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师范专科学校入学新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

陈志英

关键词:结核菌素试验, 学生, 结核
摘要:近年来,结核病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是危害高校学生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也是学生中途辍学的主要原因之一[1].由于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一旦有肺结核病患者,极易在校内传播流行,而入校新生是校内结核菌感染的主要来源.为做好大学新生结核病的监测及防治工作,笔者对某师专2004-2012年新生入学体检PPD试验的资料进行了统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Delphi法判断学校食物中毒防控关键环节的探讨

    目的 探讨学校食物中毒防控的关键环节指标,为采取相应的监管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35名专家进行2轮Delphi专家咨询法,根据指标重要性赋值得分,确定学校食物中毒防控的关键环节指标及其权重.结果 35名咨询专家的平均专业工作经历为(20.60±6.78)a,2轮的应答率均为100%,权威系数均为0.91±0.07,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575,0.8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62.206,535.374,P值均<0.01).确定了学校食物中毒防控3类15个关键环节指标,以及各项指标的权重.结论 Delphi专家咨询法是构建学校食物中毒防控关键环节的有效方法,可为进一步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谈立峰;孙樨陵;许强强;周达志;姜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五年制高职学生膳食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对五年制高职学校在校生膳食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为指导高职学生合理膳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4h膳食回顾法,对整群抽取的常州市2所高职学校2 028名五年制高职学生进行膳食调查,根据修订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07)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五年制高职学生中谷类食物的摄入量处于适宜范围的仅占48.87%;膳食质量距的均值为(46.22±10.27),有31.7%的学生存在严重的膳食不均衡;主要的膳食模式为B,C,E模式;《营养与膳食》课程的开设有助于改善学生膳食结构的不均衡.结论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膳食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应通过适当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营养教育和健康饮食行为习惯的养成,帮助高职学生构建更合理的膳食模式.

    作者:黄晓燕;李春玉;张栋栋;吴蓉;顾志刚;封苏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北京市流动和户籍小学生健康及相关知识行为现况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流动儿童的健康特点和健康教育需求,为促进流动儿童和儿童整体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多阶段整群抽取北京市2区共8所小学四~六年级学生及家长共1 641对进行健康体检和问卷调查.结果 北京市就读于公办和民办打工子弟小学的流动儿童分别有19.9%和28.7%超龄在学.民办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亲文化程度状况较差.儿童贫血患病率均达控制目标,儿童超重、肥胖情况较重;公办小学户籍儿童、幼小学流动儿童、公办打工子弟小学流动儿童、民办打工子弟小学流动儿童龋齿和视力不良情况组间差异较大.4组学生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普遍高于行为形成率,健康知识知晓内容缺乏全面性和深入度.结论 北京市在校流动儿童健康状况及相关知识行为整体有提高,民办打工子弟小学流动儿童是较薄弱的群体.应重视儿童视力不良、超重、肥胖问题.

    作者:孙磊;王燕玲;纪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青少年校园暴力与学习成绩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学习成绩与校园暴力的关联,为预防青少年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随机抽取的辽宁省12~ 23岁学生23 246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论性别,不同学习成绩间8类校园暴力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成绩差”学生的报告率普遍较高.不同类型高中学校间校园暴力报告率差异普遍无统计学意义,且职业高中的报告率并不高.结论 校园暴力与绝对的学习成绩(高中学校类型)无明显关联,而与相对的学习成绩(班级排位)有明显关联.

    作者:王宏伟;岳秀峰;潘松;王智勇;赵虹;安庆玉;徐品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现状

    目的 了解我国中小学校制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为提高中小学校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抽取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100所中小学校,从13个方面对100所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以及中学和小学的应急预案进行分类比较.结果 100所学校中,82所学校在应急预案中设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机构,21所公布了事件报告电话,59所学校制定了常规防范措施,28所学校建立了逐级报告制度,所有调查学校都没有制定相关的应急演练方案,33所学校制定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制度.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应急预案内容各指标的报告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中学与小学应急预案内容报告率除工作职责和任务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中小学校制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绝大多数存在内容不全面、没有针对性、可实践性较差等问题,且没有制定相应的应急演练方案.

    作者:李书贤;徐勇;汪漪;宋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南京市高职高专学生院前急救认知与需求状况

    目的 了解高职高专学生院前急救知识认知与需求情况,为普及现场急救知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对南京市4所高职院校59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94名高职学生急救知识总平均分(11.04±3.02),不同专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7%的调查对象表示曾经就读的学校开设过急救相关课程,33.3%的学生表示会在平时自学有关急救的书籍,98.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院前急救的相关知识.结论 高职高专学生对院前急救存在高需求、低掌握的状况,且不同专业学生掌握情况不尽相同.应根据高职学生的需求确立有效培训途径.

    作者:许婷;许勤;吕广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杭州市学生呼吸道症状监测与流感监测的关联性分析

    目的 分析杭州市学生呼吸道症状监测及流感监测之间的关系,为学校呼吸道暴发疫情的早期预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杭州市13所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学生的呼吸道症状监测数据进行时间分布描述,并采用相关分析及轮廓分析的方法分析学生呼吸道症状监测与流感监测之间的关系.结果 症状监测系统监测到学生因病缺勤及发热等症状共14 870人次;因呼吸道症状缺课病例与门诊就诊流感样病例之间呈正相关(rs=0.81,P<0.01);所监测的中小学生流感样病例时间趋势与全人群的趋势大致相同(P=0.829).结论 学生呼吸道症状监测系统对学校人群的流感预测,比全人群的流感监测系统更有优势.

    作者:杨旭辉;王婧;谢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徐州市幼儿园营养师配备及需求情况

    目的 研究幼儿园营养师的配置情况以及需求的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徐州市的城市和农村幼儿园52所开展调查,了解幼儿园营养师的配置情况及儿童家长、幼儿园工作人员对营养师配备的态度.结果 幼儿园营养师配置率为44.2%,其中65.2%是兼职;城市配置率为56.8%,农村为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3a希望配置营养师的幼儿园,对营养师性别、学历、专业的要求是:女性占83.7%;营养学专业占81.8%;高中/专科学历占62.8%,大学学历占34.9%;有营养师资格证书占81.8%.Logistic回归分析幼儿园营养师配置的影响因素是:家长年龄、对营养师的知晓情况以及幼儿园职工人数(P值均<0.05).结论 徐州市城乡幼儿园营养师配置率不高;幼儿园是否配备营养师与幼儿园发展规模、家长的年龄及对营养师的了解程度有关.

    作者:谢蒙蒙;邵继红;马静芝;黄婧妍;王春蕾;孙丽;吴焱;王锋;周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重庆市6~13岁儿童肥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儿童肥胖的快速流行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2].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不仅造成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下降等各种行为问题[3],还会增加成人期发生肥胖的危险,并且导致很多在成年期发生的与肥胖相关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疾病在儿童期出现[4-5].大量的研究显示,儿童期的肥胖与高血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超重和肥胖儿童高血压的患病危险分别是正常体重的3.3和3.9倍[6].因此,预防儿童肥胖是减少肥胖相关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了解重庆市6~13岁儿童肥胖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可以为开展相关的干预工作提供建议.

    作者:丁贤彬;张春华;毛德强;吕晓燕;焦艳;施小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广东大学生骨量与膳食营养体力活动的相关性

    目的 了解广东省大学生骨骼生长同发育现状及其与膳食营养摄入和体力活动水平的关系,为维护大学生骨骼正常生长发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广东省212名18~ 22岁青年全身骨矿物含量(BMC)和骨密度(BMD).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得研究对象膳食营养摄入及体力活动情况.结果 男生全身BMD(1.0 g/cm2)显著高于女生(0.9 g/cm2) (P<0.05),男生全身BMC(2 779.3 g)与女生(2 176.9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膳食脂肪、维生素D摄入量与全身BMD、BMC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男生钙摄入量与BMD呈正相关,膳食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D摄入量及体力活动强度与全身BMD、BMC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膳食营养素和体力活动可影响广东青年全身骨矿物含量和骨密度.

    作者:王晓燕;肖德生;王明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兰州地区大学生乙型病毒性肝炎知识行为态度状况

    目的 了解兰州地区高校大学生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知识、行为和态度,为加强大学生乙肝防治知识的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兰州地区4所高校1 61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乙肝知识知晓情况影响因素.结果 乙肝知识得分优秀者有543人(33.58%);得知同学感染乙肝后,仅有22.51%的学生会和往常一样与其交往,30.80%的学生愿意与乙肝病毒感染的同学一起共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汉族学生乙肝知识的掌握情况要好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自于城市的大学生好于农村学生,医学类专业的大学生好于非医学专业学生(P值均<0.05).结论 要加强兰州地区大学生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高校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消除歧视心理.

    作者:马汉平;王宇红;蒋永萍;马彪雄;刘萍;赵红;刘家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太原市小学生伤害预防和应急处理知识知晓现状

    目的 了解太原市城区小学生有关伤害预防和应急处理知识的现状,为进一步制定预防小学生伤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太原市2所小学四、五年级学生66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生有关伤害预防和应急处理知识高得分48分,低18分,平均分为32.5分.女生知识平均得分(32.9±4.2)高于男生(32.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年级学生知识平均得分(33.3±4.3)高于四年级(31.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父母亲的文化程度不同,学生的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小学生对伤害预防和应急处理知识了解不足.应根据不同性别、年级特点开展安全知识教育.

    作者:王莉;李美莉;毛馨;王祝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武汉市某区中学生性行为状况调查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性生理迅猛发育,第二性征更加显著,由此带来了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在社会上、媒体中各种性信息杂呈下,青春躁动期的中学生的性心理、性行为直接影响他们身心健康.为了解中学生的性行为特点,笔者对武汉市某区中学生进行了调查,为开展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作者:周宇;胡月;徐阳欢;谢姝;闫梅;韩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沈阳市2008-2012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

    目的 了解2008-2012年间沈阳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变化情况,为有效开展近视防控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利用每年1次的沈阳市中小学生体检资料,总结分析2008-2012年间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的流行特点.结果 2008-2012年沈阳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平均检出率分别为62.1%,62.7%,64.3%,65.8%,66.4%.各学段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均高于男生;随着年级增加,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增高;各学段城市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均高于乡村.结论 2008-2012年沈阳市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有逐年增高趋势,自2011年后视力不良增长率明显下降.应关注低年级学生的近视防控工作.

    作者:谭颖慧;王玉鹏;关伟;贾丽红;陶芳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围青春期体脂增长模式及相关影响因素

    超重、肥胖现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从生命早期预防和控制肥胖的发生与发展是广大公共卫生研究和实践者普遍关注的课题.围青春期(peri-puberty)是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的重量和成分构成正在快速改变,而这种改变往往有其独特的自然发展规律和特征,一般正常情况下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但是,若在遗传、饮食、运动、青春期发育时相等多种危险因素作用下,围青春期的体格和体脂水平增长就有可能速度过快、增长幅度过大,导致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体脂百分比等指标持续处于人群高位,或者在整个青春期过量积累,从而对今后生命全程的健康带来不利.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当前我国人群的青春期体脂增长模式及相关影响因素开展专门的研究.

    作者:史慧静;李丹;江小小;王群;张博林;张蕴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陕西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商数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陕西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商数,为运动人体科学课程融入健康教育的改革和实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随机抽取的陕西省5所高校体育院系大学生867名进行健康商数调查.结果 89%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商数处于一般和较理想状态,11%处于理想和不良状态,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现象.健康商数及各维度得分比较表明,不同年级之间评分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与女生、农村与城市之间差异较小.健康商数5个维度间相关性分析表明,除生活方式与健康知识无相关外,其他各维度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陕西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商数整体上处于中下等水平,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商数的主要因素是学习水平,性别和生源地对健康商数影响很小.整体上健康商数各维度之间存在密切相关.

    作者:邓文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意志品质训练诱发大学生脑功能的正向反应效应

    目的 探寻大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状态脑区的分布特点和特异性,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实验学依据.方法 招募河南中医学院在校学生69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考核刺激作为干预措施,同步监测大学生参与运动意志品质操作水平的脑电变化规律.两组通过培训与练习,25周后进行脑电测量.结果 实际功率两组高值在Pg1导联(实验组为16.547 μV2,对照组13.779 μV2),低值在Tp8导联(实验组为15.982 μV2,对照组为13.214 μV2);实验组实际功率均值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频率高值在T6导联(实验组为4.525 Hz,对照组为4.613Hz),低值在O2导联(实验组为4.494 Hz,对照组为4.582 Hz);实验组频率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意志品质培训与训练能够正向提高脑功能的反应效应,尤其在诱发大脑额叶兴奋反应方面,有助提高受试者的应激反应和意识的协调机制.

    作者:翟向阳;魏玉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杭州市拱墅区中学生心肺复苏知识普及情况

    目的 了解中学生心肺复苏知识普及率,为学校开展心肺复苏普及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方法 选择杭州市拱墅区初中、高中学校各2所共计1 707名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相关的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结果 1 707名中学生中,2.9%熟知吹气频率,3.3%熟知气道开放角度,1.6%熟知心脏按压深度,2.0%熟知心脏按压频率,9.0%会人会人工呼吸,8.8%会心脏按压.初中生与高中生之间的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性别学生行为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学生心肺复苏知识普及率偏低.应有计划开展救护知识普及工作,以提高中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

    作者:王春香;张琦;来彩芬;袁卫红;骆晓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体育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伤害发生现状及其相关性分析

    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及其相关资源,导致身心依赖,从而引起个体的心理与社会功能损害[1].有研究表明,体育院校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6.9%,网络成瘾倾向率达27.0%[2],远高于2005年全国青少年调查数据[3].目前,伤害已取代传染病,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以及导致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4-5].关于网络成瘾与伤害发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学术界还存有争论[6].有研究显示,体育院校大学生是伤害的高发人群[7-8].为探讨体育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与伤害发生之间的关系,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及干预手段,降低体育专业大学生网络成瘾及伤害的发生率,笔者开展了本次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屹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某综合高校学生骨骼肌肉疾患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综合大学学生骨骼肌肉疾患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北欧骨骼肌肉症状自评量表,自制的网络使用情况与骨骼肌肉疾患预防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对整群抽取的北京某综合大学39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该组大学生中骨骼肌肉疾患症状总报告率为68.8%.初次上网时间集中在初中及以前,每天上网时间集中在1~2.9 h.119入(30.2%)被诊断为网络成瘾.62.9%的大学生注视计算机屏幕身体姿势不正确,90.4%电脑椅不可以转动,84.8%对疾患不了解,92.9%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或指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开始上网时间、电脑椅是否可以转动、有无网络成瘾是影响大学生骨骼肌肉疾患的主要因素(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骨骼肌肉疾患检出率高,影响因素复杂多样,自我防护意识薄弱,需加强健康指导.

    作者:刘庆;沈艳辉;金晶;李素君;江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