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卫东;张建军;岳静静;王国伟
学校是儿童青少年学习和活动的重要场所.舒适安全的校园环境,符合卫生要求的教室、宿舍及教学设备,是保证广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同时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的良好发育和身心健康[1].为实现该目标,深圳市疾病控制系统对学校教学与生活环境实行定期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及卫生学指导意见反馈给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学校对不达标项进行整改.现将2010年深圳全市292所学校的教学与生活环境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林应和;周丽;吴小敏;杨小柯;袁碧涛;董国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宁波市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水平,为儿童少年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严格按照《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实施方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宁波市2 843名7~18岁儿童少年进行形态、机能、营养状况等调查与评价.结果 宁波市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趋势符合一般发育规律;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等指标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全国2005年相应指标平均水平;儿童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1.71%和4.33%,其中男生(14.72%,5.41%)均显著高于女生(8.77%,3.27%)(P值均<0.01),城市学生超重率(13.79%)高于农村(9.59%),而肥胖率则农村学生(5.69%)显著高于城市(2.99%)(P值均<0.01).结论 宁波市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水平明显领先于全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作者:姚许一;李连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调查问卷”,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成都部分高校的1 76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同性恋间是否存在真爱、能否保持稳定的关系、能否接受同性恋的存在、同性恋是否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性恋是否违背中国道德、是否支持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等问题的认知态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识尚不全面,态度总体上呈多元化.
作者:梁斌;亢旭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国7~12岁儿童血压受年龄和身高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为儿童青少年血压评价和相关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7~12岁汉族学生数据,从每个省中随机抽取相同数量的同年龄、同性别、同身高学生,分别控制年龄、身高后,分析身高和年龄对儿童青少年血压的影响.结果 在未控制身高、年龄时,男、女生收缩压、舒张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控制年龄后,男、女生7 ~12岁收缩压、舒张压总体呈随身高增长而升高的趋势(P值均<0.05);控制身高后,男、女生各年龄组间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7~12岁儿童血压水平随身高增长而升高,受年龄影响较小.
作者:马军;董彬;王海俊;蔡赐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情绪作为人类基本的心理现象,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男女大学生之间有情绪差异,而且在不同民族的大学生之间,他们的情绪状况也有所不同[1-2],同时情绪的调控与表达也直接反映了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3].与大学生情绪相关的诸多因素当中,受关注的是家庭环境、高校的支持系统以及大学生本人的自我认知水平[1,4-5].然而,宗教作为人类文化历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对于规范约束人的行为、情操和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宗教的信仰程度不同,行为规范也会有区别[6-7].
作者:祁正庆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06-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有效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06-2010年江苏省学校突发事件,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江苏省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24起,其中传染病事件592起(94.87%),食物中毒事件21起(3.37%).共有21 695人发病,无死亡病例,波及1 038 005人.江苏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峰发生在3-5月和11-12月(即冬春季节).苏中地区报告较多,乡镇小学报告较多.传染病事件以呼吸道传染病居多,流行性感冒和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规模较大.结论 2006-2010年江苏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乡镇小学.
作者:李媛;梁祁;戴启刚;艾静;吴莹;刘文东;祖荣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2009年3月19日8:50,丽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丽水市某小学电话报告,该校某班18日有10余人发生呕吐.为及时控制疫情,查明发病原因、流行特征、危险因素,丽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本次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取丽水市某小学发生疫情的某班全体学生57名,其中男生35名,女生22名.将该校师生3月12日以来腹痛伴呕吐或腹泻2次及以上者为临床诊断病例.以该班发病的14名学生为病例组,未发病的41名学生为对照组,进行不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吴振宇;张德勇;雷永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学校预防性侵犯教育对小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影响,为在小学开展预防性侵犯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荆州市3所学校6个班的二年级小学生205名,将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由经过培训的学校教师对学生开展教育.分别于教育前、教育后2周和教育后4个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教育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影响.结果 教育后2周和4个月,教育组和对照组学生知识、技能得分均比教育前有明显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教育组学生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得分增长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P值均<0.05).与对照组学生相比,教育后教育组学生表示若有性侵犯发生,能披露性侵犯事件比例明显增多.结论 学校预防性侵犯教育,可以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水平.
作者:陈晶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并分析A型人格大学生学习拖延情况,为进一步研究A型行为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A型人格问卷、大学生学习拖延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某大学17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A型人格大学生的拖延程度平均值为31.80±8.08,其中15.5%的人存在高度拖延现象,但在性别、学科、年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他人决定的任务比自我决定的任务更拖延,学习任务比管理任务更拖延,拖延的主要原因是任务嫌恶和控制反抗.结论 A型人格大学生存在拖延现象,且部分存在高度学习拖延.
作者:张海燕;冯琳;王柳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中学生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路径,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随机抽取安徽省蚌埠市4所中学2 626名中学生,采用攻击行为量表、亲子依恋量表、交往焦虑量表和外显自尊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初中生亲子依恋和外显自尊得分均高于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攻击行为得分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交往焦虑和外显自尊在亲子依恋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中均起中介作用.结论 改善亲子关系、降低中学生的交往焦虑程度、提高自尊水平,可以预防和减轻中学生攻击行为的发生.
作者:顾璇;姚荣英;李红影;李克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某高校学生对“入学和就业取消乙肝项目体检”政策的认知及态度,为评价该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广州市某高校各学院共计556名在校大学生,使用自编问卷对乙肝体检认知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医学生对政策的知晓率(63.1%)较非医学类(48.7%)的学生高(,x2=11.96,P<0.05).但从整体来看,大学生对该政策的知晓率并不高(56.1%);对乙肝病了解较多的学生更支持该政策(x2=20.56.P<0.05);大学生了解政策的渠道主要是通过网络、电视(38.8%)和他人的谈论(26.8%);大学生对政策的支持度比较高,但部分学生对政策的执行情况持怀疑态度.结论 健康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该政策的认知水平,同时也应加强乙肝基本知识的宣传.
作者:袁雪峰;李灿锋;陈妙姣;黄康康;吴赤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当前,青少年性早熟及不良性行为问题日益突出,带来的生殖健康问题也广受关注[1-2].青少年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关系密切,甚至会弱化同伴教育的效果[3].已有研究表明,家庭功能发挥越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问题行为越少[4].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家庭功能的调查,不仅可以了解家庭功能对青少年性行为的影响,帮助筛检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还可为改善健康教育效果提供很好的信息.
作者:廖娜;王晓;高珂霞;张合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体育锻炼对山东省中小学生体质状况的影响,探讨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0年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小学四年级以上的29 762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将研究对象按每天平均锻炼时间>1 h和<1h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青少年体能素质及近视率和超重、肥胖率的差异.结果 每天平均锻炼>1h组学生的肺功能、爆发力素质、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优于每天锻炼<1h组.每天平均锻炼>1h组青少年的标准化超重和肥胖率为23.61%(男)、13.61%(女),标准化近视患病率为63.68%(男)、70.56%(女);每天锻炼<1h组的标准化超重和肥胖率为27.31%(男)、14.87%(女),标准化近视患病率为66.13%(男)、72.23%(女).结论 每天锻炼1h对中小学生体质有促进作用,应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保证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
作者:张迎修;王志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针对大学生患重大疾病和伤害事件时有发生、支付能力弱的特点,各高校普遍采用购买商业医疗保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补充的方式来解决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1].为提高大学生发生伤害、大病住院医疗费的支付能力,降低个人和学校的风险,浙江工商大学多年来积极宣传和鼓励大学生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愿申请、学校统一办理商业医疗保险的形式,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学生参保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明显.为配合新医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大学生医保)和商业医疗保险工作,笔者统计分析了浙江工商大学2007-2010年参加商业医疗保险的学生发生伤害、大病住院情况和保险公司赔付情况.
作者:吕亚南;彭晖;崔周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承德市2009-2011年儿童流感流行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对承德市2家哨点医院采集的0~14岁儿童疑似咽拭子标本采用荧光PCR法(Real-Time PCR)检测,使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共采集儿童标本321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为43.61%( 140/321).2009年9-12月H1N1亚型为优势毒株;2010年1-3月以B型为主,9-12月以H3N2亚型为主;2011年1-2月以H1N1亚型为主.结论 承德市流感的高发季节是冬春季,流行优势株为A型H1N1亚型和A型H3N2亚型.
作者:王伟;李彩云;曾强;王蒋丽;高杰;王海连;陈向华;褚红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学阶段是各项生理、心理指标发育的重要时期,易发生情绪、学习、行为等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表明,10%~30%的中学生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其比例逐年上升[1-2].健康教育课程有助于提高中学生心理保健知识水平,使其正确对待心理健康问题[3].早期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危险因素[4],改善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了解广州市中学生对心理保健知识的知晓程度,为制定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广州市在2010年10月对高中和初中生开展了心理保健知识问卷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宁;陈力鸣;李文艳;廖伟;胡号应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吉林市9~12岁不同乳房发育分期女生营养摄入状况,为营养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吉林市小学9 ~12岁健康女生357名为研究对象,用Tanner's分期问卷评价女生性成熟度,使用膳食记录问卷进行3d膳食调查.结果 不同乳房发育分期女生平均每日能量摄入量分别为1 682.5,1 734.5和1 617.1 kcal(1 kcal=4.184 kJ),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9,P<0.01),达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的84.86%,83.84%和75.01%;蛋白质平均每日摄入量分别为62.89,61.41和53.73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3,P<0.01),占总能量的14.32%,13.69%和12.91%.女生营养素平均每日摄人量占参考摄入量的百分比随着性发育而下降.不同乳房发育分期女生营养充足比<0.7的营养素均为钙、锌和维生素A.结论 吉林市9 ~12岁女生营养摄入量随着性发育程度逐渐下降,应采取合理的综合干预措施改善膳食营养状况.
作者:白雪松;李林春;张广腾;李朝阳;李善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抑郁体验状况的关系,为儿童行为问题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题量表(CBCL)(4~18岁)和抑郁体验问卷(DEQ)对随机抽取的湖州市3所幼儿园和3所小学的720位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内隐行为问题、外显行为问题以及行为问题总均分均表现为小学儿童7岁组、9岁组显著大于11岁组和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的内隐行为问题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显行为问题以及行为问题总均分6,7,9,11岁组男孩显著大于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5岁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母亲的无助性得分(4.06±1.04)显著高于父亲(3.89±0.93),父亲的效能感得分(4.12±1.21)显著高于母亲(3.84±1.16).父母的抑郁体验状况和儿童的行为问题存在显著相关(r=0.310~0.669),父母的无助性和自我批评性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儿童的行为问题(β=0.140 ~0.461),父母的效能感得分能显著负向预测儿童的行为问题(β=-0.386~-0.081).结论 儿童的行为问题和父母的抑郁体验存在相关性.
作者:王玲凤;蔡振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事故倾性儿童伤害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儿童伤害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银川市先按市区和郊区分层,再以学校为单位,每个市/区抽取小学、初中和高中各2所,在抽中学校的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1个班级的全部学生共7 102名进行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危险因素.结果 事故倾性儿童的检出率为3.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母亲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类型、家庭人口数、监护人健康状况、发现危险行为时制止方式、监护人教育方式等因素对儿童事故倾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相对于参比变量城乡类别(城区OR=2.438)、学段(小学OR=3.518,初中OR=1.272)是危险因素,相对于参比变量地区(兴庆区OR=0.746,金凤区OR=0.166,西夏区OR=0.659,贺兰地区OR =0.462)、民族(汉族OR =0.366.回族OR=0.583)、母亲月收入(<2 000元OR=0.537,2 000元~OR=0.997)、家庭地理位置(市区OR=0.377,郊区OR=0.734,农村OR=0.364)是保护因素.结论 事故倾性儿童伤害的发生与家庭环境有一定关系,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作者:侯居旺;郭忠琴;田蕾;杨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内地西藏班学生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相关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在河北省某西藏班随机抽取169名学生,采用文化适应问卷、自评抑郁量表、自评焦虑量表和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定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内地西藏班学生文化适应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文化适应存在性别、年级差异,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大专学生文化适应总分、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对学校教育的认同、汉语的熟悉程度均低于高中学生,呈现出随年级升高文化适应不断降低的趋势.内地西藏班学生文化适应与学校生活满意度、抑郁、焦虑情绪之间存在关联.结论 内地西藏班学生文化适应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赵铭锡 刊期: 2012年第02期