养知识欠缺,膳食结构不合理.需要加强学校营养宣教,改进膳食结构,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作者:唐瑞怡;姚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贵阳城区中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相关行为因素,为制定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分层抽取贵阳城区10所中学3 571名中学生,采用网络成瘾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6.1%.单因素分析显示,上网年限越长、频率越高,每次上网时间越长,网络成瘾检出率越高,网吧上网、玩网络游戏者网络成瘾检出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在网吧上网、每周上网次数、每次上网时间、玩网络游戏与网络成瘾呈正相关(P值均<0.05);上网获取信息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较高.家长及教师要注意引导中学生合理控制网络使用时间,远离网络游戏,禁止在网吧上网,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

    作者:张宛筑;邓冰;王加好;田艳;王凤;黄列玉;谢舍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孤独感的关系

    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孤独感的关系,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2个县4所乡镇中学1 34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留守儿童713名,内容主要包括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儿童孤独量表.结果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在心理弹性的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心理弹性总分上低于非留守儿童,而孤独感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各因子与孤独感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值均<0.05).心理弹性的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维度是留守儿童孤独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发展是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内容.

    作者:董泽松;张大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