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赵荣;苏金梅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2012年中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免疫史,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乌鲁木齐市225所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学校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1-5月发病多,以6~12岁儿童发病率高;不同学段、不同民族、不同性别学生流腮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地区腮腺炎发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 255例流腮病例中,有免疫史者占40.88%.结论 及时接种疫苗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有效而经济的措施.应落实学校查验证工作,将腮腺炎类疫苗免疫覆盖率纳入绩效考核.
作者:王培生;王君;卢耀勤;罗新;玛依努尔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流行现况与特征,为进一步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浙江省11个地市小学一、三、五年级和初二、高二年级学生共33 256名,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应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质量指数分类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 浙江省7 ~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为10.6%,肥胖检出率为5.3%;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13.7%,6.8%)高于女生(7.4%,3.7%);小学生(12.3%,8.3%)和初中生(11.1%,5.1%)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均高于高中生(8.7%,2.8%);经济发达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11.1%,5.6%)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10.3%,4.8%).结论 浙江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检出率超过全国水平.要重点关注男生、低年龄段学生和经济发达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流行趋势,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
作者:顾昉;章荣华;方跃强;胡海峰;李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某高校医学生方便面的食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医学生饮食习惯的改善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二阶段整群抽样方法获得研究样本,利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北京某高校898名在校学生方便面食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51.5%的学生1个月以上吃1次方便面,96.5%的学生每次食用1袋或不足1袋.女生对方便面的健康认知得分高于男生[(2.25±0.06)分、(1.78±0.06)分,P<0.01)],研究生高于本科生[(2.26±0.09)分、(2.00±0.05)分,P<0.05)];但女生将方便面作为正餐的比例要高于男生(72.7%,39.7%,P<0.05),研究生高于本科生(73.8%,54.3%,P<0.05).结论 医学生方便面的食用方式不合理,性别、年级是影响医学生方便面知信行的重要因素.应着重改变现有的健康教育方式,针对学生群体的特征开展全方位的健康促进.
作者:刘莹娟;律颖;谢春艳;金莉娜;尚俊丽;陈森;许雅君;解清;王军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医学本科生营养知识、态度及其饮食行为现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临床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问卷”,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446份.结果 临床医学生营养知识高得分为大四女生的(82.19±15.49)分,低得分为大一男生的(52.75±21.72)分;营养态度、饮食行为分量表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4,0.79;饮食行为提取5个初始公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5.19%.家庭经济状况、性别、年级等对临床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存在不同程度影响.结论 临床医学生营养知识、饮食行为有待于加强或改善.
作者:秦浩;孙宏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手足口病是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黏膜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数种肠道病毒为病原,主要侵犯儿童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1].本文对2011年西安市175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初步探讨手足口病转为重症的影响因素,为有效降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生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琴丽;王戬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逐年增长的态势十分明显,已成为学生常见病中检出率高的病种[1-2].近视也是世界范围内儿童青少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可导致注意力深度和广度受限,辨认远处和精细目标下降[3-4].我国2007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及2008年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方案》,对预防学生的近视状况提供了政策支持[5].本研究通过对怀柔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为今后开展视力不良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玉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贵阳市中学生体质状况,为制定改善中学生体质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对分层随机抽取的贵阳市某初、高中一、二年级244名学生进行大摄氧量和50 m跑测试.结果 高中组女生大摄氧量、大摄氧量相对值及50 m跑成绩均低于初中组(P值均<0.01);高中组男生50 m跑成绩优于初中组(P<0.01),大摄氧量与初中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摄氧量相对值低于初中组(P<0.01).结论 贵阳市高中生有氧及无氧能力低于初中生,且女生下降更明显.应针对高中生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
作者:周燚;姚鑫;石家瑾;郝亮;彭丽英;程杨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东城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与体育锻炼态度、行为习惯之间的关系,为防控学生超重、肥胖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中北京市东城区各年龄段学生营养状况进行统计;对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问卷中涉及到的体育锻炼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东城区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6.59%和13.47%,且男生均高于女生(P值均<0.01);各年龄段超重及肥胖学生与正常及消瘦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态度、行为习惯、体力活动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应针对中小学生行为特点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其体育活动的参与兴趣,保障体育锻炼的时间和运动强度,达到预防学生肥胖的目的.
作者:魏颖;石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新疆贫困地区0~6岁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营养改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制定的中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调查问卷,对从新疆贫困地区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1 816名0~6岁儿童及其抚养人进行一对一的现场问卷调查.以WHO推荐的儿童生长发育标准计算各项指标的Z评分,评价儿童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新疆贫困地区0~6岁儿童2007-2009年总体营养不良率分别为15.1%,12.0%和11.9%.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儿童自身状况(如出生时属于巨大儿)、后天家庭照料因素(如是否母乳喂养、父母文化程度等)及相关疾病对营养状况有明显影响.结论 新疆贫困地区0~6岁儿童营养状况需高度关注.制定和实施营养改善政策及措施时,应注重孕产妇营养,提倡母乳喂养,关注学龄前儿童合理膳食,加强保育环节营养监测体系建设.
作者:魏学燕;葩丽泽·买买提;张格祥;王蕾蕾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交往焦虑状况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活动提供有益参考.方法 采用交往焦虑量表、自尊量表、对不确定性忍受力问卷和元担忧问卷,对随机抽取的北京市17所高校90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交往焦虑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相关分析表明,自尊与交往焦虑呈负相关,不确定性忍受力和元担忧与交往焦虑呈正相关(P值均<0.05).路径分析表明,自尊、不确定性忍受力、元担忧对交往焦虑总分有直接效应,自尊还会通过不确定性忍受力、元担忧对交往焦虑总分起间接效应.结论 大学生交往焦虑水平较高,不确定性忍受力对交往焦虑起着为重要的直接作用,自尊通过不确定性忍受力和元担忧对交往焦虑起间接作用.应关注大学生不确定性忍受力、自尊及元担忧,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作者:李丹枫;陈昕昱;段添翼;余真真;杨智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2012年9月9日,许昌市某私立中学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共有411人中毒,大部分患者出现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许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本次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基本情况2012年9月9日,许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卫生局通知,市某私立中学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共有411人中毒,其中有196人在许昌市中心医院、138人在市中医院、71人在市医院、6人在市二院治疗.接到通知后,中心立即派出专业人员组成食物中毒流调小组和检验小组,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经过医院对症处理和补液后,411名确诊中毒患者全部痊愈出院.
作者:王岩;李杨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内蒙古阿拉善盟巴音木仁苏木发生的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控制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三间分布,采取问卷调查、访谈、现场观察等方法进一步验证假设.结果 本次疫情共发病例数39例,罹患率为17.26%.男生发病数多于女生,报告病例数多的是1,4,5,6岁组.疫情流行时间为16d,在发病第6天达到发病高峰.实验室检测发现,暴发疫情是由肠道病毒Cox A16引起.结论 环境卫生与儿童卫生习惯是传播手足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托幼机构和学校应着重改善环境,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落实学校疫情控制各项措施,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疫情.
作者:李洁;赵荣;苏金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研究生与本科生在防御机制上的差异以及其与大五人格的关系,为开展研究生与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大五人格量表中文简化版,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成都市6所高校230名研究生与417名本科生进行测量.结果 本科生成熟防御得分高于研究生(t=-2.160,P<0.05),在不成熟防御和中间型防御得分上本科生和研究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研究生相比,本科生防御机制与大五人格之间存在更强的相关性.2个群体的神经质均能预测不成熟防御和中间型防御(P值均<0.01).影响成熟防御大的人格因素本科生是外倾性,研究生是尽责性.结论 本科生的防御机制更易受人格特质的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照搬本科生的教育模式.
作者:田瑞琪;唐小娟;刘亭亭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是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公共场所[1].学校人口密集,学生接触密切,成为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2-3].据报道,我国70%以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80%以上的学校突发事件为传染病流行事件[4].近年来,我国学校结核病疫情屡有发生,不仅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对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5].2009年4-9月贵州省对两县中小学校结核病防治开展健康教育并进行效果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再平;王波;陈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慈溪市5~ 14岁儿童伤害死亡状况,为学生伤害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6-2010年慈溪市病伤死亡原因年报表及人口数年报表,采用死亡率、死因构成及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和潜在寿命损失率等指标描述伤害死亡在慈溪市5~14岁儿童中的流行特点及疾病负担.结果 慈溪市2006-2010年5~14岁儿童的伤害平均死亡率为13.85/10万,占同期该年龄段儿童死亡总人数的53.15%;学龄儿童伤害死亡的死因顺位为淹溺、交通伤害、其他事故和有害效应及跌落,4种主要伤害占同期同人群伤害总数的82.89%.学龄儿童伤害死亡导致潜在寿命损失为6 024.70 a,潜在寿命损失率为10.98‰.结论 伤害尤其是淹溺和交通伤害是慈溪市5 ~ 14岁儿童健康损失的主要因素和重要致死原因.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防制工作.
作者:许坚;罗央努;陈国华;马小丽;罗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临床医科大学生营养知识掌握程度及其膳食结构与营养摄人情况,为营养宣教以及其服务于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394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营养知识、膳食结构调查,采用24 h回顾法询问学生膳食摄人情况,利用营养计算软件计算每人每日热能及各种营养素摄人情况.结果 临床医科大学生营养知识普遍缺乏,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较单一.每天各种食物摄入量偏低,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钙摄入量严重不足,分别仅占推荐摄入量(RNI)的69.15%,79.38%,70.05%,62.01%;能量(89.02%)和锌(86.53%)的摄入离RNI也有一定差距;三餐能量分配不合理,早餐能量摄入偏低(23.12%),晚餐能量摄入稍高(31.43%).结论 临床医科大学生膳食营养知识欠缺,膳食结构不合理.需要加强学校营养宣教,改进膳食结构,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作者:唐瑞怡;姚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孤独感的关系,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2个县4所乡镇中学1 34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留守儿童713名,内容主要包括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儿童孤独量表.结果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在心理弹性的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心理弹性总分上低于非留守儿童,而孤独感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各因子与孤独感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值均<0.05).心理弹性的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维度是留守儿童孤独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发展是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内容.
作者:董泽松;张大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餐具直接接触人口食品,食源性致病菌可以通过被污染的餐具进入人体.严格的餐具消毒是保证就餐者饮食安全,控制食源性疾病发生和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1].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场所,学校餐饮卫生是食品安全工作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解嘉兴市区学校食堂餐具消毒情况,防止因餐具不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发生,确保学生在校就餐安全,笔者对嘉兴市区部分学校食堂的餐具进行了抽样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培彦;王恒辉;陈黎霞;高雯洁;沈志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云南省大中小学教师吸烟状况、对烟草的知识和态度以及控烟教学活动开展情况,为指导开展无烟校园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三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昆明、普洱和楚雄抽取27所大中小学的811名教师,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 云南大中小学教师的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和戒烟率分别为22.56%,16.76%和25.68%.男教师的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和戒烟率为52.8%,39.52%和25.13%,女教师的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和戒烟率为0.85%,0.43%和50.00%.在控烟教学活动中,大中小学教师在告知学生吸烟危害健康、教学生拒烟技巧、获预防吸烟的资料和接受预防学生吸烟的培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男女教师在教拒烟技巧和获预防吸烟资料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中小学教师对尼古丁是引起多种癌症的化学物质、教师应是不吸烟的榜样、应在学校范围内禁烟和教师应指导学生拒烟或戒烟的知晓率/态度持有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对低焦油低尼古丁的烟危害很小、尼古丁是引起癌症的化学物质、被动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很小、吸烟成瘾是一种慢性疾病、教师应是不吸烟的榜样、应在学校范围内禁烟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云南省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校园吸烟现象,且对烟草相关知识的掌握仍有不足.应普及教师控烟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作者:刘毅;赵白帆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肱三头肌与肩胛下角的皮褶厚度正常值,为建立我国儿童少年体脂率、瘦体重等评价及预估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资料来自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共有215 142名7 ~18岁汉族中小学生参与.以肱三头肌和肩胛下角皮褶厚度为指标,通过LMS平滑曲线建立百分位数,使用长岭晋吉和Brozek公式计算体脂率.结果 我国儿童少年皮褶厚度发育受性别、年龄、青春发育进程的综合影响.随年龄增长,女孩肱三头肌与肩胛下角皮褶厚度的增长幅度逐步超过男生,而男生则在青春期前和早期出现迅猛增长.在皮褶厚度基础上,计算各性别—年龄组体脂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反映体脂分布变化的百分位数体系.结论 我国儿童少年肱三头肌和肩胛下皮褶厚度正常值的建立,为分析体脂在超重/肥胖领域的作用及其与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联奠定重要基础.
作者:季成叶;陈天娇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