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跃强;沈淑青
目的 了解豫北地区中小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知晓情况和卫生行为现状,为规范学校食堂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豫北地区61所中小学校食堂从业人员1 236名,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当场回收.结果 豫北地区中小学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总体知晓率65.63%,城市学校为69.91%,明显高于农村学校的62.60%(P<0.01).能保持“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和“不用裸手拿取直接入口的食品”行为在城市和农村学校所占比例分别为98.82%,97.65%和95.18%,96.69%;“不将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带入食品处理区”行为的比例较低,城市和农村分别为78.82%,73.83%.结论 中小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和行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应加强农村学校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培训.
作者:李宏彬;张昊;杨汴生;何健;张合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长沙市高校学生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高校肺结核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采用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长沙市高校2010-2011年期间疾控机构或定点医院确诊的学生肺结核病例116例,在病例所在的学校选择232名非肺结核学生为对照组.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一对一的面谈.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高校学生肺结核发病有关联的因素有性别、民族、卡介苗接种史、BMI、肺结核病人接触史、参加集体活动频率、患有其他疾病、生活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未接种卡介苗、体重过低、有肺结核病人接触史、参加集体活动频率较低、生活费少可增加高校学生肺结核发病的风险.结论 影响高校学生肺结核发病的因素较多.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多角度、多方法地控制高校学生肺结核的发生.
作者:陈秋萍;陈田木;赵衡文;付志勇;吴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漯河市中小学生近视患病情况和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漯河市所有中小学中随机抽取9所学校的7 059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期分批进行眼科检查,同时发放调查问卷以了解学生用眼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和用眼行为等.结果 漯河市中小学生总体近视率为59.1%,其中小学生为31.0%,初中生为59.4%,高中生为82.5%;小学生以轻、中度近视为主,初中生和高中生以中、高度近视为主;男生近视率为54.2%,女生为65.2%;各个年级女生近视率均高于同年级男生.结论 课业负担重、休息时间少、睡眠不足、女性、用眼卫生知识的欠缺、不良的用眼行为等是当前中小学生近视的主要危险因素.学生近视的防治工作应从小抓起,并贯穿于整个求学阶段.
作者:冯彩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自杀意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广州市2所高校新生10 924名,采用自杀意念问卷、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明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测试,并对其中3 057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进行分析.结果 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7.75%,非经济困难生为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自杀意念绝望、乐观和睡眠3个因子及总分均高于非经济困难学生(P值均<0.01),UPI,SDS,社会支持和消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非经济困难生(P值均<0.01);女生的绝望、睡眠以及自杀意念总分高于男生(P值均<0.05);UPI,SDS以及消极应对、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自杀意念回归效应显著(P值均<0.05).结论 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自杀意念高于非经济困难生.应从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杀意念的因素人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黄艳苹;李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贫困地区小学生饮食营养相关影响因素现状,为进一步加强营养相关援助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在广西和云南各选取1个国家级贫困县,对9所小学全体学生共1 868名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3.81%的家庭认为已经或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家庭每月用于购买食物的费用为263.37元,恩格尔系数为0.51±0.24.79.40%的家庭每天只吃两餐.学校均设有食堂为学生提供午餐和晚餐,每餐一般控制在1.2 ~3.0元.受调查地区小学生的营养知识及格率仅为10.61%,81.8%的学生“从来不吃”或“很少吃”鸡蛋.92.9%的学生平均每月零花钱有(26.91±34.83)元.24.25%的学生每天都吃零食.结论 贫困地区学生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但学生营养知识匮乏.应对学生进行营养宣教,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使政府的营养改善计划取得更好的实效.
作者:沈秀华;唐文静;毛绚霞;黄婧妍;蔡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1],是当前突出的卫生问题,也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首要问题[2-4].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5-6].为了解在校大学生食源性疾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对食源性疾病的关注程度及存在的不良饮食行为,寻找对其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和干预的途径,改善大学生食源性疾病的患病状况,笔者分别于2012年3月和6月对芜湖市某高校大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干预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玉娟;袁慧;陈佰锋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1995-2010年间肱三头肌和肩胛下皮褶厚度和体脂率的变化,为建立更科学的青少年超重/肥胖评价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来自1995年和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北京等13个省和直辖市,共82 921和93 264名7~18岁汉族中小学生.检测指标为肱三头肌和肩胛下皮褶厚度,分大城市、中小城市、富裕乡村、中下乡村4个社会经济群体计算体脂率.结果 1995-2010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增幅男生为1.36 mm/10 a,女生为1.05 mm/10 a;肩胛下皮褶厚度增幅男生为1.07 mm/10 a,女生为0.67 mm/10 a.男肱三头肌皮褶厚度7~12岁期间增长迅猛;女生从青春中期开始两处皮褶厚度逐步显著超过男生.1995年4个社会经济群体体脂率顺次为大城市>中小城市>富裕乡村>中下乡村;15 a间富裕乡村、中小城市增速迅猛,各群体间差异显著缩小.2010年4个群体体脂率男生分别为18.6%,16.9%,16.0%和13.9%,女生分别为21.9%,20.5%,20.4%和18.5%;男、女增幅分别为1.42%和0.91%/10 a.结论 应及时分析我国青少儿群体及其亚群的体脂率迅猛增长原因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相应的预防、应对策略和措施.
作者:季成叶;陈天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贵阳市中学生体质状况,为制定改善中学生体质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对分层随机抽取的贵阳市某初、高中一、二年级244名学生进行大摄氧量和50 m跑测试.结果 高中组女生大摄氧量、大摄氧量相对值及50 m跑成绩均低于初中组(P值均<0.01);高中组男生50 m跑成绩优于初中组(P<0.01),大摄氧量与初中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摄氧量相对值低于初中组(P<0.01).结论 贵阳市高中生有氧及无氧能力低于初中生,且女生下降更明显.应针对高中生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
作者:周燚;姚鑫;石家瑾;郝亮;彭丽英;程杨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肱三头肌与肩胛下角的皮褶厚度正常值,为建立我国儿童少年体脂率、瘦体重等评价及预估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资料来自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共有215 142名7 ~18岁汉族中小学生参与.以肱三头肌和肩胛下角皮褶厚度为指标,通过LMS平滑曲线建立百分位数,使用长岭晋吉和Brozek公式计算体脂率.结果 我国儿童少年皮褶厚度发育受性别、年龄、青春发育进程的综合影响.随年龄增长,女孩肱三头肌与肩胛下角皮褶厚度的增长幅度逐步超过男生,而男生则在青春期前和早期出现迅猛增长.在皮褶厚度基础上,计算各性别—年龄组体脂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反映体脂分布变化的百分位数体系.结论 我国儿童少年肱三头肌和肩胛下皮褶厚度正常值的建立,为分析体脂在超重/肥胖领域的作用及其与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联奠定重要基础.
作者:季成叶;陈天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儿童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宝贵的财富.但据国际肥胖任务工作组(the International Obesity Task Force)(2004)收集到的56个国家和地区的儿童及青少年资料表明,有1.55亿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呈现出肥胖或超重的症状[1],其中3 000万到4 500万肥胖儿童青少年年龄在5 ~ 17岁之间[2].基于此,国际社会倡议各国政府必须积极应对这一关乎全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呼吁在预防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上采取一致行动.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在我国同样存在,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比例较低,但将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发展置于人口大国以及未来20 a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背景下审视,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刻不容缓.
作者:周细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不同体能锻炼形式对男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和身体自我效能的影响,为大学生进行科学身体锻炼提供依据.方法 以新疆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二年级学生118名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体能锻炼方式(力量、有氧耐力以及有氧耐力和力量的混合练习),对随机分配的3组被试进行12周的锻炼干预实验.结果 实验后3组大学生身体自尊和身体自我效能比实验前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种体能锻炼方式在提高大学生身体自尊和身体自我效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体能锻炼方式均能改善大学生身体自尊及身体自我效能,应成为提高身体满意度和吸引力的主要行为手段.
作者:马嵘;黄春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云南省大中小学教师吸烟状况、对烟草的知识和态度以及控烟教学活动开展情况,为指导开展无烟校园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三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昆明、普洱和楚雄抽取27所大中小学的811名教师,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 云南大中小学教师的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和戒烟率分别为22.56%,16.76%和25.68%.男教师的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和戒烟率为52.8%,39.52%和25.13%,女教师的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和戒烟率为0.85%,0.43%和50.00%.在控烟教学活动中,大中小学教师在告知学生吸烟危害健康、教学生拒烟技巧、获预防吸烟的资料和接受预防学生吸烟的培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男女教师在教拒烟技巧和获预防吸烟资料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中小学教师对尼古丁是引起多种癌症的化学物质、教师应是不吸烟的榜样、应在学校范围内禁烟和教师应指导学生拒烟或戒烟的知晓率/态度持有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对低焦油低尼古丁的烟危害很小、尼古丁是引起癌症的化学物质、被动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很小、吸烟成瘾是一种慢性疾病、教师应是不吸烟的榜样、应在学校范围内禁烟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云南省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校园吸烟现象,且对烟草相关知识的掌握仍有不足.应普及教师控烟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作者:刘毅;赵白帆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医学本科生营养知识、态度及其饮食行为现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临床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问卷”,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446份.结果 临床医学生营养知识高得分为大四女生的(82.19±15.49)分,低得分为大一男生的(52.75±21.72)分;营养态度、饮食行为分量表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4,0.79;饮食行为提取5个初始公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5.19%.家庭经济状况、性别、年级等对临床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存在不同程度影响.结论 临床医学生营养知识、饮食行为有待于加强或改善.
作者:秦浩;孙宏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流行现况与特征,为进一步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浙江省11个地市小学一、三、五年级和初二、高二年级学生共33 256名,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应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质量指数分类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 浙江省7 ~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为10.6%,肥胖检出率为5.3%;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13.7%,6.8%)高于女生(7.4%,3.7%);小学生(12.3%,8.3%)和初中生(11.1%,5.1%)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均高于高中生(8.7%,2.8%);经济发达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11.1%,5.6%)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10.3%,4.8%).结论 浙江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检出率超过全国水平.要重点关注男生、低年龄段学生和经济发达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流行趋势,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
作者:顾昉;章荣华;方跃强;胡海峰;李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交往焦虑状况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活动提供有益参考.方法 采用交往焦虑量表、自尊量表、对不确定性忍受力问卷和元担忧问卷,对随机抽取的北京市17所高校90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交往焦虑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相关分析表明,自尊与交往焦虑呈负相关,不确定性忍受力和元担忧与交往焦虑呈正相关(P值均<0.05).路径分析表明,自尊、不确定性忍受力、元担忧对交往焦虑总分有直接效应,自尊还会通过不确定性忍受力、元担忧对交往焦虑总分起间接效应.结论 大学生交往焦虑水平较高,不确定性忍受力对交往焦虑起着为重要的直接作用,自尊通过不确定性忍受力和元担忧对交往焦虑起间接作用.应关注大学生不确定性忍受力、自尊及元担忧,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作者:李丹枫;陈昕昱;段添翼;余真真;杨智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内蒙古阿拉善盟巴音木仁苏木发生的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控制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三间分布,采取问卷调查、访谈、现场观察等方法进一步验证假设.结果 本次疫情共发病例数39例,罹患率为17.26%.男生发病数多于女生,报告病例数多的是1,4,5,6岁组.疫情流行时间为16d,在发病第6天达到发病高峰.实验室检测发现,暴发疫情是由肠道病毒Cox A16引起.结论 环境卫生与儿童卫生习惯是传播手足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托幼机构和学校应着重改善环境,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落实学校疫情控制各项措施,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疫情.
作者:李洁;赵荣;苏金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考察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生涯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对择业焦虑的作用机制,为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及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对随机选取的云南省4所高校4 3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与生涯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8~0.468,P值均<0.01),职业成熟度、生涯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与大学生的择业焦虑具有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407 ~-0.236,P值均<0.01).职业成熟度通过生涯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的部分中介对大学生择业焦虑产生影响,生涯自我效能感通过心理韧性的完全中介对大学生择业焦虑产生影响.结论 生涯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在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与择业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韧性在生涯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高校进行就业指导时,应注重提升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水平.
作者:赵科;吕静;刘建平;张海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慈溪市5~ 14岁儿童伤害死亡状况,为学生伤害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6-2010年慈溪市病伤死亡原因年报表及人口数年报表,采用死亡率、死因构成及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和潜在寿命损失率等指标描述伤害死亡在慈溪市5~14岁儿童中的流行特点及疾病负担.结果 慈溪市2006-2010年5~14岁儿童的伤害平均死亡率为13.85/10万,占同期该年龄段儿童死亡总人数的53.15%;学龄儿童伤害死亡的死因顺位为淹溺、交通伤害、其他事故和有害效应及跌落,4种主要伤害占同期同人群伤害总数的82.89%.学龄儿童伤害死亡导致潜在寿命损失为6 024.70 a,潜在寿命损失率为10.98‰.结论 伤害尤其是淹溺和交通伤害是慈溪市5 ~ 14岁儿童健康损失的主要因素和重要致死原因.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防制工作.
作者:许坚;罗央努;陈国华;马小丽;罗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宿州地区高中生的性心理健康状态,为提高青少年的性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宿州城镇和农村高中生共1 039名,进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结果 城镇学生生理知识、性知识、性观念、社会适应、自身适应、性认知分量表、性适应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农村学生.在生理知识、性知识、性观念、社会适应、自身适应、性认知分量表、性适应分量表方面,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在性态度、性控制力、性价值观分量表方面,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在生理知识、性知识、性认知分量表方面,独生子女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宿州市农村学生、女生、非独生子女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作者:潘瑞;贺方芹;文育锋;陈燕;贺连平;金岳龙;姚应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的有效手段.自20世纪90年代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以来,我国使用多种乙肝疫苗对婴幼儿进行预防接种,取得良好收益.在国家尚无统一的加强免疫程序情况下,选用何种剂量乙肝疫苗加强接种已成为困扰基层疾控人员的一大难题.为比较不同剂量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及评价加强免疫的免疫持久性,笔者选用国内广泛使用的2种乙肝疫苗,对婴儿期已完成基础免疫的5岁以上儿童进行加强免疫,通过开展随访研究,为国家制定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作者:王永林;林桂伟;李笑琴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