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嘉兴市区部分学校食堂餐具消毒情况

何培彦;王恒辉;陈黎霞;高雯洁;沈志英

关键词:消毒, 炊具和餐具, 学生保健服务
摘要:餐具直接接触人口食品,食源性致病菌可以通过被污染的餐具进入人体.严格的餐具消毒是保证就餐者饮食安全,控制食源性疾病发生和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1].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场所,学校餐饮卫生是食品安全工作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解嘉兴市区学校食堂餐具消毒情况,防止因餐具不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发生,确保学生在校就餐安全,笔者对嘉兴市区部分学校食堂的餐具进行了抽样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中小学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豫北地区中小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知晓情况和卫生行为现状,为规范学校食堂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豫北地区61所中小学校食堂从业人员1 236名,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当场回收.结果 豫北地区中小学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总体知晓率65.63%,城市学校为69.91%,明显高于农村学校的62.60%(P<0.01).能保持“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和“不用裸手拿取直接入口的食品”行为在城市和农村学校所占比例分别为98.82%,97.65%和95.18%,96.69%;“不将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带入食品处理区”行为的比例较低,城市和农村分别为78.82%,73.83%.结论 中小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和行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应加强农村学校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培训.

    作者:李宏彬;张昊;杨汴生;何健;张合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临床医科大学生营养知识及膳食摄入状况

    目的 了解临床医科大学生营养知识掌握程度及其膳食结构与营养摄人情况,为营养宣教以及其服务于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394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营养知识、膳食结构调查,采用24 h回顾法询问学生膳食摄人情况,利用营养计算软件计算每人每日热能及各种营养素摄人情况.结果 临床医科大学生营养知识普遍缺乏,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较单一.每天各种食物摄入量偏低,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钙摄入量严重不足,分别仅占推荐摄入量(RNI)的69.15%,79.38%,70.05%,62.01%;能量(89.02%)和锌(86.53%)的摄入离RNI也有一定差距;三餐能量分配不合理,早餐能量摄入偏低(23.12%),晚餐能量摄入稍高(31.43%).结论 临床医科大学生膳食营养知识欠缺,膳食结构不合理.需要加强学校营养宣教,改进膳食结构,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作者:唐瑞怡;姚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北京东城区2010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与体育锻炼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东城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与体育锻炼态度、行为习惯之间的关系,为防控学生超重、肥胖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中北京市东城区各年龄段学生营养状况进行统计;对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问卷中涉及到的体育锻炼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东城区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6.59%和13.47%,且男生均高于女生(P值均<0.01);各年龄段超重及肥胖学生与正常及消瘦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态度、行为习惯、体力活动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应针对中小学生行为特点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其体育活动的参与兴趣,保障体育锻炼的时间和运动强度,达到预防学生肥胖的目的.

    作者:魏颖;石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某高校低年级大学生手机辐射危害知识态度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有关手机辐射的知识、信念、行为现状,为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某高校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的大一、大二各1个班学生共345名,现场填写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结果 98.84%的学生知晓手机可以产生辐射;对于信号弱时、刚接通时以及通话时手机辐射大的知晓率超过70%;多数医学生和大二学生对手机辐射危害知识的知晓率更高(P<0.05或P<0.01);80%以上的学生介意手机辐射危害并关注手机辐射危害防护知识;女生(73.53%)较男生(62.62%)更喜欢打电话时走动(P<0.05);60.00%的学生睡觉时把手机放枕边,非医学生高于医学生(P<0.01).结论 应加强健康宣教,让大学生了解手机辐射危害,并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大学生改变不正确的手机使用行为.

    作者:阎艺然;曾洁;石璐;代子豪;俞天杰;卢晓翠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青岛市2007-2011年学生肺结核发病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青岛市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及分布特征,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2007-2011年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肺结核报告发病资料,统计分析青岛市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2007-2011年青岛市学生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15.75~ 20.61/10万),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8,P<0.05),自2008年起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有下降趋势(x2=7.60,P<0.05);2007-2011年学生涂阳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4.62 ~7.34)/10万,年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8.62,P>0.05);学生肺结核发现方式以因症就诊和转诊为主,分别占55.14%,27.45%;年均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男生为22.34/10万,女生为13.1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93,P<0.05);学生各年龄组发病数构成比15~ 19岁高,占49.44%,其次为20 ~ 24岁,占44.94%;各年度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数以4月高,其次为5月和6月,2月低.结论 青岛市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应加强对高中和大学新生入学体检及在校生、教职员工的常规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学校结核病患者并开展密切接触者调查,防止结核病在学校的传播.

    作者:吴洁;孙海燕;薛白;王忠东;任志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慈溪市学龄儿童伤害死亡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慈溪市5~ 14岁儿童伤害死亡状况,为学生伤害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6-2010年慈溪市病伤死亡原因年报表及人口数年报表,采用死亡率、死因构成及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和潜在寿命损失率等指标描述伤害死亡在慈溪市5~14岁儿童中的流行特点及疾病负担.结果 慈溪市2006-2010年5~14岁儿童的伤害平均死亡率为13.85/10万,占同期该年龄段儿童死亡总人数的53.15%;学龄儿童伤害死亡的死因顺位为淹溺、交通伤害、其他事故和有害效应及跌落,4种主要伤害占同期同人群伤害总数的82.89%.学龄儿童伤害死亡导致潜在寿命损失为6 024.70 a,潜在寿命损失率为10.98‰.结论 伤害尤其是淹溺和交通伤害是慈溪市5 ~ 14岁儿童健康损失的主要因素和重要致死原因.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防制工作.

    作者:许坚;罗央努;陈国华;马小丽;罗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广西云南贫困县小学生饮食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贫困地区小学生饮食营养相关影响因素现状,为进一步加强营养相关援助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在广西和云南各选取1个国家级贫困县,对9所小学全体学生共1 868名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3.81%的家庭认为已经或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家庭每月用于购买食物的费用为263.37元,恩格尔系数为0.51±0.24.79.40%的家庭每天只吃两餐.学校均设有食堂为学生提供午餐和晚餐,每餐一般控制在1.2 ~3.0元.受调查地区小学生的营养知识及格率仅为10.61%,81.8%的学生“从来不吃”或“很少吃”鸡蛋.92.9%的学生平均每月零花钱有(26.91±34.83)元.24.25%的学生每天都吃零食.结论 贫困地区学生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但学生营养知识匮乏.应对学生进行营养宣教,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使政府的营养改善计划取得更好的实效.

    作者:沈秀华;唐文静;毛绚霞;黄婧妍;蔡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济南市2012年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济南市2012年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为有效防控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济南市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流行特征、病原分布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济南市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疫情342起,其中托幼机构疫情214起(包括1起暴发疫情),累计病例734例.市区托幼机构聚集性病例发病率(15.61/10万)显著高于郊县(7.73/10万)(x2=92.823,P<0.01).4月托幼机构聚集病例开始上升,5-6月报告起数达到高峰.病例以3~4岁为主,占托幼机构聚集性疫情病例总数的81.20%.聚集性疫情主要以CoxA16病毒感染为主(56.77%).结论 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5-7月是防控工作的关键时期.

    作者:李战;许华茹;成洪旗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一起学校肺结核聚集性感染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某学校结核病暴发疫情调查和处理情况,为探索学校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PPD试验及问卷调查进行密切接触者筛查,描述结核病病例的三间分布、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等特征,并采取一系列疫情处置措施.结果 发现首例传染性肺结核病例后,对高三整个年级共319名学生及教师进行PPD筛查,强阳性者为59名,占18.49%.对结核菌素强阳性的59名师生作进一步拍胸片检查,再次确诊5例学生肺结核患者.结论 此次结核病聚集性感染疫情主要是首例涂阳肺结核学生未及时发现、密切接触者未及时筛查和预防性服药、教室内空气不流通以及同班同学相互交叉感染引起.

    作者:胡跃强;沈淑青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一起学校沙门菌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2012年9月9日,许昌市某私立中学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共有411人中毒,大部分患者出现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许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本次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基本情况2012年9月9日,许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卫生局通知,市某私立中学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共有411人中毒,其中有196人在许昌市中心医院、138人在市中医院、71人在市医院、6人在市二院治疗.接到通知后,中心立即派出专业人员组成食物中毒流调小组和检验小组,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经过医院对症处理和补液后,411名确诊中毒患者全部痊愈出院.

    作者:王岩;李杨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云南省教师吸烟行为及控烟知识态度

    目的 了解云南省大中小学教师吸烟状况、对烟草的知识和态度以及控烟教学活动开展情况,为指导开展无烟校园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三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昆明、普洱和楚雄抽取27所大中小学的811名教师,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 云南大中小学教师的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和戒烟率分别为22.56%,16.76%和25.68%.男教师的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和戒烟率为52.8%,39.52%和25.13%,女教师的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和戒烟率为0.85%,0.43%和50.00%.在控烟教学活动中,大中小学教师在告知学生吸烟危害健康、教学生拒烟技巧、获预防吸烟的资料和接受预防学生吸烟的培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男女教师在教拒烟技巧和获预防吸烟资料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中小学教师对尼古丁是引起多种癌症的化学物质、教师应是不吸烟的榜样、应在学校范围内禁烟和教师应指导学生拒烟或戒烟的知晓率/态度持有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对低焦油低尼古丁的烟危害很小、尼古丁是引起癌症的化学物质、被动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很小、吸烟成瘾是一种慢性疾病、教师应是不吸烟的榜样、应在学校范围内禁烟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云南省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校园吸烟现象,且对烟草相关知识的掌握仍有不足.应普及教师控烟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作者:刘毅;赵白帆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贵阳城区中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相关行为因素,为制定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分层抽取贵阳城区10所中学3 571名中学生,采用网络成瘾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6.1%.单因素分析显示,上网年限越长、频率越高,每次上网时间越长,网络成瘾检出率越高,网吧上网、玩网络游戏者网络成瘾检出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在网吧上网、每周上网次数、每次上网时间、玩网络游戏与网络成瘾呈正相关(P值均<0.05);上网获取信息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较高.家长及教师要注意引导中学生合理控制网络使用时间,远离网络游戏,禁止在网吧上网,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

    作者:张宛筑;邓冰;王加好;田艳;王凤;黄列玉;谢舍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某医科院校医学生食源性疾病KAP现况及干预效果评价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1],是当前突出的卫生问题,也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首要问题[2-4].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5-6].为了解在校大学生食源性疾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对食源性疾病的关注程度及存在的不良饮食行为,寻找对其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和干预的途径,改善大学生食源性疾病的患病状况,笔者分别于2012年3月和6月对芜湖市某高校大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干预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玉娟;袁慧;陈佰锋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奉贤区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学生沙眼现状及干预效果

    目的 分析奉贤区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学生沙眼患病现状,为开展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奉贤区16所外来务工子弟学校2011年全体在校学生共12 710名,实际检查12 619名,采用免疫学法(胶体金法)检测沙眼衣原体.干预措施为对沙眼患者采取眼局部药物治疗和健康宣教.结果 12 619名受检学生中,检出沙眼患者397名,沙眼患病率为3.15%.受检女生沙眼患病率为3.80%,高于男生(2.65%) (x2=13.448,P=0.000);各年龄组间沙眼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60,P=0.616).不同分期沙眼的患病率分别为滤泡性沙眼(2.67%)、浸润性沙眼(0.19%)、疤痕性沙眼(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0.387,P=0.000).对397名沙眼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和健康宣教,6个月后治愈率为90.10%.结论 奉贤区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学生的沙眼患病率较高.实施SAFE策略能有效控制沙眼的发展.

    作者:王翠红;孙琪;汤海英;张春娣;许金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安徽省高职高专《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状况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于2007年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颁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及实施办法并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全面实施.《标准》的组织与实施是一项新的国家制度,在制度本身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制度的执行和组织管理等方面都会出现一些矛盾和工作难点.了解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标准》实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正确认识存在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建议,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决策和措施提供参考,对进一步提高《标准》实施工作质量,切实提高高职高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杨孝永;甘正永;李叶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新疆贫困地区0~6岁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新疆贫困地区0~6岁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营养改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制定的中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调查问卷,对从新疆贫困地区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1 816名0~6岁儿童及其抚养人进行一对一的现场问卷调查.以WHO推荐的儿童生长发育标准计算各项指标的Z评分,评价儿童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新疆贫困地区0~6岁儿童2007-2009年总体营养不良率分别为15.1%,12.0%和11.9%.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儿童自身状况(如出生时属于巨大儿)、后天家庭照料因素(如是否母乳喂养、父母文化程度等)及相关疾病对营养状况有明显影响.结论 新疆贫困地区0~6岁儿童营养状况需高度关注.制定和实施营养改善政策及措施时,应注重孕产妇营养,提倡母乳喂养,关注学龄前儿童合理膳食,加强保育环节营养监测体系建设.

    作者:魏学燕;葩丽泽·买买提;张格祥;王蕾蕾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贵州两县中小学校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是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公共场所[1].学校人口密集,学生接触密切,成为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2-3].据报道,我国70%以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80%以上的学校突发事件为传染病流行事件[4].近年来,我国学校结核病疫情屡有发生,不仅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对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5].2009年4-9月贵州省对两县中小学校结核病防治开展健康教育并进行效果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再平;王波;陈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大学新生传染病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染病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近年来,学校传染病暴发、流行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1].大学生集体宿舍住宿、集体食堂就餐的人数众多,容易造成传染病疫情的散发、暴发乃至流行[2].应积极开展卫生知识普及,有针对性的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健康教育,为更好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提供依据.

    作者:周建芝;穆树敏;李育红;王志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中国儿童青少年肱三头肌与肩胛下角皮褶厚度正常值

    目的 建立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肱三头肌与肩胛下角的皮褶厚度正常值,为建立我国儿童少年体脂率、瘦体重等评价及预估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资料来自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共有215 142名7 ~18岁汉族中小学生参与.以肱三头肌和肩胛下角皮褶厚度为指标,通过LMS平滑曲线建立百分位数,使用长岭晋吉和Brozek公式计算体脂率.结果 我国儿童少年皮褶厚度发育受性别、年龄、青春发育进程的综合影响.随年龄增长,女孩肱三头肌与肩胛下角皮褶厚度的增长幅度逐步超过男生,而男生则在青春期前和早期出现迅猛增长.在皮褶厚度基础上,计算各性别—年龄组体脂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反映体脂分布变化的百分位数体系.结论 我国儿童少年肱三头肌和肩胛下皮褶厚度正常值的建立,为分析体脂在超重/肥胖领域的作用及其与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联奠定重要基础.

    作者:季成叶;陈天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南宁市大中学生减肥行为现状

    目的 了解在校大中学生对肥胖的认知情况及减肥行为现状,为采用相应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南宁市8所大中学校共3 571名学生,使用中国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35.20%的大中学生认为自己体重超重,且中学生的报告率明显高于大学生.锻炼减肥为大中学生的首选方法(55.08%),其余依次为限食(26.6%)、不吃肉(8.26%)、长时间禁食(3.08%)、私自服用减肥药(1.62%).结论 大中学生对自身体型满意度偏低,大多数会选择以锻炼为主的减肥方式,但也存在盲目减肥和减肥方法不合理现象.应对大中学生开展肥胖与科学减肥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作者:施向东;卢洁;龙兮;李大峰;王春双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