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父母体罚和儿童发展的关系

刘浩强;丁锦红

关键词:虐待, 创伤和损伤, 儿童
摘要:在各个国家中,体罚都是一种被广泛使用并且常见的父母约束儿童的方式.然而,随着近年来儿童权利观念的出现及体罚研究的深入,以及人们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体罚现象及其效应逐渐成为公众争议和政策制定的热点.这种争议主要体现在实践、文化和道德3个水平上:在实践水平上,关注的是儿童抚养过程中体罚的有效性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在文化水平上,涉及到家庭自主权或儿童自主权的问题,以及谁应该对儿童的发展负责;在道德水平上,注重儿童的人权,把儿童当作受保护对象,社会有责任保护公民免受身体和情感攻击.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探讨父母体罚和儿童发展相关争议,为父母如何有效均衡保护儿童权利和实施体罚指明了方向.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郑州市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及其对视力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学生的近视患病率居高不下,且视力不良状况相当严重[1].陈国平等[2]研究指出,对于单纯性近视患者来说,视觉环境和行为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旨在了解郑州市中小学生的视力保健行为现状和教学卫生状况等对学生视力的影响,为学校和家庭正确预防学生近视提供参考和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郑州市随机选取城市初中、城市小学、乡村初中、乡村小学4类学校各2所,且均由1所重点学校和1所普通学校组成,共8所学校.从每个年级各选取2个班,原则上每个年级不少于100人.共发放问卷4 401份,回收4 132份,有效问卷3 965份,有效率为90.1%.

    作者:梁利花;李然;宋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一起山村学校B群流脑暴发疫情分析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感染脑膜或脑脊髓膜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常在冬春季节发病和流行,以儿童多见[1].2011年9月,江西省于都县一山村中学发生一起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暴发疫情,经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以下对此起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处理情况进行报道,为今后类似疫情的处理提供参考.1 资料来源与方法该组资料来源于201 1年江西省于都县一山村中学流脑暴发疫情所进行的调查.采取个案调查的方法调查病例,并对病例的三间分布特征、病原学检测及疫情处置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

    作者:钟小荣;杨静;邓海智;陈祥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郑州市初中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

    目的 了解初中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关爱态度、正向行为能力现状,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郑州市区选取教学水平相当的4所初中学校1 265名初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关爱态度及正向行为能力问卷调查.结果 郑州市区初中生艾滋病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71.2%,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均在90%以上.85.0%的学生对艾滋病患者持关爱和帮助态度,提起艾滋病有紧张、恐惧感的比例为57.6%.能够准确判断增加感染艾滋病机会的行为和艾滋病传染途径的比例分别为40.5%,32.6%.学生希望获得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排在前3位的是学校教师讲解(50.4%)、网络(38.4%)、家长告知(36.3%).结论 郑州市区初中生对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首要来源途径和希望来源途径均为学校教师.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要加强其针对性、系统性、全面性.

    作者:乔敏;梁利花;周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膳食平衡指数法评价山西省大学生膳食质量状况

    目的 了解山西省大学生的膳食质量状况,为改善人群营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24h膳食回顾法,对分层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的山西省4所大学261名大学生进行3d膳食调查,运用膳食平衡指数(DBI-07)法评价学生营养状况.结果 大学生平均膳食质量处于中度失衡状态,54.8%的学生存在中高度摄入不足;80.0%存在低度摄入过量.DBI分值在性别、不同每月消费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膳食质量优于男生;每月消费水平越低越易出现摄入不足,每月消费水平越高越容易出现摄入过量.蔬菜、水果、奶类、豆类、水产类摄入严重不足,谷类和畜禽肉类摄入不足和过量并存.52.5%的学生基本能做到食物多样化.结论 山西省大学生主要膳食问题为营养素摄入不足.应对大学生进行营养知识宣传,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增加蔬菜、水果、奶类、豆类、水产类摄入.

    作者:唐海英;陈华;杨舒迪;陶前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医学生亲密社会网络特征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个人亲密社会网络特征,为开展大学生性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对分层整群抽取的四川省3所医科院校2 757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亲密社会网络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的3位网络成员均以女性(66.3%,56.2%,52.8%)和高中同学(31.7%,34.1%,31.6%)为主.医学生亲密社会网络的影响因素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月生活费、专业,网络成员的性别、年龄、关系类型,以及与网络成员认识时间、见面频率(P值均<0.05).结论 多数医学生具有亲密社会网络.可利用医学生社会网络特征,开展行之有效的性教育.

    作者:杨义;叶运莉;杨艳芳;孙渤星;梁洪波;林蕴智;贾鹏丽;许宏艳;罗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我国大学生营养教育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 综合评价我国大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效果,为大学生营养教育干预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营养”、“教育”、“大学生”,“营养”、“大学生”和“营养教育”、“学生”3种词条组合方式,分别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并以nutrition、education、Chinese college student/Chinese undergraduate随机组合的方式检索PubMed数据库来收集文献,利用Review Manager软件对经检索筛选后纳入的有关大学生营养健康教育干预的文献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 经过对纳入的12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营养健康教育后,大学生的营养知识得分平均提高7.61分.对文献进行分层分析发现,营养知识的测试总分高者,平均分差值更大;干预方式多样化,干预效果更好;干预时间长,营养知识得分较高.由漏斗图可见,文献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结论 开展营养教育对提高我国大学生营养相关知识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黄雄;王素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凯里市7~9岁儿童口腔卫生知识行为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提高凯里市儿童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及正确刷牙率的效果,为有效预防龋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凯里市城区19所小学一~三年级7~9岁儿童进行口腔流行病学筛查及口腔健康教育宣传及促进,通过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管理及宣传动员、健康干预,采用口腔健康知晓率指标对项目进行评估.结果 凯里市城区7~9岁儿童口腔卫生知晓率平均仅为49.83%,每天二次刷牙率平均为39.79%,明显低于国家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要求.健康教育干预后,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等正确率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结论 凯里市的口腔健康教育滞后,应进一步加强儿童口腔知识的教育,提高社会及家长的口腔教育意识.

    作者:程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广东省1992-2009年高校新生HBsAg阳性率文献分析

    目的 探讨1992-2009年广东省高校新生HBsAg阳性率状况,为有效控制乙型肝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收集有关广东省高校新生HBsAg体检结果分析报道的文献,对广东省高校新生HBsAg检测人数、阳性人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计入选28篇文献,1992-2009年广东省高校新生HBsAg平均阳性率为13.45%(35 977/267 485),1992-2004年广东省高校新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20.49%,16.70%,16.73%,16.80%,16.52%,16.26%,15.06%,15.80%,17.37%,16.55%,15.25%,15.84%,16.26%,变化趋势不明显;2005-2009年分别为14.20%,11.52%,9.35%,8.78%,7.33%,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992-2004年广东省高校新生HBsAg阳性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变化趋势不明显,2005-2009年呈逐年下降趋势.

    作者:潘智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大学生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大学生睡眠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自制的基本情况及相关因素调查表,于江西某高校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1 200名进行问卷调查,资料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发生率为16.4%.匹兹堡睡眠质量总均分为(5.04±2.62)分,男生平均得分为(5.05±2.62)分,女生平均得分为(5.04±2.64)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117,P=0.907);医学生平均得分为(5.26±2.59)分,非医学生平均得分为(4.90±2.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6,P=0.02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课注意力、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睡眠习惯、健康状况、饮食习惯对大学生睡眠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结论 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也较多.学校和学生应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睡眠状况.

    作者:施少平;熊定宇;晏渠如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河南省2008-2012年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河南省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南省2008-2012年网络报告的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事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河南省2008-2012年共报告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事件48起,报告病例l 226例,无死亡病例.全省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累计暴发次数和累计报告病例数多的地区均为洛阳市(暴发12起,占25.00%;病例350例,占28.55%).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疫情多集中在3-5月(30起,占62.50%)和11-12月(9起,占18.75%),发病数分别占66.48%和17.54%.2008-2012年全省报告的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涉及47所学校,其中小学42所(占89.58%),中学5所(占10.42%).48起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中,17起(占65.44%)在事件发生当天报告,报告时间中位数为4d.结论 乡级小学是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主要场所.每年春秋季流行性腮腺炎发病高峰前应针对敏感人群开展包括疫苗接种在内的多种防控措施,并进一步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工作.

    作者:王长双;张肖肖;马雅婷;路明霞;肖占沛;张延炀;陈兴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评定问卷编制及其信效度评价

    目的 编制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评定问卷并进行信、效度评价,为开展学生预防近视工作提供测评工具.方法 通过循证复习相关文献、专家咨询,构建包含57条项目的初始问卷.使用初始问卷对我国12个省市的47 951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进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评价.结果 “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评定问卷”由一~三年级问卷(40个项目)、四~六年级问卷(43个项目)和初中问卷(43个项目)3份问卷组成,每份问卷包括10个维度;3份问卷的分半系数分别为0.847,0.874和0.863,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61,0.804和0.792;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与理论构想基本一致.反应度分析结果显示,一年级、四年级及初一年级学生总问卷得分和高分项目选项数分别高于三年级、六年级及初三年级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评定问卷”具有比较可靠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用作中小学生预防近视工作的测评工具.

    作者:高国朋;谭晖;张秀军;伍晓艳;赵玉秋;华文娟;金菊香;裴晨璐;郝加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太原市学龄儿童伤害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家庭因素在儿童伤害发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干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太原市城区随机选取2所六年制小学,整群选取四、五年级全部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伤害现状及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结果 儿童伤害发生率为48.1%,男生为53.2%,女生43.2%,不同性别间伤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88,P=0.014).影响伤害发生的家庭危险因素是父亲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OR=1.062),保护因素是父亲文化程度高(OR=0.840)、近1 a无家庭事件发生(OR=0.568)和母亲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OR=0.975).结论 应重视家庭因素对儿童伤害发生的影响,尤其当家中发生重大事件时更应提高警惕,同时改善父母的教养方式,预防伤害的发生.

    作者:毛馨;王莉;李美莉;石倩;马兴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甘肃7~13岁汉裕固东乡族学龄儿童膳食营养评价

    学龄期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科学合理的膳食可为今后健康的体魄打下坚实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营养知识的普及,当前我国儿童的膳食营养状况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1-3].裕固族和东乡族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在居住环境、生活行为方式及饮食习惯等方面有独特之处.了解当地学龄儿童的营养状况并发现其潜在的膳食营养问题,对甘肃省实施营养干预有极大帮助[4].为此,笔者于2012年10月对甘肃省3所小学的汉族、裕固族和东乡族儿童进行膳食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艺臻;张印红;王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北京某高校本科生身心健康与时间观念关系

    目的 了解北京某高校大学生时间观念与健康行为、焦虑、抑郁、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为探索基于时间心理学的健康干预新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饮食和运动调查问卷、津巴多时间观念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北京市某高校《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传播》通选课的155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健康保护行为与未来时间观念呈正相关(P值均<0.05),吃早餐、吃水果;健康危险行为与宿命主义现在时间观呈正相关(P值均<0.05),吸烟、饮酒;为了健康而改变饮食、运动习惯的意愿与未来时间观念呈正相关(P值均<0.05);焦虑、抑郁得分与宿命主义现在时间观呈正相关(P值均<0.05);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未来时间观呈正相关(P<0.05).结论 大学生时间观念对健康行为和心理状态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可尝试在大学生健康教育中引入基于时间心理学的健康干预新模式.

    作者:白冠男;崔萌萌;钮文异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广州某高校城市和郊外校区空气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

    空气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存物质,也是很多微生物传播疾病的主要媒介[1].空气中微生物往往吸附在悬浮颗粒物上,随风飘散,可引起呼吸道疾病、皮肤感染、过敏性疾病,以及食品和衣物霉变等.有研究表明,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多少与环境、清洁卫生状况、人员密度和活动情况、空气流通程度等因素有关[2-3].高校校园是师生集中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普遍存在空气微生物污染问题[4-5].

    作者:林湧栾;李涛;陈素华;陈晓鑫;岑语燕;叶贝贝;龙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医学生学习倦怠与情绪智力关系

    目的 研究医学生学习倦怠及情绪智力现状并探讨两者相关性,为缓解学习倦怠提供预防对策.方法 采用“情绪智力量表(EIS)中文版”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随机选取某医学院校442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 医学院校大学生中除成就感低维度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外(P<0.05),学习倦怠各维度及总分女生均低于男生(P值均<0.05);女、男生情绪智力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倦怠各维度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情绪智力各项得分年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生源地学生在学习倦怠各方面及情绪智力总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感知情绪维度与调控他人情绪维度得分均以城市学生更高(P值均<0.05).医学生学习倦怠与情绪智力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 医学院校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学习倦怠并与情绪智力存在负相关.可通过情绪智力培训预防学习倦怠发生.

    作者:肖静;汪菲;葛华;李富业;连玉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郑州市1985-2010年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1985-2010年郑州市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中小学生体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1985-2010年郑州市城乡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数据资料,及2010年学生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1985-2010年,郑州市中小学生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韧性等多项素质指标总体呈现下滑趋势.但2005-2010年部分指标出现了上升趋势,如立定跳远、耐力跑、体前屈等.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怕累、怕吃苦(26.0%),没有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21.3%),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14.9%).结论 郑州市中小学生身体素质25 a间总体呈下滑趋势,近5 a年来部分素质指标呈上升趋势.课业负担重、缺乏吃苦精神、学校缺乏体育锻炼氛围是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作者:梁利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性激素对青春早期学生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性激素水平对青春早期学生的骨量增长的影响,为了解性激素与青春期骨骼发育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北京市怀柔区学生共197名,采用连续3d的24h膳食问卷回顾法了解膳食钙摄入情况.采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量全身骨量并计算出骨量年增长值及骨量年增长率,同时测定男生血清睾酮与女生血清雌二醇水平,按性激素水平P25和P75为界限将研究对象分为性激素水平高、中、低3组,比较3组间的骨量年增长值及年增长率.结果 男、女生不同性激素水平组间的膳食钙总摄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生低睾酮组全身骨密度的年增长值和年增长率低于中睾酮组和高睾酮组(P值均<0.01),不同睾酮组间的骨矿物含量的年增长值和年增长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高雌二醇水平组全身骨密度、骨矿物含量的年增长值和年增长率显高于中雌二醇组和低雌二醇组(P<0.05).结论 青春早期学生性激素水平对骨量增长作用有性别差异,男生体内睾酮水平较高,骨密度年增长率也较高;女生体内雌二醇水平较高者的骨量年增长率较低.

    作者:王晓燕;王晓芬;张倩;刘爱玲;胡小琪;马冠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农村小学生伤害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农村小学生伤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应预防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农村小学生伤害现状调查问卷”,对重庆、山东、河南、陕西、湖南、四川部分农村地区566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近1 a内农村小学生,除自杀倾向和自杀行为外的伤害发生率为71.3%,其中以扭伤、跌伤或碰伤发生率高(54.1%),其次为刀(或锐器)割伤或刺伤(26.3%)、烧伤或烫伤(21.2%);而自杀倾向报告率为6.4%,自杀行为报告率为2.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是否使用互联网、生活自信程度、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是小学生伤害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伤害是农村小学生群体中存在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建议从农村小学生的生活行为方式及健康教育方面提出控制伤害的可行性措施.

    作者:曹冰;王亚娟;韩琳;苗静;何晓晨;吴艳琼;曾亮;许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郑州市民办学校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2012年郑州市民办学校中小学生体检结果,为制定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河南省学生健康体检信息管理系统,对2012年郑州市民办学校学生年度健康体检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 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2.78%,营养过剩检出率为22.31%,较低体重检出率为30.46%,龋齿检出率为23.35%;心脏异常、结膜炎、沙眼及外科疾病等也在学生检出的疾病中占有一定比例,检出率分别为1.40%,0.32%,0.69%,6.20%.结论 郑州市民办学校学生视力不良、龋齿、较低体重的检出率均较高.应加强学生常见病防治力度,开展膳食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李然;杨俊芬;张丽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